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4):1-11
2011年10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孙钧教授在寓所接受了本刊主编、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严学新教授与本刊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龚士良教授代表《上海国土资源》期刊的专题访谈。孙院士结合轨交地铁和越江隧道建设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热点问题,阐述了施工中城市环境岩土公害及其防治对策。针对地下工程施工对周边土体扰动导致土工力学参数变异以及产生的地面变形位移,介绍了采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预测和控制的技术现状及其工程应用实绩;指出了盾构掘进与地铁车站深大基坑开挖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的土工环境安全维护对策与技术途径。孙院士还就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运营和使用中的防灾风险管理,面向低碳经济的城市地下空间节能减排与环保等诸多业界关注的一些热点前沿提出了前瞻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作用,这种作用的持续发展,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即质变为城市地质灾害。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上海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上海地铁M4号线建设重大事故发生后,对地下工程潜在的环境地质作用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工程环境地质灾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方法,剖析了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引起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潜在性、隐蔽性、社会性的特点.归纳出城市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004年以后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为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基本思路。这对深化地下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认识,推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及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是重要的地下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苏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至今对地下地质资源的需求相当迫切。通过对苏州各类地下地质资源的的识别分析,表明其具备分别开发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资源的能力。若多种资源协同开发,平面上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竖向尺度地下浅层到次深层适宜地下空间和地质材料的协同开发,而深层适宜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开发。结合苏州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和地下资源的优势分布特征,城镇空间建议采取“地下空间+浅层地热能”的协同利用模式;农业空间建议采取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利用模式;生态空间予以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瞿婧晶  龚绪龙  梅芹芹  郭慧  张其琪  毛磊 《地质论评》2023,69(2):2023020036-2023020036
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是重要的地下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苏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至今对地下地质资源的需求相当迫切。通过对苏州各类地下地质资源的的识别分析,表明其具备分别开发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资源的能力。若多种资源协同开发,平面上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竖向尺度地下浅层到次深层适宜地下空间和地质材料的协同开发,而深层适宜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开发。结合苏州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和地下资源的优势分布特征,城镇空间建议采取“地下空间+浅层地热能”的协同利用模式;农业空间建议采取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利用模式;生态空间予以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卢耀如 《地球学报》2016,37(4):419-432
喀斯特在中国分布广泛,更主要与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及人民日常生活具有密切关系,所以研究喀斯特发育规律,进而探索其对发展与工程产生的效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在几十年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上,综合探讨了:(1)区域性综合建设方面地质环境效应研究,包括岩溶区域性发育规律及长江、黄河大型工程的效应评判研究;(2)地下空间开拓方面,涉及城市地铁、高铁、地下大型建筑、矿山开采常发生的不良效应,及运用喀斯特水文地质等综合研究以评判危害性和开拓中的六个超前措施;(3)城镇群的发展与生态内涵的几个层次问题。通过这实例研究,强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在今后对实现中华强国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薛涛  史玉金  朱小弟  王军  刘婷 《地学前缘》2021,28(4):373-38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和属性模型,能够立体直观地展示地下构筑物、河道、水系等,进一步与三维模型融合后,可以更好地展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为示范,设计了三维地质结构和属性模型一体化建模方法,构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与地下构筑物模型的自动融合。最后根据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的三维建模。本文成果已经应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局部规划以及工程建设项目中。  相似文献   

7.
