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侯宏森 《气象》1979,5(4):35-36
日本气象业务工作自动化计划,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实施。其中包括“气象资料自动编集中继系统(ADESS)”、“气象卫星系统(GMS)”等等。本文将要介绍的“地区气象观测系统(AMeDAS)”也是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日本气象厅的气象业务工作自1963年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利用大型电子计算机、高速通信技术、遥测自动化观测设施和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改造原有气象业务工作的阶段。18年来,他们已先后建立了几个主要的业务自动化系统,并从近年开始实施着一项新计划。本研究报告是在探讨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体系的基础上,归纳出几个问题,并结合气象科学技术的某些发展,予以分析,也相应地就我国实现气象工作现代化的某些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日本天气监测分析、预报和服务情况简介郭进修(国家气象中心100081)笔者于1996年5月26日—6月5日参观了日本气象厅总部所属东京管区气象雷达观测系统,天气预报部实时业务值班室、计算机系统、气象卫星中心,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大阪管区气象台,关西机...  相似文献   

4.
正自1960年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升空以来,气象卫星应用不断深化,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先后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气象卫星应用服务体系,大大推进了卫星资料在气象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我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以风云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为主的气象卫星观测业务体系,为国家减灾防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风云一号、风云二号和风云三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建  相似文献   

5.
日本气象资料工作,大体上在日本建立气象观测以后七年就开始了,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最初比较简单的资料统计整编工作开始,到三十年代前后,气象月报、气象年报以及累年报等整编成果的出版和气象资料的管理工作就已逐步正规起来。1945年以后曾先后在中央气象台和管区气象台两级引进打孔卡片处理系统进行资料统计整编。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料业务工作也相应地获得改善,资料缩微技术以及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等新技术和装备相继引进,尤其是气象资料自动编集中继系统(ADESS)  相似文献   

6.
全国气象事业发展第8个五年计划中指出:“八五”期间,气象业务建设重点,除建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统和风云-2号气象卫星资料地面接收处理系统外,还要在中后期开始新建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和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两个  相似文献   

7.
葛润生 《气象》1987,13(2):33-36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的数字化天气雷达系统,于1986年8月初调试完毕,经过试运行后,将在1987年观测季节投入业务使用。 CAMS天气雷达系统是由国产713型天气雷达与IS-68K、VAX-11/750计算机,通过多种接口装置相联结,构成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处理能力强的天气雷达探测和资料处理系统。该系统对雷达探测资料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日本的气象通讯系统以气象厅为中心分为有线通讯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两大类。有线通讯系统主要是由电传打字机组成的线路网,由气象厅本部的气象资料自动编集中继装置(ADESS)进行控制,对国内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收集、编辑、分发和中转。此外,各地区中心还设置有一般收发报装置(BL)和航空系统用的收发报装置(AL)。国外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加工情报也是通过ADESS的中转分发到国内各地或向其他国家中转。无线通讯系统则分为甚高频系统和短波系统两类。甚高频系统的用处有二,一是从不具备有线通讯终端装置的台站收集气象观测资料,二是供地方预报中心与管区内的台站或邻近台站之间进行业务联络用。短波系统用于广播天气图等图片资料、广播海上警报、与特定的孤岛进行通讯联络等。  相似文献   

9.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天气和气候”。近代气象从十七世纪中叶,西方先后发明了温度表、气压表等气象仪器开始,到现代的无线电探空仪、气象飞机、天气雷达、气象火箭观测等,已经经历了近300年。而气象卫星诞生至今只有30多年,它就显示出了巨大作用和远大前途。可以说:“气象卫星是观测天气和气候的新秀”.新疆气象局从1972年开始接收美国第二代诺阿(NOAA-N)系列低分辨率卫星云图;1979年以后又接收美国第三代泰罗斯一N/诺阿(TIROS-N/NOAA)系列卫星云图,分辨率有所提高。1990年引进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后,…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6,(7):43-44
地区气象观测资料通信系统(AMeDAS),是近年来日本气象业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日本的气象观测网,除国家基本气象台站外,还根据气候、农业气象、水文工作的需要,设置了大量的“委托观测点”,但这些观测点分布不够均匀,观测记录不够及时、  相似文献   

11.
曹晓岗  占丰兴 《气象》1992,18(7):24-27
引言 七五期间,江西省初步建成了STYS系统,完成了以中速通信、实时资料库、图形图像库和局地网络等为基础的省级气象实时业务服务系统,开发了长、中、短期天气预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业务系统。以气象卫星资料、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灾害性天气联防为基础的短时天气预报业务得到加强,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初步改变了单一依靠天气图作预报的状况,我省的天气预报正向以计算机处理为主要手段,以数值预报产品应用为基础,各种信息和方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二十年来,处理资料的电子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天气预报。目前的问题是收集尺度为100公里和小于100公里的中间尺度扰动的资料。常规探空观测系统(400公里间距,12小时一次)显然是不足的,甚至航线观测(100公里间距,1小时一次)也是不够的。气象雷达(以及气象卫星)早已具备收集所要求的时空尺度资料的能力,并且已正式应用于短期预报。在气象雷达的应用上,过去存在两个限制:所需处理资料的数量很大及雷达回波与天气参数间的关系不明确。在计算机能迅速处理资料的情况下,计算机与雷达结合是个自然的解决办法。由于把信号转变成数值,简化了设计雷达与天气关系的任务。越来越多的单位试验  相似文献   

