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哀牢山-点苍山推覆构造的认识依据和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红河断裂、哀牢山断裂、九甲-墨江断裂及其所夹持的哀牢山变质带的构造问题,历来就为云南地质界所瞩目,是区域地质构造争鸣的主题之一。本文以地球物理场特征为依据,通过分析判断,提出用推覆构造模式来解释哀牢山构造变质带有关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哀牢山段可划分为东部高级变质带和西部低级变质带。构造分析表明:该构造带由3个不同变形域组成,可能代表其经历的3期左行走滑。第1期走滑发生在整个高级变质带,为拉张性左行走滑,形成角闪岩相L型构造岩。第2期走滑形成高级变质带中的高应变带,变形体制接近简单剪切,形成绿片岩相L-S型糜棱岩。第3期主要发生在低级变质带,为挤压性走滑,形成左行逆冲构造格局,并形成低绿片岩相千糜岩。地质年代学数据证明,3期左行走滑的形成时代分别是:距今58~56Ma、27~22Ma和13~12Ma±。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第1期左行走滑可能对应于印度与欧亚大陆距今60Ma左右的初始碰撞;第2期变形与青藏高原最强的挤压隆升期一致;第3期事件可能代表距今16~13Ma开始的青藏高原物质进一步东挤。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的3期主要左行走滑均发生在新生代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汇聚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张志斌 《云南地质》1992,11(2):199-200
自七十年代报道云南哀牢山构造变质带发现“蓝闪石”以来,哀牢山地缝合线是否存在的问题就一直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关注。引起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所发现的“蓝闪石”是否为真正的碱质闪石亚族中的在高压低温环境下形成的蓝闪石。针对这一问题,在1:5万错纳甲村幅的地质调查(填图)中进行了再研究。哀牢山构造变质带以NW—SE向呈弧形延伸的哀牢山断裂为界,可分为深、浅变质岩带。其东(北)的深变质岩带由下元古界哀牢山岩群组成,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西(南)  相似文献   

4.
李华健  王庆飞  杨林  于华之  王璇 《岩石学报》2017,33(7):2189-2201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背景下形成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哀牢山造山带两条造山型金矿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包含马攸木、念扎、邦布及折木朗金矿等;该矿带形成于拉萨地块及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层序列地壳初始缩短加厚的背景(59~44Ma),与林子宗火山岩和高压变质岩同期形成。控矿构造主要以EW向展布。金以自然金形式赋存在石英硫化物脉及石英脉两侧以绿片岩相变质为主的千枚岩及板岩中。哀牢山造山带包含镇沅、金厂、大坪及长安金矿等,主要形成于35~26Ma,成矿背景为区域发生大规模走滑剪切,矿区内分布有成矿前期的煌斑岩及富碱斑岩。控矿构造主要以NW-SE向展布,围岩变质级低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C-S-H-O-Pb同位素变化较大,整体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哀牢山造山带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幔流体、围岩地层的变质流体及岩浆流体,成矿围岩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同位素的变化性。  相似文献   

5.
云南哀牢山构造变质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前言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哀牢山构造变质带,以其独特的线形延伸、复杂而多期的变质迭加以及变质带东西两侧地质演化的明显差异,早为云南乃至国内外的地质工作者所瞩目;长期以来是讨论云南地质构造的核心课题。早期,从不同的角度,对哀牢山进行探讨,给以不同的地质构造名称,如“哀牢山变质带”、“哀牢山凸起”、“哀牢山地脊”、“哀牢山褶断带”等等。这些探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哀牢山地质构造的特点,且都认为是不同地质构造单元间  相似文献   

6.
哀牢山韧性剪切变质带类型划分及岩石分类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林 《云南地质》1994,13(4):371-378
本文将韧性剪切变质带按其形成地质背景划分为三个类型:(1)低温(浅层)韧性剪切变质带;(2)中温(中层)韧性剪切变质带;(3)高温(深层)韧性剪切变质带。哀牢山变质带中深变质杂岩区的主体属于中高温韧性剪切变质带,并有低中温韧性剪切变质带叠加。滇西其他地区如点苍山、高黎贡山、崇山、西盟及腾冲─瑞丽等地的中深变质杂岩区的基本地质特征与哀牢山变质带相近,因此,仍属于韧性剪切变质带,其类型划分与分布特征都与前者相似。本文提出韧性剪切变质岩石分类命名建议方案,根据滇西各韧性剪切变质带中的各类混合岩,绝大部分是构造片麻岩类,提出了两类岩石的对应名称。  相似文献   

