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持续发展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与持续发展,指出当今人类的持续发展,实际上是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持续发展,是将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转变为协调的人地关系的一个动态过程,以达到满足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永续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   总被引:56,自引:8,他引:56  
郑度 《地理研究》2002,21(1):9-13
人地关系包括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人的能动地位 ,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人地关系研究是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中流行的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文化景观学和人类生态学等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研究的不同学派。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研究重心是揭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及所应采取的对策。信息时代人地关系的特征与工业时代有较大差别。人与自然的作用方式和强度将有显著不同 ,人类将全面系统地深化对自然的认识 ,人类活动空间将发生巨大变化 ,时空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知识与科技的作用 ,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许多全球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公众关切的热点。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包括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关系机理调控 ,社会生态与环境伦理研究与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地关系是一个既涉及自然过程又涉及社会过程的综合概念,它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从时间角度看,人地关系的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混沌阶段,原始共生阶段,人类对环境的顺应阶段、大规模改造阶段和人地协调共生阶段。在人地关系演进过程中,"人"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人地关系,并且"人"与"地"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是与特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根据区域间人地系统要素空间流的性质和方向,区际关系可分为封闭式、掠夺式、转嫁式、互补式等4种类型,当前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局部地域3个不同尺度上。为协调区际人地关系,在优化区内人地关系和公平原则条件下,应强调共同利益和跨地区补偿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关系是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人地关系协调的本质是妥善解决社会总需求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社会总需求取决于人口总数与消费水准,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生产力、环境纳污力和灾害破坏力。目前,我国的人地关系态势是资源需求日益增长、承载力损失逐年加大、人地关系矛盾日趋尖锐,因此,积极开发海洋空间、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改善公众教育与健康、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环境治理与建设、减轻自然灾害,是协调我国人地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探讨过去人地关系演变机制的"支点"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规律和机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人类社会演化的不同阶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人地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轨迹和机制可为有效衔接古今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对过去人地关系研究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提出“支点”概念模型尝试解释人地关系演变的规律和机制。当特定区域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达到平衡状态,随后的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变化都有可能打破其平衡状态。人类社会系统在面对生存环境变化压力时可能出现两种不同方式的响应:① 通过人口数量的调节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其特点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支点”位置)不变;② 通过人类社会组织结构或技术革新方式使社会适应生存环境变化的“韧性”增强,体现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韧性呈增强趋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导因素也整体呈现由自然因素向人为因素的偏移。最后,以河南、山西和陕西三省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至周代(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的人地关系研究为例,运用“支点”概念模型分析了其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核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各种高新技术的发 ,使人地关系有了新的变化,文章基于对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关系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时代人地关系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随着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的协调状态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为此,本项研究选择了决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5大“公用性资源”并建立相应模型以评价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协调状态。结果表明,在全国7大区中,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华南5个区条件相对较优,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状态相对较差。人地关系对应分析表明,华东、华南、华中和华北4个大区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突出,其中华东区的情况最甚,目前当地实际人地关系压力系数接近6.8,高出全国均值水平33倍。尽管西北和西南的人地关系压力状态远低于其他地区,但是由于自身资源环境基础的脆弱性,当地资源环境大规模开发同样面临严重挑战。作为全国资源环境基础最佳的地区,目前东北区的人地关系依然保有较大演进空间,这也是全国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最后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人地关系是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人地关系协调地本质妥善解决社会总需求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社会总需求取决于人口总数与消费水准,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生产力、环境纳污力和灾害破坏力。目前,我国的人地关系态势是资源需求日益增长、承地菌损失逐年加大、人地关系矛盾日趋尖锐,因此,积极开发海洋空间、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改善公众教育与健康、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已引起全球范围学者的广泛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城市化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城市化也产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境退化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使学术界更加重视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开始思考人类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处理人地关系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界入视角与关注重点的基础上,对国内研究从研究内容、方法与尺度3方面进行评价,并指出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的3个研究议题,包括城市生计与全球环境变化、城市系统脆弱性与全球环境变化以及城市管治与全球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研究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  王建力 《热带地理》2004,24(4):301-305
