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海岛礁地形测量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海岛礁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获取大量海岛礁航空摄影图像,并基于三维重建原理,构建海岛礁的三维模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范围大、成本低廉、操作便捷等优点。本文同时探讨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原理,设计了海岛礁测量中无人机的作业流程,并实际应用于海岛礁的航空摄影测量,对构建的三维模型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网络RTK是在常规RTK、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新技术。本文以福建沿海的一个岛(礁)为例,分析以网络RTK技术进行外业控制的海岛(礁)测图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海岛(礁)DEM成果质量检验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机交互质量检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海岛(礁)DEM成果质量检验问题的3个关键技术。首先,提出了目录组织模型用于质量检验的自动化检查方法,该模型支持对各个单位汇交的成果数据组织、数据命名和数据格式等方面进行检查,实现了对空间参照系、逻辑一致性等质量元素较为全面的检查,提高了大规模批量海岛(礁)DEM成果的检验效率;其次,提出了桩点法统计高程中误差,以取代外业现场打点检查DEM高程精度的检测方法,解决了海岛(礁)无法布设足够外业检查点的技术难题;最后,开发了质量等级评定工具,实现了DEM成果质量检验评价结果的电子化统一管理。通过对3000多幅海岛(礁)DEM成果质量检验的工作证实,该技术提升了质量检验能力和效率,保证了测绘成果检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岛(礁)地形测绘面临的困难,应用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提取了海岛(礁)数字高程模型及海岛岸线。介绍了雷达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流程,利用厦门地区的ERS-1/2串联飞行的雷达数据,进行了相关实验,提取了某海岛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InSAR相干图的海岛岸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InSAR技术生成的相干图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等处理,自动获取海岛岸线信息。实验证明InSAR技术是进行不易/不宜到达的海岛(礁)地形测绘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船载多传感器一体化测量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翟国君  卢秀山 《测绘通报》2019,(10):127-132
船载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技术是近年来的一项新兴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多波束测深仪、激光扫描仪、海洋船只定位导航等设备的集成,进行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针对实际海岛(礁)测绘中,登岛困难、岛上作业条件差及测绘任务重、难度系数大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船载多传感器一体化测量技术,并通过对船载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系统实施海岛礁、水中构筑物、港区等近岸一体化测量,阐明系统在应用案例中的性能优势,为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技术进一步应用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东升  黄腾  刘为东  陈冬 《现代测绘》2011,34(4):3-4,21
本文简要介绍了GPS RTK技术在海岛(礁)测量中的基本原理,根据海岛(礁)地形的特点,探讨并实践GPS RTK测量海岛(礁)地形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同时利用高精度全站仪对GPS RTK的测量精度进行评定,证明GPS RTK精度能够满足海岛(礁)地形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疆精灵4RTK因其操作方便,在测绘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海岸带数据采集中,传统测绘手段对外业的要求较高,周期长,数据质量差。利用大疆精灵4RTK结合PPK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高测量精度的同时较大的减少了测量外业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文以位于山东省某市的10公里潮间带测量为例,运用大疆精灵4RTK无人机结合中海达的UBase差分基站,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该项目针对海岸带中的潮间带及海岛的测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远海岛(礁)区域高程基准转换的方法。选择平均海面作为远海岛礁地形测绘的高程基准,利用DTU10全球卫星测高平均海面模型,统一模型的参考基准,基于多项式拟合模型,实现了大地高与当地平均海面高的转换。对远离大陆的岛屿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说明在远离大陆的岛(礁)区域应用卫星测高模型进行高程基准的转换,满足中小比例尺远海岛(礁)地形测量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海岸带潮汐模型支持下的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控制区域的摄影测量定位问题,结合海道测量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潮汐模型支持下的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摄影时间利用精密潮汐模型计算摄影瞬间水边线上各点的高程值,然后引入水边线上这些高程已知的点,和其他控制点以及连接点一起参加平差,精确确定摄影时影像的空间方位。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控制区域岛(礁)、滩涂等要素的几何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断面测量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外业测量人员工作强度大,其测量的密度精度不高,速度很慢,对于一些要求高密度、危险无法到达的地段就无法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是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非接触式测量,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取被扫描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色彩,在市政道路工程断面测量中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仅能提高外业作业效率,减少外业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危险情况发生,也能提升工程项目的内涵。