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东部富钾埃达克岩成因的实验约束   总被引:27,自引:21,他引:27  
RobertP.PAPP  肖龙 《岩石学报》2002,18(3):293-302
Adakite在地球化学上具明显特征的火山岩和深成花岗岩类岩石,见于洋内岛孤环境和大陆孤,如安底斯孤。在洋内岛孤,由热的消减的大洋岩石圈熔融形成(叫做“板片熔融”),而在大陆孤,熔融曾发生在构造或岩浆加厚的下地壳底(叫做“下地壳熔融”)。在这两种产状环境中,adakite的鲜明地球化学特征被认为是起因子,一种不同程度含水的变质基性原岩在足够深度上的部分熔融,这里的足够深度是指可使石榴子石在残余结晶组合(即石榴角闪石和/或榴辉石的残余)中保持稳定的深度。“原始”或“母”adakite熔体一旦形成,便可能在其向上运移和侵位上地壳期间受到同化作用(或是地幔,或是大陆物质)和结晶分异作用的改造。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早中白垩世,160-110Ma)的adakite,与见于同一地区和其它地方的钠质adakite相比,通常富含钾(K2O)和其它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Th,U),有较低的Na2O/K2O比值(-1.0-1.1),类似于玄武岩在石榴角闪岩-榴辉岩相含水熔融实验中所产生adakite熔体,要么是由洋壳板片熔融所形成,要么是由不同成分的玄武质下地壳原岩部分熔融所形成。尽管有些成分差异,它们的总体化学特征仍然可将中国东部的富钾花岗岩类岩石定均adakite。我们把这些富钾的adakite的独特化学行特征,归因于成分来源的特殊性,或adakite母岩浆遭受了同化混染和结晶分异(AFC)作用的改造。虽然中国东部与消减带环境明显不同这一点表明,那里的adakite可由板块底部侵位的(岩浆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所形成,但燕山运动期间中国东部存在“平坦”俯冲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是可能被排除的。  相似文献   

2.
周利敏  张德会 《矿床地质》2006,25(Z3):391-394
王安镇-大河南岩体是太行山—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带中的代表性岩体。它们由早期、中(主)期和晚期岩石组成。文章通过研究,发现中(主)期岩石具有类似埃达克质岩的特征,是被地幔岩浆加厚的下地壳底部部分熔融的结果。而早期和晚期岩石不具埃达克质岩特征。早期岩石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晚期岩浆为减薄的中、下地壳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熔融形成的。中(主)期岩石发生了以斜长石和角闪石分离结晶的演化。王安镇岩体岩浆源区更多角闪石发生分解,王安镇岩体的岩浆比大河南岩体的岩浆富含挥发份,成矿潜力更大。埃达克岩形成过程中挥发分的产生可能是其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隋建立  樊祺诚  赵勇伟  杜星星 《岩石学报》2008,24(11):2615-2620
在n维的Sr-Nd-Pb同位素空间中,几乎所有的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都落在一个虚拟平面上,被称为“地幔面(mantle plane)”。“地幔面”描述了大部分玄武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早提出的地幔动力学演化特征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地幔面”的内涵和意义并不清楚。本文通过一个综合模型,反演受岩浆作用控制的地幔微量元素(包括各种同位素母体元素)分异、Sr—Nd—Pb同位素演化,并推导出地幔Sr-Nd-Pb同位素演化的二元参数方程形式。模型表明,通过部分熔融向地壳输出相对富硅、富碱的物质成分,是地幔长期演化的主要特点,这个过程受到两个参数一部分融融程度(F)和岩浆分离的时间(t)-的控制,即n维参数可化为2维,因此在n维同位素空间出现“地幔面”的特征。壳源物资循环,能够使局部地幔偏离“地幔面”,就地幔总体统计特征而言,地壳混染的比例很低,不同的统计数据显示大约1%~6%的系统偏差,即可能的地壳混染程度;进一步模拟,可能作出更加精确的估算。  相似文献   

4.
在《印度洋底大地构造图》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洋盆构造格局和洋盆演化重大事件序列,并从印度洋盆初始裂解机制、扩张中心跃迁与热点作用、洋中脊扩展作用等方面讨论了印度洋盆的张开过程,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现今印度洋洋中脊可分为两个系统:东南印度洋中脊-中印度洋中脊-卡斯伯格洋脊系统(东支)和西南印度洋中脊系统(西支),前者是太平洋洋中脊扩展作用的产物,后者是太平洋-东南印度洋中脊与大西洋中脊之间构造调节的产物;(2)印度洋盆最初裂解受地幔柱垂向挤压-水平伸展作用控制,沿前寒武造山带等地壳薄弱带发育;(3)印度洋盆经历两次扩张中心的跃迁,其趋向性跃迁方向与热点相对板块的运动方向具有一致性,显示两者存在内在联系。(4)大西洋和太平洋洋中脊在印度洋交汇,于古近纪连通,末端伴随陆块持续发生碎裂化、裂解化,可称为鱼尾构造模式,表明印度洋盆衔接和调节了三大洋盆的发育和演化过程,具有全球洋盆枢纽的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江”哀牢山带蛇绿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哀牢山带蛇绿岩由变质橄榄岩、堆晶杂岩和基性熔岩组成。其中二辉橄榄岩近似原始地幔岩,方辉橄榄岩为残留地幔岩。辉长岩-辉绿岩-辉石玄武岩系列及辉石岩-辉长闪长岩-钠长玄武岩-苦橄玄武岩系列分别为原始二辉橄榄岩经部分熔融产生的拉斑玄武岩浆及苦橄玄武岩浆结晶或结晶分异演化而成;前者具有洋脊玄武岩特征,后者具有准洋脊玄武岩特征,它们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其形成时代不晚于早石炭世(C1),侵位在晚三叠世一碗水组(T3y)之前。  相似文献   

