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针对现有的数据融合方法不能高效解决倾斜航空摄影三维模型与大场景地形融合生产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缓冲区栅格插值的地形融合方法。该方法基于倾斜航空摄影范围向外部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多环缓冲区,采用距离—高差分配算法进行地形边界高差处理,在保证倾斜航空摄影地形精度的同时实现两种地形的连续过渡,通过栅格插值的计算途径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实现了倾斜航空摄影三维模型与大场景地形的融合,融合后的地形数据能在三维GIS系统里面流畅调度。  相似文献   

2.
耿中元  任娜  李英成  肖金城 《测绘科学》2016,41(11):108-113
针对现有的数据融合算法不能解决倾斜摄影的三维模型与大场景地形相互融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外部缓冲区和TIN瓦片金字塔的数据融合新算法。采用在倾斜摄影地形外部建立过渡缓冲区的方法,解决了倾斜摄影地形和大场景地形的平滑过渡问题,这种方法还保证了倾斜摄影地形的精度。在过渡缓冲区内采样时构造了多条缓冲带,这种采样方法实现了采样密度从倾斜摄影地形到大场景地形的逐渐过渡;通过建立TIN瓦片金字塔实现了对多分辨率数据调度和纹理贴图的支持。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把倾斜摄影的三维模型与大场景地形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融合后的数据可以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流畅地调度。  相似文献   

3.
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缓冲区分析常重影响范围轻影响力值、重静态缓冲轻动态缓冲、重缓冲半径轻约束条件,缺乏顾及多方要素的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问题,该文基于分析对象、距离属性及约束条件3个基本要素构建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设计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实现方法,并从河面宽度、哨岗监控以及噪音扩散不同应用视角验证了综合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可有效综合多种缓冲要素的复合作用,适用于多样化的缓冲区分析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岛屿自动综合算法使用的Voronoi图在表达岛屿密集程度时存在缺陷,从而导致选取结果难以满足生产实际需要这一现状,提出一种利用缓冲区动态生长模型进行岛屿选取的自动选取方法。首先,从原理上分析了Voronoi图表达空间数据密集程度的缺陷,并设计了能克服此缺陷的缓冲区生长模型;然后,定义了距离矩阵、岛屿缓冲区标识和增长因子,构建了缓冲区生长模型;最后,通过对模型的动态构建和更新实现了岛屿的自动选取,并选取多组不同海域、不同分布特征的岛屿资料图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缓冲区生长模型有效解决了Voronoi图表达岛屿密集程度时的缺陷问题,与使用Voronoi图表达岛屿密集程度的岛屿选取方法相比,明显提高了岛屿选取的质量,且可适用于更多的复杂海域。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递归型多业务跨层流量控制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多业务输入的流量控制问题抽象为具有输入端速率控制机制的缓冲区门限优化问题,建立多输入递归型SFM单节点模型MRSFM;确定了反映用户应用层QoS丢包和延时性能要求的系统代价函数,建立了用于跨层流量控制优化模型。在跨层优化模型的基础上,以建立的MRSFM模型为基础,运用IPA方法推导了代价函数相对于优化参数(缓冲区门限)的IPA导数,并利用SA理论进行优化。仿真实验验证了宽带GEO卫星网络跨层流量控制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场论的动态缓冲区生成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冲区可分为影响度只呈单一距离关系的静态缓冲区和影响度随距离变化而呈不同强度的扩散或衰减的动态缓冲区。本文通过对现有动态缓冲区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与局限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场论的动态缓冲区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场论的观点为指导,打破了传统缓冲区在进行重叠合并时简单地采用影响度小的服从影响度大的方法,而是按照场强叠加的原理,将各个影响度进行叠加来生成动态缓冲区。论文按照实际需要,提出了两种新的动态缓冲区模型,给出基于场强积分原理的动态缓冲区影响度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基于场论的动态缓冲区的生成,并成功应用于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闻光华  欧阳晖  陈光 《测绘通报》2021,(8):115-118,143
传统的航道测绘信息管理及融合技术应用不足,难以全面反映航道周边自然地理环境、设施设备分布及建构筑物对水上安全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大规模航道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优化与结构化处理为目标,针对航道水面实景三维模型破损、缺失问题,引入多尺度水平集影像分割方法。然后利用模型上空洞缓冲区影像自动初始化水平集模型,从而快速迭代分割得到准确的航道水域范围。最后进行水体实景三维模型重构优化与航标模型单体化提取。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重庆市长寿区长江王家滩示范段河段实景三维航道图建设任务中进行了验证,与传统手工修模和航标单体化处理方法相比,显著提升了航道实景三维模型优化效率,支撑了航道运行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多源DEM开发出质量更高的DEM,有必要研究数据源的误差特性,本文提出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多源DEM融合评价数据源的频率误差特性方法。以某实验样区为实验对象,取相同位置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数字高程模型数据(SRTM DEM)与1∶50 000地面高程库数据,并以控制点数据作为参考数据,通过重采样、数据配准、系统误差消除等步骤形成融合数据源,利用傅里叶变换作低通与高通滤波融合,选择不同的截止频率得出不同的融合效果,从而判断SRTM DEM的频率误差特性。实验结果表明SRTM在采用低频信息时,融合效果优于采用高频信息,SRTM的误差更多的表现在高频特性上。  相似文献   

