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瑶岭钨矿矿化类型多样性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广东瑶岭钨矿床在原来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基础上,又相继发现了花岗岩岩体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化和深部花岗岩体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白钨矿化。通过对这新老发现的三种类型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建立了瑶岭不同类型钨矿化成生关系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该模式可能会给整个粤北甚至南岭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粤北瑶岭钨矿矿化类型多样性与叠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北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的西南部,区内已发现众多规模大小不同的矿床(点),组成了著名的钨矿化集中区.瑶岭是其中一个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由于长期开采,瑶岭钨矿山原保有的黑钨矿资源储量濒临枯竭.2004年,在矿区南部碳酸盐岩与花岗岩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发现了夕卡岩型白钨矿化,不久又在矿区中深部的花岗岩体中发现了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构造蚀变型白钨矿工业矿化,揭示了钨矿化类型的多样性和叠加性.通过对区内不同类型钨矿化分布规律总结,将为钨矿化集中区新一轮的钨矿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新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石隆矽卡岩型白钨矿点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探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钨矿成因类型和找矿标志。结果表明:石隆白钨矿点的矿化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云英岩型。基于矿(化)体已有地表工程揭露和矿产剖面测量结果,认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钨矿找矿潜力。该矿点的发现,对进一步认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豆浩然  张文兰  王汝成  陈文迪 《地质学报》2018,92(11):2269-2300
牛塘界钨矿床是桂北地区苗儿山—越城岭岩体南部的一个大型钨矿床,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花岗岩为已绿泥石化的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对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岩体为高分异、高演化铝过饱和富钨花岗岩;对岩体中锆石进行了U- Pb定年分析,获得成岩年龄为410±4.9Ma;对与白钨矿共生的磷灰石进行了原位U- Pb定年,测得成矿年龄为418±37Ma,两组年龄数据表明,牛塘界钨矿床的成矿花岗岩及成矿作用都属加里东期。 本文还对牛塘界钨矿床的矿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根据蚀变类型划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矿石:矽卡岩化矿石、绿泥石化矿石及石英脉(块)型矿石;其次,根据三种矿石的特征划分出三个不同的成矿阶段,即三种矿石的形成与不同的成矿阶段相对应:矽卡岩化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及晚期硅化-碳酸盐化阶段;第三,对各成矿阶段形成的白钨矿进行了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根据白钨矿中Mo含量的变化及白钨矿REE配分曲线中Eu的异常,阐释了成矿环境氧逸度的变化;根据白钨矿中微量元素Na和Nb含量的变化,结合白钨矿REE配分曲线特征,揭示了REE置换进入白钨矿的机理及成矿流体性质的演化趋势;第四,根据白钨矿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得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混入部分经地层循环的大气水;第五,对成矿母岩中成矿元素W的分析结果表明,牛塘界钨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成矿母岩。因此牛塘界钨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于矿区内高度分异演化的花岗岩,属加里东期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上房钨矿床是武夷山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大型白钨矿矿床,也是福建省发现的钨矿新类型.矿床产于上房似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赋矿围岩主要为古元古代大金山岩组斜长角闪岩和黑云斜长变粒岩,矿体产状与围岩的片理一致,矿石类型为石英细脉型和浸染型,金属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和辉钼矿,其次为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等.野外地质观察和矿化特征研究表明,上房钨矿的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型.采用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测年技术,对与成矿有关的上房似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与白钨矿共生的辉钼矿进行成岩成矿年代测定,获得上房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8.8±1.6 Ma(1σ),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59.40±0.86~149.92±1.39 Ma(n=5),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56.5±4.0 Ma,等时线年龄为158.1±5.4 Ma(2σ).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上房钨矿床与矿区似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二者均形成于晚侏罗世,与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一致.传统观点认为,华南地区晚侏罗世(160~150 Ma)钨多金属矿床大规模成矿作用集中于南岭成矿带中东段的湘南、粤北和赣南地区,而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说明这一区域成矿作用向北东延伸进入到武夷山成矿带的闽西和闽北地区.因此,华南钨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不是传统认为的近东西向,而是具有北东向或北东东向展布的特点,是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南岭地区中生代发育大量岩浆热液型钨矿床,但是成矿岩体类型、侵位深度以及围岩性质存在差异,且成矿过程中受多期流体活动与大气降水的影响,流体源区与演化过程复杂。本文对不同类型钨矿床中多阶段白钨矿进行了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S型花岗岩侵入相关的白钨矿氧同位素值最高(5.7‰~7.8‰),A型花岗岩侵入相关的最低(2.9‰~4.5‰),I型花岗岩侵入相关的落在二者之间(5.6‰)。不同类型钨成矿早期流体均主要为岩浆水,后期成矿过程中外来流体贡献不同,其中大气降水对夕卡岩和云英岩型钨矿化影响较小,而石英脉型矿化存在较大比例的大气降水的加入。此外,单颗粒石英脉型白钨矿的氧同位素组成也存在较大的不均一性,核部到边部逐渐降低的趋势反映了多期次的流体活动。综合分析认为,早期结晶的白钨矿尽管经历岩浆分异、流体出溶与热液沉淀,仍保留岩浆熔体的部分氧同位素特征,而早—晚阶段白钨矿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详细记录了流体源区特征与演化过程。夕卡岩与云英岩型白钨矿形成主要与强烈的水岩反应相关,而石英脉中白钨矿沉淀主要与大量的大气降水加入有关。  相似文献   

