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遥感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的技术方法。我国从1996年起开展了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在1984年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被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阶段性目标3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进展完成整装勘查区的基础地质调查;重点成矿区带内的重要找矿远景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航空地球物理调查、地球化学调查、遥感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工作量的75%。完成重点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新发现10~20个油气资源有利目标区和300处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大中型矿产地,初步形成5~8处大型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建立40个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矿业  相似文献   

3.
1月29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自然资源部机构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卫星遥感中心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卫星遥感中心整合了部系统内3家单位的卫星遥感资源,由独立运行变为一体化运作,整合后的卫星遥感中心主要负责自然资源陆地卫星遥感应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监管、执法提供卫星遥感数据、信息及产品、技术和业务支撑。  相似文献   

4.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境内,公园面积720km^2,分布着丰富的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本文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要求,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标准,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尝试性分类、评价。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五大连池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信息是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及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遥感作为一种快速、宏观的资源调查技术手段,近年来在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1)能够大范围快速、重复成像;(2)能够针对不同调查目的要求得到详尽程度相应分辨率的影像;(3)影像解译相对地面调查更快、更经济;(4)遥感影像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持久的解译数据源,数据结果具有重现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利用变更手段比较落后,精度难以保证,基础资料已经无法做到图、数、实地相一致,实践证明,利用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应用大同市新荣区的遥感影像,建立起了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解译标志,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作好准备。并利用SPOT-5的2.5m全色数据和l0m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融合数据,集合外业、内业土地更新现状调查的数据,采用了监督分类及目视解译的方法,完成了土地更新调查的基本图件,充分显示了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详查中所发挥的作用。应用遥感技术则可以快速获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了3S技术(RS技术获取遥感图像进行后备资源地块初选,GPS技术获取后备资源的空间信息,GIS技术建立后备资源数据库)在淄博市后备资源调查中的研究方法及技术思路,并介绍了新的后备资源外业详查设备及后备资源监测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及信息化工程》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下达的国家“九五”支持地方开展地质工作计划与国家“九五”国土资源大调查遥感地质工作计划项目 ,由河南省遥感中心承担实施。该项目于1997年 10月批准立项 ,1998年 3月至 8月完成了项目总体设计和二级课题与专题设计 ,1998年 9月起正式开始实施 ,历时三年 ,于 2 0 0 1年 8月提交了项目成果 ,计有 :项目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和课题与专题研究报告等 ,共计 80余万字 ;并提交了 1∶5 0万全省性国土资源系列图件电子版 93份、1∶2 5万区域性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是一座地球演化史的大观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青海省发展地质旅游产业也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纵观省地质旅游发展现状,地质遗迹开发利用远落后于地质旅游发展的脚步,近几年调查发现地质遗迹资源潜力非常广阔,尚有大量的地质遗迹有待于人们去发掘和开发。通过分析青海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质旅游行业。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世纪的滑坡、泥石流遥感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我国20年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的成绩、方法技术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改善现有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方法技术的迫切性,并展望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国土调查遥感40年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摸清其数量及分布状况,长期以来都是遥感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去40年来遥感技术在我国国土调查中的应用情况,然后围绕高分辨率影像的特征提取、大范围影像的样本获取、多时相/多传感器影像的迁移学习以及多源异构数据融合4个方面介绍了相关进展情况;接着归纳总结了现有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在国土调查中面临的4个挑战:① 高分辨率影像分类存在如何定义、选择、挖掘高级特征的问题;② 国土调查中的遥感数据集规模庞大,存在着类间不平衡和类内多样性,为这种复杂数据集获取足够、均衡、多样化的样本集是一个巨大挑战;③ 对于多传感器/多时相影像,如何低成本、及时地实现土地利用分类是值得考虑的问题;④ 从土地覆盖到土地利用存在语义鸿沟,如何合适地引入语义信息以弥合语义鸿沟需要被考虑。最后,本文对国土调查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Դң�������ڶ��ѹ�������е�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TM+???SPOT5????DEM????????????????????????????????о???????????????????????????????????????飬????????????????????????????????????ETM+???????????????????????????????SPOT5????????????????????????????????DEM??????????????????????????ò/???ò????????????????  相似文献   

