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花是陕西省主要经济作物主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五十年代初陕西省是我国棉花主要产区之一,棉花总产居全国首位.七十年代以来,产量一直低而不稳,面积逐渐减少,总产直线下降.1983年以前,全省棉花种植面积还维持在400万亩左右,到1986年种植面积只剩81万亩,降到了历史最低线.因而,严重影响我省棉纺工业的发展.1987年以后,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回升,但离棉纺工业需要相距甚远.据分析,近期国际市场棉花供求矛盾突出,供不应求状况  相似文献   

2.
沙雅县的人工防雹工作已开展三年.为了农业的丰收,沙雅县人民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取得了较好成绩. 冰雹给沙雅县农牧业生产曾造成严重的威胁.冰雹灾害这一项,使农作物失收面积最多年份达7万亩,经济损失约1700万元.1986年至1988年连续三年冰雹灾害严重,使棉花生产受到很大损失.棉花种植面积得不到发展,每年只能播种几万亩,平均单产不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棉花是礼泉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左右。三十多年来产量一直徘徊在30——40斤(平均36.1斤),产量低而不稳,务棉投资越来越大,但增产幅度不大,仅有两年亩产超过60斤,最低亩产仅7斤。三十三年中亩产30斤以下有13年占39%,40——50斤有9年占27.2%。棉花产量为什么低而不稳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滑县棉铃虫连年发生 ,广大棉农谈虫色变 ,棉铃虫已成为发展棉花生产的一大障碍。寻求一个综合性状好的抗虫棉新品种 ,已成为滑县发展棉花生产的当务之急。1 996年荷棉一号抗虫棉引入滑县。经 1年小面积试验 ,其抗虫性能稳定 ,比一般品种增产 1 0 %~ 1 5 % ,产量从 55kg/ 666 .7m2 提高到63 .9kg/ 666 .7m2 ,此外 666 .7m2 还可降低用药及人力成本 80元以上。1 999年在全县推广面积 0 .33万公顷 ,增收 44 .2 5万kg ,增加经济收入 354万元 ,再加上节约用药及人力成本 40 0万元 ,两项可增收 754万元。如在全县推广 1 .33万公…  相似文献   

5.
我县是农业大县,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32万亩,棉花面积22万亩,90年以来棉花总产量都在40万担以上,93年可望达到45万担.由于历史上种种客观原因,原彭泽县气象站于1986年12月被撤销,这对我县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种种不便,特别是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我县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有关会议上,  相似文献   

6.
春季霜冻对石河子垦区的棉花生产是一个制约因素,霜冻越晚,危害越重.1992年5月5日的一次霜冻,由于没有做好防御工作,使石河子沿乌伊公路一线的5个农牧团场棉花受冻面积达30万亩,其中耕毁重播面积达15.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所以,春季霜冻预报的正确及其防御措施的落实,将对石河子的棉花生产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今年5月8日,根据自治区气象台的冷  相似文献   

7.
棉花地膜复盖栽培技术,是我市万亩高产攻关试验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1982年试验面积24亩,中晚熟品种鲁棉二号结桃多,桃子大,成熟早,产量高。1983年推广面积1171亩,平均增收皮棉41.6斤。1984年全试区复盖3398亩并进行了棉花地膜复盖小气候效应的对比观测试验。实践证明:棉花地膜复盖,改善了棉田小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作用,不但是高产再高产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中产变高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鄯善县地处新疆吐鲁番盆地东部,是一个以经济作物为主的灌溉农业县.这里出产的葡萄、瓜果和棉花,质地优良驰名中外,是新疆重要葡萄、瓜果生产出口基地.全县经济作物面积14.9万亩,占作物总种植面积24.8万亩的60.1%.经济作物的年产值3311.8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4211万元的78.6%.经济作物的生产占了相当重要的位  相似文献   

9.
棉花生育期气候条件分析刘娅妮(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陕西自宋朝开始种棉花,至今700多年。本世纪30年代种植面积曾达到27万公顷。但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在7万公顷左右徘徊,棉花产量低而不稳。致使棉纺业棉花自给能力不足40%。我省种棉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0.
李琳  岳平  梁萍 《干旱气象》2002,20(4):16-19
1 河西棉花种植分区回顾80年代初,根据农业气候资源将河西川区棉花种植(覆盖地膜的棉田简称地膜棉,不覆盖地膜的棉田简称露地棉,下同)分成3个种植区:(1)次适宜种植区,范围含敦煌市(除南湖乡)、安西县西半县,海拔高度1200m以下地区。(2)可种植区,范围是金塔县、玉门市花海乡、敦煌市南湖乡,海拔高度1200~1300m的地区。(3)不能种植区,范围为海拔高度1300m以上地区[1]。2 问题的提出河西川区自1979年推广地膜棉至1999年底,河西西部棉花播种面积达2.5万hm2,是1978年棉花播种面积的3.8倍。每公顷皮棉产量1050~1500kg,成为全国高产棉区…  相似文献   

