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区域位于世界最大的铜矿成矿带之一的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上。通过研究已知铜矿体的地质特征,论述了矿区地层、构造与矿体的关系,认为铜矿体是经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及变质改造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层控型铜矿床。通过综合研究地质成果,总结了成矿规律,分析了找矿标志,同时评价了该区良好的找矿远景,对于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铜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布于盐源桃子乡一带的峨眉山玄武岩具有厚度大、构造应力集中和深部有基性、中酸性、酸性系列岩浆侵入活动等特征,具备形成规模以上矿床的潜力。近年来,随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有力推进,有关峨眉山玄武岩型铜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勘查效果不佳。文章综合利用研究区内最新的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测成果,重点讨论了区内玄武岩型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认为矿化受层位和构造热液控制,并进一步明确了矿体与地层、岩性及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3.
杨贵来  胡光道 《云南地质》2001,20(4):347-360
大平掌铜矿属火山成因铜多金属矿床。主矿体--浸染状矿体为次火山热液型,受英安岩等组成的火山穹窿构造及隐爆角砾岩筒构造所控制,赋存部位为火山管道之隐爆角砾-次火山岩相;块状矿体是在D2-C1海相火山喷发时期形成,受后期构造及火山-次火山岩体侵位破坏,呈角砾状分布在构造破碎带中。矿床总体为海底火山喷流喷气沉积及次火山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穆家庄铜矿床形成于柞水.山阳泥盆纪热水沉积盆地中受同生断裂控制的次级深水盆地中,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沿北西西向构造破碎带产出,是秦岭泥盆系中热水沉积一构造改造型的典型矿床之一。在总结矿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的勘查思路。  相似文献   

5.
穆家庄铜矿床构造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家庄铜矿床位于东秦岭区的南秦岭造山带北缘,柞水多金属成矿带中部,区内构造发育,矿体产出基本受构造破碎带控制。认为属沉积-改造型矿床,从构造特征及演化角度浅析构造和成矿关系,认为加强研究将促进铜矿找矿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陶俊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28-330
通过对汤丹矿区及汤丹铜矿床构造形迹和构造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汤丹铜矿的分布规律,特别是裂隙矿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认为汤丹铜矿床是东川式铜矿床的基础,形成以后遭受了多期不同方向构造应力的作用和影响及变质作用和火山热液活动,这些热液活动对既成的层状矿加以改造和破坏.一方面沿节理裂隙贫化或加富了层状矿,另一方面沿断裂在有利的岩层和构造部位形成新的脉状富矿体.  相似文献   

7.
鹅头厂含铜铁矿床对位于康滇地轴中部,矿体受地层、岩性、构造、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控制。分为三个矿群。矿石的矿物组成简单。矿石以富铁、含铜、高硫、高磷为特点。成矿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出热水成矿特点,属火山热水沉积一次火山热液改造成因。矿区北部的铜厂箐一带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新平县好木冲铁矿矿体呈似层状、大型透镜状,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黑山头组与富良棚组在之间的断层破碎带中,含矿岩性为碳酸盐岩及火山碎屑岩。矿体受岩性、构造、岩浆岩三重因素控制,形成矿体+构造+岩体三位一体的格局,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和表生富集等不同的成矿作用和成矿阶段,属沉积—改造型矿床。矿区找矿标志明显,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纳埃铜矿矿体赋存于古近系始新统(E_2)碎屑岩的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地层、岩性、围岩蚀变也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属于较为稳定的热液脉状铜矿。与铜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矿床属次生张性裂隙控制的中温热液脉状铜矿床。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地区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十分薄弱,近年来随着谢米斯台铜矿的发现,本项目组陆续发现了喀因德、乌兰浩特、阿依德、巴汗等铜矿点,指示该区具有与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的铜成矿作用有的潜力。本文对这些矿床(点)开展了地质特征、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区内发育的阿尔木强、谢米斯台铜矿床以及喀因德、乌兰浩特、阿依德、巴汗等铜矿点与火山岩地层密切相关,矿化主要表现为黄铁矿化、孔雀石化,发育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岩化等蚀变,具有火山热液型铜矿特点。