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液限、塑限是细粒土的两个重要物理指标。采用解析法计算液塑限联合试验测得的数据,由此确定出的液限、塑限值较其它方法方便、快捷、准确。编制成BASIC程序上机处理工效很高。这一方法是细粒土液塑限联合试验中成果确定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晓峰 《吉林地质》2010,29(3):111-114
本文通过对松嫩平原西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粉土及粘性土612组液限与塑限、塑性指数的对比试验数据的相关分析,建立了液限与塑限、塑性指数间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931,经验关系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3.
土的液塑限试验是土工试验常见试验之一。含有一定数量粗粒组的混合土,用0.5 mm以下粒径范围的土作液塑限试验,得到的液塑限偏低,由此土的分类定名不符合实际。建议用0.075 mm以下粒径范围的土做液塑限试验。  相似文献   

4.
张占荣 《城市地质》2012,7(1):31-34,17
土体的压缩模量、液限和塑限等物理力学参数是工程地质勘察测试的重要项目,根据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初测的土体物理力学试验,分析了压缩模量、压缩系数、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等参数与孔隙比、含水率、密度等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关系式初步估计不易直接测得的指标,节约了测试时间和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5.
细粒土的塑性指标(塑性指数和液限)是综合表征土中小粒含量与粘粒中亲水矿物含量的敏感指标,是细粒土分类的最主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对取自不同地区的一些土样进行液限、塑限合测定,分别测试出种土样的17mm液限、10mm液限和塑限。探讨不同液限标准下细粒土塑性指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鉴于软土的含水率、塑限、液限等工程性质指标的理论定义和试验测试结果不完全吻合,同时考虑到软土中不同形式的水对软土工程性质的不同影响和实际工程中应用习惯,建议废弃软土含水率的理论定义,而将软土含水率定义为软土中除强结合水外其它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之比,这里软土固体颗粒中粘粒定义为粘土矿物聚集体与其表层强结合水的组合体,这样使软土含水率理论定义与试验测试的结果相统一。软土的塑限(wP)、液限(wL)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塑性指数(IP)和液性指数(IL)都是通过重塑土的测试获得的,未考虑软土天然结构对这些指标数值的影响,建议通过对软土结构研究,能提出一个结构影响系数,进而修正试验获得的数据,使这些指标更接近天然软土的实际。同时根据粘粒与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软土中各种形态水对软土状态和变形机制的影响,把塑限和液限的含义予以修正,塑限是软土中弱结合水的最小含量,而液限是弱结合水最大含量并有一定数量自由水。  相似文献   

7.
氯与硫酸根比值对硫酸盐渍土工程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丽英  李斌 《冰川冻土》1997,19(1):84-89
对含氯化钠硫酸盐渍土的盐胀量,液限,塑限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不同硫酸钠含量水平下氯与硫酸根比值,即Cl^-/SO4^2-与盐胀率,Cl^-/SO4^2-与液限、塑限之间的计算公式,对从Cl^-/SO4^2-角度评判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液限和塑限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非常重要的基本稠度指标。延吉市区内的粘性土的液、塑限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方程为:塑限=0.514×液限﹢1.732。此方程的相关分析结果为:相关系数等于0.98;方差分析结果为:高度显著,工程实践检验有96%的试样误差在10%的范围内,说明此方程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液限和塑限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非常重要的基本稠度指标.延吉市区内的粘性土的液、塑限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方程为塑限=0.514×液限 1.732.此方程的相关分析结果为相关系数等于0.98;方差分析结果为高度显著,工程实践检验有96%的试样误差在10%的范围内,说明此方程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试验的前提流限(W_T%)与塑限(W_P%)均系处在同一物理状态——塑体状态——的极限含水量(%),流限系用仪器测定,而塑限是用手工測定。如果我們对同一物理状态的土壤的极限含水量,能以同一种仪器来测定是較为理想的。再从水份对土壤性質的改变来看,  相似文献   

11.
采用解析法计算液塑限联合试验测试数据,并将其编制成QBASIC程序上机处理,由此确定出的液限、塑限值较其它方法方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2.
某一级公路路基填土膨胀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一级公路路基填土的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颗粒组成、矿物成分、自由膨胀率、胀缩总率等试验研究,运用塑性图,并综合各项指标对路基填土的膨胀性做了评价。结果认为,此路基填土为高液限和塑限的淤泥质软土,天然状态下具有弱膨胀性。通过对路基填土的击实试验和承载比试验表明,填土压实之后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在含水量变化差异性影响下的胀缩变形可能导致路基开裂。  相似文献   

