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白云岩成因初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白云岩不仅常与油气藏共生,更与膏盐或金属矿床关系十分密切,而白云岩的形成至今仍具争议,焦点为白云石化作用过程中Mg2+的来源问题.白云石化作用常与盆地的深部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受深部热液活动控制;在白云石化作用较发育的盆地,其深部普遍存在一个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发现白云岩形成的环境温度高于方解石,且通常远高于正常的地层温度.综合研究认为,盆地深部的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是蛇纹石化橄榄岩,在蛇纹石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Mg2+,含Mg2+热液上升到盆地碳酸盐岩中与CaCO3发生强烈的镁交代,形成白云岩;热液中因有卤素F、Cl、Br及碱金属K、Na、Li等而有盐类沉淀,热液中还含CO、CO2、H2等,它们在蛇纹石化的橄榄岩中可以发生费-托合成反应,合成烃类;蛇纹石化过程中释放的Ni、Cr、Co、V等铁族金属是良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白云岩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岩不仅常与油气藏共生,更与膏盐或金属矿床关系十分密切,而白云岩的形成至今仍具争议,焦点为白云石化作用过程中Mg^2 的来源问题。白云石化作用常与盆地的深部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受深部热液活动控制;在白云石化作用较发育的盆地,其深部普遍存在一个中地壳低速一高导层。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发现白云岩形成的环境温度高于方解石,且通常远高于正常的地层温度。综合研究认为,盆地深部的中地壳低速一高导层是蛇纹石化橄榄岩,在蛇纹石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Mg^2 ,含Mg^2 热液上升到盆地碳酸盐岩中与CaCO3发生强烈的镁交代,形成白云岩;热液中因有卤素F、Cl、Br及碱金属K、Na、Li等而有盐类沉淀,热液中还含CO、CO2、H2等,它们在蛇纹石化的橄榄岩中可以发生费一托合成反应,合成烃类;蛇纹石化过程中释放的Ni、Cr、Co、V等铁族金属是良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白云岩成因详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此稿为苏联专家A.C瓦良卓夫同志对东北某矿区地质人员所提有关含矿白云岩研究方法问题的答复。文中若干地方编者曾略加改动。——编者  相似文献   

