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冰川     
P343。3 2003043005乌备木齐河源区气候变化和l号冰川40a观测事实二Asummary of 40一year observed variatlon faets of elimate and Gla-eier No.1 at headwater of Urumqi:iver,Tianshan,China/李忠勤,韩添丁,二//冰川冻土一2003,25(2)一117一123 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乌鲁木齐河源区处于一个最为显著的暖湿阶段.1958一2000年的42a间,1号冰川年平均物质平衡量为一188 6mm.累积物质平衡量达到一7925mm.1962年至今,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减缓,l号冰川年融水径流量有增加趋势.气温持续升高,冰川冷储减少可能是导致冰川加速消融的…  相似文献   

2.
冰川     
1刃31 .4 2004042813 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线与气候=High mountain glacier’5 ELAO and clirnatez产鞠远江,刘耕年…//地理科学进展一20()4,23 (3)一43一49 对利用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线进行古气候恢复的方法进 行探讨.以我国乌鲁木齐河流域一号冰川为例,运用侧硫垄最大高度法确定了小冰期第二次冰进时冰川的平衡线高度,依靠60年代以来该冰川所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建立和完善现代冰川平衡线高度与气候统计关系公式,计算出小冰期第二次冰进时一号冰川平衡线处气温约为2.2℃,降水约为820~.图2参23(宋金叶)HNP426 .635 2004042814南极冰盖N仇浓…  相似文献   

3.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以2004年之后的Landsat TM/ETM+和ASTER遥感影像为基础,参考第一次中国冰川目录及其他文献资料,经过影像校正、自动解译、野外考察、人工修订、交互检查和成果审定等技术环节,完成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5.5%的现状冰川编目,确定中国目前共有冰川48571条,总面积约5.18×104β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54%,冰川储量约4.3~4.7×103βkm3。中国冰川数量和面积分别以面积<0.5βkm2的冰川和面积介于1.0~50.0βkm2的冰川为主,面积最大的冰川是音苏盖提冰川(359.05βkm2)。中国西部14座山系(高原)均有冰川分布,其中昆仑山冰川数量最多,其次是天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这5座山系冰川数量占全国冰川总数量的72.3%;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位列前3位的山系分别为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天山,尽管喀喇昆仑山冰川数量和面积均小于喜马拉雅山,但前者冰储量高于后者。从冰川海拔分布来看,海拔4500~6500βm之间是冰川集中发育区域,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5以上。冰川资源在各流域分布差异显著,东亚内流区(5Y)是中国冰川分布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级流域,约占全国冰川总量的2/5以上;黄河流域(5J)是冰川数量最少、规模最小的一级流域,仅有冰川164条,面积126.72βkm2。新疆和西藏的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9/10。  相似文献   

4.
新疆的冰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最新冰川编目资料,统计了新疆地区的冰川,共19374条,冰川面积25458.4km~2;分析了分布特征,具有自北而南和自东而西的差异;讨论了新疆冰川的资源意义,其经济价值的大小因地而异。  相似文献   

5.
冰川     
P343,6 20()4010126塔里木河流域冰川系统平衡线的计算及其分布特征=Theealculat司ELA and its dist五bution eharacteristics of the glaeiersysto in theT面m River basin汪欣,谢自楚…//冰川冻土一2003,25(4)一380一388 研究结果表明:冰川系统中,当冰川规模不低于某极限面积时,其平衡线高度会趋近到导出雪线高度.整个流域导出雪线高度分布受热量条件控制,呈现纬度地带性,又由于东西水分条件的差异,经度地带性也较明显.图4表6参26(洪明)BiP343 .6 2004010127乌鲁木齐河源空冰斗径流增大的原因分析=ln~ingi。runoffin rhe ie已free ei…  相似文献   

