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11雷达数字化系统使用中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排除陈保根(宝鸡市气象局宝鸡·721006)711气象雷达在使用成都气象学院的数字化系统以后,正确使用和维护数字化系统对于充分发挥数字化系统的功能,及时并准确地作出短时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数字化系统...  相似文献   

2.
马骏  于群 《山东气象》2001,21(2):37-38
详细介绍了在新网络环境和Windows98平台下自动拷报系统的设计、构造及功能,该系统以其适应性、可移植性强的特点,适合在广域网的文件传输中推广使用,现已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省台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机器自动填图取代了人工填图,从而使填图的质量、时效大大提高,同时也减轻了填图人员的劳动强度。由我台自行开发的自动填图业务系统,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该系统比较可靠、稳定,在气象预报业务中发挥了作用,得到了业务人员的肯定。1系统的特点自动填图系统完全取代了手工作业,可填地面图、高空图、天气实况演变图以及绘制温度压力对数曲线。系统在编程中,充分地考虑到原始报文中可能出现的大量错误,在程序中做了精心的设计,使得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容错性和可靠性,能从错报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最大…  相似文献   

4.
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及主要功能,分析了在使用该系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宏国  韩栋 《四川气象》2004,24(1):43-45
621气象卫星传真广播系统是现在众多空管中心(站)及地方航站使用的气象情报系统,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气象部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应用中又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但总的目标是为使用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情报服务。本文介绍了将民航贵阳空管中心技术部气象设备室在621系统运行中的维护体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宽带网络的建设,很多资料和预报产品都已经通过网络接收了。工作中预报员最需要的是及时接收资料。使用了多年的9210工程的卫星接收系统目前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系统已经使用了近10年时间,当年的很多设备和零件已经老化或者损坏,系统运行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资料接收不正常,要经常维护和更新。在近几年的系统维护工作中,我们也遇到过不少问题,但最烦琐复杂的维护莫过于平台的迁移。2005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功的完成了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7.
全国气象行政办公邮件系统采用美国Lotus(莲花)公司出品的Domion/Notes作为系统平台,是一个跨地域Notes网络系统。截止目前,山西省的基层县气象局大都开通了行政办公邮件系统LOTUS网,方便了公文的实时传输,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给实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基层县气象局使用LOTUS网客户端中,故障不少。为此,结合古交市气象局在使用LOTUS网出现的问题和本人解决问题时的一些方法,做些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Lotus Notes办公系统使用过程中,针对常见的问题,总结出几条经验,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使得无单收站系统台站使用micaps软件成为可能。本文结合茫崖气象局的实际情况,介绍了micaps软件在无单收站系统台站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者吸收已有境图系统的优点,针对广大地县级台站的工作实际,克服原微机填图系统的不足,开发了叠加地图的微机填图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并在市台投入了业务使用。1功能和特点该系统是用TurboC语言在486微机和EPson1600KⅡ打印机上开发成功的。它直接与报文数据文件接口,可以实现解报、填图、客观分析、显示、打印等功能。系统输出图像文件叠加了地图,打印时使用普通的传真纸即可。2系统结构系统由一个控制模块和五个功能于模块构成(如图)。五个子模块的功能相互独立,也可单独使用。报文文件从省台调取。地图图像文件由另外的程…  相似文献   

11.
无线数字传输作为一种信息传输的手段,已在气象部门中广为使用。它利用气象部门已建成的、比较完善的甚高频通讯系统为它的传输信道(见图1),不必经过邮电部门的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可节约电话费。这种技术在无线的零级(直接)以及一级中转传输的使用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它的性能是比较稳定的,在大部分地区都可作为一个成熟的产品使用。而位于西江上游的封开气象局,因与北岭山中转站的距离较远,又受正向北岭山方向的虎鼻山阻挡,故与北岭中转站的信号无法连通。鉴于此情况,我们在郁南县气象站内设立了二级中转站,即将各站点的讯号送…  相似文献   

