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地球气候与冰冻圈研究的深入开展,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科院寒、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与西安地图出版社合作,在吸纳前人的测绘成果并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共同编制出版了1:2000000中文、英文版的《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冰川湖泊图》,首次为青藏高原冰冻圈与环境效应的研究、揭示地球第三极自然环境的变迁等提供了一个透明的、通用的地图平台。从西安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冰川湖泊图》中地图“三性”(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与地图美学谈起,详细论述了地图“三性”之间的关系与实现提高地图审美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非常大片     
病毒带来恐惧,病毒也带来了震撼。《卡桑德拉大桥》上的紧张,《极度恐慌》下的果断,《屋顶上的骑兵》的爱情,让我们从银幕上重温疫病引出的奇险经历——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结合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实际情况,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2017年和2018年的植被覆盖度,掌握了生态屏障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情况,获取了分县植被覆盖指数,并定量和定性地进行了变化分析,最后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世界的理性接触从小学自然课和地理课就开始了.地理课告诉我们世界的空间结构,即使在传统的旧式教育中,也有《千字文》要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讲起,一篇韵文在摇头晃脑之中就把宇宙结构装进了孩子们的头脑中. 中国近代地图的出版要从魏源的《海国图志》(1842年)算起,此后有邹代钧的《中外舆地全图》(1903年),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1906年),后来又有了周世棠、孙海环编的《廿世纪中外大地图》(1907年),胡晋接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13年)和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34年),这些近代经典地图的出版都是与地理教育有关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4年年会于2004年8月26日~9月2日在四川成都、西藏拉萨成功举行。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均派代表到会指导。来自全国的203位遥感工作者欢聚一堂,以青藏高原遥感应用为主题,出版了《2004遥感科技论坛》,交流论文74篇。  相似文献   

6.
结合青藏高原地质构造背景及大地测量观测值特点,讨论了青藏高原区域地壳运动模型的建立,提出用大地测量资料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冯国川 《今日国土》2009,(12):47-47
食物防病听起来不新鲜.可你知道众多食物中,哪些效果“最佳”吗?美国《男性健康》杂志近日选出并推荐15种防病“最佳”食物。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历来比较重视,早在1997年就提出我国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近一个时期,国务院领导针对一些地方土地违法问题有所抬头的问题,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从5月中旬到现在,国土资源部又连续下发了《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土资发[2006]17号)、《国土资源部“五个从严”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国土资源要情第8期)、《关于联合开展对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来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及处理情况检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66号)、《关于严明法纪坚决制止土地违法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22号)等4个件。  相似文献   

9.
结合青藏高原地质构造背景及大地测量观测值特点,讨论了青藏高原区域地壳运动模型的建立,提出用大地测量资料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一本名为《猫的摇篮》的书中,有个东西叫“冰119”,在室内温度下,水呈固体,倒出来一点,地球上的所有水都会成为“冰119”,变为固体。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怪,但这一灾难确实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互动     
《地图》2009,(4):6-7
读2009年第3期《旅顺口:一港写春秋》后,不禁回忆起一些陈年旧事。幼时听老师讲甲午战争中,日军在旅顺屠城,那震撼人心的万忠墓对联“宁为中华刀下鬼,不作倭寇屈膝入”长久浮现在脑海里。  相似文献   

12.
孙果清 《地图》2005,(4):89-90
元朝测绘名人辈出,绘有多种内容详尽的全国舆图,遗憾的是没有被保存下来。元代至顺年间刻本《事林广记》中有一幅“大元混一图”,但该图作为书籍中的插图,绘画又十分简略,不能代表元朝绘画舆地图的真正水平。而我们从现存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可以看出元代绘画全国性舆地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刊发表了清华大学郑国忠同志题为“水利系《测量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实践”的文章。郑国忠同志从工程测量学科的变革和发展,提出了水利类《测量学》教材改革的意见。目前各工科院校对《测量学》教材的内容如何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众所关心的事也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但,各院校、各专业对如何改革《测量学》教学内容,各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更多的教师的兴趣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以期能对非测绘专业工科院校《测量学》教学内容改革提供更多的好意见和好经验,以适应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周礼》中的图学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明  杨叔子 《地图》1997,(1):42-46
《周礼》中的图学记载,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国图学发展的水平,它向我们展示了周代社会图的应用,人们对图学的私识以及当时图及图籍资料的管理制度。其内容之详,用图之富,种类之多,论述之精是其它文献典籍所不能比拟的。不少学者曾对《周礼》中的用图作过研究,阐述《周礼》图学的成就,并从各自的专业出发,或云地图,或云建筑图等等,以回答各学科发展史上的若干问题。但从科学史和文献的角度综合考察惆礼》,以前的工作却做得甚少。本文以《周礼》中的有关记载为内容,以图学为主要研究目标,探讨了其所取得的图学成就,并综述了历代学…  相似文献   

