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众多,湿地围垦现象严重,亟需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建设。根据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的地形特征、水文状况、受威胁状况和和湿地植物的适宜性特点,郑州黄河湿地的恢复模式可分为自然湿地恢复模式和主动湿地恢复模式,其中主动湿地恢复恢复模式又可分为蓄水型、溪流型和多塘型湿地恢复模式。针对嫩滩、河心洲、岛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可以利用黄河自身的水文周期、植物种质资源、自然肥力,采用自然湿地恢复模式进行恢复。在地势平坦、宽度较大、坡度较小且距平水位1~2m之间地形平顺无突变的二滩区,可采用蓄水型湿地恢复模式;在地势低洼,具有自然沟渠雏形,并与黄河河道相连的嫩滩区和靠近嫩滩的二滩区,可采用溪流型湿地恢复模式;在现状地形起伏较大,或现有及废弃的鱼塘分布区,可采用多塘型湿地恢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河渡黄河大桥西侧、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西侧、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等区域,总面积为5086hm2;主动湿地恢复区域主要集中在伊洛河东侧、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东侧、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和中牟太平庄村东北侧区域以及现有鱼塘集中分布区域,总面积为965hm2。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加之长期过度开发已经使得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已经不堪重负。因此,为了改善和恢复湿地的多种功能,如减缓径流、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在适当的地域恢复和重建湿地是当今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从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湿地恢复的基本原理以及湿地恢复的基本流程;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分别阐述了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三个基本模式,以及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策略;最后还对湿地恢复项目的评估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新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新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新济洲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新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退化芦苇湿地恢复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松嫩平原退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的生态恢复模式,2001—2008年,在吉林省西部牛心套堡退化的芦苇湿地进行了示范研究。试验苇田面积100hm2,以工程措施恢复湿地与河流的水力联系,改造苇田基底,完善灌排水系统;通过鱼虾自然增殖与人工放流、芦苇培育等生物措施,恢复苇田生物群落;采用农艺措施与水资源管理技术,恢复苇田的水文过程和生境。至2008年,苇田水环境盐度和碱度分别下降了92.21%和90.96%,平均每年下降30.55%和29.06%;苇田地表0~20cm土体脱盐率59.70%,平均每年下降14.06%;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5.37%;芦苇产量增加697.67%。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过程导向策略,恢复与重建因水文过程功能丧失而导致退化的芦苇湿地,综合应用工程、生物、农艺及水资源优化管理等措施,可促进苇田生物与生境的恢复,再建水文、生物等重要生态过程和恢复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对松嫩平原退化盐碱芦苇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湿地生态恢复的相关概念,针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基址及总体规划,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恢复技术要点,以促进海珠湿地的生态恢复,同时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湿地公园定义及效益分析入手,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中的保护及恢复措施。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隐蔽条件建设、生境岛营造、繁殖巢构建、建设生态廊道、野外投食以及建设生态围栏和警示牌等,达到保护湿地生物的目的;恢复措施主要包括基质恢复、植被恢复、水环境恢复以及岸坡恢复等。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实施可为我国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长江新济洲群湿地恢复技术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长江新济洲群湿地的退化过程、诊断等级与胁迫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湿地恢复的技术流程、恢复模式、关键技术与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湿土壤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湿是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生态恢复是退耕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从湿地土壤概念、退耕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变化及土壤生态恢复进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退耕还湿后土壤生态恢复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包头黄河湿地生态恢复植物类型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够更好的以近自然的生态恢复模式对包头黄河湿地植物受损区域进行植物恢复,通过多次对包头黄河湿地各区域植物现状的实地调查,分区域、分类型地对包头黄河湿地植物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包头黄河湿地的特点,确定了植物恢复物种的选择原则;结合包头市湿地功能规划与片区划分,对敕勒川盐碱化区、露滩-大堤区、湖泊与临河挺水植物区、河成湖浮叶-沉水植物区、农垦恢复区与林岛、滨河生态廊道风貌控制带6种不同立地区域植物恢复选择物种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植物恢复可使用的植物种类,并且进行了生态恢复典型植物的成活率实践研究,验证了所选植物能够在该区域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红树林种植的滨海湿地恢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滨海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社会价值。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滨海湿地面临着退化和消失的状况。基于红树林种植的滨海湿地恢复模式,是华南沿海传统围垦养殖区湿地恢复的方式之一。对深圳湾滨海湿地恢复工程开展为期1a的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对人工湿地生境适应性较好,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需要在一定人工辅助条件下进行栽培。人工恢复湿地可使遭受污染的4类海水指标大幅改善,溶解氧、COD分别净化为Ⅱ类和Ⅲ类。建议今后尝试增加种植红树植物的种类,使用红树小苗并采取密植,投入适度的人工管理,延长水质处理期,采取多级水循环流程。  相似文献   

11.
敦煌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恢复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敦煌湿地的类型、生态环境特征和湿地退化现状的调查和资料搜集,分析了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环境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地处西南地区腹心地带,是集天然河流与人工湿地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西南丘区河流湿地特征。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了水质保护、水质净化、鸟类生境保护、河岸多塘系统恢复、河岸林网络系统修复、河岸廊道修复等保护与恢复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湿地保护成效,为西南地区丘区河流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沙家浜湿地景观进行了分析,并从湿地总体布局、地形与水系、水质净化、湿地景观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科学研究与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探索与规划,为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规划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其生态系统完整,功能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处典型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本文在对沉湖湿地的资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保护与恢复的指导思想、建设的总体目标等简要阐述的基础上,对当前沉湖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出一些发展的理念和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湿地特征及其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湿地功能和特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湿地面积缩减、水质污染及功能退化等问题的分析,揭示城市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依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生态学原理,提出湿地退化恢复的实质是结构的修复,城市湿地的恢复应采取汇水区水源保护、汇水净化治理、入湖河流截污、河道修复及重建湖滨结构的城市湿地恢复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京地区湿地资源的考察,根据湿地供水渠道,将北京地区湿地划分为地下水(泉水)供水、水库供水和中水供水3种湿地类型,并根据不同的湿地类型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整治和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海生  陈桂珠 《热带地理》2007,27(2):107-110
湿地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退化,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圳市湿地类型有3大类(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13种类型,占深圳国土总面积的8.12%。深圳湿地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滨海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小,生境面临退化;红树林和湿地水草的生存受到威胁;河流水质不断恶化,河流底质污染程度持续加剧。针对深圳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恢复对策:保护好西部滨海滩涂湿地;控制污染,修复河流自然湿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积极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湿,规划建设省级湿地公园,加大流域内污染企业的治理,引导居民改变生活习惯,采取生物技术建设人工浮岛等多种措施,对傅疃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流域内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对湿地的认知变化及保护历程,结合第二次全国湿地普查结果,分析当前我国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主要包括:落实保护红线、创新保护格局;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湿地保护绩效考核;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提升湿地造血功能;加强科技支撑及人才建设、建立智能管理体系;宣扬湿地文化,推进社会主流生态价值观形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