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翔 《气象》2004,30(6):47-47
笔者在某站验收百班时,发现2 0 0 3年8月2日1 7时雷暴“现在天气现象”编报95。根据过去1小时天气演变,温、压、湿、风等要素的变化,对照雷暴编报有关规定,笔者认为现在天气现象应编报97,而不是95。由气簿记载和自记记录分析看出:1 6时0 5分测站闻雷,雷暴位于测站西北方,此时气  相似文献   

2.
在地面天气报中最难编报的是7wwW1W2组,尤其是雷暴和降水现象的配合编报(此组仍需人工编码)。为此,笔者根据有关技术规定,把雷暴和降水现象配合编报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供台站业务学习和在工作中参考。1雷暴期间的定义雷暴期间是:过去1h之前有雷暴的时段和...  相似文献   

3.
当雷暴起始方位为 1 80°、中间恰好经过天顶时 ,该程序提出疑问 :雷暴格式有误。例如 :雷暴方位从NE—Z—SW ,该程序审核不通过 ,如中间方位改为NW或SE时审核即可通过 ,其它方位均不通过 ,所以当雷暴起始方位为 1 80°时 ,该程序认为中间方位应在 90°方位的位置上《AHDM4.11》对雷暴起始方位为180°记录的判断@黄真文$鹤壁市气象局!河南鹤壁458030  相似文献   

4.
雷暴和降水编报的特殊规定,对干部分观测员特别是新上岗的观测员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不易掌握。本文旨在通过对编报规定及相应个例的剖析,使其对这部分观测员克服障碍并最终掌握有所帮助。i*w电码购一99反映的天气情况应看作是一个整体。过去1小时内有雷暴,雷暴期间和雷暴停止之后的降水,不论其性质,态相有无变化,均不再另行选报为WI或WZ。析:雷暴期间的降水指雷暴连续记载时段里出现的降水;雷暴停止之后的降水指雷暴停止以后才出现的降水。需要注意的是雷暴停止之后的降水应有时段限制,在本特殊规定中仅指过去1小时内。七…  相似文献   

5.
郭键 《气象》1992,18(7):2-2
游焕同志在贵刊1991年第3期上发表的“航空报雷暴编码与记录矛盾之我见”一文,提出例如当观测薄记为:R14_N~(43)—150~(02)且14~(50)—15时之间未闻雷,15时航空报中现在天气(ww)编29时,应“作特殊问题处理,在地面测报值班日记中如实记载,作为‘四交接’内容向下一班交待”。笔者认为此提法值得商榷,其理由如下: 《GD-21 Ⅱ》编码规定对于雷暴天气现象其本身具有独立、完整且内部联系较强的特点。如:在观测时(50分钟开始至正点)闻雷,现在天气(ww)编报17,则危险天气(w_2)必编报8,且必加报方位组992  相似文献   

6.
介绍利用天气形势和雷暴盛期气候概况来准确记录雷暴出现方位及其移动路径的方法 ,为正确进行地面气象测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浅析雷暴相关电码的编报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天气报中关于雷暴相关现象的编报,因其规定特殊较难掌握,尤其是其中一些电码的相关编报对许多观测员来说更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8.
谢朝河 《气象》1989,15(2):56-56
要准确地判定雷暴的方位,首先得准确的判别出积雨云所在的方位及移动方向。如果在晴天,眼看着积云有系统的发展成积雨云随之闻雷,记录雷暴的方位及移向的确定并不难。但事情往往不是每次都那么简单,现就雷暴的移向谈点个人的认识。 雷暴生成后,一方面是大范围水平运动的环境气流使云体不断平移,另一方面是积雨云单体不断此生彼消的传播,同时还要受到下垫面自然地形条体的影响。因此,雷暴的移动路径变化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对雷暴和降水的编报,虽然电码本中作了“特殊性规定”,但其“特殊性”究竟在那里?观测员感到难以掌握,尤其是在天气复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为摸索编报方法,加深对其“特殊性”的理解,我从几年来的观测工作实践中,对伴随雷暴出现的降水予以简化处理,归纳为:  相似文献   