15.
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才军  晁定波 《测绘学报》1997,26(2):95-100
本文讨论了大地测量反演构造应力场的理论与方法。结合青藏高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利用限单元法,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构造力场三维弹性数值分析模型。用地表水准和GPS资料提供的位移值作为地表边界约束条件,反演计算了青藏高原变场和应力场,数值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以南北向挤压为主,东西向拉张为辅,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撞作用仍控制着高原现今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形态,而且还改变了构造格局、河流走向、亚洲季风和大气环流等。以全国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为基础,从青藏高原隆升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高原生态地质环境特征、高原生态地质环境响应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质环境是控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基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为现代冰川发育、荒漠化、地质灾害等的发生提供了外力因素;青藏高原气候环境是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动力来源;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图》1992,(2)
继1988年《中国邮政编码图集》问世之后,最近我们又看到了一本富有创新内容的大型专用地图集——《中国城市邮政编码地图集》(1991年),不禁为我国近几年地图事业发展的又一硕果而欢欣不已。由邮电部邮政总局主编、哈尔滨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这本地图集为8开本(26×37.6厘  相似文献   

18.
《测绘通报》2001,(4):18
本刊从2001年第1期开始的读者调查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支持,并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在此本刊全体编辑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广大读者表示衷心感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依次公布各期获奖读者名单,并通过邮局寄出奖品(奖品为拓普康公司提供的精美纪念手表1块),请获奖者注意查收。获奖读者名单如下: 何建斌(湖南株州市房产测量队) 王让会(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嵇永泉(江西省地勘局测绘大队) 周建华(青海水电四局测绘中心)李建中(天津61365部队) 孙武祥(山西垣曲县胡家峪铜矿)游传金(武汉测绘院) 王永跃(北京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岳国华(江西省南昌市交通设计院) 尹东峰(河南郑州水利勘测总队) 同时,本刊还将向在读者调查中荣获最受读者欢迎的论文作者,赠送一套2000年《测绘通报》合订本。《测绘通报》2001年第1期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求不规则区域面积的一个数值算法》,作者:郭建锋,归庆明,朱建青(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测绘通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本刊已连续三期刊登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今日国土》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陈洲其同志的系列摄影作品——"世界屋脊之旅·青藏高原梦想的寻觅"。许多读者致电本刊编辑部,认为陈洲其的作品构思巧妙、视角独特、画面清新美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建议本刊多登类似作品,"形象描绘国土资源"。通过对优秀摄影作品的欣赏、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珍爱我们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20.
廖静娟  薛辉  陈嘉明 《遥感学报》2020,24(12):1534-1547
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变化是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随着Cryosat-2观测数据的日益丰富和处理技术的提升,可以有效监测更多湖泊的水位变化信息。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噪声去除技术、改进的波形重跟踪处理算法(ImpMWaPP)和误差混合动态模型为一体的高精度湖泊水位序列提取方法,利用Cryosat-2 SARIn数据获取到133个青藏高原湖泊2010年—2018年的高精度水位序列,并分析了这些湖泊水位变化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上,青藏高原湖泊的水位继续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2003年—2009年趋缓,年均变化率0.159 m/a。从地域分布上,北部湖泊的水位上升最为显著,而南部湖泊的水位则趋于稳定。从时间上,2010年—2012年和2016年—2018年,大多数湖泊的水位呈现快速上涨,而其他时间水位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