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我省的天气预报工作适应四化建设需要,根据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省局于八月中旬在两安举办了以中期预报为主的中长期预报学习班。学习时间半个月。参加这次学习的大多是来自各地区气象台站的预报员和部分地区预报业务管理人员近20人,学习班结束时省局吴亮明局长到会看望了大家,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2.
武威地区于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集中各站业务组长在武威举办了新航危报电码学习班。在学习班上,大家畅所欲言,认真地开展了讨论,通过学习,原来不理解的问题现在理解了;理解不一致的现在统一了;原来忽略的问题现在明确了。同时,各站还介绍了  相似文献   

3.
省局继九月举办第一次微机学习班后,十月六日至十月二十九日举办了第二期苹果机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学员,除省局各处室和直属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外,宝鸡市气象局、航空工业部630所、甘肃省某部队也派员参加了学习。经过二十余天教员和学员的共同努力,六十一名学员通过考核,胜利结业。这次学习班学员基础水平不均一,人数较多使学习班进程困难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下站检查工作和审核报表中发现部分台站发生三个常见的业务问题,对测报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必要提出来与大家共勉。一、风向风速缺测时如何进行目测的观测记录?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国家气象局下发的问题“综合解答”都明确规定,在值班时间内,因停电或仪器发生故障时,可改用目测风向风速代替,风速记录只取整数。而有的县站对目测风向风速观测记录方法掌握不符合技术规定,造成记录有误,给气象资料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例如:某站某日10时自记风向风速因故缺测,记录用目测值  相似文献   

5.
简讯     
区局业务处举办的《气候评价和应用气候学习班》已圆满结束.学员们信心百倍,准备用所掌握的新知识,做好1987年的气候评价和应用气候的气象服务工作. 学习班于1986年11月19日开课,由区局资料室的工程师、助工等五名同志担任教学任务,各地(州、市)处(局、台)及有关单位23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共学习18天. 学习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气候评价方法;二、太阳辐射与热量评价方法及  相似文献   

6.
孙士型 《气象》1987,13(3):54-54
一、引言 在所有的天气要素中,云与天气具有更直观、更密切的联系,因此云的观测在天气分析和航空预报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作者对本站目测云状与日本静止气象卫星(GMS-3)云图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对稳定性云的观测是一致的,但在GMS-3云图显现测站处于大范围活跃对流区域之中时,目测云状多数误记为稳定性云天。本文在分析了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之后,提出了改进混合性云天的目测办法。 二、目测云状与GMS-3云图的对比分析 首先应该指出,目测和卫星的观测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因而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目测主要依据云的形态自下而上的观测;卫星依据云顶的温度、亮度自上而下进行判别。目测的是范围小于100  相似文献   

7.
王宗海  陆剑红  刘晋生 《气象》2003,29(2):56-57
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云的观测主要是判断云状、估计云量和测定云高 ,观测云的方式以目测法为主 ,但目力观测是极其粗糙的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目测水平 ,尽可能将全部天空所见云状和云量记录准确。1 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错误观点 :蔽光的云量必须记录 1 0成 ,透光的云量则不能记 1 0成。以透光高积云为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 :云缝可见蓝天 ,即使没有云缝 ,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 ,且看不见蓝天 ,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 ,就可记录 1 0成的透光高积云。有…  相似文献   

