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本气候特点 2002年度(2001年12月~2002年11月),全省气温偏高,部分县为50年来最暖年和次暖年,降水量除淮河以南偏多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少,日照时数豫西大部及豫北、豫南少数县偏多,其余地区偏少.年内主要气候特点是:隆冬至初春气温异常偏高,春后期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夏季高温少雨,干旱、风雹影响严重;秋季强降温出现早,秋末出现局部寒潮和大雾等灾害性天气.总体来看,春季连阴雨、夏季干旱、风雹影响较重,但暴雨、洪涝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风雹天气是我省较频繁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尤以初夏5—6月出现的机率最大。而此时正是我省冬小麦成熟收获期和春播作物生长期,最怕风雹袭击。初夏一场仅几分钟风雹天气往往就可能造成农业生产的严重减产。故其危害性极大。鲁西北平原是我省的主  相似文献   

3.
一、气候概况今年春季虽然没有出现寒潮天气,但一般天气过程较频繁,中强以上的天气出现次数接近常年,灾害性天气较多,给我区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春季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接近常年略偏低;降水西部偏多,其它地区正常或偏少;开春终霜期接近常年;局部地区雪灾、洪水、低温、大风等灾害严重.  相似文献   

4.
2013年1—3月江西省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分布不均。季度内出现了雨雪冰冻、冰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受灾严重;但大部时段气温偏高,热量充足,大部地区稳定通过10℃初日较常年提前了15—25d,且3月全省未出现明显的低温连阴雨灾害,天气条件对早稻播种育秧、棉花育苗总体有利,基本未发生烂种、烂秧现象,春播进度较常年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确的农业气象灾害观测记载,摸清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程度、出现频率,及时提供情报,找出防御措施,采取补救办法,为农业丰产稳产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这是我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我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早涝、春秋季低温连阴雨,台风、寒潮、冰雹、龙卷风、高温干旱风等。这些灾害性天气对我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全省十多个农业气象观测台站近十年来的观测试验结果,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提出影响我省稻、麦、棉、油生长发育的灾害性天气的观测记载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陕西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偏高,年降水总量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大部偏少,年日照时数全省大部接近常年。冬季气温异常偏低,是1961年以来的第5位异常偏低年。1月降水量全省异常偏多.陕北、关中偏多2~4倍,是1961年以来仅次于1989年的第二个多雪年。春、夏季降水偏少.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出现干旱。汛期多局部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2008年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造成61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135.4万hm^2,直接经济损失25.45亿元。2008年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7.
唐惠芳 《气象》1990,16(10):58-61
月内,南方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达35—38℃,江南伏旱严重;北方地区雨水丰沛,局部地区出现了风雹天气;有3个台风和一个强热带风暴生成,其中9009号台风在广东沿海登陆。月内,没有出现稳定的雨带,暴雨过程少。  相似文献   

8.
1989年5月8日下午到夜间,在高空阶梯槽与地面北方冷锋影响下,我省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全省十地市的32个县不同程度遭受到风雹灾害。关于这次冰雹过程的成因已有人从环流形势角度进了分析。但在冷锋影响下的冰雹天气与地形和中尺度系统有更密切的关系,本文对这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以揭示直接造成降雹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9.
2018年5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晓敏  张涛 《气象》2018,44(8):1110-1116
2018年5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强度偏强;中高纬环流呈三波型,欧亚环流经向度不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南支槽强度比常年略偏弱。全国平均气温为17.1℃,较常年同期(16.2℃)偏高0.9℃,全国平均降水量73.1 mm,较常年同期(69.5 mm)偏多5.2%。月内,我国南方地区出现7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且多省遭受风雹袭击,局部地区受灾较重。此外,东北地区发生干旱,下旬有所缓和;中下旬江南、华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北方地区出现2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清 《气象》1999,25(4):26-29
1998年我国天气气候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冬春汛,夏季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秋季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出现秋旱;全国年平均气温普遍偏高;生成和登陆的台风异常偏少;风雹天气接近常年;青藏高原出现罕见雪灾。  相似文献   