7.
哀牢山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的边界构造带,其内出露的深变质岩系一直被认为是古老的变质基底岩石。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哀牢山深变质岩系锆石进行U-Pb年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深变质岩系的原岩有728±8Ma、727±3Ma、231±4Ma的花岗质岩石和其它年龄的碎屑岩,变质时代为27.8~23.7Ma。综合野外地质特征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哀牢山深构造带在晚渐新世27.8~23.7Ma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深熔作用,现今所见深变质岩系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原岩在晚渐新世(27.8~23.7Ma)变质形成,不全是古老的变质基底岩石。深熔过程中熔/流体发生了明显的迁移。哀牢山变质带具有混合岩化特征的岩石很可能是峰期变质作用后减压熔融的产物。晚渐新世地壳深熔作用与左行走滑剪切是哀牢山深变质带折返过程中近似同时发生的两种不同变质表现形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8.
云南哀牢山潘家寨一带变质玄武岩的研究程惠兰沈上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南哀牢山潘家寨一带变质玄武岩呈构造岩片产于哀牢山深大断裂西侧的浅变质带中(图1),属哀牢山洋脊/准洋脊蛇绿岩带的东部,其东侧为扬子地块,西侧为太忠-李仙江弧火山岩带1。段新华等(...  相似文献   

9.
哀牢山构造带是滇东、滇西重要的地质分界线,在我国西部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中具有特殊位置。该带呈北西向展布,南宽北窄。长达400Km。北东侧以红河断裂为界,南西侧为九甲断裂所截,其间以哀牢山断裂为界。可划分为深、浅两个变质岩带,深带的变质原岩为元古界,浅带的变质原岩主要为古生界。  相似文献   

10.
哀牢山金矿带原生金矿床的类型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哀牢山金矿带位于红河、哀牢山构造变质带的西亚带.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矿床受地层(上志留统、中-下志留统金厂组矿源层)、岩性(浅变质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岩)、多期活动的压扭性断裂带(哀牢山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和矿源岩(超基性、基性、中-酸性岩浆岩)成矿条件控制.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基础上,经过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而富集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滇西地区变质岩系基本上都呈南北-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点苍山变质带和哀牢山变质带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延伸800多km,向南东延伸至境外.滇西地区作为青藏高原构造域东南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大陆动力学领域走滑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以往研究多侧重于对红河-哀牢山剪切带的走滑运动和点苍山、哀牢山的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介绍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发展状况、可能解决的构造一热年代学问题,以及今后的展望。 1.哀牢山/红河变质带及其在亚洲-印度板块碰撞过程中的作用位于我国云南省的红河断裂带是目前亚洲最活动的断裂带之一,也是研究活动断层和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地区;沿该断裂带的三个地区(哀牢山、点苍山和雪龙山)广泛出露的宽约10~20km的高级变形变质岩,构成了亚洲东部最大的第三纪高级变质带(简称哀牢山/红河变质带),变质岩中保存了丰富的左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变质深熔作用与成岩成矿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兆麟 《地学前缘》2001,8(3):29-38
变质作用与地壳形成演化过程密切伴生 ,并与成岩、成矿作用具密切关系。从动力学系统分析 ,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变质深熔作用是温压递进性变质作用。变质深熔作用是变质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独特的温压、热力学、动力学及地球化学特性 ,文中定义为变质深熔系统 ,简称MAS ,它是由物质来源、能量来源、作用形式 ,物质转移与富集 ,形成时间与位置等要素组成。文中列举与变质深熔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及矿床实例 ,并据MAS要素分析其成岩、成矿机制 ,剖析了哀牢山变质带、云开变质带花岗质岩石属变质深熔成因 ,变质带中伟晶岩矿床、剪切带金矿床形成与变质深熔作用具密切关系。当前国际上十分重视在矿床形成和物质转移中的变质作用研究 ,因此深入开展变质深熔作用与成岩、成矿关系研究具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哀牢山含海蓝宝石伟晶岩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产于哀牢山变质带南段,为NW-SE走向.该变质岩系自晋宁期(中元古代)到喜山期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最强烈变质期为喜山期(17~35 Ma).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糜棱状花岗岩位于哀牢山深变质带中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两个样品(08Q2-22和08Q2-15)锆石新生边的年龄分别为250.2±2.1Ma(MSWD=2.5)和247.2±2.3Ma(MSWD=0.15)。石英C轴组构测定(EBSD)结果表明韧性变形变质作用形成于角闪岩相条件(500~630℃),远低于锆石结晶温度(675~864℃)和U-Pb体系的封闭温度(800℃),对锆石内部的U-Th-Pb组成不会产生影响,结合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及U-Pb协和图的特点分析认为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247~250Ma)是对岩浆侵位时代的体现。花岗岩中白云母等过铝质矿物的出现、低钠高钾、A/CNK和A/NK都1.0、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上地壳相似,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亲岩浆元素强烈富集,Sm和Y明显亏损的特征展示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Yb+Ta)-Rb、Nb-Y、(Y+Nb)-Rb和CaO-(TFeO+MgO)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构造带曾经历早中生代俯冲碰撞作用的历史,表明该花岗岩体形成于俯冲碰撞型构造环境。结合前人在哀牢山、点苍山深变质带中相继发现的早三叠世糜棱岩化花岗岩,以及长英质岩石韧性变形变质作用发生于中下地壳(10~15km以下)的特点,分析认为哀牢山—金沙江深变质带是早三叠世及其以前的岩石被俯冲到中下地壳发生韧性变形变质后被挤出或隆升到上地壳的,深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于中生代或新生代,而非元古宙,它不是,或至少不完全是扬子地块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6.
林文信 《云南地质》1990,9(3):200-213
滇西地区的哀牢山、点苍山、崇山及高黎贡山等变质带,都具有韧性剪切带的岩石特征,即以糜棱岩为主、不同类型的韧性变形岩石。本文仅就这些变质带发育的塑性流变及剪切应变特征和变形岩石的大量存在,说明这些变质带都是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岩石除糜棱岩类外,还有千糜岩类和构造片岩类。  相似文献   

