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尹崇玉 《地层学杂志》2005,29(2):178-179,214
国际地层委员会末元古系分会1989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各国地层古生物学家近十五年的努力,国际末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全球末元古系的正式名称--埃迪卡拉系(Ediacaran)以及埃迪卡拉系的底界层型已经国际地科联批准,在国际地层委员会2004年版"国际地层表"中被正式应用(Gradstein et al.,2004).本文综合近年来国际地层委员会末元古系分会有关文件和部分委员的有关建议,对国际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的进展与未来发展动向作一概要介绍,以期引起国内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及其后的“前寒武(界或代和亚界或亚代)的一般划分”、“北半球几个主要前寒武地层区和合用的地层资料”和“末原生代地层”等四篇文章,均从Salop《北半球前寒武和早期地质演变的一般特征》一书(1977年英文版)的第一、二、三、八章译出,供有关同志参考。有关该书的其余各章,以后如有可能和必要,将陆续译载。  相似文献   

3.
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学分会已正式同意前寒武地质年代的划分和命名方案,该划分和命名方案也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同意国际上正式使用。为便于国际上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确定、命名和应用。关于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更易于理解的评论文章正在准备之中。前寒武纪地层学分会也正准备将太古宙进一步细分到代。  相似文献   

4.
前寒武时代划分方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卫国 《地层学杂志》1990,14(3):238-240
<正> 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层委员会于1989年7月17日以78%的多数票通过了前寒武地层分会提出的前寒武时代划分建议(表二)。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东北区地层区划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勤 《吉林地质》1996,15(3):15-22
根据地层学理论,运用地层多重划分方法,结合中国东北区的地层总体特征,提出了东北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区划意见,古生代划分出4个地层区和11个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划分出1个地层区和4个地层分区。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东北区地层区划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地层学理论,运用地层多重划分方法,结合中国东北区的地层总体特征,提出了东北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区划意见。古生代划分出4个地层区和11个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划分出1个地层区和4个地层分区。  相似文献   

7.
28届国际地质大会时,国际地层委员会向大会推荐了一个暂行的全球地层划分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用了一套新的前寒武划分方案。现将此方案产生的过程和主要内容向我国地质界作一简要介绍。 1988年9月18日—21日在天津召开了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第八次会议,讨论修订  相似文献   

8.
刘汉男 《山东地质》1995,11(1):12-17
本文从现代理论地层学的概念出发,对华北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①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的含义;②岩石地层基本单元--组的划分;③岩石地层对比与年代地层对比;④重要标志层在区域对比中的作用;⑤华北二叠系上、下统分界线的划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暴露了在地层划分对比中,因长期受传统地层学与统一地层划分某些观点的影响所产生的问题,今后应该注意什么和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9.
陆上层序地层学是层序地层学今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因此,探索不同构造背影下,不同类型陆相盆地支序的边界性质,内部结构特征,控制因素及其模式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早白垩世陆相前陆盆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确定出4个层序边界,划分出1个超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体系域,湖泊扩  相似文献   

10.
试论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间的统一性和继承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少文章尝试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来改善传统地层界线 ,其中鲜有论及传统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关系的。从地层成因和地质学史的角度出发 ,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的统一性在于它们都是沉积环境及其变化的反映 ,在一定尺度的空间范围内 ,沉积环境的变化是有序的和同步的 ,传统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是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时间地层和等时地层对比。地质学的研究经历了从静态描述到动态成因再到动力学机制三个阶段。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间的继承性在于它们是地层学发展中的前两个必然阶段。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间统一性与继承性及地层记录不均一性和不完整性使综合地层研究成为必然与必需。在渤海海域地层研究中以传统地层为框架 ,层序地层为细分原则的研究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渤南地区新近系底界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末元古系全球层型的选择:层位、地点和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卫国 《现代地质》1999,13(2):204-205
在国际地层委员会1989年推出的前寒武纪划分方案中,元古宙(宇)被分为3个代(界)10个纪(系)。这一方案的试行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纪(系)级单元的划分对比因尚未建立全球层型而被束之高阁。末元古系(TerminalProerozoicSystem,又...  相似文献   