13.
地区气象观测系统是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气象厅在原有国家基本台站网以外组织的一项新的观测系统。从1972年开始在日本福岛县和山形县用有线自动气象计进行了自动观测和观测资料传输自动化等一系列试验。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了两年多的布点等准备工作,从1974年11月1日零时起开始正式运用,并于1976年基本上完成了建立这个系统所规定的任务,前后共用了五年的时间。目前,这个系统正进一步改善和协调,即将纳入国家天气监视网(NWW)的总计划之内。一、概述原来,日本的气象观测网除国家基本台站外,还根据气候、农业气象、水文等方面的需要,设置或安排了二千多个“委托观测点”。但这种委托观测点分布很不均匀,所用仪器种类繁杂,观测质量不  相似文献   

14.
台风指导报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从 1 994年起开始 ,应用卫星云图进行分析得到台风相关信息并向外发布的一项天气系统监测业务 ,即在台风季节 ,通过对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到的台风所在区域的云图进行识别、计算 ,获得台风 (包括热带风暴 )的位置、强度等相关实况信息 ,形成气象报文产品的业务。这项业务利用了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幅员宽广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 ,弥补了在热带海洋地区 ,由于资料稀少 ,用常规气象资料不容易追踪洋面天气系统的不足 ,尤其是它对监视台风运动过程的全部生命史有独特的优势[1 ] ;该业务工作已经持续了 8年 ,业务流程是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综合大气探测系统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国材 《山东气象》1998,18(4):4-11
1引言大气探测是基本气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40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气探测各分系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气象卫星从无到有,天气雷达从简易型到多普勒型,地面观测向遥测化、自动化迈进,新型高空探测设备将进行外场试验,专业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16.
1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与世界气象卫星事业同步发展我国气象卫星事业是随着世界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从1960年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世界气象卫星事业从实验到业务、从民用到军用、从极轨卫星到静止卫星、从单一仪器观测到综合仪器观测、从获取定性资料到获取定量资料、从观测功能到兼有数据收集和转发等通信功能、从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从单星系统到双星系统、从单独工作到全球联网,已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今已有美国、前苏联、欧洲空间局、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发射了气象卫星,目前中国是…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日本南极地区观测队为使昭和基地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自动化,在气象楼的屋顶上设置了综合自动化气象观测装置(以下简称 AMOS)。AMOS 分为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和高空气象观测系统(以下简称地面系统、高空系统),通过电路控制装置组成一个能互相交换资料的系统。地面系统进行地面气象自动观测,高空系统进行无线电探空的自动观测、资料分析、地面和高空的数据统计处理等。二、装置概要地面系统和高空系统都备有正副中央处理机(CPU)各2台,地面系统另备有输入输出信号控制部分和标准计时器各2台,高空系统备有输入输出  相似文献   

18.
一、气象观测和仪器装备日本第二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1一35)关国天气雷达现况及发展趋势···”·······……(2一6)云的卫星观测与数字雷达观测对比“····……(2一19)便携式温度表······~··””··············”····”…(3一19)泰罗斯一N气象卫星的产品·”·”······“·……(3一38)美国气象业务自动化现状及2。。o年 展望·一”二,.”.····”············”······“一(4一ID苏联的气象观测塔·······“···············…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气象》2012,38(12)
气象卫星及其应用 杨军 主编 《气象卫星及其应用》是《现代气象业务丛书》的一卷。该书介绍了气象卫星的发展过程、气象卫星的作用和基本观测原理,以及卫星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介绍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有效载荷及其性能指标;详细描述了风云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处理流程,以及生成的主要业务产品;深入介绍了卫星资料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卫星遥感产品的生成及其典型应用;同时,也对卫星资料和产品在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本书可以作为气象业务人员熟悉和掌握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和应用的参考用书和培训教材,对相关高等学校的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本气象业务是相对于气象部门开展的气象服务和科技产业而言的气象业务,它主要包括大气探测业务、气象预报服务、气象信息网络业务、科研和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是气象部门进行的主要业务工作。基本气象业务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气象部门生存、社会地位提高和自身发展。因此,加强基本气象业务建设及其管理始终是气象部门的生命线工程。一吉林省基本气象业务的现状(一)大气探测业务我省的大气探测业务主要有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雷达测雨、气象卫星遥感和特种观测。1地面气象观测。我省共有地面气象观测站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