王睿 《地质与勘探》2024,60(1):185-196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的类型、地质诱因与核心评价指标,以及传统二维评价的局限性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三维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三维空间分析等关键三维方法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实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显示该方法体系能够显著提升三维尺度下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精度和准确性,为立体化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上海市浅部和中部地下空间资源的不断消耗,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向深层发展和延伸。本文在对上海中心城区已有地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条件,开展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评价了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最后分别针对深基坑工程和隧道工程进行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上海深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深基坑工程和深部隧道工程建设适宜性为基本适宜至适宜性差。该成果为深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带来新契机。然而,以岩土体为介质和环境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是影响和制约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地下空间利用产生各种不利后果,本文以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地下水水位、含水层厚度、岩土层透水性、地下水腐蚀性等;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膨胀土和可液化砂土;地面沉降是影响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研究,对正确认识成都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环境条件技术支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刘凯 《地球学报》2024,45(1):1-4
地下空间资源分布广泛, 是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涉及“水、土、岩、气”等方面内容, 是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的探测识别与评价是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研究方向, 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球学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 本次专辑由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空间资源的探测、识别、评价等相关方面内容构成, 包括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热资源等。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地下空间相关资源的识别与保护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精细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具有良好的直观性、立体性,以及更多的细节展示效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数据。本文通过开展实例研究,探索了精细化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收集地质和工程勘察资料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需要防范关注的7类地质问题以及需要统筹保护的4类地质资源。根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约束性地质要素(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和地质结构在垂向上的差异,将成都市0~200 m地下空间划分为0~30 m、30~60 m、60~100 m、100~200 m 4个层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地下空间分区、分层开发利用建议,编制了《支撑服务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环境图集》。图集范围覆盖成都市中心城区、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国际生物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天府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等重点地区,包括39张图件和1个地质调查报告。图集为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城市空间优化拓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空间转型升级和城市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地质依据,对于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同类图集编制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特殊地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及岩溶等特殊地质现象十分发育,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给我国目前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质挑战。文中论述了我国城市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及岩溶等特殊地质现象的分布与发育状况及危害,明确指出了上述特殊地质环境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诸如监测缺乏系统性、缺少评价与安全利用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特殊地质与地下空间相互作用机制不明以及规划缺乏前瞻性等关键问题和挑战,建议尽快开展我国特殊地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评价理论方法、规划设计理论、探测与监测技术方法以及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安全利用与防治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以及岩溶等特殊地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安全运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变权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浅层(0~ 15m)、次浅层(15~ 30m)、次深层(30~ 50 m)地下空间进行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和次深层地下空间更适宜开发,而次浅层地下空间适宜性好和适宜性较好的总面积仅占全区的45.7%,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该结果可为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上海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地下管线的密集分布、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等给城市地质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浅部砂层分布区多发的地面塌陷灾害入手,系统进行了灾害的典型特征和影响要素调查,开展了地面塌陷灾害风险评价和隐患监测预警等防控研究。对涉及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气象水文、基础地理信息、人为工程活动和人为抵御风险能力等指标数据,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个方面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ArcGIS程序为平台,形成上海市地面塌陷灾害风险等级区划。对地面塌陷影响要素如地质条件、地下设施等深入调查,建立基础数据体系和风险区划的完善和细化,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探地雷达、三维激光扫描、自动化监测等多种手段,对地下设施、地下空洞、土体位移、地下水位等不同对象的异常进行调查监测,实现地面塌陷灾害有效预警。相关研究成果在服务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安全运行方面有重要意义,推动了上海地面塌陷灾害防控逐步向整体性、长期性、系统性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郭骏瀚  刘凯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17-2024020017
为了选择最优的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地下空间进行资源科学、合理的评价,给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合理的规划支持,笔者等选取了3种不同的模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进行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利用 ArcGIS生成了南山区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最不利等级判别法评价模型较为适用于南山区的地质适宜性评价,突出了敏感因子对于南山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制约性作用。笔者等的研究对未来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的模型选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深圳市南山区的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郭骏瀚  刘凯 《地质论评》2024,70(3):1083-1096
为了选择最优的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地下空间进行资源科学、合理的评价,给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合理的规划支持,笔者等选取了3种不同的模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进行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利用 ArcGIS生成了南山区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最不利等级判别法评价模型较为适用于南山区的地质适宜性评价,突出了敏感因子对于南山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制约性作用。笔者等的研究对未来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的模型选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深圳市南山区的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下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城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制约和影响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通过对大兴规划新城地质载体、地下水环境及不良地质作用等影响地下空间开发因素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AHP-Fuzzy法),将研究区浅层、次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分为4个区,为新城的地下空间利用提供了地质技术支持。研究表明:Ⅰ级区基本不受地质灾害危害,较适宜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岩土层是较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Ⅳ级区受活动断裂危害,需加强抗震设防;而其余2个区均有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需针对其不良工程地质特性,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国土资源》2010,31(3):1-8
2010年9月16日上午,本刊主编、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严学新教授与本刊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龚士良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恽才兴教授的陪同下,专程拜访了我国河口海岸学科的先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院名誉院长陈吉余教授,在陈院士90华诞前夕对他进行了专访。陈院士针对上海后备土地资源、滩涂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湿地保护与置换、海岸带地质工作拓展、海平面上升与城市安全、人工岛及港岛建设、人类第三驱动力的作用效应等诸多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和精辟论述,强调指出:上海城市发展与资源利用必须坚持"发展、合理、公平、协调"八字方针,并对本刊提出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20.
唐鑫  龚绪龙  许书刚  张其琪  郭慧  邓峰丽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13-67120013
地下空间资源是地表基质层中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作为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城市地质调查也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依据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现状和地质结构 “软硬”两个方面条件对苏南都市圈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分类,划分为宁镇丘陵岗地型、苏锡常平原型和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型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地质背景和城市需求不尽相同,需根据实际情况定制不同的地下空间调查、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作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延伸,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精度和深度、多参数多尺度一体化建模、地下空间资源评价、多种地下资源协同利用、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用于指导未来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的工程实践,为地质调查成果支撑城市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