12.
问题回顾长期来,变质岩主要用岩石学观点来从事研究,甚至到本世纪初,在有些文献和许多地质图中,前寒武岩层并非按其年代划分,而只是根据重结晶程度标■属“变质片岩”或“结晶片岩”(片麻岩)。然而已意识到将这些岩层划归地层系统是必要的。局部地区的地层划分可应用于某些地区的前寒武岩层中。英国地质学家Sedgwick于1836年建立了寒武系,又在1838年建议所有叟老地层  相似文献   

13.
《地学前缘》2016,(6):246-252
高分辨年代地层系统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高分辨综合地层学试图建立分辨率小于一个生物带的地层单元并使地层对比的误差小于一个生物带。本文将目前用于建立年代地层系统的方法划分为三类:生物地层学、现代地层学的不同分支学科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学,讨论了不同地层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任何一种地层学方法的分辨率都是有限的,综合地层学为实现地层高分辨划分和高精度对比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生物地层建立可信的相对年代地层格架,现代地层学手段有助于实现高分辨划分和高精度对比,同位素年代地层学赋予生物地层界线和其他地层界线绝对年龄。三者结合共同构成了高分辨综合地层学。  相似文献   

14.
全息地层学原理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智勇  姜衍文 《地质论评》1995,41(5):426-431
全息地层学是以全球旋回地层学和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为基础,综合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化学层学以及构造地层学等地层学各个分支的研究结果,以崭新的思路,全方位地开发和提取出沉积记录中所蕴涵的各类地层学信息,从而以极高的时间精度划分对比地层的综合性地层学。  相似文献   

15.
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将层序地层学划分为初期阶段、地震地层学和现代层序地层学三个阶段。总结了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扼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定义,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一、地层学的意义 地层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地层划分、对比的概念和理论是地层学的精髓。地层划分的概念在根本上决定地层学研究的范畴、内容和方法。不同的划分概念又是不同的哲学观点在地层学这门自然科学中的反映。 地层划分、对比的概念最集中地体现在人们所制定的地层规范中,而地层规范是一般指导地层实践(地方或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地质调查与勘探、资源开发以及编制有关的地  相似文献   

17.
“前寒武─寒武系界线工作组”经多年工作已就元古─寒武系界线的全球层型剖面及其选点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获得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科联的认可。该工作组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就界线层型的选点等问题上曾作出过如下规定:1)工作组的首要任务是选定层型界线点;其次是确定界线上下地层的划分。2)为界线点选定的地层层序应尽可能连续、呈海相、且为单相;选点卫作应采用尽可能多的对比方法,但生物地层学应是最主要的方法。3)埃迪卡拉动物群应视为前寒武纪动物群。4)“小油栉虫/法罗特虫”这类三叶虫动物群应视为寒武纪动物…  相似文献   

18.
地层学的过去,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地层学的发展,认为狭义地层学、统一地层划分、均变论、年代地层学是传统的地层学的基本特征。广义地层学、地层的多重划分、突变观(含新灾变论)以及各分支学科的涌现及发展是现代地层学的基本特征。提出社会需求、学科基础、与相邻学科的交叉以及突变观的主导位是未来地层学发展的主导因素。21世纪的地层学将是现代地层学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前寒武地层出露面积大约占其总面积的10%,但前寒武地层在显生代地层下面分布是很广泛的,特别在美国中部内地更为明显。前寒武地层出露区分布在苏必利尔湖区和阿迪龙达克山脉的加拿大地盾向南突出部分,以及中部内地往南的小内露层中。前寒武地层还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西部科迪勒拉山带中由于受显生代形变作用而产生的较高隆起区内,但有关太平洋附近地区的前寒武地层是很少介绍过的。同位素年令测定资料表明,前寒武地层在时代上的变化范围很大,从35.5亿年到6  相似文献   

20.
严海麒  裴玉华  云辉 《华北地质》2005,28(3):144-150
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多重地层划分单位的标准,首次引入层序地层学,对寒武系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在寒武世地层中识别出一个“1”型不整合层序界面,五个“2”型不整合层序界面,将寒武系划为一个超层序,详细研究了超层序内部不同类型层序的沉积特征。重点讨论了地球化学分层、层序地层与传统地层学的关系,重新厘定了寒武纪的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以河南汝州阳坡剖面为例说明多重划分理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