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建立及旅游资源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琴  殷继成 《中国地质》2002,29(4):445-448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已于2001年3月16日经国家正式批准,成为我国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对这样一个特大型构造类国家地质公园,其旅游资源调查,范围的圈定,规划,开发与保护,管理体制,科学研究以及立法等还未规范化,即地质公园理论体系还不健全,如何在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开发,是当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论述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及其意义,评述了其地学旅游资源优势,并通过与国外国家公园与国内风景名胜区的比较,阐述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2.
龙门山地质公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门山突出的特色是内陆推覆造山。本文就其间最具代表性的龙门山中段建立地质公园进行了论述。将公园内半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分为三大类23亚类。按景观、景点、景区和旅游区四个级别进行分区;以导向性景观、重要性景观和配套性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龙门山中段具有建立以导向性景观为主体,以重要性景观为重要内容,开展多功能、多层次为目的的地质公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龙门镇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龙门镇,位于富春江南岸,距杭州仅54公里,旅游资源极为丰沛:龙门古镇以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面积约2平方公里,有2600多户7000余人口,其中90%以上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街巷里弄、民风民俗等经千年流传至今古风依存:剡溪与龙门溪交汇于古镇北,龙门溪清澈的溪水潺潺绕镇而过,滋润着千年古镇;镇东南不到1公里有龙门山及主峰杏梅尖,  相似文献   

4.
巩杰生 《黑龙江地质》1997,8(4):128-133,148
本文划分了五大连池旅游资源的类型,阐述了五大连池的八大胜景:黑山石海,火烧城堡,格球天池,龙门石塘,冰洞奇观,药泉山水温泊云雾,群山倒影。  相似文献   

5.
庞萍  杨现国 《河南地质》2000,18(4):281-285
龙门石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雕像众我,龛窟雕 饰细腻逼真闻名于世,石窟风景区内赋存有地下热水、温泉群等其他旅游资源。文章论述了石窟雕像载体的岩体特征,评价了温热水、温泉群的水质特征,分析了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就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和保护好风景区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试论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沉积响应─—以成都盆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现今龙门山前陆盆地(成都盆地)沉积特征和龙门山冲断带第四纪以来的逆冲推覆事件,研究了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对成都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和成都盆地沉积对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响应,总结了龙门山冲断带逆冲推覆作用的沉积响应模式和地层标识,为研究龙门山冲断带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曾允孚  李勇 《矿物岩石》1995,15(1):40-49
本文将龙门山前陆盆地和龙门山冲断带作为一个地质整体进行了研究,并将构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学的分析方法作为分析龙门山前陆盆地沉积的基础,以不整合面和其对应面将盆地充填序列分割为构造层序和层序,对应于不同成盆期和同一成盆期不同演化阶段,阐明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积三维空间配置形式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化,初步建立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层格架,进而研究龙门山冲断带逆部推覆作用对龙门山前陆盆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东缘处于不均衡状态,自西而东可分为青藏高原弱负均衡重力异常区、龙门山正均衡重力异常区和四川盆地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表明该区的不均衡状态并未导致Airy均衡运动的产生,即龙门山没有均衡下降,而处于不断的隆升状态,显示该地区反均衡运动的构造抬升是导致龙门山隆升的主因。本次采用似三度体重力异常计算方法对该区的正均衡重力异常进行模拟和反演,研究了大尺度地貌分异与均衡重力异常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龙门山的下地壳顶面抬升了11.2~12.6km,造成了龙门山的正均衡异常,揭示了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在相似的时间尺度上和空间尺度上控制着龙门山地貌的形成,龙门山的表面隆升是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相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汶川Ms 8.0地震遗迹景观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在龙门山中北段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从而留下了分布广范,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特征典型,保存完整的地震遗迹景观.这些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通过野外考察确定主要典型的地震遗址遗迹景观分布与特征,并对景观进行分类,提出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为双核,建立市、省、国家三级保护体系,以及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汶川地震遗迹景观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塘坝子-葛仙山景点,地处举世瞩目的龙门山推覆-滑覆构造带上,已成为拟建中的“龙门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和溶洞景观,是成都旅游区和彭县景区内宝贵的旅游景观配套资源,除旅游开发价值较高外,亦是离成都市区较近较理想的人防各战疏散基地,因而具有一定的资源综合开发潜力。对该景点的尽早开发,还可缓解邻区旅游热点的人满之患。  相似文献   

11.
云南特色旅游地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3):278-292
云南具有丰富、世界级的特色旅游地质景观。正确认定和评价,将为云南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功能发掘、旅游强省的经济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旅游地质、旅游景观、旅游资源的视角,分析云南特色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特征,力图为云南旅游地质研究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12.
什邡县、彭州市、都江堰市、汶川县等地,分布着诸多的旅游景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集山景、水景、生景、气景和文景的旅游片区。根据景点的开发情况和地质地貌景象特征,可以划分为已开发旅游景区、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区三大类。本文对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滇中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赏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1):62-73
滇中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是造型奇异、极具旅游吸引力的高品级旅游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滇中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已开发成旅游胜地,是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范例。从旅游角度探讨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的赏析,以期进一步开展旅游地质景观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4.
火山资源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景观。它把地幔和地壳物质喷出地表,改变和影响环境,同时形成重要的矿产、地热和旅游等资源。本从三个方面评述了火山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蔷 《贵州地质》2009,26(3):228-230,240
本文扼要地从岩溶地质景观、变质岩地质景观、古生物群遗迹、地热等方面论述了贵州旅游地质资源,并探讨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贵州旅游地质资源,以期达到发展贵州旅游经济,服务于贵州旅游业。  相似文献   

16.
亚丁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地质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科学价值和特殊的旅游开发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区内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特征,分析了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在亚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浅评。  相似文献   

17.
九寨沟黄龙地区两条新的科考生态旅游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四沟、红星岩两条旅游线,长约108km,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类型齐全,计有地质地貌类、水域类、生物类、气象气景类和人文景观类等5大类,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开发建议的设想。两条旅游线的发现,为九寨沟黄龙两个风景区之间架起了一个科考、生态旅游桥梁。  相似文献   

18.
石棉地区旅游资源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石棉地区的旅游资源划分为地学景观、地史遗迹、水文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天象景观、民族风情、土特产品八类和草科、新民、西油房三个旅游资源区,并对该区的旅游资源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2):125-135
强烈新构造运动造就宏伟、稀罕、绚丽的三江并流带地质奇观,蕴育丰富、珍稀的旅游地质资源。本文就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类型、景观单元及其等级、景观系列、景观结构、展布特征及区划、特色进行剖析,推荐观赏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的特色景观组合及精品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