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资源》2012,(6):16-16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对居民点的危害 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和泥石流冲进乡村、城镇,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广乐高速京港澳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复线,也是广东省新十项工程和高速公路"六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山区高速公路段常受到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影响交通正常运营及公路行驶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泥石流地质灾害具有危害性大,成因复杂等特征,通过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研究、分析,对泥石流防治具指导性作用。广乐高速公路K70+500处泥石流地质灾害为其中一处,属典型沟谷性泥石流,其成因与地貌、地质条件及气象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2009-07-3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溪河流域金阳县地洛电站施工区暴发泥石流,造成9人死亡、施工道路及设施损毁.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认为,"7.31"泥石流是一场高容重低粘度坡面型泥石质泥石流,强降雨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条件,工程弃渣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过沟公路未合理设置排水涵洞,路基被毁,沿途大量物质补给是泥石流形成的促进因素."7.31"泥石流隐蔽性强,人们对其危害范围认识不足,防灾意识薄弱,监测预警不到位,是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重要因素.结合西溪河流域水电开发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等防治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水电工程施工的监管力度,切实落实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4.
泸沽铁矿建矿时,由于对采矿与环境的关系重视不够,导致环境退化和泥石流复活,曾造成铁路、公路断道,河床上涨,威胁城镇安全的危害。灾情发生后,泸沽铁矿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改变矿石外运方案、改革矿石集运方式、加强铁路的抗灾能力、开展泥石流综合治理和城镇防洪,从而控制了环境质量退化,保障了各项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种类较多,比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所以必须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本文以泥石流为例,对泥石流的发生、危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泥石流的三种防护对策,旨在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将自然灾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和龙市南坪镇仙景台至柳洞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麓,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可划分为构造剥蚀低山区和河谷阶地。泥石流地质灾害较发育,本文对研究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泥石流形成历史和近期变形破坏特征,泥石流的诱发因素和形成机制等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泥石流的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对研究区防灾减灾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泥石流致灾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沿线泥石流活动频繁,严重危害和威胁着铁路安全。泥石流致灾原因如下:对泥石流认识不足,造成漏判、错判,从而处置不当;桥梁结构设计欠妥,在泥石流流通区设中墩;桥涵孔径过小,泥石流排泄不畅;建筑物位置不佳,排导设施不良;傍河铁路,对泥石流的间接危害重视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东川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及减灾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是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地区,有灾害性泥石流沟70条、滑坡163个,其它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地裂、地陷、危岩、水土流失等.灾害非常严重,仅泥石流平均每年注入金沙江1 000×104m3泥沙,东川区的地质灾害有分布地域广泛、类型多样、成灾严重、灾害频发、预防和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多年来对危害严重的20多条重点滑坡泥石流沟进行整治并取得明显效果.为加强面上80多条泥石流沟及100多个滑坡的灾害预防和治理,应该以地质灾害主管的国土部门为主,调动各方及群众积极因素,做到主动预防,制定减灾预案群策群防,使减灾社会化,才能最有效地全面控制地质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次仁拉姆 《山地学报》2006,24(B10):240-244
泽错公路是西藏自治区主骨架公路网络“六大通道”之一,由于该区域独特而又脆弱的自然环境因素,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暴发频繁,活动强烈,类型众多,严重地影响公路的畅通。泽错公路全长217km,有泥石流沟71条,平均密度为3.27条/10km,其中,夏果沟泥石流危害比较严重,其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方式在公路沿线非常典型。夏果沟是一条高频率亚粘性泥石流沟,每年平均暴发泥石流10次左右,泥石流体含有大量石块,比较粘稠,汇集到公路后发生强烈堆积成灾,形成路堑阻断交通。每次泥石流暴发其堆积厚度可达2m以上,长度65m左右,一般要2—3d或更长时间才能清除,严重地影响到公路畅通。根据夏果沟泥石流对该段公路及灌渠和农田的危害特点,防治工程的重点是将泥石流固体物质拦蓄在沟内,采取拦挡停淤的工程整治措施。工程实施后,该公路段泥石流灾害消除,保证公路畅通和灌渠及农田的安全,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伤害。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本文以南海区庆云洞风景区泥石流防治为例,分析了南海区庆云洞风景区泥石流的形成环境、沟谷形态、物源和变形破坏特征,探讨了西岸庆云洞风景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危害、易发性,提出了"拦截、排堵、排导"的泥石流治理工程方案,对泥石流的防治取得良好效果,为今后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前魏家地煤矿发育地质灾害有崩塌4处、地面塌陷1处、泥石流沟1条。预测新建工业场地引发崩塌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属较轻,面积21.2hm~2;预测引发地面塌陷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属严重,面积约878hm2;预测加剧N1泥石流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属较轻,面积约18hm~2;预测地表变形加剧T1地面塌陷的影响程度严重、加剧B1-B4崩塌、N1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程度较轻;对公路、矿区专用铁路的影响程度较严重。预测遭受4处崩塌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属较轻,面积计约0.065hm~2。本文针对矿山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研究结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3-07-10,岷江上游暴发大型群发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以淘刷、冲击、淤塞、压顶、磨蚀等方式对地震灾区公路直接造成严重破坏,其引发的溃决洪水、河床上升增大受灾范围,加重了灾害损失。分析了泥石流对道路工程的成灾方式:对桥梁工程破坏包括淤塞、淘蚀基础、冲毁等;对路面路基工程破坏包括淤埋、淘刷路基、冲毁等;对隧道工程破坏包括堵塞隧道洞口,破坏洞口墙体并引起衬砌支护结构破坏,损毁隧道内附属设施等;对明洞、棚洞工程破坏包括堵塞洞口、冲毁洞口结构,磨蚀洞顶,压顶并引起衬砌支护结构破坏,损毁排水、通风、电力附属设施等。分析了泥石流造成道路严重损失的原因,其中,公路工程选址不当、风险估计不足,桥涵过流净空不足,泥石流防灾措施不完善,泥石流的严重冲刷、冲击作用是主要原因。针对泥石流危害公路的特征和地震区泥石流防治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地震山区公路在灾后重建与道路规划中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赵珊 《西部资源》2011,(2):26-26
近年来,随着山区工程开发活动的增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2010年,内蒙古共发生地质灾害26起,其中崩塌7起、滑坡2起、泥石流3起、地面塌陷14起,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640万元。因此,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已成为国土部门的一  相似文献   

