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造高差分析是构造解析及平衡剖面制作与恢复的基础.长期以来,构造高差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也缺乏原理性描述;构造高差分析也主要局限在构造地貌和地形高差的分析.本文在分析前人有关构造解析、地貌高差和构造高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造高程概念,将构造高差定义为构造高程之差,拓展了构造高差的内涵;并将构造高程定义为地质点所在构造...  相似文献   

2.
袁敬一  邬光辉  万效国  邓卫  刘瑞东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16-67050016
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位移关系对断层发育机制研究与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露头研究一般认为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呈幂律关系,但往往难以获得地下走滑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数据。在走滑断裂精细解析基础上,结合断层破碎带的井—震响应分析,通过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10条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测量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研究断层破碎带宽度与高差的分布及其相关关系,探讨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发育,破碎带宽度达3000 m,一般在100~700 m,不同地区与不同岩性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具有相似的宽度分布范围;② 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断层破碎带宽度/高差比值高达70,一般在3~16,回归分析同一条断层的破碎带宽度是高差的4~12倍;③ 大多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以幂律关系继承性发育,但其中部分快速生长,而另一部分减速生长,并造成数据的分散性。结果揭示:① 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可以用来预测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分布;② 即便在相同的构造背景与岩性条件下,同一条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也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或幂律关系,而是呈现多趋势或多阶段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位移关系对断层发育机制研究与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露头研究一般认为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呈幂律关系,但往往难以获得地下走滑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数据。在走滑断裂精细解析基础上,结合断层破碎带的井—震响应分析,通过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10条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测量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研究断层破碎带宽度与高差的分布及其相关关系,探讨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发育,破碎带宽度达3000 m,一般在100~700 m,不同地区与不同岩性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具有相似的宽度分布范围;② 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断层破碎带宽度/高差比值高达70,一般在3~16,回归分析同一条断层的破碎带宽度是高差的4~12倍;③ 大多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以幂律关系继承性发育,但其中部分快速生长,而另一部分减速生长,并造成数据的分散性。结果揭示:① 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可以用来预测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分布;② 即便在相同的构造背景与岩性条件下,同一条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也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或幂律关系,而是呈现多趋势或多阶段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区滑坡发育与多种因素相关。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外部因子和内部因子。其中斜坡相对高差是滑坡发育的必要内部条件之一,对斜坡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借助于GIS技术,采用贡献率法重点研究斜坡高差对研究区滑坡发育的贡献。通过对研究区内已有的205个滑坡样本点进行细致剖析,结果表明相对高差在500~1000m的斜坡对滑坡贡献率最高,是滑坡发育的主要高差区间;400m、1100~1300m斜坡贡献率中等,是滑坡发育的次要高差区间;100~300m、1400~1700m斜坡的贡献率较低,是滑坡发育相对较弱的高差区间。文章运用贡献率法定量地分析了三峡水库区滑坡发育与斜坡相对高差之间的关系。所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为库区以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文提出了用高差图和工作面平面图对采掘工作面内各种构造及其要素预测的方法。并应用了详实资料对本方法的预测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为综合利用测绘资料和实现矿井构造的定量预测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河床高差对Y型汇流口螺旋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河床高差(定义为干支流河床高程差与尾水位之比)对Y型汇流口螺旋流结构的影响。通常情况下,Y型汇流口水流为表面汇聚的双螺旋流。河床高差的存在将减小干流侧水流的螺旋流强度,增强支流侧水流螺旋度,而当支流侧螺旋流很强烈时,干流侧螺旋流将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7.
求解三点问题的传统方法是作图法.目前缺乏利用初等几何学求解三点问题的完整计算方法.本次研究基于三点法的原理,利用初等几何学知识推导了求断层面倾角、倾向和走向的计算公式.断层面倾角计算公式是以已知三点之间水平距离和三点之间高差为变量的代数表达式.断层面倾向或走向计算公式是以已知三点之间水平距离、三点之间高差和三点连线的方...  相似文献   

8.
全站仪垂距测量代替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站仪垂距测量进行高程测量,是基于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原理,在测点中间安置全站仪,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通过观测垂距以进行高差测量.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精度可以达到二等水准,在丘陵低山地区,可以代替二、三、四等级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9.
竖井联系测量中,利用全站仪进行竖井投点,在近井点设站,罐笼与井壁间隙处选两个临时点,测出两点坐标。分别在两个临时点摆站,利用全站仪激光对点器将其点位在罐笼与井壁间隙中间投于井下。实践证明全站仪激光对点器对井下投点的方法投点方法简便,点位选择灵活,不需要多余记算,不用添置专用仪器,是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类全站仪的测距精度越来越高,而规范规定的光学对点器的对中精度并没有随着提高,两者已不匹配,严重影响了测量精度。分析了全站仪光学对点器的应该达到的对中精度,应该采用的检验标准,提高对中精度的方法,以便对中精度与全站仪测距精度匹配。  相似文献   

