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底高度的地基毫米波云雷达观测及其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14年11月20日—12月31日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Vaisala CL51激光云高仪、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观测的云底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条件下,毫米波云雷达对云的探测能力明显优于激光云高仪,随着能见度的增加,两设备云探测能力差距在减小;毫米波云雷达与激光云高仪同时观测到有云时,二者观测的云底高度相关系数为0.92;毫米波云雷达与探空观测云底、云顶高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78;云雷达观测的云底高度均略低于激光云高仪和探空,云雷达观测的云顶高度略高于探空。  相似文献   

2.
华北层状冷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人工增雨可播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鸿娉  李培仁  闫世明  孙国德  晋立军  封秋娟 《气象》2011,37(10):1252-1261
利用DMT探测平台对2009年3月11日山西云降水观测外场试验区的一次云降水过程实施了综合探测,综合分析了此次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计算了云中过冷水含量距0℃层高度(1500m)的垂直分布: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值出现在0℃层高度以上400 m处,其最大值为0.416 g·m^-3,之后随着距0℃层高度的增加,云中过冷水含量迅速减小,到0℃层高度以上600 m处基本为最低,之后直到云顶,云中过冷水含量维持低值。CDP探头探测的云中粒子浓度以及CIP探头探测的云中大粒子浓度应作为判别云中可播度的两项主要指标,CDP探测的粒子浓度不小于30个·cm^-3的云区才具有一定的可播度,其中CIP探测的大粒子浓度小于10个·cm^-3时,可确定为强可播区。云滴浓度随高度变化呈多峰分布,云中粒子谱型主要为双峰或多峰型。此探测过程中典型区域的粒子谱中均出现第二峰值的区段,分析表明只有当云粒子浓度不小于30个·cm^-3时,相应云区才具有一定的可播度。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用卫星资料反演资料Tbb和反照率计算云顶高度场的方法.并选取两个时次的卫星资料,同时计算昆明管制区的温度廓线,结合不同云的物理性质,得到云顶模拟高度场,最终制作了重要云的平面定位图和三维空间模拟图.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用卫星资料反演资料Tbb和反照率计算云顶高度场的方法。并选取两个时次的卫星资料,同时计算昆明管制区的温度廓线,结合不同云的物理性质,得到云顶模拟高度场,最终制作了重要云的平面定位图和三维空间模拟图。  相似文献   

5.
双站数字摄像测量云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地基、双站数字摄像测量云高的方法, 采用两台数字摄像仪同时拍摄实时云图, 自动搜索两幅图像中相互匹配的特征区域, 通过计算特征区域之间的位移量来求取云高。将双站数字摄像云高测量系统与合肥骆岗机场激光测云仪进行对比, 结果较一致。通过对云高计算公式的误差分析确定了适于该系统进行测量的条件, 如基线长度应尽可能长, 但不宜超过200 m, 有效的云高测量视场角在±45°以内。此外还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飞机联合探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北京、山西和河北三省市飞机在环北京地区探测的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特征资料,结合卫星等宏观观测资料,分析了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系空间云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冷锋云系前部,云内部微物理参数空间分布不均匀,2700m以上较大,垂直方向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正相关关系,浓度极值间差7个量级,大滴粒子浓度差7个量级,降水粒子浓度差6个量级,水平方向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分布不均匀,呈反相关关系。冷锋云系中部,云微物理参数垂直分布不均匀,在2500~3600m和4000m以上高度层出现云粒子峰值,且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反相关关系,云滴粒子浓度极值间差6个量级,大滴粒子浓度差7个量级,降水粒子浓度差5个量级,水平方向云粒子分布不均匀,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反相关关系。冷锋云系前部,云粒子谱在48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4200m高度谱型多峰分布,3600m高度谱型为双峰谱。云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差异不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调递减谱,峰值在小粒子端(≤100μm),4200m和3600m高度谱型相似,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小于100μm和230μm处。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相似,都为单峰谱,峰值相差不大。冷锋云系中部,云粒子谱在三高度层谱型差异较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峰值在小滴端,42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峰值在15μm处,3600m高度谱型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7μm和30μm处。云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差异不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调递减谱,峰值在小粒子端(≤100μm),4200m和3600m高度谱型相似,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100μm和200μm处。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相似,都为单峰谱,峰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王洪  张佃国  王文青  王俊  李毅  王烁 《大气科学》2022,46(4):886-902
基于地基云雷达、微雨雷达和天气雷达等遥测设备观测资料,结合挂载KPR云雷达和DMT粒子测量系统的飞机平台,详细分析了山东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云降水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呈现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特征。零度层以上,5~6 km高度层内,对流云降水多普勒速度和谱宽均大于层状云,说明对流云降水环境垂直气流、粒子尺度等均大于层状云。对流云降水,云雷达和微雨雷达时空剖面上出现由衰减造成的“V”字形缺口,云雷达衰减程度大于微雨雷达,且随高度增加,衰减越大。层状云降水,零度层亮带附近,雷达反射率因子跃增高度比多普勒速度高80 m,多普勒速度跃增高度又比谱宽高20 m。降水云系零度层附近降水机制复杂,粒子形态有辐枝冰晶聚合物、针状冰晶聚合物和云滴;0°C层以上,5~6 km处,对流云降水的多普勒速度和谱宽均大于层状云降水,即对流云降水环境垂直气流、粒子尺度范围等均大于层状云降水。  相似文献   

