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内生岩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可能来自深源(上地幔或下地壳)、浅源硅铝层重熔岩浆以及地壳上部固体岩石、水圈和大气圈。笔者研究认为浙江火山岩区金银矿床和燕山地区河北平泉下营坊次火山岩型金矿床的矿源主要米自岩石圈深部(上地幔和下地壳),成矿流体是大量大气水和少量岩浆水的混合溶液;我国宁夏银南金场子、陕西镇安二台子、四川松潘东  相似文献   

2.
地震水文地质学是地震流体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流体地质学是地震水文地质学的重要推广,因为与地震紧密相关的不只是地下水,还有地下气体、石油等其他地下流体。鉴于流体地质学这一术语还不够普及,姑且用地震水文地质学作为学科名称。 在地震发生的深度内,尤其是在地壳内,固体与流体并存,其间存在着力学和物理化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在固体地壳受力、变形、破裂过程中,通过岩、土、水、气间的能量传递、物质交换和信息变换,地下流体的某些物理参数和化学组分会有灵敏的反应。地壳深部信息还能比较迅速地通过地下流体传递到浅部来。  相似文献   

3.
研究地壳中流体的工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焕章 《地学前缘》1998,5(2):295-300
地壳中广泛存在流体,它在地壳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地壳中流体的研究主要重于其来源、时代、成分、热和质量的传递以及流体和矿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文中叙述了研究地壳中流体有关内容所采用的各种工作方法,包括了流体的同位素及年代学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近年运用人造卫星和遥感技术研究地壳中流体的新方法。最后用实例阐明了当前研究地壳中流体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低温下非静水应力作用固体颗粒间流体因其参与流体—矿物反应和流体传质而在地壳岩石变形和同构造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粒间流体的性状、粒间流体—矿物反应和粒间流体传质都与固体颗粒所受应力密切相关。流体膜是非静水应力作用下固体颗粒间流体存在的主要形式,流体膜的厚度和成分决定着究竟是流体膜中水化力、双电层排斥力,还是因双电层而引起的流体渗透压在流体膜传递应力的机制中起主导作用。应力通过改变固—液界面上固体物质的自由能而影响固—液界面反应和流体的传质,并对这一应力感生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推演。  相似文献   

5.
地质作用中的流体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兆麟  李院生 《地学前缘》1996,3(4):237-244
许多事实已证明地壳和地球深部存在大量的流体,它在所有地质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围绕岩浆、伟晶岩、变质作用及沉积盆地流体的形成机制、地质过程中流体作用以及流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提出地壳构造、岩浆作用与流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流体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地壳乃至地球深部的各种作用,系统剖析流体形成演化与成矿关系,而且对研究地幔对流、地球不同圈层流体的交换方式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陆超深科学钻探揭示了地壳深部流体性质及运动特征。如最近完成的德国科学深钻的先导孔,在3400m之下发现了开裂岩石系统,其中充满了高盐度流体。科拉超深钻6000m之下,出现了压碎带和破裂带及流体的活动等。这表明,地壳中的水热系统是广泛存在的,其物化性质、成份、运动特征显示出某种超常现象。 Etheridge(1983)强调地壳中的流体系统对于地壳的构造活动的重要性,认为地壳深层次的流体可能主要依靠有效压力自身开辟通道,运动的边界条件是流体压力(渗透压)大于主应力。有效压力形成了张裂系统,在流体通过后,压力减小,张裂系统重新封闭。这种作用可以发生在40kin的深度。目前人们已发现了十几种现代的和近代的热液成矿作用,它们主要在现代及古地热区,如环太平洋地热带及大洋中脊。 1.水热系统、成矿热液与热液矿床的内在联系和区别:Skinner(1979)曾指出,地壳中热水溶液在地壳中常见又广泛分布而热液矿床却不多,究其原因是金属搬运和沉淀方式所致。实际上,地壳中常见和广泛存在的并不是成矿热液,而是水热系统及其流体。水热系统是地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的动力包括地热梯度、压力梯度、密度梯度以及流体的  相似文献   

