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体的形态、产状及空间展布严格受岩体接触带及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云英岩型等;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花岗岩浆侵位形成矽卡岩型钨锡矿(化)体;燕山期花岗岩浆侵位导致早期矿化矽卡岩发生叠加矿化,同时在构造破碎带中形成云英岩型锡矿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是形成规模巨大的钨锡多金属工业矿床的必要条件.此外,提出了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湖南锡田锡矿的发现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新华  贾宝华 《中国地质》2006,33(5):1100-1108
湖南锡田锡多金属矿是近些年来南岭继骑田岭锡矿取得重大突破后寻找锡矿又一大的发现。锡田锡多金属矿由锡田岩体内外与岩体有明显成因联系的若干类型矿床组成。在南北长约18km,东西宽约10km的范围内,蕴藏的矿产资源包括锡、钨等多种金属矿产。形成一个以锡田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岩体型钨-锡矿床→构造蚀变带(脉)型钨-锡矿床→矽卡岩型(复合型)锡-钨矿床→铅-锌矿床的矿化分带。笔者通过对锡田锡矿主要矿床(化)类型的产出规律、赋存状态、形成原因与模式的探讨和研究,认为在同一成矿区形成种类齐全的不同的矿床类型是这一地区找矿潜力巨大的最重要的依据。笔者对锡田锡矿的找矿潜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对锡田锡矿资源量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3.
云南马关县李子坪林场锡多金属矿处于都龙老君山复式花岗岩基西侧,该矿区有两种类型的锡矿,一是受断层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型矿床,二是受地形地貌控制,面状分布的残坡积矿床。断裂构造及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郴州芙蓉矿田锡矿类型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许以明  侯茂松 《湖南地质》2000,19(2):95-100
芙蓉矿田为一以众多锡矿类型为主的锡多金属矿田。矿脉 (体 )受北东向断裂控制 ,矿床类型有构造蚀变带型锡矿、蚀变岩体型锡矿、云英岩型锡矿、矽卡岩型锡矿及冲积型砂锡矿等 5种 ,其中以前两类锡矿为主 ,是湘南地区近几年新发现的具超大型前景的锡矿基地。  相似文献   

5.
个旧老厂锡铍多金属细脉带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厂是个旧锡矿区的主要矿山,该区矿化集中、蕴藏丰富、矿床类型多样(原生锡矿有层间氧化矿床、细脉带矿床、含锡白云岩矿床及接触带夕卡岩硫化物型矿床)。细脉带矿床是老厂锡矿主要工业类型之一,探明锡矿储量已达大型规模,并伴生有铍、钨、铜、钼、锂、铷、铯等多金属,综合利用价值较高,已列为矿山近期开发重点。本文根据加密勘探及矿山地质研究的大量实际资料写成,着重论述细脉带矿床的矿化富集因素、矿体产出形式及矿床物质组份。一、矿区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本区大地构造部位为华南加里东褶皱带西端与扬子准地台衔接处。北东向五子山复式背斜为矿区一级构造,老厂锡矿即位于其中段。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是横跨主背斜轴的东西向  相似文献   

6.
赫德钨锡矿地处滥泥坝花岗岩体北端,矿床类型主要为云英岩-石英脉型。文章分析了赫德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认为成矿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赫德钨锡多金属矿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地壳硅铝层,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210.0 Ma—213 Ma),钨的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期后气成-热液作用期。  相似文献   

7.
淘锡坝锡矿床是近年探明储量达大型的锡矿床,是一种新的锡矿类型-隐爆层间裂隙带型。文章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对矿区的构造进行了重点解剖,对构造控矿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火山机构及北东向断裂是矿区的控岩构造,控制了白垩纪成矿花岗岩体的侵入就位。而火山岩中大范围的隐爆层间裂隙带是良好的容矿构造,矿体赋存其中呈似层状...  相似文献   