17.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哀牢山金矿带处于哀牢山双变质带南西侧的含金低级变质带中,夹持于北西向的哀牢山断裂与九甲—阿墨江断裂之间(图1a)。该金矿带可分为北矿段和南矿段,以往将北矿段划分为九甲—老王寨—金厂金成矿亚带(西亚带)和大乾树—二台坡金成矿亚带(东亚带)。其中,西亚带为主要的成矿带,已知矿床产出较为集中,主要有镇沅老王寨、东瓜林、浪泥塘、和平丫口、库独木、搭桥箐  相似文献   

18.
造山带内大型走滑断层带的运动、变形及变质事件的精细厘定,对研究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沿着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出露大量深变质杂岩体,这些深变质杂岩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变形-变质以及热-构造演化信息。本文重点以红河-哀牢山走滑断层带中的变基性岩和变泥质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宏观和显微构造、岩相矿物组合、变形温压条件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所有的结果表明哀牢山深变质杂岩经历了至少三个阶段的变质以及依次的变形,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峰期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T=780~840℃,P=~0. 95GPa)以及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具有明显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获得片麻岩中的锆石边的变质或熔融年龄为35. 2±0. 9Ma~33. 9±0. 8Ma。同时结合EBSD变形矿物晶格优选定向分析,可以确定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与区域左行剪切变形阶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正>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哀牢山构造变质带,以其独特的线形延伸、复杂而多期的变质迭加以及变质带东西两侧地质演化的明显差异,早为云南乃至国内外的地质工作者所瞩目,长期以来是讨论云南地质构造的核心课题(范承钧,1986)。这一带地区以往地质工作以1∶100万和1∶20万区调成果为主,近年来随着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哀牢山构造变质  相似文献   

20.
哀牢山区太忠——李仙江带上二叠统弧火山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太忠-李仙江带弧火山岩位于哀牢山浅变质带西侧,沿阿墨江-李仙江深大断裂续延伸达300km,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以火山碎屑岩为主。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及少量的钾质碱性系列并存,化学成分表现为高Al低Ti,产出环境为陆缘弧,此外,该带火山岩由东往西岩石系列表现K2O含量,Th等的丰度表现出不断增加的特点,表明该带火山岩是哀牢山洋盆地向西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