6.
冰川与冻土     
冰川P343.62006032188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谷近年来发现有跃动冰川=Surgingglacier found in Shaksgam river,Karakorum Mountains/上官冬辉,刘时银…∥冰川冻土.—2005,27(5).—641~644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利用GIS进行了不同时期的冰川分布图的制作,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冰川范围.重点监测了喀喇昆仑山北坡克勒青河的5Y654D48、5Y654D97的不同时段内的冰川运动状况.结果发现:5Y654D48冰川和5Y654D97冰川分别在1990-2000年与1977-1990年间运动速度达272m.a-1,213.1m.a-1,比其它时段运动速度大7~20倍,具备跃动冰川的运动特征.图3表1参13(洪…  相似文献   

7.
冰川与冻土     
冰川P343.62007032023念青唐古拉山羊八井附近古仁河口冰川的变化=Change ofthe Gurenhekou glacier in Yangbajain area,Nyainqentanglharange/蒲健辰,姚嬗栋…∥冰川冻土.—2006,28(6).—861~864利用GPS测量冰川不同时期的相关位置,结合地形图和航空照片的分析,在2004-2006年  相似文献   

8.
冰川     
P343 .6 2003010146祁连山西段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研究二Glacier vanationsinee the maximum of the Little Iee Ageln the western QilianMountains,Nbrthwest China巾』时银,沈永平…//冰川冻土一2002,24(3)一227一233 根据航空摄影相片、地形图、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祁连山西段自小冰期至1990年的冰川变化,得出该地区在小冰期至1956年间冰力!减小幅度为16.9%,冰川储量减小了14、1%;1956一1990年间冰川仍以退缩为主,此时段冰川面积和储量减小量占1956年时相应量的10.3%和9.3%.分析认为冰川退缩主要与1956一1966年时段气温偏高、降水…  相似文献   

9.
冰川与冻土     
冰川P343.62006043174度日模型在冰川与积雪研究中的应用进展=Progressoftheapplicationofdegree-daymodeltostudyglaciersandsnowcov-er/张勇,刘时银∥冰川冻土.—2006,28(1).—101~107度日模型是基于冰川与积雪消融和气温,尤其是冰雪表面的正积温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的.度日模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阻塞湖及冰川跃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突发洪水近几年频繁发生.2009-05-09,利用中国环境减灾卫星(HJ-1A/1B)影像,对叶尔羌河上游冰川突发洪水的源头进行了动态监测.在克亚吉尔冰川末端发现了冰川阻塞湖,并监测到其不断扩大.2009-08初该处冰川湖突然消失,同期影像显示其消失后,河谷中残留大量冰体,与往年情况差异巨大.结合相关水文记录及历史资料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冰川末端突然前进(跃动)使冰川坝遭到破坏,导致冰川阻塞湖泄水.由此推测克亚吉尔冰川发生了罕见跃动现象,但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1.
冰川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旅游是现代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冰川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冰川分布偏远、进入性差、旅游活动专业性强等因素制约着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体系。论文梳理了国内外冰川旅游相关研究成果,从冰川旅游的概念与内涵、冰川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冰川旅游发展效应、气候变化对冰川旅游的影响及应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冰川旅游在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提出了冰川旅游研究的难点和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提出冰川旅游研究应基于资源学和地理学科特点,以旅游地域的人地关系演化为着眼点,从冰川旅游的资源基础、景观价值评价与适宜性开发、冰川旅游发展模式、目的地管理与社区建设等方面构建研究框架,指导中国冰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认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西部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本研究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藏东南帕隆94号冰川为例,结合大西沟与察隅站气象资料,对1980 — 2015年两条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6 a来乌源1号冰川与帕隆94号冰川物质平衡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累积物质平衡达-17102与-8159 mm w.e.,相当于冰川厚度减薄19与9.01 m,且分别于1996、2004年左右发生突变。同期两条冰川所处区域年均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二者年内气温分配相仿,但降水分配差异较大。初步分析认为气温上升是导致乌源1号冰川与帕隆94号冰川物质亏损的主要原因,冰川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的差异和地性因子(坡度、冰川面积)的不同使得乌源1号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高于帕隆94号冰川,由于目前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监测时段相对较短,为深入研究中国西部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过程仍需加强对冰川的持续观测。  相似文献   

