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社会学初探》一书近期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总论、地震灾害的社会学分析、震灾防御研究、灾时社会行为与社会问题、结语五部分。全面探讨了震灾与社会的关系、震灾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和人类为战胜震灾而作的努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地震防灾对策提供了社会学方面的理论依据。本书由唐山工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有关基本理论。提出了震灾中情感互动、邻里互动、团体互动和社会互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震灾中由上述互动方式构成的社会救灾体系或网络,探讨了震灾中超常行为和从众行为的二重性及其扬抑对策。  相似文献   

3.
应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课题组的邀请,日本地震社会学家田中重好先生于1989年1月13—15日赴唐山考察了地震遗址并与有关方面的学者就减轻地震灾害的有关社会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田中先生是日本国立弘前大学副教授、中国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长期以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对震灾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主要论著有《日本海中部地震的调查与研究》、《中小学生的避难模式》、《灾害与人的行为》等。在14日的学术交流会上,田中先生作为秋  相似文献   

4.
从震灾防御的社会视角出发,分析了地震风险的特殊性及现行保险体制对于震灾保险的非适应性,进而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成果,指出了合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宁洱6.4级地震震后社会影响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社会学和地震科学相结合是探索防震减灾、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和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最好方法,同时阐述了研究地震社会学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阐明我们不但要运用地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震社会学的规律,而且还要运用地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震对策问题,让社会科学来为防震减灾和地震应急服务,以此来不断推动地震社会学的发展和地震灾区社会调查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回顾地震宣传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宣传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和地震救灾与重建等几个减轻地震灾害的环节要兼顾宣传,强调全面宣传“防震减灾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是地震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宗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及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震知识应用于社会领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地震科学的影响。从地震预报、工程地震、震害预测、震灾评估、地震宣传和地震速报与应急等方面讨论了地震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科学具有重要手社会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地震震源、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预报等学科的研究,并展望了共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震灾保险研究融会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联系震灾保险的社会属性,分析并指出这一险种的非强制性质;保护应用的权益与责任;对社会不规范投保行为的制约;正确理解“与国际惯例接轨”、地震系统的协作模式、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等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启示人们把握研究的大方向,从而加快我国该项研究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关于日本地震社会心理调查研究和震灾调查研究的汇编,介绍了此类调查的方法、内容、结果和总结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震灾防御技术》2008,3(3):208-208
<正>《震灾防御技术》为季刊,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地壳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协办,季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全面反映震灾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杂志,力求为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勘察设计部门、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是群害之首。由地震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复杂。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益于减轻地震灾害的认识、措施与方法,无疑是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任务。首次提出地震社会学一词是1977年1月在东京举行的日美地震预报讨论会。其后,地震社会学发展迅猛。1979年4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上,7个专题组中就有4个专题组30余篇论文专门讨沦地震社会学问题。同年,我国成立了地震社会研究室(隶属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宄所)。  相似文献   

12.
充分借鉴目前国内外工程地震和震害预测研究成果,结合福建实际震例,利用GIS技术、Web技术,设计开发区域范围震害预测及震灾快速评估系统,即福建城乡震灾快速评估系统.利用该系统平台对1992年以来发生在福建有较大影响的6次中强地震进行震灾快速评估,并将系统评估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调查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系统评估结果与...  相似文献   

13.
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县发生了5.2级地震。本文对这次地震的地震参数、地震序称为类型及震后早期趋势预测、地震宏观烈度、震灾评估、震前预测、主要异常现象及其特征,社会反应以及经验和启示等作了概括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1996年5月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附近发生6.4级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该文概述了这次地震的情况内容包括:震源参数、震灾情况、抗震救灾、社会和经济以及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15.
袁庆禄  孙瑞婷 《中国地震》2023,39(2):395-411
从巨灾保险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测度居民震灾保险素养水平,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居民震灾保险素养、公共服务感知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震灾保险素养水平较低,且差异较大。震灾保险素养与公共服务感知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表现出负向影响,但其程度不及震灾保险素养与公共服务感知。防震减灾部门应进一步拓宽公共服务渠道,增加服务种类及方式,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居民的震灾保险素养水平和公共服务感知能力。保险公司需要与防震减灾部门展开深度合作,开发适合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地震保险产品,加大地震保险知识普及力度,藉以提高居民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震灾防御技术》2007,2(3):329-329
《震灾防御技术》为季刊,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办,多家研究所、工程院及大学协办,于2006年正式创刊。该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全面反映震灾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杂志,  相似文献   

17.
震灾评估情况1989—11—15国家地震局方樟顺局长先后给吴俊洲副省长和孙国学局长打电话,要求尽快组织地震现场评估11—17陈、孙国学同志到现场布置震灾评估工作11—19应山西省地震局请求,国家地震局派李树桢、朱海之两位专家到达现场指导震灾评估11—...  相似文献   

18.
《震灾防御技术》2007,2(1):101-F0003
《震灾防御技术》为季刊,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办,多家研究所、工程院及大学协办,于2006年正式创刊。该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全面反映震灾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杂志,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发生在城市及邻近地区的破坏性地震造成的震灾损失,占同期震灾损失的85%。因此,城市应是地震防灾的重点地区。针对地震灾害的损失不可避免性;广泛的社会性;“一灾引起多灾”的综合性;复杂的多因子性等主要特点,防御及减轻城市震灾的主要对策应是:做好地震区划和城市地震烈度小区划,开展城市震灾预测与防灾规划,提高短、临地震预报水平,加强城市预报的管理与决策;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减少和控制灾害隐患;提高全民族的防灾意识;震后迅速抢险救灾;充分发挥政府在减灾中的职能等。  相似文献   

20.
中亚地区地震损失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了基于宏观经济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地震损失预测方法对中亚地区地震损失作出评估。利用易得、合理可行人口和GDP分布资料得到了中亚的区未来50年地震损失分布图。分析表明:中亚部分地区期望的震灾程度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震灾程度,是受地震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