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怀柔召开,除我国代表以外,有来自美国、日本、西德、意大利、法国、瑞士、瑞典、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共55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大会开幕式由程裕淇教授主持,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马杏垣教授致开幕词,地矿部部长朱训,国际地科联构造专业委员会主任A·Kroner讲了话,黄汲清、许靖华和钱祥麟等著名地质学家作了学术报告。大会共收到论文762篇,会上宣读了342篇。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4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盆地分析学组、构造学组及陕西省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承办的"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演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盆地分析学组副组长兼秘书长西北大学任战利研究员和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构造学组组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何登发教授共同发起和召集,来自中国石油学会、陕西省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北大学、浙江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  相似文献   

3.
岩石圈的层状结构使拆离作用在沉积盆地中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现象。拆离作用具有 4种岩石圈伸展模式。拆离构造具有发育剪切滑移带、多级次滑脱、构造形态上下不协调、发育动力变质岩和地层重复或缺失等特征。拆离作用形成的几种伴生构造可作为油气储集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和广西地质学会共同组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郭文魁教授主持的环太平洋带中国南部区域地质与成矿规律特征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于1988年12月中旬在南宁召开。会议收到论文96篇,宣读了31篇,其内容涉及中国南部构造与环太平洋带的关系、东南沿海、南岭、桂赣粤各省(区)的金属与非金属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和考古地质学等多个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东部的卫星影象特征,并根据地貌、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及火山活动等资料,确定了中国东部存在几条大型的北西向线性构造带。这些北西向线性构造带主要活动期在新生代,并对新生代的火山活动、沉积盆地及现代地震活动起主要控制作用。根据其演化史和力学性质可分为两种类型:继承性的张剪型和新生的压剪型。它们的成因机制与区域岩石圈的应力状态是一致的。因而,中国东部北西向线性构造的形成演化是岩石圈深部地质作用过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和志留系分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协办的"第十届国际奥陶系、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6月底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国际地层委员  相似文献   

7.
笔者收集区内已有的深部物探成果,辅以野外(区域)地质资料,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由布格重力异常曲线与其进行人机交互联合解释,探讨该地区深部地质构造.结果表明:①雪峰地区壳内存在古老异地块,残留古洋壳及隐伏古构造侵位岩脉群;②中新生代板内形变使该地区岩石圈发生缩短作用,在地壳浅部形成非对称扇形构造形变体.  相似文献   

8.
顾问寄语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埋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地矿部石油海洋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孙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际岩石圈计划执行局委员.国际太平洋科学…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2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办,中科院遥感所、成都理工大学协办的遥感地质找矿高层论坛——问题与对策战略研讨会在成都胜利召开。此次会  相似文献   

10.
中科院院士刘宝王君到地矿厅作学术报告应广西地矿厅、地矿部广西地矿局、广西地质学会的邀请,中科院院士、四川省科协主席、成都地质研究所所长、全球沉积地质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地科联沉积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科联全球沉积地质委员会常委,我国沉积学研究方向享有...  相似文献   

11.
岩石圈伸缩的机制和规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石圈形变是各种力源综合作用的结果。数值计算表明,地球内热积累产生的热膨胀是岩石圈深大断裂的力源,日月引潮力等是岩石圈反复蠕变积累能量后产生大规模运动的力源。这个结论与已知的地质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动态     
正2015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揭晓1月19日,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揭晓。十大地质科技进展是:首次发现具有皮膜翅膀的小型恐龙,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古地幔柱作用"遗迹",首次揭示南极大陆岩石圈三维构造格架,天然金属铀的首次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地下水资源保障能力综合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花脑特矿区银多金属矿勘探获得重大突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层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地层表$世界地质图委员会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国际地层委员会 @金玉玕 @王向东 @王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中所附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在1999年12月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断代工作组工作会议(即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由各断代工作组分别提出,经全国地层委员会汇编完成,2000年5月经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讨论通过,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于2001年正式出版发行。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当时最新版本的《国际地层表》,也被收入2001年修订版的《中国地层指南》。2002年修订的最新版本《国际地层表“反映了当前国际上年代地层单位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人物简介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火山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曾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暨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现任国际单成因火山作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2014,(10):56-56
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勘查技术疗法分技术委员会近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14年度工作会议暨标准审查会。  相似文献   

17.
刘国昌教授于一九三六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我国自己培养的工程地质学家,是区域工程地质学的创始人。现任我院付院长,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学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由于他在四十余年的地质工作中,对祖国建设和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受到党和人民嘉奖。粉碎“四人帮”后,曾两次率领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代表团出席一九七七年在布拉格和一九七八年在马德里召开的国际工程地质学会议。在国内外地质学界和工程地质学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初秋八月,几乎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的同时,8月6日被称为地质科学奥林匹克盛会的国际地质大会也在北欧挪威首都奥斯陆现行隆重召开.国际地质大会四年一次,今年是第33届.  相似文献   

19.
沂沭断裂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了解沂沭断裂带的研究进展,整理分析了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对其深部结构特征、构造形成演化、成盆成矿作用等方面做了阐述。认为进一步研究应综合利用多地球物理场深部探测技术,获取高精度深部结构信息,研究沂沭断裂带岩石圈流变结构、构造断裂体系分布,实现沂沭断裂带地质结构"透明化"。加强沂沭断裂带及周边韧性剪切带的时代、断裂带的同位素地质,以及沿断裂带中生代变动与古老基底变动的关系研究。开展对沂沭断裂带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时空演化、成岩构造动力学背景以及与金及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研究,并对比沂沭断裂带内及两侧金及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异同。断裂带各段盆地及控油机理的差异、断裂带与两侧金刚石矿带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国际地质学界所注目的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XI ICCSG)将于1987年8月31日-9月4日在北京召开。自1929年在荷兰召开首届大会以来,每四年举行一次,前十届都是在西欧、苏联、美国召开的。十一届大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也是在我国召开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世界性地质大会,我国将成为欧美以外的第一个大会东道国;这表明我国地层、地质工作者将跻身于石炭纪地质研究的先进行列,活跃于国际交流活动之中。这次大会将给我国许多有关的地层。地质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对于促进地质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