7.
行洛坑钨矿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是该带目前规模最大的钨矿床.钨矿体主要产于强烈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顶部,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及大脉状多种矿化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含量近1:1.关于矿床的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详细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产出的不同世代白钨矿开展了系统...  相似文献   

8.
兴安油麻岭钨矿类型的多样性及成矿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麻岭是桂北猫儿山岩体南缘一处新发现的钨矿基地,其北部的牛塘界(中型)、鸭头水(小型)等矿床由于长期开采,矿山保有钨矿资源储量已近枯竭。钨矿体受花岗岩、接触带、地层层位、构造及NE向的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呈多样性,主要有石英脉型、花岗岩外接触带似层状矽卡岩型、内接触带花岗岩型及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有工业价值的主要是前三种,其中外接触带似层状矽卡岩型、内接触带花岗岩型为该区工作的主攻类型。钨矿化主要为白钨矿化和黑钨矿化。  相似文献   

9.
粤北红岭钨矿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粤北红岭钨矿为产在热水复式岩体之中的中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黑钨矿化和蚀变花岗岩型白钨矿化.对矿区含矿石英脉中8个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及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9.1±1.5)Ma和(158.8±0.88)Ma.等时线纵截距为-0.010±0.041,说明样品中不存在可测定的初始187Os.统计表明南岭地区中东段钨锡矿床的成矿年龄多集中在150~160 Ma.粤北已有的几个钨矿成矿年龄与区域燕山期花岗岩大规模侵位时期一致,表明南岭地区花岗岩成岩成矿可能不存在明显的时差.  相似文献   

10.
黎华 《广西地质》2013,(12):30-33
广西资源县鸭头水白钨矿是新近查明的中型白钨矿床,位于猫儿山花岗岩体西侧外接触带,前人认为存在3种矿化类型,主要是与中一高温岩浆热液成矿有关的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破碎带型钨矿。文章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内钨矿化可归纳为层状、似层状夕卡岩型白钨矿和石英薄脉型黑钨矿两种类型,前者最具找矿潜力,查明资源量占比95%以上,主要受距花岗岩体接触带有一定距离的有利地层岩性、层间滑脱构造或层间断裂所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杨金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杨金沟白钨矿床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发现最大的钨矿资源地,其资源量已超过大型规模.文章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观察,总结了杨金沟白钨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对主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另外,在该矿床现有勘查成果基础上,结合矿体空间产出特征和断裂构造等主要控矿因素,剖析了该矿床钨矿化富集规律,进一步明确了杨金沟地区白钨矿床的找矿远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田岭白钨矿床稳定同位索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新田岭钙矽卡岩型白钨矿床为例,通过硫、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所获得的成矿信息,探讨了矽卡岩白钨矿床的成因和物质来源。矿区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深溶液属以岩浆水为主的混合岩浆水,后期变为大气降水;碳主要来源于地层碳,混有岩浆碳;硫源为深源硫与地层硫的混合。稳定同位素结合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矿床系与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矿床,钨主要来源于大陆地壳重熔化岗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3.
王辉  任云生  牛军平  鞠楠 《世界地质》2010,29(4):601-606
四平三家子钨矿床是近年来在东北地区发现的一个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矿区内脉岩发育,闪长玢岩脉空间上控制着钨矿体的产出,与钨矿化空间关系密切,是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该闪长玢岩为成矿前脉岩。结合闪长玢岩、成矿花岗岩体以及钨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认为三家子钨矿区内的闪长玢岩脉与成矿花岗岩体、钨矿石主要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稀土元素组成具有可比性,成因上应属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青阳县高家塝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安徽省青阳县高家螃钨矿床赋存于青阳岩体北东缘接触带附近,是安徽省目前探明的规模最大的层控夕卡岩型白钨矿床,本文着重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等方面阐述分析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5.
红岭钨矿是个脉钨矿床.我们937队在补充勘探期间,在石英脉型钨矿床的深部发现了含矿的白云母花岗岩体.在岩体突起部位的白云母花岗岩内接触带钨、铝、铋矿化强烈,其中钨已达工业要求.这种矿床类型的发现,对钨矿的成矿理论研究及找矿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矿区地质矿区位于粤北大东山-贵东-九连山构  相似文献   

