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通过对莱阳矮樱桃塑料大棚保护栽培的温度条件观测,结合大气观测资料,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找出了栽培的适宜温度指标和管理中的温控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棚内外大樱桃萌芽到成熟期间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观测,结合其物候期,分析了温湿度与樱桃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棚内温度条件明显优越于露地,但温棚内温湿度调控是否得当是影响大棚樱桃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利用雷达回波参数分析雪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霞  马翠苹 《气象》1996,22(2):44-47
利用一次稳定性降水云系的713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云顶温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次过程有57%-70%的云系符合Grant提出的“播云温度窗”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93 ̄1996年同步观测的日光温室中气象资料和黄瓜,番茄,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的病害发生资料分析,确定了蔬菜病害发生的温度、湿度指标及不利病害发生的控制指标,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选择耐寒冬小麦品种,采取分期播种及平行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壮苗安全越冬的措施。以温度为指标确定了保护地的最佳播期和小麦越冬前需积温。  相似文献   

6.
自动气象要素观测中质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可直接评估系统的运行状况,本利用瓦里关本底台1997~2001年的自动气象台站资料,使用最大-最小值法和平均值-标准差法,对要素质控指标的确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大-最小值法适用于对各要素的质控。而平均值-标准差法更适用于温度、风速要素的质粒。  相似文献   

7.
廖铭燕 《广西气象》2007,28(A01):38-39
根据对八步区1971-2000年5月逐日08时、14时的可降水量进行分析,并结合气压、温度、湿度等地面观测要素,总结出预报24h内暴雨开始和结束的预报指标,暴雨开始和结束的预报拟合率分别为51.6%和72.6%,用上述指标对2001-2006年5月进行预报检验,暴雨开始和结束的准确率分别为52.2%和69.8%。  相似文献   

8.
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综合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源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3):359-363
通过自动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人工观测的天气现象,根据露、霜、结冰的成因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本指标作为综合判据。选取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温度、草面温度和近地面温度作为主要因子,综合考虑降水和天气状况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个气象观测站的分钟观测资料以及人工观测天气现象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初选因子和精选指标,利用多要素的组合方法,提炼出自然状态下出现露、霜、结冰现象的综合判别指标,获得了较好效果,拟合率在80%以上。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也能为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顾忠良  顾品强 《气象科技》2015,43(6):1181-1185
根据2013年高温期间气象观测资料、中稻开花期小气候和稻穗结实的观测结果,总结高温期间水稻穗部的2种增温模式——复合增温和辐射增温;穗部温度不仅受周围的气温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也是影响其温度的重要因素;穗部温度随高度上升,高度越高,温度越高,穗的上部温度比下部温度高;分析2013年稻穗和小气候同步观测资料,并以具有辐射增温特征的2008年观测资料验证,得出中稻开花时间(09:00—13:00)穗部温度大于等于35 ℃的时间占比是衡量高温对水稻空壳率影响程度的定量指标;在气温小于35 ℃时,强烈的太阳辐射也能使穗部温度大于等于35 ℃,从而导致水稻高温不育。  相似文献   

10.
江灏  王可丽 《高原气象》1997,16(3):250-257
针对辐射传输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问题,使用Liou-Ou一维辐射传输模式及1982年8月 ̄1983年7月青藏高原热源观测实验期间青藏高原地面、高空与卫星观测资料,在高原辐射传输模式中区分了下垫面温度与地表空气温度的作用,并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对模式改进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硬度,得到了下垫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对物候现象的观测,利用850农场科研站水稻多年分期播种及不同插秧期的试验资料,分析出最佳插秧期的温度指标,用物候现象与温度指标的相关性,指导水稻播种、插秧的最佳时间及最佳收获期,从而获得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蒋尚城 《气象》1994,20(4):47-52
第六讲卫星辐射观测在区域气候分析中的应用蒋尚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地面观测的气象要素(主要是温度和降水或其它参数)去描述和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卫星观测的OLR又与温度和降水密切有关,所以也可...  相似文献   

13.
气象观测环境城市化对气候资料准确性影响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国兴  刘碧琴 《广西气象》2006,27(A01):71-72,77
分析了贺州市观测环境变化过程中一些气象要素资料的变化情况和观测环境城市化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观测环境城市化使得贺州站的温度、风等多种要素资料发生跳跃性变化,观测资料达不到“三性”要求,城市化增温倾向率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李雄  梁丽妮 《广西气象》2003,24(2):31-32
对南宁2002年沥青、水泥等不同下垫面温度观测资料和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水泥日最高温度均比同期气温明显偏高;南宁属紫外线高辐射地区。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热量指标鉴定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热量指标角度,通过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的各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生育日数的实际观测,计算各生育期的有效积温、生育期下限温度。从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可能生育期日数与各主栽品种全生育期活动积温、生育期日数的实测值作对比分析,讨论水稻各主栽品种的熟型和适宜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6.
L波段探空仪温度资料误差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陶士伟  陈晓红  龚建东 《气象》2006,32(10):46-51
我国探空观测业务已逐步用L波段探空仪取代59型探空仪。为了解L波段探空仪观测质量,利用观测资料减模式背景场的差(简称OMB)的统计分析技术和贝塞尔函数拟合法分离观测误差技术,分析了2005年35月我国36个L波段探空仪探测的温度误差特性。结果表明,L波段和59型的OMB平均偏差差别不大,一般都在0.2℃之内。而温度随机误差在500-300hPa减小约0.2℃,在00时300hPa以上,有更明显的减小,达0.4℃,约占59型观测误差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最高温度表的冷缩误差及修正宝鸡县气象局杨多翠同志提出了一个很重要而又被多数气象站忽略的问题,即20时地面最高温度低于14时地面最高温度。如果该站不自行规定14时读地面最高温度也不会发现这个问题,该站对观测工作的认真,慎重精神和杨多翠同志钻研观测业...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南探空仪换型平行观测期间各标准等压面上的温度和位势高度观测数据以及对应的ECMWF模式预报场数据,利用偏差、标准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等对新、旧探空仪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新、旧探空仪观测数据一致性较好,在100 hPa以下两者温度绝对偏差小于1.0 ℃,位势高度绝对偏差小于30 gpm,100 hPa以上温度和位势高度最大绝对偏差分别为3.9 ℃和151.0 gpm。除高层个别等压面外,新、旧探空仪观测数据离散性基本一致或新探空仪离散性相对较小。新探空仪观测数据与模式数据更为一致,在中高层表现更为明显;相对于模式数据,新、旧探空仪温度偏差分别集中在±0.7 ℃、±0.9 ℃左右,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0 ℃、4.5 ℃,平均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78、0.73;新、旧探空仪位势高度最大偏差分别为28.5 gpm、130.9 gpm,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87.6 gpm、136.9 gpm,平均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86、0.78。  相似文献   

19.
贾朋群  卞林根  陆龙骅 《气象》1994,20(11):10-15
分析了南极地区自1895年以来考察队零散观测和少数考察站的温度资料,结合国际地球物理年以后连续观测的温度资料,建立了近百年来年平均气温序列并计算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极地区的变暖趋势十分明显,气温比上个世纪末至少增加了1℃。  相似文献   

20.
南极地区地面温度序列的建立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朋群  卞林根  陆龙骅 《气象》1994,20(11):10-15
分析了南极地区自1895年以来考察队零散观测和少数考察站的温度资料,结合国际地球物理年以后连续观测的温度资料,建立了近百年来年平均气温序列并计算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极地区的变暖趋势十分明显,气温比上个世纪末至少增加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