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沙漠湖泊沉积物是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珍贵材料,湖泊岩芯年代学研究是重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其年代的测定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年轻湖泊沉积物测年一直是当前地质年代学研究的难题。~(14)C测年作为一种传统的测年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湖泊年轻沉积物的年代测定。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年轻沉积物能否利用~(14)C方法进行测年,其可靠性如何,需进行研究和验证。选择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两支岩芯(BR-1和YD-1),对其进行了~(14)C测年,并与已有的~(210)P_(buns)及其推算年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沙漠湖泊中的植物残体来源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可能是原有的更老沉积层中的植物残体的再沉积,测年结果偏老约1000年。2)湖泊岩芯中有机沉积物样品的年代结果基本符合沉积规律,但受硬水效应的影响,其年代整体偏老400~900年。3)与~(210)P_(buns)年代对比,两种不同测年物质所测得的年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老现象,表明岩芯所在湖泊~(14)C年龄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测年材料极为稀缺的沙漠丘间湖区,利用岩芯中的植物残体、沉积物有机质进行~(14)C测年,可能受老沉积层中测年材料再沉积、湖水碳库效应等因素的影响,~(14)C年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在对巴丹吉林沙漠丘间湖泊年轻沉积物测年研究过程中应谨慎运用。  相似文献   

2.
盐湖沉积记录了区域气候和水文变化,是重要的古气候研究对象。年代学是盐湖古气候研究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后续工作的基础。盐湖沉积最常用的定年方法有14C定年、铀系定年、光释光(OSL)定年、古地磁定年。受各种定年方法自身局限性以及盐湖沉积特殊性的制约,存在不同方法测出的年龄差异较大的现象。准确测定盐湖沉积的年代还较为困难,一定程度限制了盐湖古气候研究的发展。最新研究表明,由于盐湖沉积有机质含量低,易受现代碳的污染,14C测年中存在复杂的碳库效应,其14C年代老于30 cal ka BP时,测出的年龄可能被低估,需谨慎对待。未来需要加强铀系定年和光释光定年等方法在盐湖沉积中的基础研究,并开发新的更好的测年方法,提高盐湖沉积测年的准确度,为深入开展盐湖古气候变化及成盐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陕西翠华山山崩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陕西翠华山山崩主要由水湫池(天池)山崩体、甘湫池山崩体及大坪山崩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湫池(天池)山崩体开发及研究较为成熟,是吸引游客的黄金地段,翠华山山崩的形成主要由内因素及外因因素所控制,其中内力因素包括翠华山花岗岩体背景因素和节理面理、断裂面理及变质地层面理等因素、外力因素包括陕西关中地震及暴雨等因素。翠华山山崩首次发现由三期山崩体组成,不同期次山崩有各自特色旅游环境,反映了出山崩自然现象亦有造福人类的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深入分析毛乌素沙地内北大池古城东侧一处包含人类活动层的沉积剖面的粒度参数,结合14C、OSL(光释光)测年和历史文献记载,本研究重建了北大池周边历史时期以来的环境及人类活动过程。结果显示:北大池湖泊在历史时期处于断续退缩过程之中,剖面北侧的河流水量一直减少。剖面中粗颗粒含量的变化与湖泊退缩和河流水量减少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剖面点周边地表沙丘出现的大致时间为明末,该结论与众多测年结果相符。该研究对理解毛乌素沙地环境变化的空间尺度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同时在揭示沙漠化的内部环境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智理 《热带地理》2005,25(3):268-272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经历了节理发育、流水切割与节理扩张,最终发育成山崩地貌景观。该景观资源丰富,具有组合好、规模大、分布广、科考价值高等特点,是迄今发现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崩地区。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对该类景观资源单体进行评价与分级以及开发条件分析,认为黄岩富山山崩地貌观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旅游开发时应以保护山崩地质遗迹为前提,以凸显山崩地貌景观的主题与特色为关键,以环境的安全性为根本,实施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6.
