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石地区叶家小湾金矿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花岗岩是金矿的有利赋矿围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与燕山晚期 浆活动密切相关,叶家小湾金矿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于在红石地区开展找金(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郗山和龙宝山稀土矿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岩体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燕山早期碱性侵入岩与稀土矿关系密切,稀土矿体主要赋存于杂岩体内及其附近围岩中;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含矿质的富碱岩浆可能属壳幔混源型,碱性岩浆及成矿物质最初可能都来源于上地幔同一部位,而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地壳物质。郗山稀土矿为单一富轻稀土矿床,矿脉类型以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碳酸盐脉为主,含稀土矿物以氟碳铈矿和氟碳钙铈矿为主,碳酸铈钠矿和菱钙锶铈矿属国内首次发现。龙宝山稀土矿为稀土、金共生矿,矿脉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和硅化角砾岩;含稀土矿物主要有氟碳铈矿、氟碳铈镧矿、氟碳钙铈矿;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等。成矿时代稍晚于岩浆岩形成时代,属中生代燕山晚期;矿床成因类型为碱性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3.
与碱性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在全球特别是环太平成矿带中具有重要意义,波尔盖拉金矿位于新几内亚造山带内较为典型的该类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碱性的波尔盖拉侵入杂岩体有关,矿化主要发育在岩体与白垩纪Chim组的接触部位,矿化作用分为2期,矿化形态主要为脉状和角砾岩矿化,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明显的岩浆来源的特征。与成矿有关的波尔盖拉杂岩体侵入时代为5.99Ma,与成矿时间一致,并来源于被交代富集型的上地幔,该类碱性岩浆对于金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该类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金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与碱性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在全球特别是环太平成矿带中具有重要意义,波尔盖拉金矿位于新几内亚造山带内较为典型的该类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碱性的波尔盖拉侵入杂岩体有关,矿化主要发育在岩体与白垩纪Chim组的接触部位,矿化作用分为2期,矿化形态主要为脉状和角砾岩矿化,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明显的岩浆来源的特征。与成矿有关的波尔盖拉杂岩体侵入时代为5.99Ma,与成矿时间一致,并来源于被交代富集型的上地幔,该类碱性岩浆对于金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该类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金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滩间山金矿田的岩浆岩主要为侵入岩,呈各种性状产出的侵入岩构成了华力西晚期滩间山斜长花岗斑岩杂岩体,杂岩体的各类岩石为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杂岩体蚀变较普遍,特别是控矿断裂穿切的部位蚀变矿化强烈,有的则构成矿体。岩浆岩与金矿化演化顺序,斜长细晶岩或花岗细晶岩→斜长花岗斑岩(主期)→石英闪长岩(株)及闪长玢岩(脉)→云煌岩(脉)→花岗斑岩(脉)→金矿化蚀变。总体演化趋势是向酸性演化,形成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期后热液,运移到有利地质构造位置发生金的沉淀  相似文献   

6.
冀北赤城—尚义地区航磁数据处理及其地质意义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区是我国燕山金矿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赤城-尚义和常峪口-雕鹗堡两条东西向深断裂带水泉沟东西向碱性杂岩带、燕山期北东向中酸性岩浆活动带是重要的控矿因素。通过对航磁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结合遥感、地质等资料,探讨了区域构造和岩浆岩的发育情况,为金矿成矿预测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吴大江  吴锡丹  李卫江 《新疆地质》2001,19(2):119-122,137
哈巴河阿克齐金矿产于华力西中期哈巴河杂岩体中的挤压破碎带中,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具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特征。矿体地表及浅部为氧化矿,成矿物质来源与赋矿岩浆岩有关,属高-中温岩浆热液型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正>冀北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横跨华北地区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尚义-崇礼-赤城深断裂是本区最重要的金矿控矿构造带(卢焕章等,1997)。转枝莲金矿区位于东坪金矿床外围北东方向,距离东坪金矿主矿区约5 km,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等与东坪金矿类似,但成因尚有争议。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桑干群变质岩系和古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岩浆岩以海西期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为主,其次为燕山期钾长花  相似文献   