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喀因德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55.1±5.4Ma,乌兰浩特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28.6±4.6Ma,阿依德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28.8±7.2Ma,谢米斯台铜矿床火山岩年龄为424.3±4.3Ma,阿尔木强铜矿床火山岩年龄为426.7Ma,巴汗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11.7±4.7Ma,可分为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早泥盆世三个阶段,以中志留世为主。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早泥盆世三个阶段的火山岩均形成于岛弧环境;且具有类似的岩浆源区和演化过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受到外来物质混染。综合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地区与火山热液有关的铜矿床(点)主要受控于构造背景、地层组合、岩石类型、蚀变、控矿构造等因素,其中中志留世中基性火山岩、与火山机构相关的深部可能存在的次火山岩或浅成侵入岩分布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新疆琼河坝位于准噶尔成矿带东段,是一个潜在的以铁、铜、金为主的矿集区。区内铁矿床(点)众多,以往的找矿和研究工作大多聚焦于矽卡岩型富铁矿,对其他类型的铁矿床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拓宽琼河坝地区铁矿床勘查思路,需要对区内铁矿床的类型和成矿特征进行系统归纳。文章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矿床(点)的产出地质环境、矿体及矿石矿物成分特征,结合铁矿石主要矿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将琼河坝地区铁矿床划分为矽卡岩型、火山岩型、岩浆分异型、火山间歇期沉积型和湖相沉积型5种类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岩浆分异型和火山间歇期沉积型铁矿赋存在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岩中,湖相沉积型铁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湖沼相含煤碎屑沉积岩中。火山间歇期沉积型铁矿床是在琼河坝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类型,矿体赋存部位、矿石颗粒磨圆度及胶结成分特征均显示了该类铁矿成矿作用的特殊性。从找矿角度分析,目前主攻方向为矽卡岩型铁矿,而火山岩型铁矿是下一步找矿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陕西铜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齐文  侯满堂 《西北地质》2005,38(3):29-40
通过对陕西铜矿成果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铜矿的研究总结,划分出8类铜矿成因类型,其中重要的类型为海相火山气液型、接触交代型、受变质型;划分出与铜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有9个.其中主要与铜矿床(点)有关的成矿系列为、与元古代中-酸性岩有关的铁铜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印支期与中性-酸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铁铜金钨萤石矿床成矿系列,与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前寒武系变质火山岩中的铜锌黄铁矿床成矿系列,海底喷流沉积-热液改造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划分出与铜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5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9条,主要铜找矿区(带)(相当于Ⅴ级)有14条,其中铜重点找矿区(带)有:勉县七里沟-宁强巩家河铁铜成矿带,铜峪-西骆峪铜锌成矿带,蟒岭-牧护关燕山期铁铜钼钨铅锌萤石成矿带、小河口-园子街铁铜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13.
桃溪环形区是武夷山成矿带南段一个重要的矿集区,目前已探明的主要矿床有紫金山铜金矿、岩背锡矿和红山铜矿等大型矿床,它们是武夷山成矿带、乃至中国东部的典型矿床。本文从几个主要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岩浆与成矿的关系、蚀变、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方面,总结了桃溪环形区中生代与火山相关的铜多金属矿的区域成矿规律,并在综合分析前人地质找矿工作成果基础上,提出火山坳陷区边部斑岩发育区或火山机构发育区为桃溪环形区铜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年在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中基性火山岩,这一发现对解释有关大厂锡矿床的形成机制和找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报道了新发现的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岩石学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火山岩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显微镜下薄片鉴定显示该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类岩石,同上下围岩呈整合接触关系,具有纹层条带等典型的沉积构造特征,其产出层位的上下围岩含有大量竹节石等海相化石,应为海相喷发环境。矿化特征分析认为,矿石和层状火山岩之间关系更为密切,矿石对于层状火山岩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关系,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与火山作用有关。推测该矿床为海相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后期叠加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15.