16.
吉林四平三家子钨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家子矿床是近年来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白钨矿矿床。为揭示该矿床成因,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相关岩体、大理岩围岩、矽卡岩矿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成矿时空及成因密切相关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铝过饱和、碱含量变化大、K2ONa2O和低Rb/Sr值等同熔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组成表现为稀土总量较低、明显的Eu负异常和不明显的Ce异常以及右倾斜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进一步显示含钨花岗岩具有深源特征。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岩(矿)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以及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认为孟家岭岩体是三家子钨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该矿床属矽卡岩型钨矿床,成岩成矿作用与太平洋板块沿北西向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康宁 《江苏地质》2015,39(1):32-36
禾尚田钨矿主要发育于天子岭组下段和中段碳酸盐岩中,围岩蚀变有大理岩化、云英岩化和矽卡岩化;其矿脉类型为石英脉、长石脉和云英岩脉;矿石矿物有黑钨矿、白钨矿、锡石、毒砂、萤石等.该矿床属特大型钨矿,具有多种矿化类型叠加、多阶段成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个罕见的铀钨矿化带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玉蕙 《地球化学》1997,26(4):86-93,T001
一个以铀钨为主的铀钨锡多金属矿化带,沿某复式花岗岩体东侧接触带分布,有50多个矿床和矿点,其矿床(化)类型有岩浆型、伟晶岩型、夕卡岩型、高中低温热液型等,组成一个完整的花岗岩成矿系列。其中低温热液铀钨矿床是一个矿床新类型,具有独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工业意义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粤北瑶岭钨矿区存在石英脉型黑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两种成矿类型,与石英脉型黑钨矿成矿同期形成的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49.44±0.73)Ma,与华南中生代燕山期大规模的W、Sn成矿作用的年龄一致,代表石英脉型黑钨矿的成矿年龄.与石英脉型黑钨矿成矿相关的隐伏灰白色黑云母花岗岩的SHRIMP锆石年龄为(158...  相似文献   

20.
瑶岭钨矿是南岭成矿带粤北梅石瑶矿田中重要的石英脉型矿床,具有中型规模,周边具有矽卡岩型矿化,深部发现了云英岩型矿化,研究瑶岭钨矿的控矿因素对判断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矿化的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瑶岭钨矿的北西组中组矿脉表现单脉型;北西组北组及南北组矿脉表现为浅部细脉、薄脉、往深部合并成大脉,具有典型的"五层楼"特征。充填于竹园断裂中石英斑岩的产状控制北西组中组矿脉的钨矿化强度;钨矿体赋存于竹园大断裂的上、下盘附近1500~2000 m范围内;赋存于竹园断层上盘的钨矿体规模大,矿化较强;下盘的矿化及规模都较小。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分布规律的分析,并通过研究矿体的产状、富矿段赋存位置与矿脉厚度的关系、矿化强度与构造的关系,推断了竹园断裂控矿构造的作用。这对明确瑶岭矿区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孔分析第三阶段隐伏的细-中粒白云母花岗岩;进入这一岩体之后的钨矿脉,钨矿化显著减弱而钼矿化有增强现象,且脉幅显著变小甚至尖灭;结合岩体顶部发育与矿化有关的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硅化等热液蚀变,推断控矿岩浆岩是第三阶段侵入的隐伏细-中粒白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