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思敬 《第四纪研究》1992,12(2):178-179
人类的工程活动通常在第四纪沉积物之上或其中进行,因此,重大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评价应主要基于第四纪研究。第四纪地质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大气圈之间密切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质条件。中国工程设计中地质条件的一般规律可以  相似文献   

2.
《第四纪研究》2006,26(6):1020-1020
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期,是地球环境演化过程中人类出现和现代环境格局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第四纪地球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球气候的大规模冷暖波动,特别是在寒冷时期在地球极地海洋、高纬度陆地和各纬度的高山上出现大规模的冰盖和/或冰川活动,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暖期时,由于冰盖的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伴随这种大规模的气候变化是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生物界的相应变化。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类出现的环境条件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即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自然演化的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第四纪研究就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利用各种类型的载体中的各种环境变化记录,来恢复过去几个百万年以来地球环境演化的历史,探求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搞清地球环境自然演化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期预测今后环境演化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3.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地层学服从于地层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规律。但由于人类自己衡量时间尺度的不同,在时间概念上第四纪常把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地质事件与前第四纪的地质事件区别开来各有所侧重。后者强调生物演化、地壳运动等长周期的地质事件,而第四纪则在地球表面大局已定的条件下虽然也注意生物演化和地壳运动但强调气候变化等短周期的地质事件。这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第四纪研究本身赋有的优越性所构成的。地质学的研究,包括第四纪地层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人类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在这样新的形势下,为迎接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的召开《第…  相似文献   

4.
尚未完成的地质年代表--第四纪悬而未决的前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安芷生  艾莉 《地层学杂志》2005,29(2):99-103
第四纪是以气候变化、人类出现和现生生物物种占优势为特征的最新地质时期。第四纪的地层多以松散沉积物为主,是人类赖以生存居住的主要场所。鉴于第四纪研究对地质学,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的贡献,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和公众对其产生极大兴趣和更加重视。为了回应2 0 0 4年春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出的“国际地层表”( 2 0 0 4 ) ,详细地介绍了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为争取第四纪在地质年表中的合理地位所作的努力以及目前争论的结果:今年比利时最终定论。呼吁我国广大的第四纪工作者积极加入到支持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保留第四系作为独立地层单元的行列中。同时简略地介绍了第四纪(系)术语的来由,国内外关于第四纪下限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5.
陈留勤  刘鑫  李鹏程 《沉积学报》2018,36(3):510-520
古土壤是古代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灵敏记录者,可以为深刻认识地球演化历史中的重要地质事件提供有效信息,并成为当前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外古土壤研究已经涉及到太古代以来的几乎所有沉积地层,而国内古土壤的研究仍以第四纪地层为主,对前第四纪漫长地质时期地层记录中的古土壤研究较少。基于古土壤的识别特征及其埋藏后发生的可能变化,分析了古土壤在沉积环境解释和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作用。其中,古土壤钙积层发育深度、元素地球化学、成土碳酸盐岩稳定同位素等对于合理评价成土作用过程、划分成土相及定量恢复古气候(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和pCO2)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同估算古气候参数的经验公式都有明显的适用性特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松辽、四川、胶莱盆地等的白垩系古土壤进行了很多调查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而包括江西、广东、浙江等在内的中国东南地区白垩系陆相红层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地层含有丰富的古土壤,总体为地表干旱氧化条件下形成的红色古土壤序列。通过对国际古土壤研究动态的综述,以期引起国内更多沉积学工作者关注前第四纪地层记录中的古土壤,为更好地认识古代地球环境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4,24(4):369-378
第四纪环境这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横截面,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最新一章,它是一门探索时间的科学。环境问题是关系人类社会的全面问题和应当涉及的人类未来的现实问题,它要求第四纪环境工作者思考自己的科学问题时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所以它又是一门属于人的科学。从国际上看,“Science”和“Nature”两杂志都在2003年度的科学进展中把环境中古气候变化研究列为年度的进展。而在国内,从1999~2003年5年来地质大调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其中有10个方面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4项是直接与第四纪环境有关。地质学目前正在进行学术上的转型,从单一的地质问题研究向综合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转变,从主要提供资源保障向资源和环境保障并重转变。这种转变把第四纪环境研究从学术水平上被提升到社会需求水平。这要求它积极考虑最近诺贝尔奖获得者P.J.Crutzen等科学家所提出的“人类世(Anthropocene)”这一新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人类世(Anthropocene)”是研究大约10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构成的地球系统的变化及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性。这一研究在中国已有了很好的基础和开端,但还不能满足当前国家发展的需求,所以第四纪环境工作者还应像开拓者一样,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7.
地质部系统各水文地质单位近一、二年来,陆续开展了第四纪地质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江苏二水对淮北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辽宁、浙江队编制了全省第四纪地质图,江苏一水在对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中,与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协作,完成了1/50万三角洲地区第四纪地质图和1/20万南通沿海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工作;黑龙江一水初步确定了黑龙江省第四系下限深度,认为第四系内存在九套地层,并首次获得了白土山组地层的年龄,为编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质调查中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第四纪沉积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是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对象。城市地质调查是多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调查,对第四纪沉积物的分类应考虑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专业的需求。本文通过对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专业第四纪沉积物分类特点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北京城市地质调查中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团队开拓进取"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科学事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第四纪科学和黄土科学也不例外。196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刘东生领导的科研团队大部分成员连他一起都被调到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以后分了一部分人去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即后来的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又分了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0,(4):F0002-F0002
安芷生院士 男,汉族,1941年生,安徽六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从事第四纪地质、全球环境变化和大气污染控制等研究。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以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等。现任和曾任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1.
传统地质填图方法一般按成因划分第四系填图单位,但在半覆盖区,往往存在第四系不同成因物质混杂堆积的现象,若按成因划分填图单位,则会造成混乱。笔者在填图实践中,尝试按岩性划分第四系填图单位,这一做法能避免这种混乱,且有利于第四系中基岩信息的发掘,并能为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提供景观依据,这种新式填图方法可称为"第四系岩性填图法"。用岩性划分第四系填图单位需要使用统一的分类命名方案,本文使用了按碎屑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案,主要考虑第四系松散堆积中碎屑的粒径、形态和含量变化。第四系岩性填图法中填图单位的划分需要参照这一分类命名方案,并可选用颜色、构造、次要碎屑类型等修饰性要素做为辅助划分依据。填图单位划分一般在踏勘和剖面实测中完成,第四系岩性填图法剖面测制较为复杂,除采用传统垂向测制方法外,还需运用横向测法和横向-垂向联合测法,通过剖面工作,可细化填图单位划分方案,并可评价不同填图单元基岩恢复的可靠性。第四系岩性填图法除需要编制传统地质图外,还需要编制基岩推断地质图或是在报告中制作插图以阐述此成果。  相似文献   

