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江汉平原主要河流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矿物以及能够反映沉积物稳定状况、物源及成熟度的重矿物特征指数(ATi,GZi和ZTR)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江汉平原范围内,长江和汉江及其长江主要支流的沉积物中重矿物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长江的重矿物组合模型为:  锆石+绿帘石+辉石+绿泥石+金属矿物,特征矿物是锆石和辉石;   汉江的重矿物组合模型为:  绿帘石+角闪石+石榴石+绿泥石+金属矿物,特征矿物是角闪石、石榴石;   另外,清江、漳河、沮水和玛瑙河的重矿物组合及特征矿物也都完全不同。而且各水系的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与其源区的岩性分布显示出极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江汉平原利用重矿物特征及组合模型来进行物源示踪的方法开展水系演化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王场背斜古近系潜江组三段4亚段第10韵律层(Eq_3~4-10韵律)和潜江组四段0亚段第5韵律层(Eq_4~(0中)-5韵律)钻井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全岩X射线衍射(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实验分析,对潜江凹陷不同韵律层的物源属性与沉积环境开展研究。研究表明,这两套韵律层的矿物组成特征、稀土元素含量及配分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Eq_3~4-10韵律的硅酸盐矿物主要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Eq_4~(0中)-5韵律的硅酸盐矿物主要以斜长石、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两者的稀土元素含量与硅酸盐矿物含量均呈正相关,Eq_3~4-10韵律的碎屑岩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大于碳酸盐岩类,而Eq_4~0中-5韵律的碎屑岩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与碳酸盐岩类相似,指示这两套地层的母源物质存在差异,或者Eq_3~4-10韵律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更为温暖湿润、风蚀作用更强;这两套地层的沉积水体均为还原环境,而Eq_3~4-10韵律沉积时期湖泊水体可能更深,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与保存,由此推断Eq_3~4-10韵律更具有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岩石地层中重矿物的组合特征是划分、对比地层的一项依据。本文对黔北鸭溪地区上三叠统至中侏罗统剖面人工重砂副矿物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应层位建立了6个重矿物组合带,对应划分为6个矿物地层段,这为区内中生代陆相地层的划分提供了新的依据,从而拓宽了岩石地层单位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遗址洞穴堆积物的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先后报道。近年来,作者分层测制了周口店第一地点西壁、南壁、探井以及上砾石层和下砾石层等几个剖面。还在周河口、羊耳峪东岭、三福村采集样品55个。所有样品均进行筛分,分级进行镜下鉴定,单矿物系统折光率测定,个别矿物辅以X-射线分析,分别对轻、重组份物质成分、百分含量做了系统计量,并着重研究重组份特征。本文是在这些工作基础上,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划分、沉积物来源和古气候变迁等进行讨论。 一、物质来源和蚀源母岩 野外观察和沉积矿物成份分析表明,第一地点洞穴堆积有洞壁崩塌和外部携入两个来源。碳酸岩角砾和碳酸岩岩块大量出现,在特定层位尤其发育,它们是洞壁崩塌的产物。外来物质尽管矿物含量时有变化,但矿物种类大体相近,构成不同矿物组合。轻组份有石英、酸性斜长石、微斜长石、白云母组合,千枚岩、角岩、板岩岩屑组合以及滚圆状石英、石英岩、硅质岩岩屑组僵。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缘大煤沟剖面重矿物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和钟铧  刘招君  郭巍 《世界地质》2001,20(3):279-284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大煤沟中生界地层标准剖面上重矿物的系统分析,初步查明了蚀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中低级变质岩、沉积岩及中酸性岩浆岩和基性火山岩.提出了重矿物特征指数ATi和GZi的韵律性和相关性的存在,并依此把大煤沟剖面中生代地层划分为5个重矿物韵律层,分析了它们在揭示源区岩性变化及在地层划分与对比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ZTR指数变化与盆地构造演化的响应关系,根据ZTR指数规律性变化把中生代盆地划分为早侏罗世早期的初始断陷阶段、早侏罗世中期的主断陷阶段、早侏罗世晚期的断坳转换阶段、中侏罗世的坳陷阶段及晚侏罗世之后的反转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6.
骆丁  宗开红  苗巧银 《江苏地质》2016,40(2):243-246
选取长江下游世业洲的第四纪钻孔资料,研究了重矿物的垂向分布特征,以此探讨长江镇江段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类型以及物源演变。结果显示,该区自中更新世开始接受沉积,依次形成河床相、边滩相、漫滩相、河口三角洲相。重矿物自下而上分为2个组合段,分别对应更新世和全新世。更新世地层以角闪石、蓝晶石、石榴石等作为特征矿物,且不稳定矿物含量高于稳定矿物,表明沉积物以近源居多;全新世特征矿物为辉石和钛铁矿,稳定矿物含量高于不稳定矿物,重矿物种类与现代长江中上游类似,表明此阶段沉积物以远源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西直格庄金矿的控矿断裂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特征及矿物成分等,并划分出4个蚀变矿化阶段。通过矿化类型、矿物组合等研究确定西直格庄金矿成因类型属于交代—重熔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沿破碎带交代型金矿床。通过金矿床成矿规律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等方面是该金矿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标志及方向。  相似文献   