9.
多目标缓冲区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凸角圆弧算法对单一目标缓冲区生成进行改进,解决了自相交和尖锐角的问题。对于含有内环的多目标缓冲生成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给出方便、实用的多目标缓冲区生成算法。  相似文献   

10.
目标缓冲区生成的算法一般都要经过两个阶段:单个目标缓冲区多边形的独立生成过程和多个目标缓冲区多边形间的重叠合并过程。本文将要生成的缓冲区边界凹侧结点做等效变化成两个相等的点,且定义其连接关系为圆弧,从而实现了边连接的循环运算,只寥寥几行代码解决了折线单目标缓冲区的快速生成,同时也大大减少了重叠合并过程中复杂的工作量,并且易于缓冲边界拓扑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辨率退化模型的全色和多光谱遥感影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影像成像的频率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影像分辨率退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全色和多光谱遥感影像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IKONOS图像的线性回归波段拟合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武 《遥感学报》2010,14(1):49-61
讨论基于线性回归波段拟合的空间细节信息提取方法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全色与多光谱图像构造线性回归方程,根据全色图像的高频成分设置最小二乘求解的权系数,然后利用回归系数构造低分辨率的全色图像,提取空间细节信息,最后将空间细节注入多光谱图像中进行融合。通过IKONOS全色和多光谱图像的融合实验,比较了本文方法与基于光谱响应函数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提取的空间细节信息进行融合,能达到甚至超过基于光谱响应函数方法的融合质量;相对于与FastIHS融合方法,本文方法的融合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胶州湾及周边海岸带为研究区,采用Landsat 7 ETM+数据,提出一种基于à trous小波变换的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融合改进算法。对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进行适当层数的小波分解,多光谱图像的低频部分采用全色图像和其低频分量的比来调制; 最高分解层外的其余分解层采用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在该层分解系数的加权和,加权系数由局部区域能量比来确定; 最高分解层则采用绝对值最大准则。实验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图像可提高空间分辨率,对多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扭曲也较小,为提高海岸带地物分类和信息提取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盛阳  张万峰  杨松 《遥感学报》2017,21(3):415-424
本文面向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自动化融合的应用需求,探索按需应用的智能化融合方法,充分利用不同分辨率和不同时相的高分辨率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资源与特性,研究了影像融合数据源选取的决策树算法,建立了遥感影像融合规则知识库,并自动化选取适合的融合算法,提出了Curvelet_HCS算法,对低频和高频系数选用不同的融合规则,改善了HCS算法的光谱失真问题,可同时融合多光谱影像的多个谱段,并保持更丰富的空间细节信息。根据融合评价结果对遥感影像融合规则知识库进行更新,实验验证表明了该套方法的有效性,为开展大规模智能化的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小波系数特征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是目前卫星遥感领域最常见的传感器图像.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这两类遥感图像数据的价值,人们利用两类数据的互补性,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引进了遥感图像处理领域.在IHS彩色空间变换和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图像高频小波系数的多个特征来定义特征量积,并利用特征量积作为依据提出了一种图像融合新算法.通过一组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数据进行融合仿真试验,并将该算法与IHS,HPF等算法和归一化矩算法作了比较.证明该方法能在保留多光谱图像光谱信息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多光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Spectral and Spatial Quality Analysis in Pan Sharpening Proc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age fusion is a process to obtain new images containing mor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mages obtained same or different sensors. With most of the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panchromatic images and low spatial 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images are obtained. As an example of image fusion ??pan sharpening?? is a process of combining of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panchromatic images and low spatial 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images. At the end of the fusion process both high spatial and spectral resolution new images are obtained. In this study, panchromatic and multispectral images gathered from Ikonos were used. Panchromatic and multispectral images belonging to the same sensor were combined by using different image fusion methods. As pan sharpening methods Brovey transform, Modified IH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velet PC transform and Wavelet A Trous transformation methods were used. Quality of fused products was evalua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both visual and statistical criteria. While wavelet based methods are succesfull in terms of protection of spectral quality of original multispectral images, the colorbased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giving better results within the improvement of spatial content.  相似文献   

