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獭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其个体不大,头脚较小,全身长有厚而密的毛,尾部有一条占体长四分之一以上的尾巴。一般成体的雄性海獭体长1.47米左右,重45公斤,雌性体长仅1.39米,重约33公斤,它属于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小的一个种类。海獭并非纯肉食性动物,其基本食物是鲍鱼、牡蛎、蛤、章鱼以及其他一些鱼类和藻类。它性喜群栖,白天常常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在海里嘻闹、觅食,到了晚上,有时睡在岩石上,但更多的时间是躺在漂浮于海面的海藻上。遇到海面刮大风暴时,它们就成群地跑到岸边躲起来。海獭不像其他海兽那样,一般不作大范围的回游,喜欢过定居生活。海獭是一个匠心独具的“工程师”,当它上岸时,会把一块块石头搬来构筑一个个漂亮的巢穴。它那个细小的“手”,挺会使用工具。当它捕食海胆、贻贝等硬壳动物时,首先潜入水底,把捞到动物全部挟于两前肢下松驰的皮囊下,还顺便捡起一块约有拳头那么大的石块,游到海面后,把胸腹作为“餐桌”,石头作为“餐具”,用前肢将所捕到的动物撞击石头,直到壳破肉出,方才吞食。饱餐后,便认真的清洗“餐桌”,同时把“餐具”收拾好,藏在胸部里,以备后用。早在250年前,人们就发现了海獭皮的珍贵价值。有人曾在航海探险途中,...  相似文献   

2.
海獭和水獭在形态上非常相似。这两种动物若混放在一只笼子里,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使人们无法辨认出哪只是海獭,哪只是水獭。这不能怪人们的眼力太差,而是因为海獭和水獭同属于鼬科,血统又很近,的确很难加以区分,也许在亿万年前它们还是一家子呢。经动物学家考证,海獭和水獭同是水中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都曾到陆地上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又重新回到水里去生活。但是,它们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3,(2):2
这是美国一只海獭在今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抱着一颗心型玩具传达"爱意"。美国生物学家最近称,海獭在将来有可能帮助抵御气候变化,在专家看来,海胆吃海藻,而海獭吃海胆,有助于海藻茁壮成长,使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当海藻死亡的时候,它会把大气中的碳拖入海底,所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8,(9):6-6
章鱼又被人们称为“八爪鱼”,但是蕈鱼的八只触腕中,哪些是“手”、哪些是“脚”,要么都是“手”或者“脚”?最近,一只名叫“梅维斯”的巨型太平洋蕈鱼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章鱼的“手”“脚”数量是相同的,4条触腕负责行动,另外4条负责进食和操纵物体。但科学家们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章鱼有6只手和2只脚。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11,(4):F0003-F0003
海獭在睡觉时候是彼此手牵手的,这样它们才不怕在睡梦中被海浪冲散了。它们还经常手牵手在海面上晒日光浴。夜幕降临,有的海獭也爬上岸来,在岩石上睡觉,但大多数时间海獭却寝于海面。  相似文献   

6.
介甲目甲壳动物的研究——Ⅰ、山东的三种蚌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布在山东淡水鱼苗培育池中三种介甲耳甲壳动物进行了形态分类的描述。其中的东平原狭蚌虫Eoleplestheria dongpingensis sp.nov.及涛雒真渔乡蚌虫Eulimnadia taoluoensis sp.nov.系新种;另外一种是莱阳原蚌虫Eocyzicus laiyangensis Hu,1985。列表此较了两新种分别与其相近种Eoleptestheria chinensis Daday,1923;Eulimnadia braueriana Ishikawa,1895以及E.ovata Nayar 1965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7.
海獭厄运     
海洋生物学家詹姆斯·伊斯特斯划着一条小船,漂荡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雷湾的海面上。他正注视着他的目标:一只在一大片海草中戏水的海獭。这个小家伙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水面,还不时地肚皮朝上,悠闲地在波涛荡漾的海面上漂浮着。  相似文献   

8.
”洁僻”成性海獭是唯一生活在海洋中的鼬类。它们体长约1米,重约20公斤,毛色深褐或黑褐,只是头颈部呈浅褐色,幼年时毛色黑灰。海獭仅分布在北太平洋,以阿留申群岛为最多,其次是堪察加半岛,科曼多尔群岛、阿拉斯加及普利比洛夫群岛。它的皮下脂肪很薄,在那寒冷的地方,它不像其它海洋动物那样靠一层厚  相似文献   

