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基于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讨论了耕地总量预测的方法,在分析现有耕地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灰色GM(1,1)预测与马尔柯夫链预测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基于灰色一马尔柯夫链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模型,并以湖北省耕地需求量为例,时该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开展耕地及后备资源利用保护成为战略重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地理区位特征,对耕地及后备资源现状、利用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开发利用战略目标、主要指标、布局、战略重点及保障措施进行研究,以全面落实战略需求,对实现国家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籍测绘     
CH20041945基于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Prediction of Gross Arable Land Based on Grey-Markov Model/刘耀林,刘艳芳,张玉梅(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29(7).-575-579,596 讨论了耕地总量预测的方法,在分析现有耕地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灰色GM(1,1)预测与马尔柯夫链预测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基于灰色-马尔柯夫链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模型,并以湖北省耕地需求量为例,对该模型进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变化规律对区域粮食安全等问题,该文采用变异系数法、修正后的耕地压力指数及GM(1,1)模型,对陕甘宁蒙能源富集区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陕甘宁蒙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耕地压力呈现减小趋势,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并可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及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进一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加权模糊-马尔可夫链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耕地利用动态度为度量,利用模糊有序聚类方法将耕地需求量划分为不同的模糊状态区间,利用模糊集理论构建马尔可夫链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改进传统的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用改进后的模型对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较传统的预测方法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和土地的关系十分密切,土地是房屋的载体,二者之间不可分割。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甚大,要求我们在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小城镇建设时,必须注意节约土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全世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水利、交通、能源等一大批国家重大基础建设的实施,对土地的需求迅速增长,人多地少的国情又决定了必须保护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生态退耕进一步加剧了“吃饭”与“建设”的两难局面,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8.
聂芹 《测绘科学》2011,36(1):29-31
根据聊城市1949-2007年的耕地数据,以耕地变化率来描述耕地数量变化的速率,借助Fisher最优分割法将耕地变化率状态分为5个等级,利用规范化后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运用加权马尔可夫链模型对聊城市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0.01%,预测结果非常理想,同时也验证了加权后的马尔可夫预测法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18亿亩耕地红线是农民生活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正确理解耕地红线.不仅要重视数量目标.更要重视质量目标.必须关注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和耕地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资源,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我县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围绕耕地保护各  相似文献   

11.
决策树是用于分类的常用建模方法。首先对分类的概念和决策树方法分别进行了总体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劳动力、耕地面积以及农业总产值信息数据进行了挖掘分析,在运用决策树对数据进行分类过程中对连续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离散化处理,从而避免了原始经验分类方法的主观性。最后,通过上述决策树分类方法,生成我国农业情况的决策树,获得相关空间分类规则,并对其进行分析说明。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方法适合我国农业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屡禁不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摸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底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是当前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工作的研究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对高分辨率自然资源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自动化监测模型,应用模型进行预测并对输出结果进行GIS优化和空间叠加。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监测出疑似侵占耕地的违法房屋,为坚守"耕地红线不突破"的底线提供了智能化技术选择,可服务于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定量分析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制定与实施耕地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以自然等指数为空间变量,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耕地自然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变异系数、二元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耕地自然质量空间差异的主导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区耕地自然质量在200~900m尺度范围内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正相关HH型高等地明显聚集分布,LL型低等地面积较大且聚集性较低,负相关类型(HL和LH型)耕地无明显集中区域,零星分布。土壤有机质、表土质地和土壤剖面构型是影响耕地自然质量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遥感图像是地理信息分析非常重要的数据源。遥感技术和GI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利用1987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徐州市14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运用ArcView实现土地利用的空间分析,对徐州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变更情况。以耕地为例,利用徐州市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基于SPSS软件对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和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复种指数潜力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范锦龙  吴炳方 《遥感学报》2004,8(6):637-644
复种指数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计算复种指数潜力可以对未来粮食生产潜力进行预测。本文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复种指数潜力计算方法。在GIS软件的支持下 ,分析全国农业统计数据 ,使用遥感数据修正全国县级耕地面积统计数据 ,进而计算各县最大复种指数 ,同时收集并处理气象数据。通过分析最大复种指数与积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关系 ,提出以外包络法构建复种指数潜力模型。利用建立的复种指数潜力模型计算全国 1km尺度的复种指数潜力 ,并使用空间统计方法得到全国及分省的复种指数潜力。全国复种指数潜力为 198 5 %。  相似文献   

16.
上官卉彦 《北京测绘》2021,35(2):183-187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等,以明溪县为例,通过空间分析、影像解译等,获得明溪县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成果类型及数量、分布情况、分布特点,最后分析明溪县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如交通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为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对覆盖江西省范围的SPOT VGT 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滑处理的基础上,结合坡度数据,通过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了江西省2000、2005和2010年水稻种植范围,并根据NDVI的年内动态变化,从水稻种植范围、水稻生长季起始时间、水稻复种指数和NDVI最大振幅等分析了江西省水稻种植和生长情况,探讨2000~2010年江西省水稻生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The problems and impact of gully erosion along the Atbara River (Sudan), situated in semi-arid and arid environm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total gross area of gullied land and the loss of arable land by gully erosion were estimated. Multi-date sets of panchromatic aerial photographs and Landsat images (TM) were selected to represent two sites in the arid (New Halfa) and semi-arid (Showak town) zones along the Atbara River. Photo interpret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physiographic and element methods. The interpretations detected the effects of water action in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on geology, lithology, vegetation and land 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ditional rainfed agriculture has accelerated gully erosion in the semi-arid rather than in the arid zone. The progressive rate of gully erosion in the semi-arid zone resulted in loss of arable land at about 13.4 km2 yr-1 and 9.8 km2 yr-1 in the periods 1985–1987 and 1987–1990, respectively. The study provided data on the monitoring and mapping of gully erosion along the Atbara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已有的遗传BP神经网络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存在BP神经网络隐层节点不易确定、创建过程烦琐等问题,本文利用输入层与隐藏层神经节点数量关系原理确定隐层节点,在Sheffield工具箱环境下进行遗传算法的编程,简化遗传BP神经网络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的创建。结果表明,利用输入层和隐含层节点数量关系创建的遗传BP神经网络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可以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而且在效率和精度上均优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