7.
流体地质作用的构造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许多事实证明,在地壳及地球深部存在着大量的流体,它们以气体、液体、熔融体等形式存在于地球内部不同深度处。这些流体的活动在地壳及岩石圈运动演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贯穿于地壳与岩石圈运动演化的全过程,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构造与流体作用的参与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石墨作为各种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副矿物可作为主岩形成条件的指示剂。本文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在大坪金矿含金脉石英中发现了大量孤立的石墨固体包裹体,进一步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分析了其寄主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据此探讨了这些石墨包裹体的形成条件和本区成矿流体的来源。结果表明:所有大坪石墨的拉曼光谱都在1576~1580cm-1处出现尖锐的有序O峰,而绝大多数在1355cm-1附近不出现无序的D锋,表明这些石墨具有完全有序结构和完好的结晶度;其寄主矿物流体包裹体主要是纯CO2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根据大坪石墨的拉曼光谱D:O峰强度比,估计这些石墨形成于麻粒岩相变质温度条件下,与石英中富CO2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300.0~420.0℃)极不相称;含金石英脉中包裹体的类型和成分也表明本区不存在从流体中直接沉淀石墨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推测这些石墨形成于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环境下。本区喜马拉雅期切割较深的韧性剪切带从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基底中汲取大量富CO2的流体的同时,还从下地壳携带微粒石墨,富含CO2和高结晶度石墨的成矿流体沿剪切带上升,并在闪长岩体内脆性断裂中沉淀成矿。本文的研究成果再次证实了下地壳流体对大坪金矿成矿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們很了解,不同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是極不均匀的,例如,铁和銅比金和铂較为常見,等等。研究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化学成分已有200多年了,但是,关于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的知識,在近年來仍有重大的意义。能够解决这一重要命題的是一門新的科学——地球化学,这门科学是20世紀初誕生的。地球化学不僅研究地球的固体外壳(所謂岩石圈),还研究液体外壳(水圈)和气体外壳(大气  相似文献   

10.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SinoProbe-06项目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体地壳的应力状态是地壳的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地壳表面和内部发生的各种构造现象及其伴生的各种地质灾害都与地壳应力的作用密切相关.地应力测量与监测不仅为深入认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机制,进而为强震预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也是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将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如深埋隧道、水电工程、深部能源开采、...  相似文献   

11.
地壳中的热流体活动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李明诚 《地学前缘》1995,2(4):155-161
地壳中的热流体活动实际就是地壳流体作用,是最近十多年来才被认识到并发展起来的前沿科学。地壳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是地壳中最活跃的一种营力,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整个地壳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通过对地壳流体的研究可能产生全新的地质科学理论。油气运移是发生在沉积盆地中的热流活动,它贯穿在整个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中,直接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并影响着盆地中的构造活动和成岩作用。研究油气运移可以为研究整个地壳流体提供一个窗口和借鉴。不连续的幕式排烃机理可以使人们联想到地壳深部的变质流体也可能呈幕式活动并产生幕式的构造运动。在深部流体活动的作用下有必要对石油的无机成因学说、热降解机理和深盆热水运移等问题重新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老王寨金矿围岩、蚀变岩石、矿石的显微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发现:伴随硅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和硫化物矿化,岩(矿)石中发育沿粒间、裂隙或角闪石解理纹贯入或穿插的黑色不透明超显微隐晶,经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鉴定,该固体物质主要由超显微晶石英、硅酸盐、碳酸盐、硫化物以及呈熔离交生关系的金红石、白钨矿和镜铁矿(磁铁矿)组成;熔离交生结构与沉淀共晶结构共存的特有岩相学特征指示成矿流体具备由熔体性质向热液性质转化的特性。结合岩(矿)石稀土微量元素研究,认为这种在透射光显微镜下呈黑色不透明的超显微隐晶固体物质,是具熔浆流体特点和超临界流体性质的地幔流体引发交代蚀变的直接微观表现之一;在交代蚀变过程中其性质由熔浆向地壳热液过渡,同时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而有利于成矿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欧洲共同体国家地壳流体研究的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伟源 《地学前缘》1996,3(4):313-323
地壳流体在主岩溶解和迁移过程中,以搬运和交换物质、传输和释放能量的基本作用广泛影响地壳内部的造山、变质、成岩、成矿等地质作用和过程。流体的地质作用具有岩石圈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的意义,是地球科学跨世纪的重大进展之一。文章从三个方面概述欧共体国家在近十年来对地壳流体研究的概况和进展:(1)70年代始意大利托斯卡纳地热田的开发和利用对新生代—现代地热田热水系统近地表的超热地壳流体的研究成果;(2)80年代欧共体国家开展的跨国多学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欧洲地壳剖面综合地质调查”对欧洲中部华力西带结晶基底和中—新生代沉积盖层古地壳流体的研究成果;(3)90年代联邦德国大陆超深钻现代和古地壳流体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地壳中的流体与岩石变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讲要点包括:1.地壳中流体存在的依据;2.流体的起源;3.流体的压力;4.地壳中水逸度的分布;5.水一二氧化碳混合物;6.破裂与矿脉。重点是流体的一些特征和对变形的影响。一、地亮中流体存在的依据地壳中有流体的主要依据有三:1.变质作用各种变质岩,从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岩中发生很多变质作用,表明如果不是水压力大致等于总压力,至少也导流体压力大致等于总压力。  相似文献   

