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疆赛里木湖湿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湖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现代游牧风情以及风景审美价值,但目前赛里木湖湿地保护乏力,需要进行重点保护性管理,使之在生态旅游等方面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中国湿地保护区与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等降水线、地表径流和干湿度地区为参考因子,讨论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密度分布相关性,计算两者重叠和互补性;通过基尼系数和综合密度等指数,在八大经济区域尺度上,比较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在年降水量为600~800 mm的区域,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数量最多;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都趋向河流分布,湿地保护区距离河流更近;半湿润区湿地保护区数量和面积都最大,湿地公园面积都很小。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平均核密度为0.49×10-4个/km2和0.45×10-4个/km2,二者的分布密度不相关(r=0.31)。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的最邻近距离指数都小于1,呈现聚集分布。在区域尺度上,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尼系数分别为0.93和0.98,各经济区域之间综合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湿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有重要湿地资源的中国东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在湿地保护生态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而湿地公园多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更贴近人类生活,有效补充了湿地保护区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湿地科学》2004,2(1):25-25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景观,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威胁最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了促进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保护区与科研单位在湿地管理、科研、合理利用及公众教育等方面沟通与协作,经国家环保总局同意,丹东市环保局和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将于2 0 0 4年4月举办中国丹东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与新西兰米兰达保护区缔结姊妹保护区仪式暨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会议内容(1)丹东鸭绿江口保护区与新西兰米兰达保护区缔结姊妹保护区仪式;(2 )湿地保护、管理、科研的研讨及经验…  相似文献   

4.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功能区保育与湿地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保护区内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由于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和周边地区农田用地的开发,保护区已经面临着水资源匮乏、湿地退化等问题。本文从保护区的湿地功能区保育现状和保护区各功能区生态补偿等方面研究了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确保洪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达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GEF项目简介"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是由原国家林业局牵头实施的"加强中国湿地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规划型项目"6+1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江西省财政厅和江西省林业局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分别为该项目的国际执行机构、资金接受方和实施机构。项目获全球环境基金(GEF)600万美元,其中项目实施资金为510.9万美元,项目预期成果为:加强鄱阳湖区湿地保护区管理机构,尤其是示范、试点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在更大的景观范围上完善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体系;提高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体系相关管理部门的能力。项目实施期为5年,即2017年4月至2022年3月。  相似文献   

6.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湿地宣教和解说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湿地宣教和解说系统功能的建设,让大众了解湿地知识、感知湿地氛围、重视生态保护,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就大山包保护区基本情况、湿地宣教和解说系统建设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湿地生态保护和科普宣教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保护区有效性评价可以为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选取能够反映湿地格局变化的指标,构建保护区湿地保护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周边地区为参照背景,利用信息熵模型,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对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7年4个时期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湿地保护有效性总体有所提升,比同期周边地区的湿地保护效果好;4个时期中,2005年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相对效果最好,1995年的相对效果最差。从自然保护区的各功能区来看,核心区湿地保护的效果最好,其它依次为实验区、缓冲区。  相似文献   

8.
若尔盖湿地面临的威胁、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若尔盖湿地是中国残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然而长期以来,这片湿地明显萎缩,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正面临着空前的生态危机。在分析了若尔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若尔盖湿地保护现状,包括建立保护区、加强宣传、开展科研调查活动、以及各种保护项目和工程,并从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和保护区层次上提出了有效缓解若尔盖湿地面临威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湿地资源分布广泛,生态区位重要,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徐州市湿地资源分布现状、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护区域内重要湿地构建完整的湿地保护与管理体系为目标,探索提出“一核、两带、三片区”的湿地空间布局,为有效巩固和提升徐州湿地保护成效,打造徐州生态湿地修复“绿色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选取植被指数和温度作为湿地保护区划定的基本依据,采用感测范围广、获取信息方便的NOAA/AVHRR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反演南中国海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海面温度和陆地表面温度。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湿地保护区的NDVI阈值和温度阈值,再对各个参数的阈值进行空间分析,最终确定南中国海湿地保护区地址和范围。最后把确定的保护区域与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确定的湿地示范区作对比研究,发现根据NDVI与温度确定的湿地保护区包括了6个重要湿地示范区中的5个。  相似文献   