6.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矿集区,以燕山期大规模岩浆-热液活动形成的Cu-Fe-Au多金属矿产为主。以狮子山矿田3类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标本和显微镜观察,将狮子山3类侵入岩体定名为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对区内岩体地球化学组成、同位素资料及年代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推测出本区侵入岩的来源与成因:燕山期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欧亚大陆脱水产生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并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上地幔玄武质岩浆,少部分与地壳物质发生了较低程度同化混染的玄武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辉石闪长岩,大部分玄武质岩浆底侵下地壳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熔融作用产生的高温可以使中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浅部花岗质岩浆房。大部分埃达克质岩浆快速上升,直接侵位至地壳浅部并与地壳发生少量混染形成石英闪长岩,小部分埃达克质岩浆上升至浅部花岗质岩浆房与花岗质岩浆发生混合,侵位结晶形成花岗闪长岩。  相似文献   

7.
板块体制的出现与全球地质环境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耀求  张本仁 《湖南地质》1994,13(3):181-185
从大洋中脊的扩张到活动陆缘处的洋壳俯冲消成和岛弧型地壳增生,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精髓部分,这种板块体制的地壳演化何时开始出现呢?通过对与板块体制有关的壳幔物质循环和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分析,作者认为太古代与元古代之交(26~23亿年)全球性地质环境的突变是板块体制出现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最新发现的枕状玄武岩,对研究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将提供重要线索.本文首次报道了苏尼特左旗枕状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组成以及锆石U-Pb年代学数据.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早三叠世.该枕状玄武岩具有较低的SiO2(43.44%~52.84%)含量,以及较高的Fe2O3(8.02%~13.65%)和MgO(3.68%~10.34%)含量,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揭示苏尼特左旗枕状玄武岩并未受到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其岩浆演化主要受铁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控制.该枕状玄武岩中的锆石组成复杂,不同于大洋中脊产出的玄武岩,且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也明显不同于正常洋脊玄武岩.同时,该枕状玄武岩显示近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典型的岛弧玄武岩存在明显差别.总体来看,本文研究的苏尼特左旗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组成与大陆裂谷玄武岩相近.因此,该枕状玄武岩可能起源于交代地幔物质的减压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苏尼特左旗枕状玄武岩可能产自古亚洲洋闭合后由于岩石圈拆沉导致的伸展环境,与新疆北山地区早二叠世枕状玄武岩产出环境类似.  相似文献   

9.
田涛  万丽娟  刘瑶 《云南地质》2014,33(3):309-313
埃达克岩提出之初是指那些源于俯冲带环境下,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岩或者侵入岩.随后的研究发现,埃达克岩不仅仅只形成于岛弧环境,而具有多种成因模型:俯冲洋壳熔融、增厚下地壳熔融、拆沉下地壳熔融、玄武质岩浆的地壳混染和低压分离结晶(AFC)、高压分离结晶、岩浆混合作用以及地幔橄榄岩的直接熔融都可以形成与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相同的岩石.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岛弧及下地壳岩浆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维骐  刘传周  刘通 《岩石学报》2022,(6):1630-1654
大洋下地壳是大洋岩石圈和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洋中脊及俯冲带演化以及蛇绿岩成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不同构造环境形成的大洋下地壳堆晶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组成,以建立起适用于蛇绿岩中堆晶岩的构造环境判别标志。洋中脊和俯冲相关环境堆晶岩在Pearce图解上均区别于对应的熔岩成分,表明蛇绿岩中的堆晶岩无法应用Pearce图解进行构造环境判别。不同构造环境产出的堆晶岩在岩石组合、结晶顺序和地球化学上存在明显差异:(1)绝大多数洋中脊堆晶岩和弧后盆地堆晶岩较为类似,反映其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型母岩浆低压、贫水体系的分离结晶;(2)中大西洋脊DSDP 334的洋中脊堆晶岩较为类似弧前堆晶岩,是海水蚀变难熔橄榄岩重熔或混染的产物;(3)弧前堆晶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与亏损的富水、富硅的玻安质熔体的低压分离结晶过程相吻合;(4)洋岛堆晶岩的特征与相对贫水、成分富集的洋岛玄武岩高压分离结晶的特征相吻合。最后,本文总结了应用堆晶岩进行蛇绿岩构造环境判别的一系列岩石学、地球化学指标,并结合日喀则蛇绿岩中的堆晶岩体和辉长岩脉的实例论述堆晶岩在蛇绿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