12.
聂晶  张媛媛  郭强  陈丽 《气象科技》2022,50(3):355-360
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使用8025~8400 MHz频段将卫星探测数据传输给地面,该频段还有其它系统在使用,极易干扰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星地通讯,影响数据传输。目前,在该频段开展的兼容性分析研究工作中,所采取的系统关键特性参数和干扰保护限值大多数是直接引用国际电联相关建议书,没有对被干扰系统做干扰门限的精细计算,导致协调评估结果不准确,这也给该段频谱的协调使用和精细化管理等工作留下了很多潜在隐患。研究了卫星系统集总和单入干扰门限的计算方法,并根据风云三号卫星数据传输链路实际特性参数,分别得出其长期和短期集总干扰门限,并进一步研究得到来自空间长期和短期单入干扰协调门限,以及来自地面的长期和短期单入干扰协调门限,这些门限直接应用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频谱兼容性研究和频率协调,提高协调效率和协调精度。  相似文献   

13.
有限区分析预报系统及其业务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新开发的有限区多元最优插值分析技术及15层球面网格原始方程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有限区分析预报系统。1991年投入业务使用,主要用于24-48h降水预报。这个系统是依附于全球同化预报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亦即使用全球谱模式6h预报作为初估值进行有限区细网格分析及使用其12—60h预报作为侧边界值进行非同步嵌套预报。作为一个升级模式系统,它的进步表现在:较充分使用了卫星测湿资料及地面资料的细网格多元最优插值分析;同时使用同场及质量场初值,成功地实现了有限区非线性正规模初始化处理;采用位涡拟能守恒差分格式,包含较真实地形的球面坐标原始方程模式;实现了具有不同模式地形的差分模式与谱模式的嵌套及设计了分级降水客观检验系统。  相似文献   

14.
王云 《陕西气象》2005,(2):36-37
系统在Windows 98/2000环境下使用VB6.0开发。程序力求简单快捷、易于操作,注重可靠性及安全性,在防雷工程设计中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实践证明,使用该平台,不仅节省了防雷工程设计人员大量宝贵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是推动防雷设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谐波分析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纪元 《山东气象》2005,25(2):14-15
为进一步提高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能力,在对泰安51年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使用谐波分析,制作了短期气候预测应用系统。本文简要说明了该系统的建立思路及预报模式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单站气象要素剖面图是日常预报业务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计算机绘制剖面图可做到快捷、美观和自动化,且能克服纸质剖面图存储中的诸多弊端,适宜长期保存。广州市单站要素及特征曲线显示系统除把纸绘剖面图的内容搬到屏幕外,还增加了一些物理量。系统可实时显示广州五山站、四个县级市、清远探空站、衡山站的基本资料,显示气压、温度、湿度等观测要素或清运探空站物理量的时间演变曲线。系统用VB5.0编写,目前已在业务上使用,成为广州市短期预报的一个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微机处理系统的组成,设计方法以及系统中已实现的各项功能。在气象业务部门中使用该系统,可以从卫星云图资料中提取更多的气象要素,大大地提高了云图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全球最优插值客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屠伟铭  张跃堂 《气象学报》1995,53(2):148-156
主要叙述国家气象中心实时运行的全球资料同化系统中的客观分析方案,该方案采用最优插值统计方法,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各种类型有不同误差的观测资料和模式的6h预报值,给出数值形式的全球分析值。在两年的业务运行中,为T42中期数值预报谱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初始场。  相似文献   

19.
MICAPS分析产品向图像文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通过图形元素获取和投影变换,利用图像绘制技术将MICAPS分析产品转换为图像文件,应用于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方法,以及在转换程序开发和维护中OCX技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插件技术在天气雷达数据处理软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软件的编写中使用动态链接库(Dynam—ic—link Library)技术设计的一个插件系统(Plug—in System)。该系统中所有的算法都设计成插件,将产品算法部分和系统本身分离,便于工程的管理和进一步开发,使研究人员能够集中精力致力于算法的实现。该系统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新算法、新产品的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