8.
河南春季一次层状冷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7年3月3日PMS粒子测量系统对河南层状云的探测资料,分析了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云垂直和水平分布不均匀特性很明显。在云的中上部,FSSP-100测量的小云粒子(云滴、冰晶)最大浓度为125个·cm~(-1),平均值为21.3个·cm~(-1),平均直径多在6~20μm。2D-C观测大云粒子(50d≤300μm)随高度上升浓度增多,浓度值变化在5.24~192个·L~(-1),平均直径为211μm。此层云中过冷液态水含量变化在0.035~0.118 g·m~(-3),随高度增加过冷液态水含量减少。在云的底部区域,观测到两个逆温层顶的下方分别存在有云水含量的峰值。由不同高度云粒子谱分析表明,在4046~4600 m高度层,粒子谱型有负指数型、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0℃层以下融化带内的粒子谱型多为负指数型;云的底部粒子谱型以负指数型和单峰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直减率反演云底高度的计算方法,联合星载主、被动探测资料开展了中国东海、南海上空暖云云底高度反演研究,同时对暖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受大气层结稳定程度影响,夜间的反演效果优于白天。两种资料的云顶高度较一致时,反演效果好,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测量云粒子的专用探空仪已研制出来。探空仪有一个小的电视摄象机,这种探空仪被称为云粒子电视探空仪(CPVS)。CPVS将直径从7μm到1000pm的云粒子图象通过1.6GHz微波线路传输给地面站。观测结果表明,CPVS提供了高度直到平均海平面12km的云粒子的高质量图象。应用从实验室实验测定的CPVS对水滴的捕获效率,可以计算出云粒子的数浓度及其尺度分布随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冬季雪灾天气的形成及其预报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22  
对青藏高原东部牧区 ( 1967— 1996年 )冬季发生的成灾性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北冰洋低压槽、贝加尔湖低压、东亚大槽和南支槽等欧亚大型天气系统活动对高原冬季降雪天气形势形成的作用。归纳出两种高原冬季成灾性降雪天气形成的模型。重点讨论了高原气流波动不稳定对高原波槽形成的量化指标 ,找出了若干高原低温—降雪过程预报的统计关系 ,并对高原冬季的雪灾预报提出了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河南水灾变化及典型水灾年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河南1950-2007年的逐年水灾统计数据,对水灾年的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典型水灾年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50-2007年的58 a中,河南年年都出现水灾,全省水灾受灾面积66.7万hm2的有28年;66.7万hm2的有30年,约2年一遇;受灾面积133.3万hm2的有17年,约4年一遇;333.3万hm2的有4年,约15年一遇。在河南的典型水灾年,中高纬度的长波和南支系统都有很强的稳定性;亚洲中高纬阻塞形势非常明显,在西西伯利亚上空出现了强烈的偏北风分量,因而冷空气暴发南下非常频繁;副热带高压脊线在24°N左右,584 dgpm线呈西南东北走向,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充沛水汽带到内陆。河南省正处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支系统带来的暖湿气流交汇的区域,这是造成河南省出现严重水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强暴雨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丽荣  连志鸾 《气象科技》2004,32(2):97-100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石家庄及各市(县)建站以来的强暴雨过程进行气候分析。普查了59次强暴雨个例的历史天气图,将强暴雨过程分成8个类型,归纳出各型强暴雨的发生时段和落区;找出各型的典型形势场特征,并制作了天气型模板,可在MICAPS平台上直接与天气图叠加,进行预报分析,力图以此提高预报强暴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eddy meridional heat transport (MHT)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re studied using the results of eddy-resolving numerical modeling as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al and reanalysis data. Calculations of the eddy MHT convergence at the equator are performed and realistic results in the analyzed region except for its easternmost part are obtained.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velocity of propagation of 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 are estimated. The errors of the time-averaged model solu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assumptions on the mechanisms of their occurrence are made.  相似文献   

