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召开,随后即将召开的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位受访的三农学者表示,农村工作会议的一个议题可能涉及到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的风往何处吹?近日,一场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题的2014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在九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土地关系的总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政府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一切社会形态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制度.在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中,土地制度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土地制度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之一.一种社会土地制度的变革及调整,是任何一个国家政权首先要参与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虽然作了重大改革,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效益的提高.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土地制度出现一些与新形势情况不相应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要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有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清楚地认识这些影响,是确保农业和农村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的全面保护是贯穿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线,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下一步农村改革发展中尊重和保护农民权益的高度一致,集成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主线,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形势,体现了以改革促发展的时代精神,为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保护农民权益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土地制度的"二元结构"刺激了改革开放的动力神经,也引发了诸多弊端的显现。中国的改革开放发轫于贫穷落后的农村,启动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发展。我国土地制度的二元性结构,刺激了改革开放的动力神经,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土地制度中诸多弊端的显现。随着近年来严重依赖土地的发展模式深度固化,土地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由经济层面波及到政治层面。因此,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迫在眉睫,其中有两个问题是最容易受到公众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综观新中国农村发展史,每一次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都离不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因为土地是农民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目前的征地制度致使许多失地农民处于  相似文献   

6.
积极开展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行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建设,不仅有利于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而且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宁波市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探索创新农村宅基地供应模式,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确保农民受惠得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2015年3月,义乌市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承担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任务;2016年9月,原国土资源部又部署义乌市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三项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制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基础,以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为主线,以用途管制、土地征收、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制度。随着经济发展,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土地征收制度不完善,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积累较多;农村集体土地权益保障不充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走过了30多年历程,下一步如何改革或者将改革到什么状况,成为今后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土地改革指明了方向。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分别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农村集体经营『生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这四个方面全面为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意见。本文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研究重点,探讨新形势下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构建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最关键的是缺乏适度的土地流转机制,由此造成的土地使用分散、闲置、流动性差,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影响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制约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阻碍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改革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尤其是要建立和创新土地适度流转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会议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又一次明确了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并对征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方向。笔者认为,要建立严格规范和有效的土地制度,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基石,这是宪法的需要;有利于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也就是要坚持“两个最严格”(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随后的一年中,有关农村土地制度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并且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同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体制以及农地承包制度存在大量问题。这些土地制度已经严重损害到社会弱势群体——农民的权益,以致群体上访事件履履发生,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本文将在讨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既有土地制度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挑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土地制度,提出未来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资源优化配置,不仅农民会从中受益,而且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此,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意义的认识,总结好各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按照中央部署,大胆探索创新,有序推进改革。农民家庭在劳动力转移后对承包地的不同处理方式,带来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在新时期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农村城市化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通过重新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的目的;并且可以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的实现形式、征地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在新时期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农村城市化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通过重新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的目的;并且可以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的实现形式、征地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用而不征",让农民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开发经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从土地管理特别是征地制度来看,无论是破解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还是推动新时期我国农村的新发展,征地制度改革都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既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2015年3月,广西北流市成为首批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而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逐步统筹协调推进。北流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特征、区域发展现状,积极实践探索,以商住用地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农地入市"),启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广西北流市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村落"空心化"现象严重,出现"一户多宅"、超占多占宅基地、宅基地私下交易等问题。以上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从根本上催生了北流市农村宅基地制度该改革的诉求。如何引导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合理规划利用村庄土地,成为北流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北流市2017年12月开始统筹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北流市对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任务及要求,在探索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11月4日,33个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期限延长一年的议案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说明整体性、系统性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迫切性再也不容回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