5.
<正> 引言许多学者研究过白云岩中Sr 的丰度。这些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旨在运用白云岩中Sr的含量以解释白云岩的形成环境。但是自然环境中哪些是沉积白云岩的水体却很难辨识,而且,在正常沉积条件下在实验室中尚未沉淀出白云岩来,因此我们对白云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认识是很有限的。鉴于这些原因,至今尚未精确确定Sr 在白云岩中的分配系数D_(Sr)白云岩。目前,使用以往文献资料推荐的D_(Sr)白云岩数值范围来预测白云岩中的Sr 含量,结果误差很大,通常不是接近就是超过大多数白云岩中实测的Sr 含量范围。可见,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能源的竟争,在向海洋索取资源的热潮中,对碳酸盐岩的研究进展很快,许多新颖的认识和观点相继问世,但仅就白云岩的成因而言,却尚未出现重大的突破。 白云岩,为贵州“沉积岩王国”中的特色岩类之一,不仅出露层位多、分布广泛,而且结构类型多样,很引人注目,本文试图将已掌握的贵州白云岩资料,从成因角度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由于笔者水平及测试手段所限,不当和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按分布产状,岩石学特征及生物配置,将贵州白云岩划分为:原生沉积一准同生白云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白云岩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云石(岩)问题一直是沉积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研究主题之一。近年来,在研究含有白云石的现代自然环境和促进原生白云石的沉淀实验中,都加入了微生物因素,并取得了令世人关注的效果,这无疑为白云石(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现有的观察资料和实验结果,将微生物促进白云石沉淀的机理模式归纳为厌氧模式和需氧模式2种,并分别介绍这两种模式中硫酸盐还原细菌、产甲烷菌和嗜盐好氧细菌促进白云石沉淀的机理;与微生物相关的矿物形态学特征中,球形和哑铃形白云石及白云石最初的成核阶段所形成的纳米球粒状结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尤其是纳米球粒状结构可以作为生物矿物学上微生物白云石的标志性结构。通过这些特殊的形态特征来寻找微生物作用的证据,或可为古代相似成因白云石(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排浦更新世现代白云岩特征及白云岩管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安顺 《沉积学报》1987,5(4):107-114
海南岛排浦更新世白云岩系我国首次发现的现代白云岩。露头位于潮间-潮上带,剖面高约4米,分7层,白云石与陆源碎屑共生。经鉴定白云石为粉晶,具完好菱面体晶形,为含铁白云石,有序度0.4-0.64,为淡水白云石之特征。第三层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白云岩管。岩管具圆及椭圆形管状,形态固定,大小相似,管壁光滑,单管状,管内白云石含量较管外高等特征,笔者认为其成因是虫孔先被方解石充填,成岩早期经白云石交代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由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马家沟组白云岩主要为泥微晶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种。泥微晶白云岩常与石膏或岩盐伴生,阴极发光呈中等橘红色光,有序度低,具较高的Sr、Na含量,与泥晶灰岩具相似的δ13C分布区间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r同位素值接近同期海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近于地表温度,表明白云岩化流体为与海水密切相关的高盐度流体,为准同生白云岩化,可用蒸发泵模式解释其成因。晶粒白云岩伴生矿物少,偶见黄铁矿,晶体结构多曲面他形,阴极发光为中-弱橘红色光,有序度高,Sr含量较低,Na、Mn含量与泥微晶白云岩相近,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泥微晶白云岩相似且与泥微晶灰岩相近,δ13C分布区间与泥微晶灰岩趋于一致,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说明晶粒白云岩与泥微晶白云岩具相似的白云岩化流体,该种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岩化,上覆沉积物不断压实封存卤水使其侧向流动为白云岩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Mg离子。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中寒武统藻白云岩去白云岩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中寒武统去白云岩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去白云岩化限于渗透性较好的藻白云岩,并且只有靠近含膏层段的藻白云岩才发生去白云岩化。从微观上看,发生去白云岩化的藻灰岩与藻灰云岩含有明显的去白云岩化交代残余,白云石残余呈碎斑状或树枝状。树枝状白云石残余含有大量的方解石包裹体,同时具有较高的Ca/Mg比,为高钙白云石,去白云岩化较彻底,形成藻灰岩;碎斑状白云石残余成分较均一,接近化学计量白云石(Ca/Mg比接近1),去白云岩化程度较弱,形成藻灰云岩。藻灰云岩的δ18O值(平均值为-6.7‰)明显低于邻近的白云岩(平均值为-5.3‰),同时高于藻灰岩(平均值为-9.5‰)。与未发生去白云岩化的藻白云岩相比,藻灰岩与藻灰云岩的孔隙度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白云岩的成因在沉积学界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此方面的研究还在继续,新模式不断涌现。 由于在常温常压下,实验室不能合成有序白云石,过去许多沉积学家否认在地表条件下白云石可以直接从水体中沉淀出来。然而到了60年代,在苏联的巴尔喀什湖东部阿拉库司湾的浅水沉积物中发现了现代白云石。以后,Mckenzie(1981)在研究波斯湾的现代潮坪沉积时,发现自形针状文石晶体在白云石晶体上生长,而晚期白云石又围绕文石晶体生长,没有交代  相似文献   

12.
我国白云岩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震旦系白云岩成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然界有无原生沉淀白云岩成为白云石成因研究中长期争论的话题.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对白云石成因机制尚没有完善的科学答案.有趣的是前寒武纪全球广泛发育白云岩,而寒武纪以来形成的白云石很少.目前很少有文章涉及这未解之谜.本文选择了四川盆地震旦系藻白云岩和非藻白云岩,将宏观全球构造、板块运动观点与微观先进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白云石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水介质条件、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藻白云岩,微、泥晶白云岩为原生(或准同生)形成,纯细晶白云岩为早期成岩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含硅细晶白云岩为埋藏环境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认识,并首次应用晶胞参数和结晶有序度判别原生和次生白云石.  相似文献   