本文利用LEICA P40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道路获取道路点云,研究利用道路点云数据绘制道路纵横断面的作业流程、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网络RTK在海岛(礁)测绘中的应用,利用福建省已建立的FJCORS对福建沿海一个海岛(礁)进行了像控点的布设和施测,同时利用静态GPS观测和高程控制测量对RTK成果进行检测,并完成了地形图测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海岛礁及周边的复杂地形环境及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岛礁区域复杂地形要素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海岛礁及周边复杂地形海陆一体化三维建模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海岛礁及周边复杂地形进行建模。以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海岛及周边地形作为实验数据,对海岛礁及周边复杂地形进行了海陆一体化三维建模,并在GeoGlobe等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海岛礁及周边区域海陆一体化三维建模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航测超高倍放大数字测量发明专利,在限飞区域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确定了超高倍放大成图航测外业像控布设及内业加密、分区方案,采用内业和外业相结合的数字成图技术,解决大比例尺数字成图难题.道路高程注记点测量采用基于DGPS精密定位技术的车载GPS高程测量实用新型专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一条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精度分析等部分组成的全数字化摄影测量数据链和工作流程,缩短了成图周期.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载光子计数激光雷达测深系统具有高探测灵敏度、高密度、小光斑的特点,是海岛礁和浅海水深快速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高探测灵敏度也导致了获取的光子点云数据具有背景噪声大、信噪比与地物类型的相关性强以及光子的密度分布差异大,已有的去噪算法不能很好地适用。本文提出一种原始光子观测数据的去噪方法,首先基于直方图统计的方法计算原始光子观测数据的有效信号区间,其次利用网格统计法对区间内数据进行粗去噪,最后改进局部稀疏系数方法,采用水平椭圆搜索计算格网内每个光子数据的局部稀疏系数值,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确定噪声光子和信号光子的分隔阈值,实现原始光子观测数据的精去噪。本文选取了海南省的加井岛及临近的浅海地形为研究区,获取了无人机载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光子数据,验证本文提出的去噪算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高信噪比海岛植被覆盖区域和砂质潮间带区域的F1-Score均值达94.64%和98.96%,在低信噪比的近岸较浅和较深水体区域的F1-Score均值达93.04%和90.74%,总体F1-Score为94.34%,能有效剔除绝大部分噪声点,且对不同信噪比的海岛植被、沙地和不同深度的水下地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  相似文献   

15.
谈大数据时代的“云控制”摄影测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祖勋  陶鹏杰 《测绘学报》2017,46(10):1238-1248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影像数据采集方式的多样化、高效化、便捷化产生的摄影测量影像大数据需要高效、自动与智能的处理。然而,作为传统摄影测量几何定位主要控制数据的外业控制点,其获取的复杂性与低效性仍然是制约摄影测量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云控制"摄影测量的概念,以带有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作为几何控制替代外业控制点,通过自动匹配(或配准)获取大量密集的控制信息;并介绍了基于影像、矢量和LiDAR点云的3种"云控制"摄影测量技术;最后对"云控制"摄影测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面向离岸海岛实景三维需求与技术挑战,以珠海市庙湾岛为观测对象,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激光扫描的方式进行离岸海岛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详细介绍了无人机任务规划、地面控制与实景三维数据处理工作,以及基于无参数布料模拟滤波的DEM生成,最终通过检查点验证了数据的绝对精度。结果表明,获取的正射、倾斜影像总中误差分别为14.72、6.60 cm;点云、DSM、DEM高程中误差分别为3.10、6.20、7.11 cm,满足离岸海岛实景三维展示与调查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理信息的数字影像采集集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导航产业的关键技术分析入手,论述了导航地理数据在导航技术中的作用。在对导航地理数据采集、更新与数字影像数据获取技术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导航地理数据采集、更新与数字影像数据获取的新技术途径,对导航地理数据与数字影像数据获取的内、外业流程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对移动测量技术在导航产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GPS接收机、CCD相机、计算机及移动车辆等设备集成一体化,外业采集系统开发及内业数据处理系统开发等。  相似文献   

18.
对于远海海岛(礁)的基础控制测量,考虑到远海作业的安全问题和工作效率,开展了利用海南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HiCORS)向远海海岛(礁)传递国家坐标的技术可行性研究。基于GAMIT软件,对长基线和短基线同时存在对GNSS控制网基线解算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最佳基线解算方案。从算例分析结果可知,远海海岛(礁)与HiCORS联测网基线解的内部精度非常可靠,为GNSS技术在海岛(礁)测绘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导航电子地图应用的日益广泛,其质量检测的工作也愈加重要。针对目前导航电子地图质量检测方法中存在的外业数据采集种类少、采集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使用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对导航电子地图进行质量检测的方法。在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质量外业检测过程中,使用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采集道路及两侧点云和全景影像数据,获取检测目标位置及关系信息数据,作为导航电子地图质量检测参考,并为导航电子地图样本库提供新的数据类型。该方法较传统质检方法在数据采集效率、数据获取类型和数据精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数学精度的检验是测绘成果质量检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在通常采用的野外实地检测模式下,地理空间信息位置数学精度检测工作量大、成本高等问题,该文根据海岛(礁)测图成果特点,提出了桩点法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的技术方法。通过进行实测试验,解决野外难以获取足够检测点的问题;同时,采用试验结果,对海岛(礁)测图成果数学精度检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