9.
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区分别形成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马山矿区之所以形成金硫矿床,主要与岩浆岩岩体本身含金高而含铜低,围岩地层中有含有机质赋金黄铁矿层存在,并且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有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角度阐述了研究区的金矿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及在不同成矿地质环境中产出的主要金矿床类型,代表性金矿床地质特征。从金成矿的地质背景、构造环境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结合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的时间演化,总结了金矿成矿地层控矿规律、构造控矿规律、岩浆岩控矿规律和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运用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以构造岩浆演化为基础,对吉中- 延边成矿带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速度的制约,吉中—延边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复杂,总体上可分为5次成岩成矿事件:① 晚三叠世初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形成红旗岭铜镍矿床等岩浆型矿床;②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初,吉中地区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兰家金矿床等岩浆热液型矿床,延边地区中低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前山金矿床等火山- 潜火山岩型矿床;③ 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初,富铝酸性岩浆活动,形成大黑山钼矿床等斑岩型钼矿床;④ 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初,研究区以抬升剥蚀为主,成岩成矿作用较弱;⑤ 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吉中地区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二道甸子金矿床等岩浆热液型矿床,延边地区中低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等火山- 斑岩型矿床。在建立吉中—延边地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各亚系列在时间、空间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显示了成矿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德会  刘伟 《现代地质》1999,13(2):130-136
石板沟金矿是近年在豫西南发现的一个剪切带容矿的脉状金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金的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与热液蚀变作用有关,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则可能主要与岩浆热液与变质热液的混合作用有关。矿质主要源自晋宁期岩浆岩,成矿流体和热能主要来自海西期花岗岩。矿床为剪切带容矿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绿岩型金矿是刚果(金)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刚果(金)东北部的金矿床以内生金矿为主,次为外生金矿,内生金矿中主要为构造控制的脉状金矿床。典型矿床为基巴里绿岩带中的基洛矿区,矿化主要发生在发生碳酸盐化岩石的片理、剪切带和褶皱裂隙中;其次为受片理控制的浸染状金矿床,主要位于基巴里绿岩带的摩托矿区,矿化通常与围岩的片理相一致,并发育碳酸盐化等蚀变。研究认为,金矿床中的金质主要来源于绿岩带,太古宙岩浆活动形成了金的第一次富集,后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和强烈的蚀变造成了金的活化,并最终沉淀在构造裂隙中成矿。文章还总结了金矿床的找矿标志,并为区域金矿勘查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龙山金矿床矿源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山金矿床产于秦岭元古宙-晚古生代海槽特殊有限洋盆之中,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该层位金丰度度,认为赋矿层位为矿源层。通过对矿源层沉积区域地质环境,地层岩石组合,岩相结合,沉积地球化学诸特征分析,以揭示矿源层是在动荡海盆环境下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构造,火山热液活动是金矿源层形成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高银虎  尹刚  龚泽强  郭明春 《现代地质》2021,35(6):1523-1535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金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与区内发育的中酸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Au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矿体中黄铁矿Co/Ni特征显示黄铁矿的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稀土元素分析发现,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一致,而与地层围岩有明显差异。对矿石中的黄铁矿进行硫同位素测试,硫化物δ34S值介于-5.7‰~2.0‰之间,均值为0.38‰,δ34S值频数分布比较集中,具有以近零为中心的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矿石中硫的来源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湘潭子金矿区矿石的δ18${{\text{O}}_{{{\text{H}}_{2}}\text{O}}}$值介于3.44‰~9.65‰之间,均值为6.29‰,δD介于-120.10‰~-79.00‰之间,均值为-100.47‰,表明本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铅同位素特征显示湘潭子金矿区铅的演化与岩浆作用和造山运动关系密切。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湘潭子金矿的主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湘潭子金矿是印支晚期含成矿物质和流体的岩浆上侵,受浅部断裂系统控制的脉状矿体。湘潭子金矿的发现及成因研究对西秦岭地区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尹家坪金矿位于西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北缘,矿体赋存于海西—印支期侵入的闪长岩岩体及围岩接触部位。文章分析了尹家坪金矿体产出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认为地层岩性及火山喷发、断裂构造、岩浆岩作用三位一体控制着尹家坪金矿金的富集与成矿,特别是F2断裂破碎带是成矿的关键构造条件;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西中-晚期闪长岩,源自地壳深部,热液来源有岩浆热液、大气降水。尹家坪金矿为浅层中低温热液活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香炉碗子金矿床产于脆一韧性剪切带内,控矿围岩为火山隐爆角砾岩体,通过硫,铅,氢,氧,碳,锶等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的研究可以看出,该矿床是一个中,低温有大气水参与火山热液型金矿床,其火山岩岩浆属太古宙结晶基底重熔再造,壳幔混合型。  相似文献   

18.
冀东地区东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梁矿区位于冀东地区宽城凹褶束东南边缘。金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火成岩与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部位,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矿区岩(矿)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铅主要来源于深部,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原生岩浆水;金矿床成矿温度125~305℃,成矿深度1.5km,成矿时代为燕山期火山活动晚期。认为在燕山期板块构造影响下,东梁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活化变质岩系,属岩浆热液型中低温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金厂金矿田岩浆和成矿作用的LA-ICPMS锆石定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鲁颖淮  张宇  赖勇  王艳忠 《岩石学报》2009,25(11):2902-2912
黑龙江金厂金矿床为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型的浆控热液成矿系统,但成矿及其相关岩浆活动的时间研究薄弱.为厘定金厂金矿的形成时间和构造背景,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LA-ICP-MS定年技术获得了赋矿花岗岩围岩和成矿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锆石韵律性环带结构发育,Th/U比值集中于0.5~1.5之间,具有岩浆锆石特征.两组锆石~(205)Pb/~(238)U谐和年龄分别为202.1±3.0Ma和111.5±1.2Ma,代表了两期岩浆.流体活动的时间;一组谐和性较差的蚀变花岗岩锆石~(206)Pb/~(20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8.0±3.9Ma,指示赋矿花岗岩受到后期热液作用的影响而年龄偏小.据此认为,不同期次的岩浆-流体成矿事件在同一空间叠加复合是金厂大型金矿系统形成的重要原因;202Ma左右的岩浆一流体成矿事件缘于古亚洲洋闭合后大陆碰撞体制的岩浆作用,而111Ma左右的岩浆一流体成矿事件则缘于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的岩浆弧或弧后大陆伸展体制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0.
胶东邓格庄金矿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格庄金矿床是胶东东部牟平—乳山成矿带内典型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对其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矿体产于荆山群和昆嵛山岩体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地带,赋矿主岩为昆嵛山二长花岗岩,近矿围岩蚀变类型多样,分带明显,成矿阶段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受与金牛山断裂带呈"入"字型的NNE向次级断裂控制。根据"三位一体"找矿模式,提出了与成矿同期的侵入岩和早白垩世岩浆岩二级成矿地质体概念。荆山群变质岩是金成矿的催化剂,胶东群提供了部分金等成矿物质;岩浆活动提供热源和成矿热液;断裂构造提供导矿和容矿空间,在断裂构造转折处,产状急剧变化处和分支复合的部位,以及不同断裂交汇处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聚集。结合矿体金品位和厚度等参数填图结果,探讨了矿化富集规律,推测Ⅰ2-2矿体94线北东向深部-400~-1 100 m标高可能存在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