10.
彭道和  王伯民 《气象》1982,8(10):16-17
利用全球通讯系统传递的(陆地测站或船舶)地面天气报告进行有关风向、风速的统计时,由于地面天气报告中风向按三十六个方位编报(对应予方位电码01—36),而统计时则往往按十六方位或八方位进行,因而就必须确定三十六方位与十六方位或八方位的某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鑫馨 《贵州气象》2009,(Z1):138-138
简要分析雨、阵雨、雷暴与云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以及如何配合观测纪录进行微机编报。  相似文献   

12.
当雷暴起始方位为180°、中间恰好经过天顶时,该程序提出疑问:雷暴格式有误.例如:雷暴方位从NE-Z-SW,该程序审核不通过,如中间方位改为NW或SE时审核即可通过,其它方位均不通过,所以当雷暴起始方位为180°时,该程序认为中间方位应在90°方位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3.
姜庆芝 《内蒙古气象》1995,(2):34-34,36
浅谈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姜庆芝(兴安盟气象处)雷暴和闪电都是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雷暴出现时有时闪电兼雷暴,有时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方法《规范》中己有明确规定,但从报表审核发现,在雷电多发季节,疑误记录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1 代危航空报中GGggW_2编报问题 例1:P2_s~(13)—2~(37) 2_s~(53)— 03时第一份航危报,此时如何报GGggW_2? 分析:根据(78)气业字第13号附件二(三)6规定GGgg报××××的条件是1)有危险天气存在,2)其发生时间是观测前。例中03时观测已有危险天气存在,主要问题是其发生时间是观测前还是观测时,显然雷暴在03时观测前已发生,但这段时间发生的雷暴对03时是否应发代危报无决定作用,故03时存在危险天气其时间应视为2~(53),与观测前是否有雷暴无关,GGggW_2应报02538。若例中雷暴的前段终止时间为2~(38),则根据雷暴记录的规定前后两段应视为同一次雷暴过程综合为R2_s~(13)—此时,GGggW_2应编报××××8。  相似文献   

15.
孙俊丽 《贵州气象》2009,33(1):42-43
对湄潭县常见的重要天气报(大风、冰雹、雷暴、雾和重要降水)的观测及编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江口县的1969~2008年40a的雷暴资料,对江口县的雷暴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以及产生和消失的方位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江口县雷电活动的特征,结果表明:江口县年平均雷暴日数52.7d,高发季节为每年的7~8月份,一年中月季变化较大;雷暴方位主要在测站的SW、N、NW、SE、NE方向生成;雷暴发生主要与地理特征和天气系统两大因素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利用阿拉善左旗气象局1971—2000年30年的雷暴资料,对阿拉善左旗雷暴的年、月、日变化及产生和消失的方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阿拉善左旗雷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6年夏季5~9月双流机场36次雷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图像,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并总结了各种天气形势下多普勒雷达回波的特征。发现系统性雷暴的强度回波形状为一大片层状云降水回波中带有块状或条状较周围强度更强的CB云回波;热力性雷暴的回波形状为边界清晰的块状或带状回波,且块状回波居多。找到了各种天气形势下雷暴云生成的源地和切入本场的方位:系统性非冷锋雷暴切入本场的方位主要是西南方,冷锋雷暴切入本场的方位主要是东北方和西南方。热力性雷暴的产生源地有62%在龙泉山脉一带。得出了雷暴云的移动方向与500hPa引导气流相一致的结论,并对于监测低空风切变的位置和高度作了一些尝试和分析。重点分析了7月6日雷暴发生时的多普勒速度回波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9.
胡金松 《气象》1981,7(7):33-33
正确地观测、记载、编报雷暴,对天气分析预报和保证航空安全都很重要。下面谈几点观测体会。 雷暴群体的移动和雷暴单体的移动,方向是不一致的。前者和锋面、低压、切变线、高空槽等天气系统的移动联系在一起,后者的移动是受高空气流引导  相似文献   

20.
张玮 《河南气象》2006,(3):94-94
盂津站从2005年1月1日起,人工站与自动站(ZQZ-C11型)平行观测进入第2年,正式使用自动站记录观测编报。为确保观测记录和编报正确,个别记录仍需要人工进行判断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