9.
海獭     
红将 《海洋世界》2015,(4):40-43
<正>提起海洋哺乳动物,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鲸、海象、海豚之类的"大家伙",与它们相比,海獭算得上是"娇小玲珑"了。海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水獭亚科海獭属,和陆地上的鼬科动物比起来,海獭的体型要大得多,一般成体的雄性海獭的体长在1.47米左右,体重大约为45千克,雌性海獭的体长约为1.39米,体重约为33千克。经过长久的水中生活,海獭的体型已经完全适应了水中的环境,它们长着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耳廓、滚圆的躯体。海獭前肢短  相似文献   

10.
湖泊大型贝类控藻与净化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湖泊大型贝类控藻与净化水质的效果,本研究在太湖梅梁湾利用其土著大型贝类褶蚊冠蚌、三角帆蚌、湖螺分别在14只敞口水箱、鱼池(计3000m2)和设置在太湖梅梁湾20只围隔的自然水体中,建立贝类净化水体系统,定期测试,结果表明:1、三种贝类净化水体效果显著。在相同条件下,对水体叶绿素a单位消除量、消除率,褶纹冠蚌>湖螺>三角帆蚌; 2、鱼池系统中二龄三角帆蚌密度1.6只/m2,蚌以网袋设置在水面下30cm,时间距6月30日~9月6日,与无蚌对照池比较,水体叶绿素含量降低57.5%,悬浮物含量降低49.2%,水体透明度提高7~8cm;3、在太湖围隔净化系统中:(1)贝类生物量相同时,即50%生物量褶纹冠蚌悬挂水上层,50%生物量湖螺在底层的复合系统与100%生物量褶蚊冠蚌悬挂水上层的单一系统,历时228h,结果比较,后者的叶绿素a、悬浮物单位消除量均分别高于前者2.7%~37.4%和5.2%~26.8%。表明褶纹冠蚌在水上层的单一系统净化水体效果较好。我们在蚌对太湖围隔系统水体藻类结构变化试验的结果与该结果一致。(2)当水温(18.5±1)℃,本系统不同贝类生物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褶纹冠蚌生物量384g/m3对水体叶绿素、悬浮物消除效果相对最好,132h,分别达到407.3μg/kg·h和94.7mg/kg·h。在太湖围隔水体中,只有蚌生物量达到一定量值时,才能在有限时段内发挥对水体叶绿素a、悬浮物、藻类生物量降低消除的效果,但褶纹冠蚌生物量过大,单位消除量反而减少。我们在贝类不同组合,对太湖围隔系统水体、藻类结构变化试验的结果与该结果一致。(3)经108h后观察测量,对照组透明度为38~39cm,实验组为72~120cm,是对照组的2.3倍。而且,对照组约1/10水面出现水华,而实验组水面洁净,未出现水华。实验组贝类对叶绿素和悬浮物消除率分别达到72.0%~90.5%和59.1%~80.8%。贝类净化水体效果非常明显。(4)褶纹冠蚌在太湖试验围隔系统中,从10月17日至22日,使藻类结构产生了明显变化;1、2、3、4试验组藻类数量分别下降66.4%;84.0%;95.3%和90.1%。藻类结构中蓝藻占75.8%;微囊藻占蓝藻总量的97.2%。以上各试验组围隔系统中的蓝藻数量分别下降83.6%;91.7%;99.8%和94.4%。微囊藻数量分别下降73.1%;85.8%;100%和90.3%,所以蚌对太湖水体中藻类,特别是蓝藻、蓝藻中的微囊藻数量下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8月31日上午9时20分, 大连老虎滩极垲海洋动牛旁绾2001年从北扳芎I琏-嫒馆直鲁鹰糨顺利地生下了第一个珍贵的“婴儿”一一海獭小公童。鹰糖妈蚂目“婴儿”幽生,就一直把它敢在怀里,一刻不停垲用舌獒为它梳理度毛,甚至乏记了i莲童。我国仅存一对北极海獭喜得“娇女”@林龙安 @肖淑女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除鲸目(含齿鲸亚目和须鲸亚目)仅部分具有牙齿外,其它种类,包括海牛目、鳍脚目和食肉目中的海獭,都具有牙齿。因为牙齿重量轻、体积小、性质稳定、便于携带和保管,更重要的是它们包含许多特有的信息,是身躯的其它组织不具备的。为此,  相似文献   