下辽河平原和辽东半岛海岸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符文侠 《地理研究》1988,7(2):73-80
本文根据钻孔资料、14C测年数据、微体古生物及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海侵的次数、规模、时间以及岸线变化。  相似文献   

7.
吉兰泰盐湖的形成及指示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位于季风边缘区的吉兰泰盐湖为研究对象,利用OSL和14C测年手段重建湖面波动历史,探讨盐湖形成年代与环境变化过程。通过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发现,在该湖泊南部地区发育高于现代干盐滩9 m的湖滨砂沉积,上覆风成砂沉积,其中湖滨沉积物的OSL年代为6.7 ka BP前后,表明当时该湖泊处于浅水状态,此后湖水经历了快速的下降过程。对于盐湖中心剖面点盐层之下粘土层的14C测年显示,在5 500 aBP以来,集聚大量的石膏、芒硝和石盐等蒸发盐类,该湖泊进入成盐期。通过区域对比发现,吉兰泰湖面快速下降阶段与季风边缘区中全新世干旱事件发生时间相对应。研究认为,吉兰泰盐类矿物的开始沉积,反映了中全新世阿拉善高原区域环境的突然变化,可能指示着5.5 Cal ka BP前后干旱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吴成基  彭永祥 《山地学报》2001,19(4):359-362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被举为“中国山崩奇观”,该山崩遗迹成因特殊、规模壮观、体量巨大、形态保存完整、景观奇特。在分析了山崩产生的构造、岩性和地貌等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山崩形成的过程,认为历史时期的多次地震和强降水是山崩产生的重要触发因素,评价了山崩地质遗迹的资源特点,阐述了其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旅游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福州盆地鳌峰洲残留沼泽沉积540 cm的FZ1钻孔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137Cs以及加速器碳同位素(AMS 14C)测年。结果表明:钻孔存在2段不同的沉积环境,下部为洪冲积,上部为沼泽沉积,然而2段各自的沉积环境则相当稳定。137Cs测试在沼泽相稳定沉积出现的3个蓄积峰与北半球的放射性年代标尺可以对比。根据蓄积峰年代和插值后获得的钻孔底部年龄约为公元1950年,与钻孔底部的AMS 14C测年基本吻合,该结果表明采用137Cs测年方法定年是可行的。沉积速率研究揭示: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近代洪冲积在福州盆地断块下沉区沉积速率极快,钻孔下部粉砂质淤泥的沉积速率达到20.9 cm/a;随着闽江下游盆地平原与河流变迁以及心滩的形成,原来的水道快速淤积演变为陆地沼泽环境,沉积速率开始逐步减小:20世纪60―70年代中降为9.9 cm/a,70―80年代中继续下降为7.1 cm/a,80年代中之后降为3.1 cm/a。福州盆地中心区的高沉积速率与全新世断块差异性活动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物与土壤     
P532006021226黄土剖面古土壤和生物化石14C测年对比=14C dating of pa-leosol and ani mal remains inloess deposit:a comparative study/杨明生,张虎才…∥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0(5).—589~596研究古土壤中不同组分年代的异同对于分析土壤中碳附存状态和碳储  相似文献   

11.
以游客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学含义"的认知水平为研究内容,对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学含义"认知程度较低;女性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学含义"认知程度高于男性;学历越高对"地质科学含义"的认知程度越高;14岁以下和45~64岁之间的游客对地质公园"地质科学含义"呈高认知度;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突出山崩地质遗迹特色赢得了游客对公园特色相对较高的认知评价.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地质科学含义"为市场认可标准的浅认知度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念,并对其类型和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成基  孟彩萍 《山地学报》2002,20(6):757-760
文论述了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目的,进行了保护分区,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视域保护区三个区,重点分析了核心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对策,以实现山崩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运作实践,提出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发挥地质遗迹资源的多种功能,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地质公园建设原则;分析了保护与利用、主景与配景、科普宣传中的科学性与通俗性、地质遗迹景观与生态环境等需要协调的七大问题,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14.