8.
成永生 《矿物学报》2012,(Z1):20-21
大福楼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丹池成矿带的东带,矿床类型以锡多金属矿为主,矿区内主要产出顺层矿体(21、22号矿体)以及穿层矿体(0号矿体)两种类型,主要的金属元素包括锡、铅、锌、锑、铜、钨等,目前以采锡矿为主。本次根据22号水平似层状矿体最新揭露的地质现象以及  相似文献   

9.
塔山岩体处于塔山—大义山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中,该构造—岩浆带是南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观察和综合研究表明塔山岩体是在晚三叠世由多期次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田木冲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塔山岩体东侧接触带。根椐该矿床中矿脉(体)的产出位置、形态特征,与岩浆岩、地层、构造的时空关系,以及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特征,可将其分为三类,分别是:构造蚀变带型钨锡多金属矿脉、细粒花岗岩型多金属矿脉和矽卡岩型钨锡矿脉。上述各类型矿脉均与晚三叠世塔山岩体侵入活动密切相关,具有同一成矿物质来源,但由于矿区不同地段控矿因素存在差异,故而形成不同的矿脉类型,共同组成了多种矿脉类型共存的钨锡多金属矿床。本矿床形成时代与塔山岩体的侵入时间大致相当,即为印支期末。塔山岩体应为本矿床的成矿母岩。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研究表明田木冲钨锡多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寻找深部大规模的矽卡岩型和蚀变岩体型钨锡多金属矿体。  相似文献   

10.
赣北尖峰坡锡矿床位于江西省德安县境内,是彭山矿集区典型的锡矿床之一。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勘查的新地质成果以及前人测试数据上,分析探讨了尖峰坡锡矿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燕山期岩浆热液为本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来源,指出了尖峰坡矿区下一步找矿方向,为彭山地区的锡多金属矿集区锡铅锌多金属矿化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赖大信 《矿产与地质》2006,20(4):409-412
个旧矿区高松矿田是一个以层间氧化矿床为主,深部有接触蒂矽卡岩型硫化物矿床产出,为锡、铅、银富集程度较高的锡多金属矿田,其中层间氧化矿床是目前云南锡业集团公司松树脚锡矿地质找矿的主要对象.以高松矿田为例,对区内矿床的产出特征、找矿方法进行了分析、评述,同时对提高找矿效果的途径提出了认识。  相似文献   

