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压能、湿焓场与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仪方  琚建华 《高原气象》2002,21(2):154-158
通过分析压能场与湿焓场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它们对暴雨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实质上是由于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在本文分析的暴雨仆例中,暴雨过程都与等压能线密集带和等湿焓线密集带有一定联系,在暴雨发生前24h一般有强的正湿焓平流,暴雨主要落区一般出现在平流最强的地方,因此,分析压能场与湿焓场可以获取一些新的信息,这对提高暴雨的预报能力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大红 《贵州气象》1996,20(1):32-34
本文采用1995年6月30日,7月1日08时的850、700、500hPa高度场及风场资料,分析了逐日逐层的压能场、湿焓场特征,指出等压能线与等湿焓线密集带与暴雨过程和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方庆文  吴明辉 《贵州气象》1998,22(4):16-18,15
利用1990~1996年6月逐日08h三层标准等压面的高度场及风场资料,分析了100~115°,20~35°N区域内6月份逐日的压能、湿焓场特征。结果表明,我区的暴雨与等压能线密集带及正湿焓平流区相关良好,在此基础上初步对我区的暴雨预报提出了一种能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1972年入梅和1973年出梅两次暴雨过程,对压能场在暴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发现压能场特征不仅能够指示暴雨的生成和短期变化,而且还能表征暴雨的中期过程特点。可作为天气图分析预报方法的一个有用的辅助工具。同时本文还导出了准压能近似的压能倾向方程和ω方程,可用于诊断压能场形势转变和进一步分析暴雨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了压能平流项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博州40a 4~9月份近200个局地暴雨和冰雹天气个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依据局地暴雨和冰雹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过程中大气能量的积累、转换和爆发的规律.建立了一套紧扣能量转换"力-功-能"原理的"天文动力结构分析-天气学高、温、压、湿变量场分析-静力能量场定量指标客观分析"强对流预报方法和技术流程.通过近两年的业务试用,博州局地暴雨的预报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2003年7月31日固原暴雨天气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7月31日宁夏固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演变,揭示了常规观测中无法分析到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模式输出产品导出的螺旋度、对称不稳定、湿焓、非地转湿Q矢量等物理量。对本次强降水天气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和预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94·7"北京大暴雨的湿位势倾向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晨  周文吉  李青春 《气象》1995,21(10):33-35
利用湿位势倾向方程,对1994年7月12-13日的700hPa位势高度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势倾向方程中的差动潜热能平流项,对产生北京地区本次大暴雨天气的台风低压系统发展和移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相对涡度平流项,在该次过程中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盛夏15个西南气流型暴雨个例的合成分析,指出了这类暴雨前24小时到当时场天气尺度系统的演变特征,并对这类暴雨过程中涉及到的某些天气系统进行了讨论。一、西南气流型暴雨及其分析方法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暴雨是我省及邻近省区一种主要的暴雨形势。有的称为“东高西低型”暴雨或“副热带湿  相似文献   

9.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用运动学方法和ω方程计算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个例的物理场。并讨论了它们与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关系。最后给出了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时的三维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10.
对2010年6月1—2日广西大暴雨天气的湿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暴雨前有一个高湿区的形成和维持过程,暴雨前一天预报的高湿区产生明显调整,导致暴雨出现,表明低层湿度场对暴雨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8—08—15-16贵州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湿位涡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踟密集区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和暴雨发生。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等值线密集锋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3~1994年台风年鉴和历年的天气图及1995年9504、9505号热带风暴过程的卫星云图、天气图、湿静力能场以及本地区逐日雨量资料,分析环境场对热带气旋后部暴雨的激发作用。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在广东电白、阳江沿海登陆东北移或者沿电白、阳江或附近东北移后,如果西北面有弱的冷空气系统影响,而北部湾东面、南面又出现偏南风急流,则第二天开始,北部湾沿海出现暴雨天气,若北部湾有稳定的低压,则暴雨天气持续两天以上。  相似文献   

13.
暴雨的产生和结束与湿有效能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第二类湿一比有效能量倾向方程,对暴雨不同阶段的湿有效能变化所起的作用及各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试图从理论上探讨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变化及机制。暴雨前湿有效能量的积聚是由于水汽的水平输送。高层转换项及水平辐合所造成的。暴雨期间转换项释放能量,使湿有效能减少。本文通过量级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在暴雨过程中,湿洽通量密度的水平散度项和效率因子局地变化项对湿一比有效能量的影响最大。1第二类湿一比有效能量倾向方程谢义炳和洛伦兹在70年代末提出了湿有…  相似文献   

14.
暴雨激发和维持的正、斜压强迫机制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明 《大气科学》2007,31(2):291-297
针对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都伴随着对流层中低层有很强的气流与水汽辐合持续的天气事实,摒弃传统研究中把散度方程局限于水平动力方程约束的观念,从湿斜压原始方程出发,导出了包含热、动力耦合强迫作用的散度演化方程,揭示了正压大气非平衡强迫和湿斜压大气热、动力耦合强迫在暴雨激发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中低层强烈的气流与水汽辐合长时间维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简化散度方程将压能场分布的非均匀性与散度场演化联系起来,初步揭示了暴雨和雨带活动与压能密集带相联系的物理机制。并可通过计算压能场的分布来诊断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上游暴雨天气,应用非平衡分析方法,将压能场分布的非均匀性与散度场演化联系起来,揭示了压能密集带激发区域性暴雨的物理机制。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建立一套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诊断预报方法.经两年试用,效果良好。从而使暴雨预报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7.
伍红雨  杨康权 《气象学报》2011,69(2):234-248
分析散度及其变化是进行暴雨研究的途径之,而传统的散度方程不能显示包含热力场分布影响散度演变的问题。因此,利用陈忠明等导出的新型散度方程和NCEP/NCAR(1°×1°经纬度)再分析资料,针对贵州省2007年7月25—26日持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计算新型散度方程中的各项,定量诊断分析大气运动的正压非平衡强迫、湿斜压非地转与风垂直切变耦合强迫在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地面1、6h降水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正压非平衡强迫、湿Q矢量与垂直风切变的湿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导致辐合增加与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强降水主要发生在近中性或弱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大气运动的正压非平衡强迫导致辐合增加是强降水过程的触发机制;在暴雨维持和增幅过程中,湿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强降水的维持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强降水过程发生后,才存在湿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作用,湿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作用是暴雨增幅的动力机制。未来6小时强降水发生的区域、降水强度、中心位置与散度演变的强负值区变化一致。新型散度方程对强降水预报有指导意义,可以作为诊断散度场演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工具。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MM5v3.6,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三场不同影响系统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应用湿位涡理论,对这三场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三场暴雨都产生在θse 陡峭密集区附近,θse 面的陡立易导致湿斜压涡度的发展,有利于上升运动的显著增长;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有很好的联系,暴雨主要出现在 850 hPa 的 MPV1 负值区和MPV2 正值区等值线密集区附近,降水中心位于 MPV1 负值中心前部对流不稳定区中.  相似文献   

19.
贵州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4年贵州的6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湿位涡与贵州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0e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湿空气对流活动层仅能达到500~600hPa之间。对流层高层及平流层高位势涡度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造成强对流天气。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中心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的shuman-shapiro方法,在对形势场、要素场进行尺度分离的基础上,对1999年8月11~12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区域性特大暴雨过程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计算了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方程以及非线性动量相互作用各项;以分析强降水系统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之间动能相互作用的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本次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间动勇相互作用,使暴雨系统得以维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