13.
冰川与冻土     
冰川P343.62005032056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科学考察队冰川考察=Glaciologicalin vestigationduringthefirstscientificexpeditionofChineseArc ticYellowRiverStation,2004/任贾文,闫明∥冰川冻土.—2005,27(1).—124~1272004年7-8月中国首次北极黄河站科学考究队在群岛新奥尔松地区开展了多学科联合考察,冰川课题组对附近冰川的基本特征、过去的研究状况和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等进行了考察和调研,为中国今后在该地区的冰川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图1参10(洪明)Bi P343.6200503205720世纪初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山的冰川变…  相似文献   

14.
再论庐山冰川遗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庐山的冰川谷、冰斗、冰川擦痕和冰川堆积地形,作者认定有庐山第四纪古冰川。  相似文献   

15.
冰川     
P343 .6 2004021061青藏高原现代最大冰原区第四纪冰川作用=Quaternary gla-eiations in Pt『Lx犯angh:the largestm司em iee field inTi晚tanPlateau踢朝路,李孝泽…//冰川冻土一2003,25(5)一491一497 野外观察表明,从现代冰舌前端开始向山外有5终破垄和侧硫垄系列.根据地貌位置、地层关系、相对风化程度、风的改造程度和覆盖在有冰川漂砾的戈壁上的沙子的电子自旋共振年代,并与中国西部山地第四纪冰川数值年代比较,这些冰碳垄分别形成于现代冰川、小冰期、新冰期、末次冰期晚阶段和早阶段.图2表2参33(洪明)Bi刃刁3 .6 2004021062世界和…  相似文献   

16.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的中国冰川高度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基于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数据,计算和分析中国西部各个山脉冰川面积随高度分布特征、冰川平衡线高度场的分布规律和积累区比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各个山脉冰川面积随高度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冰川最大面积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冰川分布高度差的比值可以作为描述冰川面积随高度分布的形状参数;② 平衡线高度的分布特征受气候和地形影响,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东向西逐渐升高;西北和南部高大山脉边缘比较密集,青藏高原内部比较稀疏。③ 冰川积累区比率的分布特征与水汽、地形和物理冰川属性有关。各大山脉外侧和海洋型冰川区积累区比率较小(<0.5),山脉内侧及高原内陆地区和极大陆型冰川区的积累区比率较大(>0.7)。  相似文献   

17.
冰川与冻土     
冰川P534.632005043113西藏阿伊拉日居山南麓第四纪冰川沉积物及其ESR年龄测定=QuaternaryglacialdepositsandtheirESRdatingre sultsonthesouthslopesoftheAyilarijuMountains,TibetAu tonomousRegion/朱大岗,孟宪刚…∥冰川冻土.—2005,27(2).—194~198在西藏札达盆地北缘阿伊拉日居山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第四纪冰川与冰水沉积物,其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结果分别为1161~730kaBP、319~336kaBP、211kaBP和105~15kaBP.测年结果表明,在札达盆地北缘阿伊拉日居山南麓所发生的4次冰川作用,其形成…  相似文献   

18.
南迦巴瓦峰跃动冰川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跃动冰川是周期性快速前进的现代冰川。跃动冰川运动速度往往是非跃动冰川(常态冰川)运动速度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某些研究者认为,跃动冰川的间歇期似乎是固定不变的,故又称波动冰川。冰川跃动时对下游的森林、村庄和道路等为害极大,所以  相似文献   

19.
冰川运动控制着冰量输送变化,为冰川变化和冰川灾害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为了探讨东帕米尔高原冰川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ITS_LIVE和GoLIVE分析了不同规模、不同地形条件、表碛/非表碛区域的冰川运动速度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东帕米尔高原冰川平均运动速度为5.31 m·a-1,冰川运动速度与冰川规模相关,表现为大...  相似文献   

20.
冰川     
P343.6 2007021141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水文过程初步研究=A study of hydro- logical process around Rongbuk glacier,Mt,Qomolangma/刘伟刚,任贾文…//冰川冻土.—2006,28(5).—663~667 2005年4月8日至10月11日对珠峰地区绒布河水文过程进行了连续6个多月的观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水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