12.
首都地区规划建设工作主要分布于平原松散地层之上,第四纪地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近几年来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平原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活动断裂专项调查项目成果,系统总结了平原区第四纪区域地质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及其在解决第四纪基础地质问题及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平原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可查明第四纪精细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特征,精确厘定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时限,探讨自然环境演化序列与人类活动关系等,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和应急水源地水资源合理开采提供基础地学数据。研究成果对首都城市减灾防灾、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具有重要地学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首都地区规划建设工作主要分布于平原松散地层之上,第四纪地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近几年来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平原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活动断裂专项调查项目成果,系统总结了平原区第四纪区域地质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及其在解决第四纪基础地质问题及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平原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可查明第四纪...  相似文献   

14.
应用自然伽玛测井(GR)曲线反演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方法在国际上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进展,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应用其反演2.85Ma B.P来的古气候变化也取得了成功。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冷科1井和雨33井自然伽玛曲线并结合孢粉等地质资料进行了古气候与沉积环境分析,证明GR曲线是有价值的古气候研究参数。GR值的大小及古气候的干湿变化和沉积水体的深浅变化均有内在联系,GR曲线振幅与频率的变化快慢反映出沉积环境动荡与稳定的相对特征,据此对两口井的沉积环境演变作了具体分析。结合古气候与沉积环境综合分析,GR曲线的异常波动还具有特殊的指相意义。GR值增大-古气候加湿-沉积水体加深的同步表现特征是一般性规律,构造-古地理背景的变动可改变这一对应关系,因而提供了研究古地理演变的信息,进一步丰富了GR曲线研究的地质涵义。说明在侏罗纪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上,GR曲线是一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第四纪沉积物测年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类型与成因的差异,第四纪沉积物岩性、组成会随时间变化,并且结构和厚度在空间上也可能发生明显变化,使得长期以来难以测得其准确年代。论文对K/Ar法和40Ar/39Ar法、玻璃陨石法、铀系定年、氨基酸外消旋法、宇宙成因核素法、电子自旋共振定年等各种方法的定年范围和测定对象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第四纪测年方法新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途径。要提高所测年代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不仅需要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还需要选择最恰当的定年方法,并且尽可能用多种定年方法进行交叉对比。随着第四纪环境演变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地质学者的关注,相信第四纪沉积物定年方法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演化等研究领域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与生态环境及灾害地质紧密结合,第二代全国区域地质志编制项目规定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图为必编图件之一。图件内容包括第四纪地质体的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和地貌成因形态组合类型、活动断裂及海侵范围等重要地质内容,同时,附第四纪地质-地貌典型剖面和重要的地貌景点。图件特点:(1)图件的地理底图是首次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灰度图作背景;(2)第四纪地质内容与地貌成因形态类型同编为一幅图;(3)第四纪地质体的面色用成因类型色表示;(4)地貌部分划分了不同级别成因形态类型和有特色的微地貌景点。总之,图面有立体感,地形高差明显,层次分明,色彩鲜艳,是一幅崭新的图件,可供防灾治理和地质旅游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地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遥感技术应用于第四纪地层、第四纪沉积环境、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新构造活动、第四纪地质编图及第四纪地质调查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尽管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在第四纪地质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遥感技术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支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在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通过系统分析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组合,以地貌以及第四系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物源为指标,结合已有区域第四纪研究成果以及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进行皖江沿江丘陵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共划分出冲积-湖积平原地质单元、洪积-坡积岗地地质单元和残积-剥蚀丘陵地质单元3个一级地质单元,总结了7种类型第四纪地层结构组合及其特征,为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支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在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通过系统分析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组合,以地貌以及第四系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物源为指标,结合已有区域第四纪研究成果以及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进行皖江沿江丘陵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共划分出冲积-湖积平原地质单元、洪积-坡积岗地地质单元和残积-剥蚀丘陵地质单元3个一级地质单元,总结了7种类型第四纪地层结构组合及其特征,为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