11.
1988年8月下旬到9月上半月,湖南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秋汛,分折和总结这次秋汛形成的原因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仅从雨情、水情、大气环流背景、气候异常和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作些宏观的分析和讨论.1 1988年秋汛概述1.1 1988年秋讯的主要特征1.1.1 灾情重:湖南全省受灾面积1100万亩,是继1954年大水之后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其中洞庭湖平原受渍面积476万亩,山丘区因山洪灾害受灾面积达590万亩.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减产粮食22亿公斤、棉花66万担、花生36万担,淹没倒塌房屋23.27万间,造成数百人的伤亡,有5万余处水利工程遭破坏,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52年以来,我省春花面积在1911.2—2296.1万亩之间,其中大麦150.6—466.1万亩,小麦274.9—537.4万亩,大小麦合计446.3—328.9万亩,占春花总面积的21.1—38.0%。30年中,亩产平均以每年6.6斤的速度递增,1981年全省大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4斤和348斤,比1952年分别提高202斤和228斤。但是大小麦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很大,如大麦,两者之比为3.5倍;各地之间产量相差也很显著,杭州湾两岸产量高,浙南浙西产量低,总的呈北高南低趋势,最高产县和最低产县产量之比也近3.5倍。这种产量不高、不稳、不平衡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看,主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棉花八种不同栽培技术方法的高产、优质、抗灾性能及气候生产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移栽棉花栽培方法在伏旱和秋季连阴雨严重发生的1992年,棉铃脱落率和霉烂率分别较对照地膜棉降低13.5%和47.7%,亩增产皮棉50.7kg,表现出较强的高产、优质和抗灾能力。沟播直育棉花栽培方法,其增温沟的增温效应,可将棉花大田播期提早20多天,为棉花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春粮是我县三季粮食作物之一,七○年以来全县面积基本稳定在26万亩左右,约占耕田面积三分之一。其中大小麦约20万亩,其余为蚕豆。自七十年代以来,品种变化不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要求种植棉花面积二千余万亩,但近几年来,为多种粮食,春播棉花越来越少,麦田预留套种行也严重不足,粮棉争地矛盾非常突出。研究麦套棉花主要品种的气候适应性,从而为确定推广种植范围、最适播期及相应的栽培措施,以解决粮棉争地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葡萄是一种结果早、收效快、收益高的浆果类果树.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生产年鉴》统计,1981年世界葡萄总面积已超过1.5亿亩,产量7000亿吨.一些葡萄栽培面积大的国家很多都在2000万亩左右,如西班牙为2599.5万亩,意大利2109万亩,法国1965万亩,苏联1887万亩.我国的葡萄栽培  相似文献   

17.
邵开启 《气象》1982,8(10):32-32
雎宁县种植棉花的历史比较长,但由于对本地气候特点掌握不好,所以产量一直是低而不稳,一般年份亩产只有几十斤,1979年平均亩产为46.7斤。而1980年,全县17万5千亩棉花,平均亩产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达到了114斤,单产、总产、收购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1980年我县棉花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并不好,从4  相似文献   

18.
残原区位于我市的中部及东部,是本市主要的农业区,海拔978.9米,有耕地68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56%,种植业以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莱为主,年种植面积5万多亩.多年来由于冬季寒冷干旱,油菜越冬死伤严重,产量低而不稳,造成本市多数年份群众吃油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油菜单产  相似文献   

19.
夏播玉米,是礼泉县平原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灌水问题的解决,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成倍增加。播种面积由1961年的1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45.3%到1980年的1.6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58.1%。产量逐步提高,1961年亩产81.3斤,到1980年亩产382.8斤,(最高的1979年达428斤)产量挺高4.7倍。从逐年产量图(见图—1)可看出产量变化悬殊,很不稳定,主要是不利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见图—2)。  相似文献   

20.
棉花是宁波市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近8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1%左右。本市气候暖湿,无霜期长,具有棉花生产的有利气象条件。但由于整个生长期长达七个月之久,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威胁,给棉花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对气象条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