12.
界牌岭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白垩系零星分布。石磴子组不纯灰岩化学性质活泼,同时地层中W,Sn,Be,Pb,Zn成矿元素含量高。界牌岭背斜控制了区内的总体构造格架,断裂构造很发育,其中近南北向断层是区内的控岩导矿构造,它所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锡铅锌矿体。区内仅出露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云母化、黄玉化、云英岩化、萤石化。锡铅锌矿体隐伏在80m标高以下,浅部及地表有厚大的萤石矿体。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经历了从高温-中温-低温的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个旧锡矿床地质找矿的新发现及其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程电 《矿床地质》1986,5(3):37-48
个旧锡矿区是个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区。据历史记载,矿床发现约在汉代(距今2100a左右)。元、明两代有少量开采,清康熙(1700a)以前多采冶银、铅,至清乾隆(1740a)以后采锡增加,清末产锡量已居世果第四位。解放后三十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探明了五大矿田几十处矿床,探获锡、铜、铅、钨等金属储量数百万吨。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勘探工作和矿山开采程度日益加深,地质找矿面临“深、新、隐”等问题。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试验研究。我们在地质认识、找矿效果和方法手段等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有色金属铜、铅、锌及贵金属金、银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金属材料,其用途十分广泛,有广阔的市场。祁门县蒋村铜多金属矿是皖南近年来皖南找矿的成果之一。蒋村矿区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兰田组灰岩及断裂构造等关系密切,是在区内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形成后,花岗闪长岩岩浆沿此断裂带侵入形成矽卡岩,含矿热液沿断裂通道上升,通过渗透交代和充填作用形成脉状矿体和角砾型矿体。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蒋村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的分析,总结区域上寻找该类型矿的找矿标志,为皖南地区进一步的找矿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善法  王玮 《地学前缘》2012,19(3):84-92
以长江中下游1∶20万铜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研究了铜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认为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异常图具有不同的研究意义:(1)1∶2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矿床异常,用于大型矿床预测。研究区内13个大型矿床中有12个落在具有三层套合结构的地球化学异常中,已知矿床储量与异常面金属量、异常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5,显示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规模与储量之间的较好相关性。(2)1∶5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矿区异常,用于在成矿带中预测有利成矿区。(3)1∶10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大型矿集区或成矿带,用于矿集区预测。如果把研究区内面积大于1 000km2且含有3个以上已知矿床的异常作为矿集区的话,则长江中下游存在3个大型矿集区:马鞍山—南京矿集区、九江—瑞昌—大冶矿集区和德兴—黄山—安庆—铜陵矿集区(实际上包含德兴和铜陵2个矿集区)。大型矿床多产于多层套合的地球化学异常中,大型矿集区所形成的异常具有至少3层套合结构,浓集中心与大型矿床存在对应关系,这些规律的发现为在不同成矿域预测新的大型矿集区提供了重要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厂锡矿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广西大厂锡矿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桂西北海西-印支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的断裂凹陷盆地中,是中国重要的、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矿床。它主要由长坡-铜坑和高峰矿床、拉么矿床、大福楼矿床和亢马矿床等组成,其铟资源量约6 000 t。文章在对长坡-铜坑矿床、高峰矿床以及拉么矿床不同类型围岩(包括花岗岩质岩石)、矿石以及不同矿床类型中矿石矿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中的In、Cu、Cd、Sn、Fe、Zn等微量元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矿床、不同矿物组合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测试以及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初步认为大厂锡矿岩浆源区是富铟的,在正常的沉积岩中不存在铟的初始富集;In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与层状和块状的矿体关系密切。在成矿作用过程中,In的分布和富集对矿物组合和矿石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大厂铟矿的形成是富铟的岩浆源区重融产生含铟岩浆,在岩浆侵位冷却过程中,由岩浆结晶所产生的流体携带In、Cu、Fe、Zn、Sn等成矿元素从岩浆中出溶,形成含In的成矿流体。水-岩反应以及在大气降水来源流体的参与下,导致In、Cu、Fe、Zn、Sn等从成矿流体中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湘南锡矿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怡军 《中国地质》2007,34(6):1073-1081
湘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锡矿资源,锡及锡多金属矿矿床(点)分布广泛,类型复杂,它们的形成除与花岗质侵入岩体直接相关外,同时还受到区域地层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共同制约。通过对锡矿的地质背景、分布特征、矿床特征与矿化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信息和标志的研究,把湘南地区锡矿的找矿归纳为:"划带、圈区、寻体、定位"的找矿模式,不仅从宏观上提出了或解决了锡矿找矿方向的问题,而且近几年来的地质找矿工作得到了实践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8.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7,3(1):31-37
论述了白云金矿床的地矿地质特征。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物质组分及金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阐明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金矿是与碱性成矿流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长坡区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森葵 《矿产与地质》2006,20(4):418-422
长坡区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的西矿带,它是在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三位一体”作用下形成的,地层是基础条件,断裂构造起了主导作用,岩浆提供热源以及可能提供了液源甚至矿质.因此,今后找矿中,更应关注断裂构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e resource base for the Russian tin industry is surveyed district by district, with emphasis on deposit geology and mineralogy, world and domestic market conditions, production linkages between mines and processing facilities, and exploration activity. Current Russian output is less than one-half the former Soviet total of the mid-1980s, a reflection of difficult economic conditions, divergent interests of mine producers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Novosibirsk tin smelter, and declining ore tenor at certain major deposits. Major deposits now are found exclusively in Russia's Far East economic region, often in remote and climatically inhospitable locations. Unlike most other major producing countries, the bulk of Russia's output comes from lode deposits rather than placers. A concluding section outlines factors expected to affect future tin demand in Russia and describes efforts to identify potentially promising nontraditional tin ore depos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