14.
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北段泥石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天山独库公路北段泥石流的考察和半定位观测,研究了该地段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危害方式和危害程度以及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类型,发育趋势等,并为泥石流治理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都江堰市大干沟地震泥石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07-17,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大干沟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滑坡堵塞沟道,在强大洪水作用下堵塞体溃决,暴发泥石流,造成2人失踪、大量农田被毁等严重灾害.这是汶川"5.12"地震引起大干沟内山体松动,在后期降雨作用下形成的泥石流,是典型的地震泥石流.这种后发型地震泥石流暴发具有一定隐蔽性,不易被察觉.大干沟在强降雨下很有可能再次暴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并堵塞白沙河、危害公路.  相似文献   

16.
王晓娟 《西部资源》2019,(2):122-123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以广东省海丰县深汕高速公路西段K2766+736处地质灾害(泥石流)为例,对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威胁性评估。  相似文献   

17.
都汶公路沿线诱发泥石流的降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江堰)汶(川)公路是通往川西北的重要交通要道,地震造成该路段泥石流危害极为严重。选择都汶公路南段为研究区,收集了2008—2011年间的22次泥石流事件及其对应的降雨过程,分析了雨型、降雨强度、前期降雨等因子对泥石流的影响,并利用I-D模型得出研究区泥石流的降雨阈值,分析时间和流域面积对阈值的影响。各种档次降雨雨型都可能诱发泥石流,降雨强度是泥石流的控制因子,降雨历时越长,需要的激发雨强越小;前期降雨对泥石流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超过14.8 mm/h时,较小的雨强才有可能诱发泥石流,且有效前期降雨越大,需要的激发雨强越小。地震造成泥石流的诱发临界降雨大幅减小,地震之后诱发泥石流的降雨条件逐年回升,2009年之后泥石流的降雨阈值较2008年大幅上升;流域面积不同,泥石流的频率也有所差异。该研究可为该区泥石流的监测预警与预测预报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本文主要针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危害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和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客观上造成了地质灾害的易发和多发,使我国成为近年来世界上地质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每年因地质灾害(不包括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每年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以千计。地质灾害给城镇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据初步调查,目前我国至少有400多个县(市)、1万多个村庄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威胁。在三峡库区,长江干支流两岸已查出崩塌、滑坡428个,其中分布高程在180m上下的约300个,预测在库水作用下…  相似文献   

20.
P642.23 2004021103长江上游泥石流灾害的特征=Features of debrisflo哪in the叩per reaches of the Chan自iang River榭洪,钟敦伦…//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一2004,13(1)一94一99 长江上游是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它对城镇、村庄,工厂矿山,交通、农业,人类生存条件,水利水电工程,江河、环境等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泥石流的特征是:数量多、类型齐全,集中分布在地形梯度变化大的地貌过渡带,活动频繁,搬运能力强,冲淤剧烈,人为泥石流灾害也时有发生.指出做好泥石流预警研究刻不容缓.表4参12(宋金叶)HNP642.22 2004021104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