11.
一、气候概况(一)气候特点1989年甘肃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绝大部分地区正常;降水大部地区偏少;日照河西三地区正常,省内其余地区偏少;灾害性天气虽多但危害较轻。按季节来说,前冬暖,后冬冷,冬季降水明显偏多;春寒、仲春多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空、地面等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丹东2018年9月连续出现的两次风雹天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和总结两次风雹天气过程形成、维持、发展成因的异同。结果表明:中低层切变线、强垂直风切变和辐合抬升有利于风雹天气的发生。高空冷空气的入侵方式和强度、低空急流建立、环境垂直风切变强度对风雹天气剧烈程度有重要影响。两次风雹天气过程分别为东北冷涡型和高空冷槽型,9月6日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快速移动并且后方还有冷涡后部的冷空气不断补充,配合850 hPa西南急流带来充沛水汽,使得6日风雹天气现象较3日更加剧烈;两次风雹天气过程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上的特征明显。9月3日的风雹过程由多单体线对流风暴在东移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弓形回波,在径向速度图上有明显的逆风区;9月6日的风雹过程沿地面辐合线激发多个超级单体呈现列车效应移动,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速度模糊,有较高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VIL)。  相似文献   

13.
强对流是春末夏初影响临沂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根据1976—1989年影响本区近六十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资料,进行反推跟踪,找出易产生强对流天气的源地、路径、规律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2019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晓敏  张涛 《气象》2019,45(7):1028-1036
2019年4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不典型3波型,我国基本为正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支槽强度均偏强。全国平均气温为12.7℃,较常年同期(11.0℃)偏高1.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49.0 mm,较常年同期(44.7 mm)偏多9.6%。月内共出现2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全国范围内共发生8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同时出现9次强对流过程,多地遭受风雹袭击,局部地区受灾较重;而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发生干旱。此外,北方地区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4—6月江西省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日照略偏少。主汛期主要特点是入汛早(3月23日入汛,较常年提前9 d),暴雨和强对流天气过程多,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局部灾情重。4月全省总体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日照时数偏少。月内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暴雨天气过程间歇短,累积降水量大,局地降水强度大。昌江、抚河、赣江等多条河流水位超警戒线,局部地区出现洪涝灾害。长期阴雨寡照天气,对江西省油菜成熟、收晒以及蔬菜等作物生长不利。5月全省气温与往年持平,降水量偏多,日照时数略偏少。月内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不利于早稻晒田控蘖、油菜堆垛后熟与脱粒  相似文献   

16.
阿克苏地区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950-6000米之间,地形比较复杂.特别在盛夏期间,由于受副热带锋区的影响,天气多变,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冰雹是我区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出现的范围小,时间短,往往伴有狂风暴雨,对局部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统计分析了阿克苏地区14个台站(包括  相似文献   

17.
1 基本气候概况2 0 0 0年度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1月 ) ,河南气候冷暖变化剧烈 ,干湿交替出现 ,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先后出现了寒冬暴雪、暖春干旱、大风扬沙及干热风、夏涝与风雹、冷秋连阴雨、寒潮及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其中 ,尤以春旱、夏涝的影响突出 ,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从气象灾害角度来看 ,灾情属一般偏重年份。本年度全省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是 :中南部高 ,西部、东北部低。全省年平均气温 12 .3~ 16 .2℃ ,豫南潢川、固始一收稿日期 :2 0 0 1 - 0 3 - 2 8带最高 ,超过 16 .0℃ ,豫西大部、许昌以北及…  相似文献   

18.
王位德 《广西气象》1999,20(2):18-18,20
1997年夏季两季隆林县先后几次出现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是灾害性天气出现最高频繁、损失最重的一年。本文对这几次气象灾害及导致灾害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作初步分析,得到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前期天气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夏秋两季隆林县先后几次出现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是灾害性天气出现最频繁、损失最重的一年。本文对这几次气象灾害及导致灾害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作初步分析,得到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前期天气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气候概况 2000年度(1999年12月~2000年11月),河南气候冷暖变化剧烈,干湿交替出现,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先后出现了寒冬暴雪、暖春干旱、大风扬沙及干热风、夏涝与风雹、冷秋连阴雨、寒潮及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其中,尤以春旱、夏涝的影响突出,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从气象灾害角度来看,灾情属一般偏重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