一方面当今的全球变化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对地球的自然过程干扰越来越大,现阶段的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是人地关系地域表层系统.文中分别从两者的内涵、哲学基础、演化机制、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维度等方面论述了全球变化研究和地域表层系统研究的统一,即统一于地球系统科学;同时也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人地关系地域表层系统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部分,是其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视角下人地系统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围绕全球变化问题,国际科技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组织了4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即WCRP、IGBP、IHDP、DIVERSITAS,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众多核心研究计划或支撑研究计划。随着这些研究计划的酝酿、实施和推进,其明显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调人类社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问题研究。全球变化研究不仅为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地理学提出了新的科学命题,同时也为地理学与其它科学领域的融合、交叉提供了广泛途径。在分析全球变化国际研究计划进展基础上,指出入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面临5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的全球模式与区域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毅  杨宇  康蕾  王云 《地理研究》2020,39(9):1949-1957
全球化时代人口、产业、能源、贸易等关键生产要素跨区域快速流动,人地关系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孤立化走向网络化,地理尺度被充分放大,标志着人地关系从区域性向全球性转变。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其人地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亟需重新认识和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的全球配置与区域响应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和区域尺度合理配置人地关系核心要素,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在把握新时代人地关系的全球性转变基础上,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研究进行了展望:① 从理论上探讨世界一流湾区人地关系从区域性转向全球性的一般模式和规律;②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的全球配置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变化;③ 剖析全球模式下湾区内部的区域响应差异与区域协同机制;④ 探索“创新-产业-环境”关键系统全球模式的重构路径;⑤ 提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的优化与调控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宋豫秦  张卫  曹淑艳 《中国沙漠》1999,19(Z1):140-145
从分析科尔沁沙地近代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变化入手,阐述了由于景观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相耦合,因此而引发的共振效应导致了科尔沁沙地人地系统的不稳定性。又借助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论证了该系统人地关系的协调机制。提出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实现科尔沁沙漠化综合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1,他引:53  
陆大道 《地理研究》2002,21(2):135-145
本文强调地理学面临的问题正在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到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 ,分析了我国“人地关系”变化的严峻态势。指出地理学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可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基础。阐述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在我国地理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 ,并对如何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地理学面向世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诚 《地理研究》1992,11(3):108-110
地理学研究关注的范围包括地球上所有人类活动的空间,而地理学最终致力的目标是全球人与环境的协调和综合发展——包括自然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等诸多方面的和谐。自从80年代初李旭旦先生等呼吁复兴人文地理学以来,我们对于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的地理学统一性观念开始出现了初步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要研究人地关系.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于阐明人地关系。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给予学生有关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正确处理、协调人地关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全书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理论这一条主线逐章逐节展开.最后一章“人类和环境”更是以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作为总结。  相似文献   

17.
区域环境变迁与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丽芳 《热带地理》2002,22(3):214-218
区域历史进程中持续发展与环境变迁表现出了复杂的互动关系,两种动态过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通过人类活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持续发展,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内容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并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调节与控制,文中还简要阐明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指出解决PRED问题要注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消除贫困,达到全球环境共有共治共保共享。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是宏观的表现,为分析全球环境变化中人类活动的作用提供了切入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既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占全球陆地表面40%以上的干旱区,由于其具有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对环境变化敏感,变化过程快,幅度大,景观差异明显等特点,是全球变化特别是LUCC研究的重要场所,文章在介绍LUCC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全球环境变化与LUCC的关系,依据干旱区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分析了干旱区LUCC的特点,阐述了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性,概括了干旱区LUCC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刘彦随 《地理科学》2020,40(8):1221-1234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系统提出30 a来,对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与导向作用。深入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诠释了现代人地系统的类型与环境,提出了“人地圈”与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前沿领域。初步研究表明:① 现代人地系统具有复杂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特征,人?地交互作用过程、格局及其综合效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球表层人地系统成为现代地学综合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主题。② 科学认知和有效协调人地关系,亟需深入探究人地系统耦合格局与机理,探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结构及其动力机制。依据城乡关系将人地关系地域类型划分为城市地域系统、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乡村地域系统可细分为农业系统、村庄系统、乡域系统、城镇系统等子系统,分别对应于作土关系、人居关系、居业关系、产城关系。③ 现代人类活动强烈地作用于地球表层人地系统,形成了人地系统耦合与交互作用的地表圈层——“人地圈”,其实质是现代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相互联系、耦合渗透而形成的自然–经济–技术综合体或人地协同体。④ 人地系统科学或人地科学是研究人地系统耦合机理、演变过程及其复杂交互效应的新型交叉学科。它是现代地理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度交叉和聚焦,以现代人地圈系统为对象,致力于探究人类活动改造和影响地表环境系统的状态,以及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与耦合规律、人地协同体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核心。传承创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发展人地系统科学,更能凸显地球表层人类的主体性、人地协同的过程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为人地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的人地关系透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人地关系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土地利用是人地关系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对土地综合体属性的把握,分析了土地在人地系统中的基础作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决定了人地系统的属性特征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从土地开发的历史角度探讨了人类系统的发展及其在人地关系构建中的主导作用,最后得出了人地系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