11.
免仪器高全站仪高程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洪亮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2):77-78,84
免仪器高、免棱镜高全站仪测量技术是根据在实地测量时不改变仪器高和棱镜高为前提,设置仪器时,根据测量高差时前视减后视的原理,利用系统自身自行消除公式中的仪器高和棱镜高。根据免仪器高、免棱镜高法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此测量技术可有效地减少全站仪三角高程法测量中仪器高和棱镜高的测量误差对高差计算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以后计算时的工作量。从算例可以看出,距离在100m,竖直角在28°以内时,采用免仪器高、免棱镜高法进行高程测量,中误差小于±1.0mm,足以满足水准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飞  张维立  王伟 《吉林地质》2014,(3):129-133
简单介绍了GPS与全站仪的工作原理,详细地介绍了GPS与全站仪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奔锅银铅矿区的测量应用。以三角形的形状进行规则设置,在测量过程中采取以点连线,以线组网的形式,通过设立多个E级GPS点以及RTK图根控制点来协助完成。  相似文献   

13.
大高差单向光电三角高程测量中最佳测站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单向光电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来源,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最佳测站位置离测点的平距公式。按此平距设距观测,测量误差最小,这对大高差高精度单向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导流隧洞开挖施工的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导流隧洞地质条件,结合隧洞的布置特点和现场的施工情况,采用固定测点的方案,对隧洞开挖施工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测试数据发现,质点振动速度具有明显的方向效应,质点朝临空面的振动速度明显大于其他方向。测点和爆点不在同一高程时,当两点的高差与爆心距的比值较大时,“高差效应”引起的质点在不同方向的峰值振动速度差别十分明显,当两点的高差与爆心距的比值较小时,“高差效应”明显减弱。对于高差与爆破振动传播和衰减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修正公式,但这些公式均把高差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进行考虑,物理意义不甚明确。根据前面的数据分析,考虑高差影响的实际意义并结合无量纲分析,取高差与爆心距的比值作为“高差效应”影响因子,对传统爆破振动波衰减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经过对比分析,修正后的爆破振动波衰减规律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同时,对实际监测中出现的振动速度超过安全控制速度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爆破振动破坏效应。其研究成果对指导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坝体及大坝帷幕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该工程爆破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Windows 95操作平台上,运用EXCELS应用程序,计算实测剖面上的导线平距,地形高差,累计高差,导线总体方位等诸多参数的方法原理的操作程序,此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全站仪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一种主要测量方法。针对全站仪导线能够即时直接得到待定点的近似坐标的特点,结合导线测量实例,提出了便于实际应用的近似坐标间接平差方法,并给出了实际操作的公式。与经纬仪导线测量相比,避免了方位角的推算和改正,以及坐标增量的计算和改正,工作效率高,而且不易出错,同时可以看出传统附和导线测量需要两条已知边,作为方位角的检核条件,而全站仪导线间接平差,只需要一条已知边和一个已知点即可.使导线的布网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17.
准确获取隧洞岩体结构面的几何信息对于隧洞的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研究区位于长春市净月潭吉林大学岩体力学隧洞实习基地。应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岩体隧洞的控制测量,按照测量工作中"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进行全站仪棱镜模式下的导线测量及在各导线点上极坐标法免棱镜模式的岩体结构面控制点测量;通过对同测站及异测站相同结构面控制点坐标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免棱镜全站仪测量方向与岩体结构面夹角的限差。研究表明:在隧洞控制测量中,免棱镜全站仪测量方向与结构面间夹角大于30°是准确获取岩体目标控制点坐标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使用全站仪进行联系测量时,由于不便在井口架设棱镜测距,可以通过将棱镜放置在投点钢丝的后面,进行距离测量,在保证棱镜紧贴垂直对中测点的竖线,而又不碰动竖线,并使其对准仪器的情况下,棱镜前边缘与棱镜中心的距离是一常数,据此即可测得全站仪与钢丝中点的真实距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进行分析,推导了中间法三角高程的误差传播公式,研究了测距误差、测角误差和大气折光系数误差对高差的精度影响。采用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在一个较小范围内进行了三角高程测量,779 m的水准路线测量闭合差为0.5 mm,并和精密二等水准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替代高精度水准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站仪测图方法,阐述了全站仪测图的误差来源。结合《工程测量规范》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要求,采用其规定的最大限值,对全站仪测图点位误差的大小进行了分析和估算。从估算结果来看,全站仪测图的点位误差主要来源于测角引起的误差,尤其是目标(镜站)偏心导致的测角误差。在大比例尺测图中,全站仪半测回方向法的点位精度虽可完全满足《规范》限差要求,但在实际测量作业中仍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对待测地物点偏心及测距长度加以控制,以便获取更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