13.
对蚌科11属20种蚌类肛门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蚌科肛门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肛门类型、肛门相对后闭壳肌位置、肛门壁内表面是否具纵嵴、肠沟终止位置等特征因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05年3月~2007年12月,通过系列实验比较了术前处理和养殖模式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培育附壳造型珍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术前处理能显著提高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珠率(P<0.05)。2)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鱼蚌混养组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蚌处理的合适密度为3000只/667m2,透明度5060cm,处理时间2030d;蚌鱼混养的草鱼和鲮鱼放养密度为50~70尾/667m2,鲢鱼20~30尾/667m2,鳙鱼50~60尾/667m2,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放养密度1200只/667m2。  相似文献   

15.
车忱 《海洋世界》2004,(11):20-21
华盛顿州的海滨是荒凉而绵长的,布满了岩石。如果你有机会去那儿走走,就有可能看到一种毛绒绒的小动物在水中摆动着身体。这种动物多半儿是海獭。  相似文献   

16.
蚌、鱼养殖模式对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索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新方法.在5~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水体富营养的发展期,通过野外规模性试验,即水体吊养珍珠蚌并搭养少量鱼类,然后定期测定4个主要富营养化指标,观察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结果表明,养蚌育珠并搭养适量鱼类可以使20~40cm的水层形成附着丝状藻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多孔动物和苔藓动物等多种附着生物,使N,P,COD和BOD5含量分别下降67.3%,73.2%,38.1%和15.5%,起到了明显控制富营养化的作用,同时还能收获珍珠、蚌肉和贝壳等产品。比其他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三角帆蚌对水体悬浮物和叶绿素a消除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一龄(△1)和三龄(△3)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量;研究了三角帆蚌对叶绿素消除效果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池塘中挂养1200只三角帆蚌四个月。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率均随水温升高而提高,其中消除效果在总重量相同时△3>△1,较高水温条件下三角帆蚌在悬浮物中优先利用藻类;同一温度下,水体中藻类量增大时,三角帆蚌对叶绿素a的消除量增大而消除率却降低;在池塘挂养测试中与对照池塘比较,四个月后三角帆蚌因大量消除了池塘水中的悬浮物和叶绿素a,使池塘水体透明度提高从26cm提高到了80cm。  相似文献   

18.
海獭(Enchydra lutris Linnaeus)是海兽中最小的个子了。雄海獭身体只有1.47米左右,约重45公斤,跟狗相仿;雌海獭长约1.39米左右,重33公斤。它那小小的脑袋,不大的耳壳,吻端裸出,上唇长着胡须,肥而圆的躯体,形状像鼬模样,因而科学家将它归入食肉目,鼬科动物。它的前肢裸出并且很小,不作游泳用,后肢长,形状扁而宽,趾间有蹼,像鳍,后肢在游泳时交替扒水,产生了向前推动的力量,四肢的趾粗而短,爪短并弯曲,尾巴扁平,很长,约占体长的1/4。海獭全身披有刚毛和绒毛;绒毛致  相似文献   

19.
刘波 《海洋世界》2004,(11):30-30
在美国内华达沙漠的死亡谷中,有一座被大灾害毁掉的古城遗址。就是在今天,融熔的石块和沙石的痕迹,仍历历可辨。火山爆炸的热力不足以熔化岩石,而这种热力最多能使建物烧焦。今天只有激光才能产生这样高的温度。最足惊奇的是,在这一区域竞寸草不生。  相似文献   

20.
虎鲸的骚动     
杨梅 《海洋世界》2006,(5):30-33
随着大型鲸类的锐减,虎鲸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食谱。斑海豹、海獭等珍贵生物都成了虎鲸充饥的点心。生物学家担心,长此以往,海洋的食物链必然遭到破坏,一些海洋哺乳动物可能惨遭灭顶之灾。持不同观点者认为,自然有自然的法则,动物有动物的道理,不必杞人忧天,况且我们见到的还只是表面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