15.
俯冲带流体活动对认识超高压变质作用、同俯冲、同折返岩浆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大陆地壳的流体含量远低于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深俯冲和折返过程有关的流体活动受到原岩性质和变质速率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6.
成矿热液分类兼论岩浆热液的成矿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流体中H2O、CO2、NaCl三组分的相对含量,结合H2O-NaCl体系临界压力和石盐融化曲线温度,可以将地壳中的成矿流体分为5类:大气降水、海水、盆地卤水、变质流体和岩浆流体。这种基于地壳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三元系结合流体临界性和石盐融化温度的分类,对于理解地壳中沿地温地压梯度流动流体的多样性和流体混合与不混溶具有重...  相似文献   

17.
深部地壳中的流体与剪切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ewt.  RC 李维海 《世界地质》1992,11(1):138-149
原始深部陆壳一般几乎没有流体。在强烈的构造作用(伸展作用、逆冲作用或剪切作用)期间及其后,深部地壳中可以有大量的流体,这些流体可能与以下各种现象有关:痳粒岩相变质作用、剪切带碱性花岗岩、碳酸盐岩—煌斑岩—正长岩杂岩和各种交代作用,包括区域碳酸盐化、霓长岩化、花岗岩化、可能还有极大离子亲石元素耗损。流体以H_2O—CO_2混合物为主,并有不等量的卤族元素、碱质及被溶硅酸盐成分。根据浓的含碳包体可以推断出,在某些深部地壳麻粒岩中(包括火山喷发物中与抬升的深部地壳中)含有富CO_2的流体。CO_2—H_2O为主的流体肯定是很好的氧化剂,它可以解释下地壳与上地幔Au、Sb、As和S的向上迁移及在浅部层次的浓集的现象。有大量CO_2是地壳源的可能性不大,无论是大气源亦或埋藏碳酸盐岩,因为它们具有其惰性。最有可能的来源是软流圈碳酸盐岩、金伯利岩和碱性玄武岩流体以及富含挥发份的岩石圈。随着岩浆的结晶作用可能有具各种CO_2/H_2O比值的流体析出,这主要取决于岩浆生成的深度、岩石圈的上升速度及其挥发份先期饱和程度。深位岩浆作用臣浓集有流体的岩石圈是C_2O与H_2O的有利储存部位。熔体与流体是在伸展条件下由地幔释放出来的,这种伸展条件可以是岩石圈走滑断层作用(张扭性),甚至是聚汇条件的局部伸展作用。流体可以向上传导热量,充分显示出其交代和熔融下地壳的能力。地壳的熔融可以出现在高CO_2流体的麻粒岩相条件下,从而产生了正长岩岩浆,这一点无疑可以通过幔源流体的作用来完成而无需有大量玄武质壳的底垫作用。如果幔源流体可穿过下部地壳,那么壳—幔反应的可能性就更大。其对同位素和痕量元素的影响很大,如在格陵兰Nordre Stromfjord剪切带及相当的巨型剪切带之类的高渗透带中。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惰性气体同位素,探讨了广西栗木锡铌钽矿田成矿流体的来源.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0.14~0.97 Ra,远远低于地幔流体的比值,接近饱和大气水的比值,并与地壳流体的比值处在相同的数量级上;40 Ar/36 Ar比值为555.98~ 855.11,平均705.55,显然偏离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40Ar*/4He比值为0.08~0.27,平均值为0.153,接近地壳值;20Ne/22 Ne=9.671~9.748和21Ne/22 Ne=0.0306~ 0.0330,具有饱和大气水的Ne同位素比值特征.结果表明,广西栗木锡铌钽矿田老虎头、牛栏岭和金竹源3个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大气水和地壳流体的混合流体;水溪庙矿床的成矿流体也主要是大气水和地壳流体的混合流体,但可能有少量地幔流体的加入.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中流体研究的一些热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卢焕章 《地学前缘》2001,8(4):386-390
介绍了当前地球流体研究中的三个热点 :地幔柱 ,地壳中流体的大规模迁移和岩浆热液。地幔柱是以溢流玄武岩 ,地表的热点 ,大规模的碱性基性侵入体 ,大洋中脊的几何形状和蚀变作用来确定的。地壳中流体的大规模流动是当前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涉及到流体流动的尺度、速度和流体体系的持续时间以及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和环境中流体的流动等方面。另一个热点是岩浆热液和成矿作用 ,涉及到研究岩浆热液的成分与Cu ,Mo和Au等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三维地球物理成像技术可以揭示陆域地壳的流体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分辨率的地震波速度三维图像是揭示高原地壳流体层分布的主要方法。从取得的三维波速、密度和电阻率图象可见,低波速、低密度和低电阻率异常指示了地壳流体层的位置和范围。同时,高波速高密度异常也揭示上方发育的屏蔽盖层。据此,划分出高原地壳的多个流体发育层的分布范围。根据地壳高分辨率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还发现,青藏高原地壳流体发育层分布,与其下面的软流圈上涌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