刘凯 《地质与勘探》2014,50(6):1096-1108
柞水-山阳矿集区为秦岭造山带内一晚古生代构造-裂陷沉降带和热水沉积盆地,是秦岭造山带内重要的矿集区之一。盆地内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较为发育,且围绕小岩体的铜矿化作用较强。以往的找矿工作中,由于找矿思路等方面的束缚,对区内小岩体的深入工作较少。近年来,对区内一些小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成矿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勘查、评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池沟地区和冷水沟地区均发现了厚大铜矿体,矿体多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蚀变强烈,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其中钾硅酸盐化与青磐岩化叠加部位铜矿化尤为强烈,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特征,认为区内铜矿化作用与燕山期小岩体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区内现有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认为围绕燕山期斑岩体寻找斑岩型铜矿可作为本区寻找铜矿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新疆阿吾拉勒富铁矿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吾拉勒山东段是新疆重要富铁矿成矿带,形成于伊犁石炭纪裂谷环境.产于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的赤铁矿和块状含铜黄铁矿,发育红碧玉、重晶石喷流岩,S、Pb、H、O同位素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壳或上地幔,成矿流体源自岩浆水,并有海水混入,属于火山喷流沉积矿床.产于基-中性火山岩系中的磁铁矿,形成于火山机构附近,属矿浆喷溢型矿床.两个层位的铁(铜)矿是在同一成矿环境下形成的矿床组合,预示该地区铜矿具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新疆乔夏哈拉铁铜金矿的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新疆阿尔泰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与火山-沉积型铁矿床和矽卡岩型铁铜金矿床具有相似性.铁的主要来源为火山岩浆源,铜的来源为侵入体岩浆源和部分基性火山岩.铁矿石和铜矿石为两期成矿,属于不同的成矿机制,分别与火山-沉积作用和后期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紧密相关.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可概括为:在大量岩浆喷发、喷溢过程中,铁质在海水中富集并发生沉淀,形成似层状磁铁矿矿体;断裂的活动,致使中基性侵入体侵位,热液中的铜在一定环境中形成硫化物矿石,同时发生广泛的绿帘石矽卡岩化;矽卡岩阶段形成的磁铁矿叠加在原来的磁铁矿之上;断裂的再次活动,导致深部岩浆源含铜金矿液的上升,叠加定位于铁矿层及围岩新生裂隙带之中,形成浸染状和块状硫化物铜金矿石.研究表明,在准噶尔北缘向东南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本在系统分析下庄铀矿田火山岩的分布,火山岩系的旋回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火山岩的成岩时代等特征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对下庄铀矿田的火山岩和赣南-粤北地区晚中生代武夷群火山岩各种特征进行了对比,厘定了下庄铀矿田火山夺为赣地-粤北地区晚中生代中火山岩系武夷群的组成部分;认为南岭铀成矿带今后寻找富矿,大矿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火山侵本和后火山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上,以早期铀矿化(140-100Ma)为的主要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19.
汝阳县南部铅锌钼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汝阳南部是河南省重要的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基地之一,到目前为止,探明中型以上铅锌矿床3处,大-中型钼矿床2处,小型铜矿床3处,还有多个钼、铅、锌、铜矿点.铅锌铜矿床均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体内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中或与之相交的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钼矿床赋存于花岗岩体侵入形成的斑岩体周边,成矿作用受一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控制着矿床规模、矿床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西昆仑盖山北坡恰尔隆-库尔浪-塔木铜多金属-金成矿带内,对产于下石炭统基性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铜矿床和产于上石炭统酸性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铜矿床的成矿条件,通过代表性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两者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相同,形成时间相近,空间上毗邻,矿化特征又极其相似,具有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数.结合成矿地质环境,铜金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图像上显示的色晕异常带与已知铜、金矿床和矿点的叠合程度,以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条件,进行铜矿成矿预测,认为该成矿带内的阿属河-木孜塔格-带是铜矿找矿的有望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