8.
最近十年来的矿物组合及单矿物标型特征的研究,不仅促进了详细分析矿石富集和成矿作用的地质条件,电促使了进行矿化预测,用以补充找矿标志。我们研究了科达尔一乌多坎铜矿省不同成因类型及地层层位中的黄铜矿。在研究成因类型中,铜矿物中以黄铜矿分布最广,其数量占全岩5%以上,矿物为四面体型。我们研究的黄铜矿有以下铜矿化的成因类型:1)含铜砂岩型;2)含铜辉长岩型;3)与脉型热液显示有关的复合铜矿化。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北缘大煤汉剖面重矿物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钟铧  刘招君等 《世界地质》2001,20(3):279-284,31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大煤沟中生界地层标准剖面上重矿物的系统分析,初步查明了蚀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中低级变质岩,沉积岩及中酸性岩浆岩和基性火山岩。提出了重矿物特征指数ATi和GZi的韵律性和相关性的存在,并依此把大煤沟剖面中生代地层划分为5个重矿物韵律层,分析了它们在揭示源区岩性变化及在地层划分与对比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ZTR指数变化与盆地构造演化的响应关系,根据ZTR指数规律性变化把中生代盆地划分为早侏罗世早期的初始断陷阶段,早侏罗世中期的主断陷阶段,早侏罗世晚期的断坳转换阶段,中侏罗世的坳陷阶段及晚侏罗世之后的反转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10.
马志鑫  张万平  刘伟  李波 《沉积学报》2012,30(5):787-794
东镇远地区早寒武世(相当于2008国际地层年表中的寒武纪第二世)清虚洞组发现类型丰富、特征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侵蚀底面、粗粒滞留沉积、粒序层、波状层理、韵律层理等沉积组构明显,而丘状层理不发育。通过对金盆剖面和溜沙关剖面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识别出三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研究区风暴沉积的背景沉积为灰色纹层状灰岩,见波状层理、鸟眼构造等,指示潮坪环境。综合分析得出,镇远地区的风暴沉积属于潮坪风暴沉积。这丰富了湘西黔东地区早寒武世清虚洞组风暴沉积的类型。风暴沉积的发现也为研究区早寒武世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区域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venance of Middl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sediments in the Kutch Basin, western India, on the basis of minera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sandstones composition(Quartz-Feldspar-Lithic(QFL)fragment), Zircon-Tourmaline-Rutile(ZTR) index, and mineral chemistry of heavy detrital minerals of the framework.The study also examines th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of the sandstone in rela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Kutch Basin, which originated as a rift basin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and evolved into a passive margin basin by the end Cretaceous. This study analyzes sandstone samples of Jhumara, Jhuran and Bhuj Formations of Middle Jurassic,Upper Jurassic and Lower Cretaceous, respectively, in the Kutch Mainland. Sandstones record a compositional evolution from arkosic to subarkosic as the feldspar content decreases from 68% in the Jhumara Formation to 27%in the Bhuj Formation with intermediate values in the Jhuran Formation. The QFL modal composition indicates basement uplifted and transitional continental settings at source. Heavy mineral content of these sandstones reveals the occurrence of zircon, tourmaline, rutile, garnet, apatite, monazite and opaque minerals. Sub-rounded to well-rounded zircon grains indicate a polycyclic origin. ZTR indices for samples in Jhumara, Jhuran and Bhuj Formations are 25%, 30% and 50% respectively. Chemistry of opaque minerals reveals the occurrence of detrital varieties such as ilmenite, rutile, hematite/magnetite and pyrite, in a decreasing order of abundances. Chemistry of ilmenites in the Jhumara Formation reveals its derivation from dual felsic igneous and metabasic source, while those in Jhuran and Bhuj Formations indicate a metabasic derivation. Chemistry of garnet reveals predominantly Fe-rich(almandine) variety of metabasic origin. X-ray microscopic study provides the percentage of heavy minerals ranging from 3% to 5.26%. QFL detrital modes reflect the evolution of the basin from an active rift to a passive margin basin during the Mesozoic. Integration of results from QFL modal composition of the sandstones, heavy mineral analysis and mineral chemistry, suggests sediment supply from both northern and eastern highlands during the Middle Jurassic. The uplift along the Kutch Mainland Fault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results in curtailment of sediment input from north.  相似文献   