13.
如何快速获取无辅助参数卫星遥感影像地理位置是非合作方式获取的遥感影像信息充分利用的一个关键,利用影像特征的相似性对卫星遥感影像检索来实现定位,是获取无辅助参数卫星遥感影像地理位置的有效手段。为了探寻影像深度学习全局特征用于无辅助参数卫星遥感影像检索定位的可行性,建立了包括Precision@K、平均排序、特征提取时间、特征相似性计算时间、硬件消耗等,涵盖有效性、效率2个方面共计5类指标的评估体系。采用谷歌地球提供的影像数据作为基准影像,在资源三号夏季及冬季数据集上,分别利用AlexNet、VggNet、ResNet、DenseNet、EfficientNet等几种代表性的卷积神经网络预训练模型提取基准影像及查询影像的全局特征,依据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对这些网络模型的影像表征效果进行全面的量化评估与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DenseNet、ResNet-18、VggNet这3个深度学习神经网络预训练模型提取的全局特征,综合表征效果较好,可有效用于卫星遥感影像检索定位;当K值取200时,DenseNet网络模型的Precision@K值可以达到59.5%,ResNet-18和VggNet网络模型紧随其后,分别为49.7%和48.0%,为进一步利用深度学习全局特征进行卫星遥感影像检索定位,找出了最佳的候选网络模型,为下一步模型优化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钢铁行业是主要污染源之一。钢铁企业违法建设行为时有发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为提高环境监察部门执法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开展基于遥感技术的钢铁企业违法建设核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石家庄地区为例,分析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核查钢铁企业违法建设行为的可行性,并提出不同核查任务的最低影像分辨率需求。首先,选择不同规模代表性钢铁企业,开展遥感特征解译分析,建立解译知识库;其次,研究不同规模钢铁企业遥感解译标志在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下的可识别性;最后,根据不同核查任务,提出各任务对影像分辨率的需求。结果表明:(1)高炉、煤气柜、电除尘器、储料区是钢铁厂遥感识别的重要特征;(2)对于批小建大行为、正在建设的未批先建行为的遥感核查,最低影像分辨率需求为:大型企业2 m全色影像,中型企业1 m全色影像,小型企业0.5 m全色影像;(3)对于在敏感区已建成未批先建行为的遥感核查,最低影像分辨率需求为:大型钢铁企业2 m全色影像,中型企业2 m全色影像配合5 m多光谱影像,小型企业0.5 m全色影像配合5 m多光谱影像;(4)对于非敏感区已建成未批先建行为的遥感核查,最低影像分辨率需求为5 m多光谱影像。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灾区重建规划用图测绘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测绘资源及灾前灾后影像资料,采用航测遥感技术对多源遥感影像的处理及多源数据快速整合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可靠、及时、高效率制作地震灾区影像地图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图像融合是一项计算密集型的操作,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要求很高,硬件的发展远赶不上计算需求的增长,传统的遥感图像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资源共享模式,故软件方面的改进是必然的选择。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带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量的遥感图像通过网络发布成可在线获取的共享资源,利用网络和这些资源能大幅提升融合处理的速度。网格是网络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变化性较大的动态系统,资源的动态变化是网格的重要特征,数据的更新、节点的加入或离开、节点负载的变化、网络性能的变化等都会影响网格服务的性能,只有及时地掌握这些动态,并根据情况实时进行调整,才能保证较高的执行效率。基于网格服务的遥感图像并行融合的设计,在网格环境下,通过对资源和服务状态属性的分析,生成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并行处理,可提供高效的遥感图像融合处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结合Gabor小波和形态学的高分辨率图像树冠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冠信息的遥感提取能有效辅助森林参数反演、林分长势监测、树种识别等森林调查活动。随着遥感信息自动化提取的需求不断加强,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研究区域,设计了一种结合Gabor小波和形态学的树冠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Gabor小波提取出纹理特征,其次结合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PCA降维后的纹理特征向量提取出阔叶林区,最后基于形态学理论降低影像噪声,并利用前景后景标记的分水岭方法进行单木树冠提取。经过与人工解译的树冠信息结果对比发现,在郁闭度较高的阔叶林区,该自动化方法提取树冠精度较高,分割准确率Ad为79.59%,F测度达到了79.00%能有效提供精确的单木树冠信息,为林业经济调查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形定量选择遥感影像最佳空间分辨率的方法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影像观测尺度是遥感信息提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遥感信息提取的焦点。以往,遥感影像尺度特征的分析大多基于地统计学,其主要体现遥感影像中的线性特征,而实质上遥感影像中既存在线性特征,又存在非线性特征。因此,在深入剖析遥感影像尺度效应及分形特征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分形理论定量选择遥感影像最佳空间分辨率(也称最佳像元观测尺度)的方法。以IKONOS全色影像的建筑用地、耕地、林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FBM、DBM、TPM 3种分形维数计算模型,实现了3种地物在不同空间分辨率下分形维数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每种地物的分形维数是随空间分辨率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某些特征空间分辨率上会出现拐点。从遥感影像尺度效应分析可知,遥感影像空间格局随尺度的不同,其内部结构也不同。且随着尺度的增大,很多细节将会被忽略,影像的粗糙度也随着降低。而分形维数是目前为止描述对象自相似性和不规则度的唯一基本量化值,其直观上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吻合。因此,这些拐点对应的分形维数对地物的最佳空间分辨率的选择具有一定指示意义。通过本文研究可知,使用分形理论方法研究遥感影像最佳空间分辨率(或最佳像元观测尺度),打破以往观测尺度方法研究范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遥感影像观测尺度问题对GIS研究与地学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几何特征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选取具有不同尺度和包含全部方向的结构元素,设计了全方位结构元素多级加权滤波去噪算法和多尺度全方位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用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处理;并通过图像边界追踪生成栅格数据对象和矢量数据对象,据此建立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几何特征提取模型。结果表明:全方位结构元素多级加权滤波去噪算法很好地抑制了图像中的噪声,并保留了图像细节;多尺度全方位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很好地解决了噪声抑制和精细边缘提取的矛盾,检测出的图像边缘比基本的边缘检测算子清晰,而且抗噪性能强。提取的几何特征信息可以结合遥感图像的光谱、纹理、统计等特征用于遥感图像地物识别与分类,也可以在GIS、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和气象、农林、地理、海洋、水利、国土资源和环保等行业使用。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具有波段多、视域广、信息丰富、现势性强、同一地区可重复成像的特点,以达到快速、准确地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监测的目的。该次研究通过对多时相的TM,ETM,SPOT5、航片数据的分析,利用先进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总结出各类矿山环境地质遥感监测的方法。为山东省下一步开展矿山环境地质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为以后作此类项目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