13.
郭莹  王琦 《岩土力学》2009,30(9):2569-2574
针对部分细粒土进行了室内落锥法确定液限和塑限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一些细粒土在双对数坐标上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无法依据线性关系确定液、塑限;采用规程建议的3个含水率范围有时根本无法获得有效试验数据,采用规程建议的3个含水率范围确定得到粉土的液、塑限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待商榷;采用直线段试验数据确定的液、塑限进行分类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甚至错误的结果。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黏粒含量高于13 %的粉土,由于其抗剪强度以凝聚分量为主,落锥法适用,所测塑性指数能够反映其可塑性;对于部分黏粒含量低于13 %的粉土及外观接近粉土的粉砂,由于其抗剪强度以颗粒间摩擦分量为主,落锥法不再适用,所测塑性指数不能反映其可塑性。  相似文献   

14.
储亚  刘松玉  蔡国军  边汉亮 《岩土力学》2015,36(10):2862-286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重金属污染愈发严重,其中锌(Zn)污染是我国常见工业污染物之一。目前污染土体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后土体某单一特性的变化,对土体污染后不同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所见报道不多。使用南京特有的长江漫滩相沉积粉质黏土,通过室内人工配置特定污染浓度土样进行试验。测试分析了土体液限、塑限、pH值、颗粒成分等物理指标随Zn污染的浓度变化情况,并进行了龄期分析。试验表明,随着污染土中Zn浓度的增加,土壤的液限、塑限、粉粒含量和pH值呈下降趋势,而土壤的黏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呈增大趋势,并得出了相应物理指标随污染龄期的变化规律。采用改进的圆形四电极Miller Soil Box进行室内的土样电阻率试验,分析了电阻率与土体含水率、孔隙率、饱和度、污染浓度等基本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讨论了电阻率随污染土样龄期的变化规律。并根据污染后土体的物理指标变化,建立Zn污染后电阻率与液限、塑限、pH值、颗粒成分等物理指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粘性土的液、塑限试验 ,大都采用圆锥液限仪法或采用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本文介绍一种粘性土液限试验中常用的锥尖磨损的检测方法。图 1是圆锥尖测量的示意图。将卡尺开口至一定宽度d(最好为一整数 ) ,搁置一开口的平台上 ,将圆锥沉入卡尺的开口中 ,量得下沉深度读数h ,即可按 ( 1 )式计算出在圆锥直径为d处的实际锥高H ,按 ( 2 )式计算出锥尖磨损值h′。H =d2 /tg 2   (mm) ( 1 )h′=H -h  (mm) ( 2 )  式中 : —锥角 30°;h′— (H -h)即为锥尖磨损值。图 1 圆锥尖测量的示意图检查出锥尖磨损值…  相似文献   

16.
对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数据进行整理,采用基于EXCEL图表处理功能编制的电子表格计算法代替规范作图法,既方便又提高工效。同时对上海滨海平原区土层的液塑限试验合格品的临界相关系数平方值R2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践分析了上海滨海平原区土层的液塑限相关系数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菊兰 《广东地质》2012,(1):195-198
对土体的液塑限测试的发展历史、测试原理、测试方法、试验数据处理等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液塑限测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按塑性指数和颗粒分析方法进行土分类的某些弊病,将塑限、液限的概念与力学特性建立联系,探讨了凝聚力(c)与圆锥下沉深度(h)的关系;含水量(w)与h的关系;塑性指数(I_p)与比表面积(ctgβ)的关系,提出了直接用平衡锥法进行土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牡丹江市主城区已有土工测试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关系和统计回归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指标及相互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回归方程,为本区岩土勘察工作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牡丹江主城区大部分粉质黏土含水量较高,呈可塑状态,一般具有中等压缩性和较高抗剪强度。天然密度(ρ)、密度(Gs)、液限(wL)、塑限(wP)等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可作为常量指标,压缩指标(a1-2和Es1-2)和抗剪指标(c和φ)变异系数均较大,应作为变量指标;(2)含水量(w)与天然密度(ρ)、液限(wL)、塑限(wP)、孔隙比(e)、液性指数(IL),液限(wL)与塑限(wP),孔隙比(e)与液性指数(IL)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3)压缩模量(Es1-2)和压缩系数(a1-2)与含水量(w)、孔隙比(...  相似文献   

20.
刘玉山  张大捷  易哲  颜廷舟 《岩土力学》2006,27(Z1):615-618
固化疏浚淤泥作为堤防填筑材料,既解决淤泥的处置,又可解决堤防建设中填土的缺乏。用灰渣胶凝材料(HAS)固化淤泥并测试固化淤泥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发现掺6 %灰渣胶凝材料固化后的淤泥土,在自然堆积28 d后的液塑限达到60 %,有机质含量降低到2 %,淤泥由原来的有机质高液限黏土(CHO)变成高液限粉质黏土(MH),其28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普遍大于1.4 MPa,凝聚力c≥100 kPa,内摩擦角?>35°,渗透系数小于10-6 cm/s,远高于提防填筑材料的标准,表明灰渣胶凝材料固化改性淤泥成为堤防填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