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遥感学报》2006,10(5):820-820
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以下简称论证中心)于2004年1月13日正式挂牌成立。论证中心在国家航天局的业务指导下,接受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的管理,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为依托,吸收国内主要遥感机构的专家学者为成员,结合国内外遥感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为发展中国的航天遥感事业,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为中国航天遥感的管理和应用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祝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15周年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前夕,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迎来了15周年生日。在此,我们祝贺遥感应用研究所在我国遥感科学技术与应用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在国际遥感界为我...  相似文献   

3.
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测绘学科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之卓教授不幸于5月18日逝世.这是我国测绘界、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为我国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而倍感悲痛! 我们悼念和纪念王之卓教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位老科学家、老教育家为我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来,把他开创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代科学宗师,陈述彭先生是我国遥感地学分析的先驱、是遥感应用研究的开创者,陈述彭先生的逝世,不仅是我国遥感界甚至整个科学界的一大损失。值此逝世一年之际,回顾陈先生开创和繁荣遥感事业的历程,深刻缅怀陈述彭院士在推动我国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发展中的卓越贡献,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摄影测量与遥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专家、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之父、中科院院士王之卓教授一手创办的,担负了为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事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开展高科技研究的任务。该专业设有6个教研室和1个研究...  相似文献   

6.
童庆禧 《遥感学报》2009,13(S1):5-11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孕育于20 世纪70年代中期, 成立于1979 年底。航空遥感一直伴随着中国遥感的发展, 也伴随着遥感所孕育、发展和成长的全过程, 是遥感所成立以及发展的重要技术和学科支柱。以航空遥感为主体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项目获得了近10 项国家和部委的奖项, 其中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2 项, 国家科技进步2 等奖4项。对国家航空遥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对遥感所的孕育、成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催生、奠基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6年8月11~12日,“2006环境遥感学术年会”在宁夏银川市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遥感中心共同承办。本届会议共收到论文100篇,参会代表共150人。  相似文献   

8.
日前 ,由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GIS中心主持、中国科技大学信息处理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中心等单位参与研制的“安徽省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研究”项目通过了由我国航天、遥感界著名院士庄逢甘、陈述彭两位研究员参加的专家组的鉴定。该项目是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综合应用研究”的一部分 ,也是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在充分调查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系统研究的基本框架 ,建立了安徽省省级资源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所必须的运行环境和技术系统 ,并…  相似文献   

9.
35年前,一曲响彻天宇的“东方红”,揭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中国人从此踏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空间事业之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浩瀚太空斗转星移,在我国卫星遥感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呢?我方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卫星遥感应主要发展自主遥感系统。  相似文献   

10.
赵忠明  池天河  彭玲  郭子祺 《遥感学报》2009,13(S1):414-417
本文回顾了我国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科学院遥感产业化工作进程, 探讨了影响遥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个核心要素, 并以天津遥感产业基地为重点, 介绍了其诞生与发展状况, 阐述了落实国家发改委“卫星遥感应用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任务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国资源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遥感工作者多年的心愿,也是我国航天遥感事业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它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遥感事业发展迅速,成就辉煌,已建立起一整套全方位的技术和应用系统,完成了国家重大的科研、生产任务,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遥感事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遥感科技人才,在各经济与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纷纷建立起遥感机构,促成了遥感学术交流组织的诞生和扩大。1978年10月17日至  相似文献   

13.
为向测绘界朋友特别是广大中青年测绘工作者和测绘院校学生介绍我国有成就的测绘专家学者,宣传在测绘生产、科研和教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以鼓舞广大测绘工作者奋发向上、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推动我国测绘科学技术和测绘事业的发展,本刊开辟《测绘人物谱》专栏。从第二期开始,首先介绍测绘界的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各位委员,本期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永龄教授。为办好这个专栏,宣传测绘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先进人  相似文献   

14.
测绘简讯     
为了推动遥感科研技术的发展,扩大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湖北省遥感中心”于1984年12月4日在武昌正式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有:湖北省遥感中心领导小组及  相似文献   

15.
该所的任务是研究和发展我国大地构造理论地洼学说,运用地洼学说研究我国区域大地构造特点和发展史、矿产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找矿勘探和四化建设服务。该所十分重视遥感地质应用研究,设有遥感地质实验室在各项科研课题中都把遥感技术作为重要手段。“六五”期间完成了中国科学院重点科研课题“准噶尔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形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1月,四川省遥感中心在成都市正式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有地矿部、四川省政府、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及省内外遥感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代表近200名。 该中心的宗旨是组织协调省内遥感力量,联合全省遥感单位开展各种遥感应用工作,充分发挥各单位的遥感技术优势,为四川经济建设、资源调查和开发做出贡献。同时开展并组织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及学术交流,开拓国内、外技术市场。为省内外提供遥感资料、设备和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该中心的成立必将进一步促进四川省遥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人材培…  相似文献   

17.
由亚洲遥感协会、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部组织,中国参加亚洲遥感协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信息联合实验室主持的第20届亚洲遥感会议于1999年11月2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落下帷幕。此次会议是继1981年在北京,1990年在广州之后,中国第三次主办亚洲遥感会议。同时庆祝亚洲遥感协会成立20周年。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遥感界专家就数字地球、21世纪GIS、SAR和超光谱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分别作了专题报告或研讨。来自不同国家的167名代表…  相似文献   

18.
该站是我国目前唯一先进、完整的遥感卫星地面站。主要任务是接收、处理、分发、存档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开展对遥感数据接收和图像处理系统的研制、开发及典型示范,促进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该站设有密云接收站、数据处理室、照相处理室及两个分别从事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发展研究和遥感数据应用示范开发的研究室。共有科研人员158人(其中高级29人,中级62人)。 该站的技术设备是从美国引进的成套系统,具有国际8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它由接收、数据处理和照像处理三部分组成。接收系统具有X和S波段的接收跟踪能力,并把遥感卫星数据记录在高密度磁带上;数据处理系统由两套  相似文献   

19.
遥感是60年代出现的高新技术,自197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后,遥感才得到迅速发展。就遥感的意义来说,遥感就是不直接接触某物而感知某物,那么30年代开始发展的航空摄影技术也应属遥感范畴。我国地质上应用的遥感新技术是70年代引进的,而遥感地质是在50年代航空摄影地质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80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12年以来,国家和地矿部门把遥感作为重点发展的新技术之一,有十多个地矿部门相继建立了遥感(应用)中心或研究所,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遥感中心(站),其中8个已扩建为省级综合性的遥感(应用)中心,遥感地质专业科技人员已达2500人。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这次全国测绘科学技术经验交流会议是在1958年我国测绘工作大跃进的基础上召开的,它的任务是:广泛地交流经验和开展共产主义大协作,从而促进测绘事业更迅速的向前发展,使得1959年我们不但能够继续跃进,而且能跃进得更好。因此,这次会议也是一个促进会,希望通过它能揭开我国测绘工作更大跃进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