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非鱼鸟兽     
鸟兽本是陆地上的动物,主要是依靠陆地上的食料来过生活。但是有些鸟兽居住在海边,一生靠海洋里的食物来维持生活。有些兽类甚至根本不能脱离海洋。因此,也往往被人误认是鱼类。这些鸟兽因为常要飞翔或游历在辽阔的海洋里,一般都比陆地上类似的鸟兽要强,体躯要大些,本领也高得多。  相似文献   

2.
海底牧鱼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据估计在这波涛起伏的海面下生活着约16万多种生物,在这些生物资源中,鱼类要算最重要的了,海洋中的鱼类不仅种类多,数量也很大。从种类上来说,就有几万种之多,其中作为重要捕捞对象的就有带鱼、鲭鱼、鳓鱼、红鱼、鲳鱼、鳗鱼、黄鱼、沙丁鱼等。近些年来,鱼在显著地减少着,单以黄鱼来说,其捕获量仅及二十年前的十分之一。鱼类的显著减少是由于狂捕滥获、污染等人为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外,也由于人们只捕不养殖所致。因此,海洋牧鱼,即让鱼类能象陆地上的家畜一样给其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就成为人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陆地上的白色世界一般与冰雪相联系,一望无垠的冰原带来的是纯洁、平静和孤寂。海洋中的白色更多的是指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它们中有的优雅潇洒、善于表演;有的笨拙憨痴、热衷吃喝;有的凶残狡猾、四处游荡……相比之下,海洋中的白色世界则热闹得多,有趣得多。“杂技明星”——白鲸白鲸是地道的  相似文献   

4.
塑料垃圾已成为目前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陆地上被称为“杀羊不出血的软刀子”,在海洋中被叫做捕杀哺乳类动物的“恶魔”。大量事实证明,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是当今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986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了专门讨论塑料垃圾污染海洋的首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的动物也和人一样,相互间的关系同样纷繁复杂。例如,有的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有的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相互利用。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下面几类动物是怎样相聚一起,成为海洋动物世界“共生族”的。寄居蟹和海葵寄居蟹和海葵是典型的共生关系。为了保护自己,寄居蟹把海螺弄死,自己跆  相似文献   

6.
在海洋动物家族里,如果望“名”生义,就会闹出笑话,因为确有一些海洋动物是“名不副实”的……是鱼不叫鱼人世界鱼纲动物约有2万多种,平时我们见到的工鱼类动物的名称中往往带有鱼字或以鱼字作偏傍,但是也有例外,有的动物虽说属于鱼纲,从名称上看似乎与鱼纲毫无关系,例如海马、海龙等。海马头部象马,身体侧扁而弯曲并带有环状骨板,躯干与头成直角,长3~6寸,它没有腹鳍和尾鳍,靠背鳍和胸鳍不停地摆动来活动,海马在水中移  相似文献   

7.
1 地球上最巨大的生命体——蓝鲸(Balaenopteramusculus)辽阔的海洋,一望无际,神秘莫测。无疑,地球上巨大的生命体,应该在海洋里。只有海洋那宽阔无垠的胸怀,才能容纳下像蓝鲸这样的巨大生命,从躯体大小的角度来看,蓝鲸堪称世界之最。有记载的蓝鲸最大体长33m,体重170t,似这样大的动物,用载重5t的汽车装运,还需34次。陆地上巨大的动物当属大象,但25头大象还不抵1头蓝鲸,可见陆地动物与之相比,真是望尘莫及。鲸鱼之大的原因,给人类带来某些神秘的色彩。但追根问底,必须从其祖先挖起。距今几亿年前,一部分生活在水里的“鱼类”经过一段漫长…  相似文献   

8.
世上所有的动物都爱自己的子女的,鱼类也不例外。那么鱼类是怎么样保护后代的呢?一般地说,产卵多的鱼类是不太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它们产完卵就游走了,让子女在海洋中随波逐流,自生自灭。例如产卵冠军———翻车鱼屯,它一次产卵可达3亿粒,卵产出后自然地漂浮在海洋中层,然而很大一部分卵是无法受精的,同时又很容易被各种鱼类所吞食,即使孵化成功的幼鱼,也常常被风浪折磨得死去不少,所以说翻车鱼屯的产卵量虽然很高,但真正能发育成大鱼的却是廖廖无几。在鱼类中凡是子女少的,它却十分关心自己的子女,千方百计地进行保护,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例如,生活在美洲沿岸的介司鱼,它为了保护好后代的健康成长,每当要产卵时,雌鱼都要选择最大的涨潮时期,将卵产在海水上缘的潮湿泥沙中。这样,海水既不能淹没所有的鱼卵,也不会把鱼卵冲走,反而还能很好地保持湿度,使鱼卵正常发育。把卵产在这个地方,还可以避开敌害,同时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又有一定的湿度,无疑这种难得的外界条件,促使受精卵能很快地孵化。往往在下一次的最大涨潮时期来临之前,孵化出的小鱼已进入了大海中。海洋里还有一种叫海鲶的鱼,这种鱼全身裸露无鳞,它们的主要食物是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在众多的鱼类中,数海鲶...  相似文献   

