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洋平 《地理教学》2011,(8):22-23,10
自从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兼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用几何学的方法计算地球的周长,奠定了数理地理的初步基础开始,就昭示着地理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数学作为基本的问题解决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其结果的定量使得很多地理结论有了事实的依据和明确的数据。地球运动类试题一直是教学中的一大重难点,也是复习教学的重头戏。本文就结合地球运动类试题,谈谈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西段相继发现了乌兰德勒铜钼矿、准苏吉花钼钨矿、乌日尼图钼(铜)矿,乌花敖包钼矿和达来敖包钼矿等,在阐述乌兰德勒(铜)钼矿成矿地质条件、岩(矿)石物性参数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总结乌兰德勒钼(铜)矿床的找矿经验,探讨物化探方法的找矿效果,总结综合找矿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地球物理方法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监测地下水污染是根据污染物与其周围介质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测量污染物理场的分布状态,掌握污染物在地下运移过程和空间分布规律。目前在地下水污染监测中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大地电磁法、电阻率测井法、自然电位测井法、动态导体充电法探测和地质雷达探测等。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污染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黄土自重湿陷变形的脉动液化机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提出了一种黄土自重湿陷的机理-地球脉动引起饱和黄土液化,简要地介绍了地球脉动的原理,并从土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地球脉动引起饱和黄土液化的过程。通过现场浸水试验、地球脉动的定时测量及室内土地试验等,揭示了脉动的幅值、卓越周期与液化程度的关系。最后还分析了影响脉动液化的因素,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液化的产生,从而导致黄土自重湿陷。  相似文献   

5.
选取南雄盆地始新统红层——古城村剖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磁性矿物和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分析其沉积环境。古城村剖面上部和下部为红色,中部为青灰色,颜色及其深浅均随沉积层理/层次逐渐变化,说明颜色和沉积地层层理/层次为同期形成,为地层的原生色。磁学测量的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剩磁矫顽力(Bcr)结果与红度(a*)呈现良好的正对应关系,热磁曲线结果表明红层样品以赤铁矿为主,漫反射光谱(DRS)佐证了原生赤铁矿的存在且是唯一可以检测到的磁性矿物。赤铁矿指示了当时的沉积环境为高温少雨。剖面中部存在青灰色地层,该层样品的热磁测量没有检测到磁性矿物信号,只检测到顺磁性矿物信号。高温处理后的DRS测量也表明其存在顺磁性的黏土矿物。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显示其与标准石灰岩相比差异较大,而与中国典型黄土较为相似,可能说明青灰层并非石灰岩。剖面的上下层均为以原生赤铁矿为主的红层,代表高温强氧化环境。青灰层与上下红层之间为过渡渐变,地层较为连续且无不整合现象,化学元素分析也显示该层与上下红层、上地壳和黄土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所以该层更可能是风积物在气候转为湿润条件下经成土作用形成的钙质淀积层。古城剖面反映了始新世时期干热氧化—湿润氧化还原—干热氧化的逐渐变化过程,对于准确理解南雄盆地此阶段古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灰岩矿区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找矿效果。通过开展1∶10000的高精度磁法测量,总结浦沟矿区的地球物理异常规律,提供矿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於一切的天文工作来说,假定地球为一旋转椭球体已很足够,因为作为天文常数来说,地球大小的精度不若对於大地测量和重力测量为重要。最大的影响发生在计算月球视差之上,若地球的赤道半径增加56米,也就是赤道上重力减  相似文献   

8.
对於一切的天文工作来说,假定地球为一旋转椭球体已很足够,因为作为天文常数来说,地球大小的精度不若对於大地测量和重力测量为重要。最大的影响发生在计算月球视差之上,若地球的赤道半径增加56米,也就是赤道上重力减  相似文献   

