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全球大地震及中国中强地震目录(1999年 1~3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浩  孟玉梅 《地震》1999,19(3):313-314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从1999年开始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  相似文献   

2.
<正>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日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的初步资料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编印的《PreliminaryDeterminationofEpicenters》月报,整理出1993年全球6级以上地震目录,并画出1993年1-12月全球及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性指数A(b)值曲线。1993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初步评定为中等偏高;全球地震活动中心在太平洋西北边缘地震带,共发生M_s7.6地震两次。全球地震活动最高月份为9月,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高月份为10月。三次最大地震分别是:7月12日的日本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8月8日的马里亚纳群岛以南(关岛)地震,9月10日的墨西哥恰帕斯州近海地震。  相似文献   

4.
冯浩  苗春兰 《地震》2006,26(1):145-146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mb为短周期体波震级;mB为中长周期体波震级。  相似文献   

5.
冯浩  苗春兰 《地震》2005,25(3):135-136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mb为短周期体波震级;MB为中长周期体波震级。  相似文献   

6.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4,24(4):137-138
应广大读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  相似文献   

7.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6,26(2):139-140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级Ms为面波震级、M1.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mb为短周期体波震级;mB,为中长周期体波震级。  相似文献   

8.
苗春兰  丁秋琴 《地震》2012,(4):157-158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mb为短周期体波震级;mB为中长周期体波震级。  相似文献   

9.
丁秋琴  苗春兰 《地震》2011,31(3):143-144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mb为短周期体波震级;mB为中长周期体波震级。  相似文献   

10.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5,25(2):127-129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级Ms为面波震级、M1。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B表示该数值来自中周期的体波震级。  相似文献   

11.
对地震数据记录类型及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地震数据库录入数 据质量控制的原理,检验方式及程序设计方法,根据其原理研制的质量控制检 验程序,已应用于山西地震综合数据处理系统的建库工作中,使数据库数据质 量指标达到国家地震局《区域综合地震数据库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贾科  周仕勇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9):2948-2962
西南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巴颜喀拉和华南三大活动块体的交接部位,是我国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然而该区大多数历史地震震源参数均存在缺失或者不准确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点工作:(1)基于西南地区地震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推断了西南地区M≥6.0的部分历史地震(1900年至1970年)断层面参数,并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推断断层面参数的方法在西南地区复杂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的适用程度有限;(2)使用1900年至1970年之间Shide Circulars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Seismological Committee (BAASSC), 1900—1912),《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和EHB Bulletin的P波和S波到时,对该时间范围内41个地震事件重新定位,得到了其中32个地震事件的可靠定位结果;(3)使用1933年(ISS从1933年开始收录P波初动记录)至1970年之间ISS的P波初动,对该时间范围内的29个地震事件求解震源机制解,得到了其中14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的可靠结果,从而丰富了西南地区1900年来历史强震目录震源参数资料.  相似文献   

13.
高彬  贾科  周仕勇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1):4089-4099
本文通过整理世界地震台网1900-1970年世界台站震相报告,对该时期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震级5级以上强震的震源位置及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进行了测量.具体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1)使用1900-1970年之间Shide Circulars(BAASSC,1900-1912),《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和EHB Bulletin的震相到时,对该时间范围内的22个地震事件重新定位,得到了21个地震事件的可靠结果;(2)使用1933年至1970年之间ISS的P波初动,对该时间范围内的15个地震事件求解震源机制解,得到了其中12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的可靠结果,从而丰富了华北地区基于全球地震台网观测的1900-1970年历史强震目录震源机制资料;(3)基于华北地区地震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推断了华北地区M≥5.0的部分缺乏地震资料观测的历史地震断层面参数,并对这种方法推断的断层面参数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中国地震学会2000年的工作,内容包括中国地震学会2000年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工作和科学普及工作;介绍了中国地震学会2001年来的学术活动计划。  相似文献   

15.
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 (ISC) is to collect, integrate and reprocess seismic bulletins provided by agencies around the world in order to produce the ISC Bulletin. This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bulletin of the Earth’s seismicity, and its production is based on a unique cooperation in the seismological community that allows the ISC to complement the work of seismological agencies operating at global and/or local-regional scale. In addition, by using the seismic wave measurements provided by reporting agencies, the ISC computes, where possible, its own event locations and magnitudes such as short-period body wave m b and surface wave M S . Therefore, the ISC Bulletin contains the results of the reporting agencies as well as the ISC own solutions. Among the most used seismic event parameters listed in seismological bulletins, the event magnitude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for characterizing a seismic event. The selection of a magnitude value (or multiple ones) for various research purposes 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s not always a straightforward task for users of the ISC Bulletin and related products since a multitude of magnitude types is currently computed by seismological agencies (sometimes using different standards for the same magnitude type). Here, we describe a scheme that we intend to implement in routine ISC operations to mark the preferred magnitudes in order to help ISC users in the selection of events with magnitudes of their interest.  相似文献   

16.
We have relocated seismic events registered within the Barents and Kara sea region from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o 1989 with a view to creating a relocated catalog. For the relocation, we collected all available seismic bulletins from the global network using data from the ISC Bulletin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 ISC-GEM project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Global Earthquake Model), EuroSeismos project, and by Soviet seismic stations from Geophysical Survey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location was performed by applying a modified method of generalized beamforming. We have considered several travel time models and selected one with the best location accuracy for ground truth events. Verification of the modified method and selection of the travel time model were performed using data on four nuclear explosions that occurred in the area of the Novaya Zemlya Archipelago and in the north of the European part of Russia. The modified method and the Barents travel time model provide sufficient accuracy for event location in the region. The relocation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31 of 36 seismic events registered within the Barents and Kara sea region.  相似文献   

17.
ntroductionThedeterminationoffineradialvelocitystructureofuppermantleplaysanimportantroleininvestigationofmantlecompositiona...  相似文献   

18.
ORACLE数据库系统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是全球数字化地震台网的一部分。设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CDSN的数据管理中心及其所属的北京、海拉尔、西安等11个野外台站的地震信息管理系统的均采用ORACLE数据。本文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在CDSN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采用滤波、拟合、去周期、五日均值等方法,对临潼台水氡、水温、水溶气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到以下认识:用提取异常方法对原始曲线进行处理后,地震前兆异常更加明显与突出,这些异常均属于短期和临震前兆异常;临潼台流体对2003年山西洪洞ML5.0地震有明显反映,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此次地震距临潼台较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临潼台所处构造位置比较特殊,位于映震的灵敏位置。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是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地震系统电子政务的应用,提出了中国地震系统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的建议:a)切实加强领导;b)注意应用环境;c)建立健全信息维护机制;d)切实做好网络安全保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