巢湖凌家滩遗址古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巢湖凌家滩文化遗址的野外勘查、采样和室内磁化率、烧失量、化学元素及光释光年代分析,结合巢湖湖泊岩芯记录的中全新世环境特征、研究区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文物考古成果,综合研究表明:古凌家滩人生活于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处在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略干转换的过渡阶段;晚更新世末期堆积形成的地面(OSL年代11.6 ±1.0 ka B.P.)是古凌家滩人生活的地貌面,本区古地貌面海拔以及拔河高度与现今不同,这与该区新构造运动沉降和气候-水文因素作用有关;中全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太湖山南麓台地被进一步切割为山前长条形岗地与河流相间的地貌形态,遗址所在的长岗岗地是东、西、南三面临水的"半岛"环境,河川相连,便于水运交通、渔猎和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盐湖沉积记录了区域的气候和水文变化,是重要的古气候研究对象。年代学是盐湖古气候研究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后续几乎所有工作的基础。盐湖沉积最常用的定年方法有14C定年、铀系定年、光释光(OSL)定年、古地磁定年。受各种定年方法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盐湖沉积特有的沉积特征,存在不同方法测出的年龄差异较大的现象。准确测定盐湖沉积的年代还较为困难,一定程度制约了盐湖古气候研究的发展。由于盐湖沉积有机质含量低,易受现代碳的污染,其14C年代老于30 cal ka BP时,测出的年龄可能已饱和,需要谨慎对待。未来需要加强铀系定年和光释光定年等方法在盐湖沉积中的基础研究,并开发新的更好的测年方法,提高盐湖沉积测年的准确度,为深入开展盐湖古气候变化及成盐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陕西蓝田全新世黄土AMS-14C测年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婷  祝一志  杨亚长  邵晶 《中国沙漠》2011,30(3):678-682
 加速器质谱计14C(AMS-14C)测年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以及样品需求量少的特点,已广泛用于晚第四纪和新石器时期的断代研究。通过对蓝田县新街遗址旁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AMS-14C测年,并利用贝叶斯分析方法,建立了该地层序列的年代学框架。结合新街遗址考察、黄土-古土壤地层划分、磁化率测量和孢粉分析,表明马兰黄土晚期气候偏凉干,进入全新世时期气候转暖,仰韶时期温暖湿润,龙山时期气候暖偏干,新黄土堆积时期气候转干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与MIS对比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赵井东  施雅风  王杰 《地理学报》2011,66(7):867-884
近年来,随着多种可对冰川地形进行直接定年的测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较为突出的是获得了大量与地貌地层关系相符的年代学资料、建立了冰川演化若干典型范例以及进一步确立了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中国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与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MIS) 比较经历了2000 年、2002 年两次立案与改进。笔者基于近年来新测得的年代学数据、已建立的冰川演化序列以及青藏高原隆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等新的研究资料,提出了中国冰期与海洋氧同位素阶段比较的2011 年改进方案,包括近百万年冰川变化的15 个特征时段及其对应的时间与中国冰期名称等信息。  相似文献   

18.
骆君 《干旱区地理》1997,20(4):74-77
本文主要论述了^14C年代测定中用氯代钙代替氯化锶制备乙炔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流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15ka以来气候变化及沙漠演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三道沟剖面进行沉积学分析,结合常规14C和光释光测年结果,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将毛乌素沙地15ka以来的演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15ka以前,处于末次冰期极盛期的后期,冬季风活动强烈,气候干冷、风蚀强烈,沙漠处于活化扩张阶段;15~6.33kaBP,气候逐渐回暖,风力减弱,但沙丘仍处于活化状态,期间可能有气候的暖湿波动;6.33~3.5kaBP,夏季风活动较强,冬季风活动较弱,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沙丘固定、沙漠退缩,其中又存在一些干冷波动,5kaBP前后气候曾发生突变;3.5kaBP以来,冬季风活动又逐渐增强,夏季风活动减弱,气候寒冷干燥,风沙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