8.
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中的目测项目包括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等。目测项目,目前还不能用仪器作定量观测,只能根据一般的特征和标准由观测者进行估计和判断,由于观测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不同,主观误差很大,而且这些项目出现疑误时,也不象器测项目那样较易判断和处理,因而目测项目内在质量的提高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从目前情况看,目测项目的观测记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9.
将京津冀地区177个自动站2000—2020年地面资料分为2000—2013年(目测)、2014年(目测与器测)和2015—2020年(器测)3个阶段对能见度进行对比分析。定义冷季为11月至翌年4月,暖季为5—10月。结果表明:能见度年平均值在08时和14时绝大多数站点器测值小于目测值。冷季月平均能见度08时器测低于目测,14时差别较08时明显缩小;暖季08时器测总体低于目测,但两者差异小于冷季,5月差异最小。2014年,在雾霾多发的1—4月,08时和14时器测能见度明显小于目测,在雾霾较少的5—12月,半数以上器测能见度大于目测。能见度小于12 km时,器测小于目测,12 km以上时器测大于目测,能见度小于1 km时器测接近目测。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呈反相关。当能见度小于0.5 km,目测和器测的相对湿度为93%~96%,但随着能见度的增大,器测更为分散。能见度转为器测后,雾和霾次数明显增加,霾更明显。京津冀地区雾器测和目测高发区均位于京广铁路沿线,但霾高发区是从中南部太行山到平原过渡的浅山区东移到京广铁路沿线。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7,(2):7-7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气象局编写、湖南省人民出版社1976年5月第2次印刷的《农村气象手册》中第六部分《农业气象观测》对各类物候观测及土壤湿度的目测进行了介绍。在农作物物候观测中对农作物生长状况、发育观测与几种主要农作物发育期的特征均作了解说。在果树的物候观测中有观测品种的选择、地段的确定以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趣闻     
受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局的委派,我于1994年6月4日至7月8日赴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参加了由以色列气象局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农业气象数据库管理学习班。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除了在专业上有很大的收获外,学习之余的一些见闻趣事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2.
气象台站目测云状一般从云的外形着眼,即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云底高度来判断。但由于云的外形变化多端,某些云如As 与St、Cb 与Ns 在外形上又有相似之处,如不仔细辨认往往导致观测记录的差错。为了提高云状目测水平,交流云天观测经验,现根据本人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季节性降水云系的观测及其云状目测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志们参考。一、不同季节降水云系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来说,各地不同季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渐趋广泛,为了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普及使用计算机的知识,为今后开展此项工作做准备打基础,兰州中心气象台于三月份举办了一期有中心台、科研所、业务处等单位共三十余人参加的电子计算机学习班,主要学习  相似文献   

14.
云的观测是观测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测中较为困难的一个项目。尤其是暗夜云与白天云相比,观测难度就更大了。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积累观测经验,是可以提高夜间云的观测能力及目测水平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谈谈漆黑夜间云的观测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目测云高,是地面气象测报难度较大的观测项目之一。目前,除少数台站有实测云高可以印证目测云高的质量外,多数台站因无云高的实测值,值班员凭经验估计的云高,基本上是个人说了算,到底所记云高有无误差,或者有多大误差,除明显的原则性误差外,一般的误差,很难判断。这就给进一步提高目测云高的水平,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台站一次集体观测记录的云高,利用地面及探空资料,通过一些辅助图表和计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6,(7):42-42
在全国人民奋起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大好形势下,为进一步贯彻农业学大寨的精神,搞好今年的人工防雹工作,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昭乌达盟气象局于1976年3月23—26日在乌丹联合举办了闪电计数器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有全省各市、地气象台和昭盟各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气象通信工作的开展,巩固单边带学习班学习成果,省局于今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三日,利用一个多月时间,组织了两个小组,分东西两片,对全省各地、州气象通信工作进行了巡回检查。参加这次巡检的有机务维修人员、报务员以及业务管理人员等十五人。  相似文献   

18.
靖西县气象观测场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靖西县1957~2008年部分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发现从1957年至1998年后观测场周围环境逐年恶化,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上升,平均相对湿度下降,雾日、大风日、日照时数减少,SE主导风向受阻,目测项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使用“特征视角”目测气球方法的阐述、分析,得出提高目测抓球精度的关键在于“量化”.如果能将目标物视角的大部分测量估算工作进行量化、减小目标物视角的估测余量,就能显著地提高目测抓球精度。  相似文献   

20.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目测项目的判别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辉 《山西气象》1997,(4):52-53,64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目测项目的判别技能@宇辉¥大同市气象局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目测项目的判别技能冉启攵贤宇辉(大同市气象局037004)地面气象观测对大气物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所反映的现象是靠气象仪器和目测来完成的。云、天气现象、能见度的“目测”是统一技术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