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S20建德过境段公路工程为例,分析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估,并做出适宜性评价。探讨公路工程中危险性评估的一些实用方法及在评估中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益国 《吉林地质》2006,25(1):82-84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一些常见的基本工作方法,包括野外图件的选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的确定,各类地质灾害的测绘、描述、记录以及评估报告编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系统论述了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的工作内容、方法、评估范围等关键技术问题。文章提出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兼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区地质工程环境条件评价的双重目的,为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分区、分段、分单元全方位地质灾害调查和综合评估是开展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有效方法,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以及适宜性评估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海南汇大型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工程实例,基于现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并结合海域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海上风电场风机基础受力、变形特点,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探讨我国沿海地区开展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防灾减灾,研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势在必行。以云南省某县的建设项目为例,将GIS技术引入,综合考虑研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有关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判断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分区评估逐一论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并针对拟建项目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得出: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加剧、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及危险性中等至大,建设用地总体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地质科学依据。本文以绩溪—黄山高速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例,介绍了皖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引发或加剧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危险性、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现有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以边坡稳定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专家评判权重的综合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定量评估与预测,研究成果可为丰富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估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光忠 《贵州地质》2003,20(2):115-117
目前,对已建项目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追溯到选址阶段来进行。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估难免有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本意,而且,评估所提出的有关防治措施不切合实际。评估应该实事求是面对客观现实来进行,除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外,还应加上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效益评估等内容。构成这类已建项目灾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完整内容体系,以区别于目前对建设项目在选址阶段进行的单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凌源市翅冀矿业有限公司项目生产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确定了评估范围、评估级别、预测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程度,并提出了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秦华中 《山东地质》2011,(10):35-38,42
为减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和地质灾害之间的相互影响,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对工程建设用地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结合国道317线汶川至马尔康段公路改建工程的特点,对工程遭受或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的滑坡和崩塌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拟改建的公路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建晓 《陕西地质》2008,26(2):97-102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项目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日益重要,特别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公路建设和运行中可能遭受、加剧、引发地质灾害的趋势日益明显。本文以国家高速公路十堰一天水联络线陕西境安康至汉中公路为例来探索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相对贵州省其它公路线而言,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更频繁、危害更严重。结合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特征,选定8项评价因子,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其权重;运用综合分析的因子叠加法,对贵州省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度评价。评价结果是:高危险度段(岑松镇-三颗树),中高危险度段(三穗-岑松镇),中危险度段(谷脚镇-贵阳、三颗树-下司镇),中低危险度段(黄丝镇-三元镇),低危险度段(三元镇-谷脚镇、下司镇-黄丝镇)。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在公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贡市省道S305线一级公路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路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构造特征、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特征地层岩性、断裂与地震等因素。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构省道S305线一级公路的各类地质灾害评判模型,再结合经济损失,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得出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区结论,为公路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川雅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感解译与工程地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雅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以及单体地质灾害稳定性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雅江县城共发育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83户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G318国道、雅江中学的安全运行;地质灾害体稳定性均处于差和较差级别,滑坡和危岩崩塌为雅江县城最主要危险源;雅江县城地质灾害防治应遵循“工程治理为主,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开展应急排危工程、综合治理工程和专业监测工程,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为雅江县城建设和发展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四川省青川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20世纪90年中期,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风险管理及减灾管理的基础,它为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减灾对策并为部署实施有效的减灾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比,指出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不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运用危险性评价指标对比法建立了简单有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以四川省青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对该县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防治分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文在分析川藏公路的自然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或发育的规律。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助于预防地质灾害。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在公路基本建设各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在新构造运动频繁.河流下切强烈,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很高的地质背景下,川藏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川藏公路统一的多功能信息处理与传递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种趋势.只有达到信息快速传递,应急方案迅速启动,才能将地质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可拓聚类预测方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拓学的物元模型和聚类分析原理,提出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可拓聚类预测方法。本文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9个影响因子,构建了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应用物元理论和可拓集中的关联函数建立预测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结果。并将可拓聚类预测方法用于对云南昭通地区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之中,实例研究表明了可拓聚类预测方法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有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四川康定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和易损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其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与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函中的划分标准一致,评价结果可直接用于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监测报警和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