15.
The technique and results of computations of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ice pile-up formation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northern Caspian Sea are presented. The dynamic model of ice pile-up formation on the shores is described. The main ice, meteorological, and morpholog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hore pile-up formation are analyzed. The test computation enabling to estimate the model adequacy is described. The estimation principle of the probabilit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ice pile-up of certain size is given and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pile-ups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northern Caspian Sea are obtained. The limits of the proposed model are specially stipulated.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沿海城市的气块后向轨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邵德民  殷鹤宝  何珍珍 《气象》1994,20(12):46-49
该文讨论了大连、青岛、上海、福州、厦门和广州6个沿海城市的气块长距离后向输送轨迹。输送层假设在1500m上,计算了1985年1、4、7、10月份的轨迹,轨迹分析得出:(1)气块后向轨迹与天气形势和季节有关,且南北方有差异;(2)北方沿海城市的72小时气块后向轨迹输送距离要比南方沿海城市远些。  相似文献   

17.
张维  邵德民  殷鹤宝  何珍珍 《气象》1994,20(12):46-49
该文讨论了大连、青岛、上海、福州、厦门和广州6个沿海城市的气块长距离后向输送轨迹。输送层假设在1500m上。计算了1985年1、4、7、10月份的轨迹。轨迹分析得出:①气块后向轨迹与天气形势和季节有关,且南北方有差异;②北方沿海城市的72小时气块后向轨迹输送距离要比南方沿海城市远些。  相似文献   

18.
云室中两种检测冰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酆大雄 《气象》2003,29(1):17-19
通过实验比较了在云室中检测冰晶的两种方法-糖盘法和玻片法,结果表明玻璃片测到的冰晶数比糖盘高数倍,讨论了两种方法检测的上下限,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A simple numer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ime-history of the dissipation of the valley wind system. The local wind system is considered as a thermally induced circulation. The Coriolis force, effect of slope of the valley floor and advection of heat and momentum are not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The non-dimensional forms of the heat-diffusion and momentum equation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valley axis are numerically integrated with a set of specified initial conditions,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assumed heat sources (and sinks). Three cas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report.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features of the dissipation of the valley wind provided that a relative heat source at ridge-line level and a relative heat sink at the ground are hypothesized.The major part of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as done while the author was at the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New York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20.
舒适度测量仪探测系统主要由采集器、传感器、支架、供水系统、通信模块、数据采集软件6个部分组成.除通信模块之外,其他5个部分都是全新设计.采集器是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数据采集软件安装在中心服务器上,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并能远程监测和遥控探测现场的设备.此外,对舒适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给出适合广州地区的舒适度指数分级标准,并对舒适度测量仪探测数据进行分析.近一年的试运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探测数据可靠、适合业务组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