14.
白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通过系统野外露头观察采样以及室内薄片岩石类型鉴定和地球化学测试来探讨白云岩的成岩作用机理,得出如下认识:研究区下古生界白云岩根据其结构成因可以分为8种类型:微-粉晶白云石型、具原生灰岩残余结构白云石型、细晶直面自形-半自形漂浮基质白云石型、细晶直面半自形...  相似文献   

15.
世界白云岩油气田勘探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锋  杨柳明  顾家裕  陈曦  赵喆  金银楠  高力 《沉积学报》2011,29(5):1010-1022
利用C&C数据库的"数字化类比知识系统",对世界上137个白云岩油气藏勘探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全球白云岩油气田分布规律、形成的构造背景、发育的盆地类型、赋存的沉积环境及主要产层的时代,并进而分析全球已发现白云岩油气田的油气产量与它们的关系;白云岩油气田以陆上为主,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构造背景以缝合带边缘的前陆盆地为主,...  相似文献   

16.
白云岩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沉积学理论的发展,白云岩化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白云岩化的物质来源、白云岩化环境、白云岩化阶段和白云岩化机理等。其中以白云岩化机理中与区域构造运动有关的构造热液白云岩化、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热液白云岩化和与变质作用有关的变质热液白云岩化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镁是继钢铁、铝之后的第三大金属工程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应用前景极为广泛。工业用镁的纯度可达到99.9%,但是纯镁不能用作结构材料,在纯镁中加入铝、锌、锂、锰、锆和稀土等元素形成的镁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广泛应用。镁铝合金是当今世界发展、应用最快的轻合金,其轻质、高强度和美观的特性,使其用途广泛、用量剧增,大到卫星、飞机、汽车,小到计算机、手机、相机,甚至一些小五金。我国的镁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是镁资源大国和镁生产大国。国内采用白云岩冶镁的工艺技术是皮江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分布在织金地区的摆佐组结晶白云岩的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及厚度和区域分布情况,结合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它的区域对比及地层时限,认为分布在织金落水洞-三甲以南地区的摆佐组白云岩是成岩斯后产物,并包含了黄龙组-马平组层位,推测它是一个跨越石炭系中上部的穿时地质体。  相似文献   

19.
建议尽快开发我省白云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新疆北部地区构造转换、海陆变迁的重要变革时期,包括三塘湖盆地在内的北疆地区该时期发育多个呈近东西向分布的陆内裂谷,其中存在大量基性、酸性及中性火山岩,它们以裂隙式喷发为特征。中二叠世芦草沟期,北疆地区发育裂谷期后半深湖沉积,沉积了厚层暗色泥岩、凝灰质泥岩、白云质泥岩夹白云质泥晶灰岩、凝灰岩、白云岩及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在暗色泥岩、凝灰质泥岩中普遍发育吐鲁番鳕鱼、双壳、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其中的白云岩具如下特征:以铁白云石为主,多呈泥晶和粉晶状,与泥晶石英和有机质(含藻类)构成纹层;与方沸石岩互层,并作为方沸石的胶结物同时交代方沸石;伴生纳长石、伊利石、硬石膏、黄铁矿等多种热液矿物。此类白云岩及其热液矿物为本研究区首次发现,其分布与上石炭统火山岩的分布范围一致,表现出裂隙式、点式分布特点;火山岩中发育丰富的网状、树枝状裂缝并被热液矿物充填,可见火山岩具角砾状构造,可能反映了热液喷流口的沉积特征。初步分析认为该白云岩是一种与岩浆作用、深部热液作用相关的喷流型湖相热水沉积白云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