9.
梁恩金 《西部资源》2019,(2):179-180
地球物理探测是利用物理学理论对地球进行调查研究,它具有快速、信息量大、远程测量等优点,它不仅可以对深部地质状况进行研究,而且可以对矿产资源进行勘察。地球物理勘察法主要是根据不同岩石之间的物理性质差异来解决地质和工程结构上的问题,因此地球物理勘察法对工程地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的作用。目前,地球物理勘察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将主要阐述地球物理勘查法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在目前重力场信息获取中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上,回顾并简述了国际、国内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航空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在极地航空地球物理勘探任务中的应用。指出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是目前唯一兼顾高精度高分辨率并且能覆盖全南极区域的观测手段,在完善南极地区全球重力场模型、研究南极地区地质构造、质量变化等任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亚声频电磁测量技术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目前在澳洲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地质找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亚声频电磁测量系统做为该技术的硬件部分,担负数据采集与处理任务,在技术体系中处于支撑地位。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技术指标、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以供我国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分析浦沟矿区铅锌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Pn、Zn、Ag、Au等元素为区内具有一定潜力的找矿指标;通过探讨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化体的关系,认为该区的化探异常成果对找矿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系沉积物测量技术在西藏山南地区应用较少,其方法简便,适用于西藏高原地区的地球化学景观条件,本文通过水系沉积物取样分析,了解汇水域矿化情况及地球化学特征,划分成矿远景区,圈定矿致异常,以期为今后地球化学勘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新疆MODIS地面接收站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和北京川页公司合作 ,建成新疆第一座应用于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动态监测的中分辨率遥感影像接收系统。填补了新疆民用遥感接收的空白 ,该系统已于 2 0 0 1年 11月安装完成 ,揭开了利用MODIS系统对新疆进行大范围、全方位动态监测的序幕。1 地球观测系统简介1988年美国NASA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发布了一个报告 ,针对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以及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一些另人担忧却又无法解释的现象 ,号召发起一个测量地球变化重要信号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镶黄旗十间房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岩石基本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构造作了简单分析,认为研究区苏长岩带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系统的定义出发, 本文简要回顾了提出地球系统科学的背景与过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地学领域的研究焦点与热点,并带动和加速了地球信息机理、陆地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的研究。本文重点分析海岸带在地球系统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海岸带研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简要介绍海岸带科学前沿-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计划 (LOICZ).  相似文献   

17.
测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早古生代增生带与滨太平洋造域、大兴安岭燕山期岩浆岩带的叠加部位。通过地质填图及岩石样品分析结果,对测区内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龄进行了探讨。测区早石炭世侵入岩从早至晚由含斑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向巨斑状粗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粒正长花岗岩演化,具成分和结构双重演化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测区侵入岩为酸性花岗岩,属于过铝质的高钾碱性系列花岗岩,其源岩可能为壳源。锆石U-Pb年龄集中在348-321Ma之间,为晚古生代时期锡林浩特微板块与南戈壁后碰撞阶段伸展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林启福 《地理教学》2013,(12):49-52
介绍地球运动演示仪的制作和教学应用。本演示仪是对现有教学仪器的高度综合和平面简化,结构极为简单,功能极为强大,演示特别直观;可以演示中学教材中所要求的地球运动的全部内容,如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和地理意义,演示日地月三者的关系,还可作为测量当地经纬度的研究性学习的测量仪器,可增强教师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唐学远 《极地研究》2019,31(3):368-369
2019年6月9—14日,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and Remote Sensing,ISPRS)在荷兰恩斯赫德(Enschede)特文特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举行了2019地球空间周(ISPRS Geospatial Week 2019)活动。本次地球空间信息周设有云包映射和地理空间大数据、联合欧洲校准和定位研讨会、行星遥感和测绘、空间数据质量国际研讨会、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冰冻圈和水圈研讨会(Cryosphere and Hydrosphere for Global Change Studies,CHGCS 2019)、三维地图和导航多传感器系统研讨、高光谱传感符合机器学习和模式分析等专题。  相似文献   

20.
监测和预测冰盖的行为和演化趋势对于研究未来全球气候及海平面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地球物理探测成为极地现场考察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并取得巨大成功,而航空地球物理的独特优势成为极地科考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为第4个拥有极地航空地球物理科学考察能力的国家,并在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期间完成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PEL)数千平方千米的航空地球物理探测任务。对于航空地球物理勘探而言,航空测点定位是首要而基础性的工作,本文针对航空地球物理测量中GPS定位数据后处理工作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软件对比试验,评价GPS后处理精度误差和应用效果,在试验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软件完成GPS数据和各地球物理方法数据的匹配连接,进而总结极地航空地球物理GPS数据后处理工作流程,形成实用化的极地航空地球物理GPS数据后处理方案,对后续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