17.
保持光谱信息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连喜  梁波  刘晓梅  Yun Zhang 《测绘学报》2005,34(2):118-122,128
常用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如IHS变换法、Brovey变换法和主成分变换法等在实施图像融合时,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光谱扭曲现象.探讨能有效保持光谱信息的EECN融合法.EECN融合法采用比值变换法,同时对参与融合的全色波段进行增强边缘,融合后的图像在光谱保持性能、分类精度等方面均较优.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usion of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multispectral digital aerial images for highly automatic 3D map generat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tegrates spectral classification and 3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The multispectral digital aerial images consist of a high resolution panchromatic channel as well as lower resolution RGB and near infrared (NIR) channels and form the basis for information extraction.Our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is a 2-step approach that uses RGB and NIR images for an initial classification and the panchromatic images as well as a digital surface model (DSM) for a refined classification. The DSM is generated from the high resolution panchromatic images of a specific photo mission. Based on the aerial triangulation using area and feature-based points of interest the algorithms are able to generate a dense DSM by a dense image matching procedure. Afterwards a true ortho image for classification, panchromatic or color input images can be computed.In a last step specific layers for buildings and vegetation are generate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is updated.  相似文献   

19.
HCT变换与联合稀疏模型相结合的遥感影像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HCT变换和联合稀疏模型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可更有效地利用多光谱所需谱段的光谱信息,最终得到所需谱段的融合影像。该方法将所需谱段的多光谱影像进行HCT变换,获取其亮度分量和角度分量;然后利用亮度分量和全色影像小波变换的低频分量进行联合稀疏模型的构建、系数求解和融合,得到融合的全色低频分量;最后将该低频分量与前面步骤所得其他分量分别进行小波逆变换和HCT逆变换,得到高质量的融合影像。试验利用Pleiades-1和WorldView-2两种卫星数据进行验证,并通过视觉效果和量化的融合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IHS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遥感影像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与高分辨率全色影像的融合,提出了一种IHS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影像作IHS正变换,得到亮度I、色度H和饱和度S三个分量:然后利用小波变换融合方法,融合多光谱影像的亮度分量与全色影像,并用融合后的影像替代多光谱影像的亮度分量;最后,利用IHS反变换得到新的多光谱影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新方法的性能优于IHS变换融合方法、小波变换融合方法,在增强融合影像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