9.
在神秘莫测的海洋底部,栖息着许许多多动物。有的动物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犹如娇嫩的花卉,它们确实也曾经被误认为是植物。陆地上的菊花,只有秋季开放。而在浩瀚的海洋中却有四季盛开不败的“海菊花”,它就是腔肠动物中的海葵(见图)。海葵是个大家族,全世界约有1000种。它们的外貌酷似植物,体呈圆柱形,上  相似文献   

10.
海洋是鱼类的主要栖息地,从两极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从表层到上千米深渊均有海洋鱼类的踪迹。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海洋鱼类的多样性,但由于组织、结构、机能上相似,产生了一系列共同特点。人们根据鱼类的共同特点,给鱼下了如下的定义:鱼是以鳃呼吸、用鳍运动、大多数体表被有鳞片、体内一般具有鳔和能变温的海洋脊椎动物。从这个定义来看,海洋生物中凡是具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并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运动,不管它像不像鱼,也肯定是鱼。例如海马,浑身上下没有哪一处让人觉得它像鱼,可事实上海马具备上述鱼的特征,是属于不折不扣的鱼类。而另外一些被冠以鱼的称呼的海洋生物,如墨鱼、鲍鱼等,要么属于软体动物,要么属于哺乳动物,虽然被约定俗成地叫做鱼,其实跟鱼类一点关系也没有。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积累和解毒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u、Hg、Pb、Cd和Zn等是海洋中几种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研究表明,有些海洋生物,特别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对这些重金属具有很高的积累能力。表1列出了一些重金属在几种海洋贝类生物中的浓缩因子。其它海洋动物如多毛类、甲壳类以及鱼类,特别是它们的肝脏和肾,也能积累很高浓度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10,(10):7-7
基因组的复杂性与生物个体大小可没什么直接联系,比如小麦的基因组就比人类的要复杂得多。 每个人都做梦。但大多数人醒来后不久就想不起来梦的内容了,最多只留下一点印象。那些醒后还清晰记得梦的内容的,一般被认为是睡眠质量不高,或者是多梦。有些医生按照传统观念,也承认多梦是大脑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海边出生的我从小对大海有着一种孩童般的依恋和憧憬。童话中踏着浪花的泡沫袅袅而来的美人鱼,更为海洋平添了神秘的色彩。那天我追随着美人鱼黛丝的足迹,穿过时间隧道,游览了一番远古的海底世界。这可不是童话,我见到了几百几千乃至上亿年前的动物群。各种千奇百怪的鱼类、贝类蟹类、在海水中游弋、摄食、追逐、竞争,又被弱肉强食。这些现代生物的祖先们演绎着同样的物竞天择的生命故事。撩开海洋神秘面纱,带我跨越时空旅行的,是一张由清华同方光盘股份公司从  相似文献   

14.
首次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主要动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见的20种动物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83种。不同生境的动物食物的优势种类组成是不相同的。各动物胃含量种类组成和数量与其海区生境中的优势微、小型灌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基本相吻合。海洋动物摄食生、小型灌为具有季节变化,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灌类种类高于其它季节,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  相似文献   

15.
海洋深处是地球上环境最为恶劣的地方之一。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是一个黑暗而寒冷的地方,而且还有巨大的水压。深海占了海洋总面积的3/4。许多人对生存于那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科学家把海洋按深度分为几种环境。每种环境都是一种适应于一些生物的独特栖息地,这是因为各地的水温、压力和可获取的光线及食物不同,海中的植物如同陆地上的植物一样是海洋食物链中的基础。因为海藻及其它海洋植物需要光才能生存,它们一般最深生活在150米左右,这些  相似文献   

16.
从猿到人,这几乎是童叟皆知的常识。人类的最早祖先是谁?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人类的最老祖宗是鱼类。有两种鱼——矛尾鱼和文昌鱼,被科学家们推崇为活化石,是世界各国博物馆陈列品中的佼佼者,要弄清这两种划时代鱼类的科学价值,继而证明鱼类是人类的始祖,不妨先从动物起源进化问题谈起。我们知道,人是由猿人进化而来的。那么,猿人又是谁进化而  相似文献   

17.
杨娟 《海洋世界》2010,(10):42-43
<正>海洋动物追踪技术已经并不新鲜,很多年前,科研人员就开始在鲑鱼、鲸、北极熊、企鹅等海洋动物体内植入一种类似UPC条形码的微芯片,用于搜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并绘制全球鱼类分布和迁徙地图。这种芯片体积从花生  相似文献   

18.
烟波浩淼的海洋中含有生物圈内95%以上的生物种类,然而生物圈内数以千万计的生物的医学潜力只是在最近20年才刚刚开始挖掘。几十亿年前海洋里出现了生物,现在繁衍于海洋中的生物种类远比陆地上的多得多。海洋有机物所生产的次级代谢物即海洋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萤火虫和鲨鱼是人们熟悉的两种动物,萤火虫生活在陆地草丛中,而鲨鱼则是海洋中鱼类的霸主。说到两者间的联系,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科学研究探索中,萤火虫与鲨鱼相遇了。鲨鱼凶猛残暴,性喜集体行动,捕食所至,鱼类被吃光荡尽,就连“海中之王”鲸鱼,见了它们,也得聚到一起集体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8,(6):5-5
生命是离不开水的,人可以几天不吃东西,但24小时不喝水就会陷入危险。对于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来说,它们喝水吗?它们生活中的海水是咸的,不是不能饮用吗?它们会不会也觉得“口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