11.
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第一个内陆淡水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区内的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首先将保护区划分为13个生态单元,依据原则(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以及定量性等原则)并结合实际选择出评价因子,然后进行各生态单元的自然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社会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依据计算结果,将保护区中各生态单元划分为最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弱敏感区3个等级,明确了生态敏感性的区域分异特征,为该区今后合理的产业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其生态系统完整,功能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处典型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本文在对沉湖湿地的资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保护与恢复的指导思想、建设的总体目标等简要阐述的基础上,对当前沉湖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出一些发展的理念和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牟县雁鸣湖湿地是郑州黄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的新生湿地、独特的黄河文化、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珍稀的鸟类物种和奇特的鸟类景观等自然资源使其旅游价值极高。通过对雁鸣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提出了资源开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指出洪泽湖湿地有着人湖河口滩地、滨湖河漫滩、湖面、围垦混合带各具特色的湿地景观、丰富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以及众多的风景名胜,探讨了在生态开发湿地旅游资源时应遵循:开发和湿地保护同步进行,协调发展;做好超前规划,体现生态性、最小干预性、文化性、人本性;在经营管理上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3项原则以及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综合整治、加强旅游合作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中国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东洞庭湖湿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很重要的生态系统,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生产力。中国湿地类型多样齐全,东洞庭湖湿地是洞庭湖区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动植物资源,东洞庭湖所在地岳阳是湖南两大旅游增涨极之一,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客源基础和前景,但目前湿地范围不断缩小,湿地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科学地开发东洞庭湖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显得尤其紧迫。在调查评价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开发的对策和建议,着重保持生态平衡,改变当地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既是防止东洞庭湖现有湿地资源进一步破坏,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又是打造湖南旅游强省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的生态经济损益评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受损,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洞庭湖湿地因资源退化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湿地生态功能损失进行了价值损益评估,由此得出湿地资源退化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损失;并指出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乃至全球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国际重要湿地景观动态对于湿地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解译出5个时期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的土地覆被信息,提取各处国际湿地的土地覆被类型分布信息;结合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探讨5个时期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动态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15年,洞庭湖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32.60 km^2;南洞庭湖面积减少的最多,湿地面积减少了218.54 km^2,损失率高达20.30%;3处重要湿地中的湿地斑块数量增多,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西洞庭湖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湿地景观连通度差,聚集度指数(CONTAG)相对最小;洞庭湖区湿地仍然受到强度较高的人类活动干扰,其中,耕地扩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洪湖湿地演替的影响因素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发育、气候、水文等)及人为因素(农业政策、人口压力、水利工程、环境污染等)对洪湖湿地共同作用下,洪湖湿地的自然演替发生了改变。自然因素影响下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有向逆演化方向演替的趋势,而不合理的人为影响因素加速了正演化过程。在系统地分析两种影响因素对洪湖湿地演替影响的基础匕,针对人为影响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初步提出了洪湖湿地生态恢复的一些对策,包括加强立法及管理、加强污染控制、扩大湖泊面积、加强水利工程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开展湿地保护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以及加强监测等。通过湖北省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努力,有望恢复洪湖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为了评估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提出生态恢复对策,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费用法等方法评估其生态服务价值,基于评估结果和恢复生态学原理,提出其生态恢复对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多样且巨大,尤以生产性价值、调蓄洪水的价值、净化水质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最为显著。因此洞庭湖湿地管理策略,应以洞庭湖湿地生态恢复为首要任务,以发展适应湿地生态环境的产业群和促进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外生态恢复和内生态恢复有机统一,以保障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