12.
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蛇绿岩地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对雅鲁藏布蛇绿岩带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因为它不仅对了解中生代以来特提斯海的演变,而且对阐明青藏高原地质发展历史都是十分重要的。虽然,这条带内大规模超基性岩体的分布早已被发现,有些岩体已作过很好的研究。但是,整个蛇绿岩组合的综合性研究还刚开始。最近一些作者根据野外路线调查,对这条蛇绿岩带作了初步的论述。但由于缺乏对蛇绿岩比较系统的填图工作,关于它的分布、组成、层序、形成、侵位及其演化历史还有许多重要情况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3.
卜香萍  石永红  李忠 《地质科学》2012,(4):1116-1129
本文以鲁西隆起区盆地及周边盆地砂岩中碎屑重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矿物的稳定性分析,以及通过不同源区重矿物组合的差异,探讨了鲁西隆起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物源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鲁西盆地中生代早期早中侏罗纪时期主要源区为鲁西隆起,中晚侏罗纪时期主要物源为胶东地区和鲁西隆起,而早白垩世时期主要物源为胶东地区,其次才是鲁西隆起。晚白垩世沂沭断裂带盆地物源主要是鲁西隆起和胶东地区,鲁西隆起贡献量大于胶东地区。重矿物的稳定性也折射出源区构造演化历史。早-中侏罗世至中-晚侏罗世,鲁西盆地重矿物物源由鲁西隆起向胶东地区的显著转变,暗示着苏鲁造山带自三叠纪形成之后,经折返抬升,至晚侏罗世之前已经到达地表。重矿物的含量变化显示,早白垩世中期和晚白垩世中期鲁西盆地内沉积了大量的鲁西变质岩矿物组合,并且不稳定重矿物含量急剧增加,我们推测鲁西在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中期存在两次构造抬升。  相似文献   

14.
碎屑沉积是山脉隆升和盆地沉积的直接记录,包括碎屑重矿物研究在内的碎屑沉积物的分析是开展盆山耦合研究的必要手段。对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砂岩中重矿物含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应用电子探针技术分析碎屑石榴石和钛铁矿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库车坳陷白垩—第三系源区主要由沉积岩、变质岩和酸性火山岩组成。白垩系砂岩中的石榴石来自西南天山蓝片岩和低级变质岩的比例较大,而第三系砂岩中的石榴石中富铁铝榴石组分,多来自高级变质岩。白垩系砂岩中的钛铁矿多来自变质岩,上第三系砂岩中来自火成岩的钛铁矿比例增加。由此可以认为南天山的大规模隆升和剥蚀发生在第三纪以来,由于它的隆升遮挡了南天山北缘古生代增生杂岩体对库车坳陷的物质贡献,并且随着剥蚀的加深,高级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出露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辽西凌源热水汤地区中生代含蝾螈化石地层新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西凌源热水汤地区新发现一套夹于中酸性和酸性火山岩中的含蝾螈等化石的沉积层,可以称之为热水汤层.该层所产蝾螈化石特征类似于内蒙宁城县山头乡道虎沟地区海房沟组的初螈类,其伴生植物化石组合显示介于中侏罗世海房沟组至早白垩世义县组之间的特征,其时代置于中侏罗世晚期较为合适.同时,将热水汤层及其上覆、下伏酸性和中酸性火山岩一并划归髫髻山组.  相似文献   

16.
物源供应不仅影响了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展布特征,而且控制了沉积类型和相带分布,进而决定了有利油气储层的发育.为了厘清蠡县斜坡地区的物源特征,从而指导进一步的沉积体系研究和勘探开发工作,本文基于饶阳凹陷蠡县斜坡3D地震资料、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组合及ZTR指数、碎屑锆石晶型及U-Pb...  相似文献   

17.
砂岩碎屑成分分析是进行沉积物源岩石类型、构造属性和盆山演化分析的重要途径。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物源构造属性以“再旋回造山带”、“弧造山带”和部分“岩浆弧”物源为特征,物源岩石类型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岩石成分、重矿物含量及其组合显示东、西剖面在物源上存在一定差异。天山内部侏罗系物源构造属性以“再旋回造山带”、“混合造山带”为主,物源岩石类型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但各剖面的岩石成分、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综合天山内部与准噶尔盆地南缘野外剖面沉积特征、岩屑成分及钻井岩心分析表明,天山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山格局以盆地沉积范围大、天山正地形较小为特征,不存在地理分割明显的天山山脉,侏罗纪盆地南缘至少存在三个物源体系(西准噶尔山、克拉麦里山和(古)天山);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期,岩石成分成熟度偏低,砾岩等粗碎屑沉积明显增多,同时不稳定重矿物及其组合稍有增加可能与晚侏罗世天山构造格局分异、构造活动相对活跃有关,天山山脉明显隆升并造就天山南北沉积环境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