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侯景儒 《第四纪研究》1993,13(3):203-213
地质统计学是数学地质领域最为活跃而实用的分支,它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基本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很多特征(变量)均可看成区域化变量进行地质统计学分析。作者在讨论了经典概率论及数理统计方法简单地应用于第四纪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后,着重介绍了用于第四纪研究中的若干地质统计学方法及基本理论,同时,对地质统计学方法应用于第四纪研究中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光电探测技术及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的发展,遥感地质的研究方法和应同领域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遥感地质研究方法正在从定性目视解译向定量分析方面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构造地质研究、矿产勘查预测、环境地质监测、城市地质条件评价及国土整治等各个领域,在一些部门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遥感地质在实现我国地质工作现代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地矿部已将遥感地质应用列为“七五”攻关项目之一。在遥感地质应用业已普及推广的基础上,本讲座拟深入介绍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地学遥感领域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最新应用成果;深入论述遥感地质定量方法在岩性识别、区域地质、矿产勘查、环境遥感及专题制图等方面的应用原理和方法。本讲座计划分遥感地质学的新进展、遥感定量研究方法、遥感构造地质应用和环境遥感制图等四个专题,较系统地介绍遥感地质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遥感卫星图像中线性地质特征的自动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今飞 《第四纪研究》2000,20(3):252-258,T001
从卫星遥感图像上识别和提取与地质构造有关的线性特征是遥感技术在第四纪地质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方向。现有的遥感技术多采用单波段遥感图像,提取的线性特征研究开发的一种线性特征网络提取和分析系统,称为LINDA系统。结果表明,多波段线性特征提取方法比已有的单波段方法得到了更为满意的线性特征结果。  相似文献   

4.
遥感卫星图像中线性地质特征的自动提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今飞 《第四纪研究》2000,20(3):259-269
从卫星遥感图像上识别和提取与地质构造有关的线性特征是遥感技术在第四纪地质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方向。现有的遥感技术多采用单波段遥感图像,提取的线性特征通常不够完整。本文介绍一种用多波段遥感图像提取线性地质特征的方法。此方法采用作者研究开发的一种线性特征网络提取和分析系统,称为LINDA系统。结果表明,多波段线性特征提取方法比已有的单波段方法得到了更为满意的线性特征结果。  相似文献   

5.
遥感地质的发展现状遥感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的尖端项目之一,它在农林、海洋、水文、气象、地质,测绘、环境科学、资源调查、军事侦察等许多方面,正被研究和应用。它对地质工作来说,同电子计算机一样,都是促进找矿勘探高速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应用于地质领域的遥感技术,往往习惯地称为遥感地质方法。遥感地质方法,是在航空地质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不接触地质体的远  相似文献   

6.
王雪曼 《地质与勘探》1990,26(12):22-27
文中概述了遥感技术及其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地形、地质制图,构造解译,识别岩性、提取蚀变信息,直接或间接识别矿体中的应用实例.论述了遥感技术与传统地质技术方法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对冶金地质系统遥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因此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建设、矿产资源、海域综合管理、环境和灾害评估等领域,并为沿海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为防治灾害、保护环境提供合理化建议。本文通过作者的工作经历,结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实例,系统地论述了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内容及其应用,概括分析了其研究方法,并概述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即必须建立信息化的海洋数据中心,提高海洋地质的调查研究水平,加强海洋监测和预测研究,促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论文认为,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是海洋开发建设、海洋综合管理和其他海洋事务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提高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论述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包括遥感岩性识别、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地质构造信息提取和植被波谱特征的找矿应用等;总结了遥感地质找矿技术的若干新发展,即多光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技术,以及它们在地质找矿应用中的新发展;对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认识及展望.  相似文献   

9.
内容提要本文扼要介绍了沉积模拟的基本数学模型,其中包括十种随机模拟数学模型和十种确定模拟数学模型,阐明其简要原理和应用范围,并讨论它们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本文涉及的应用范围主要为:第四纪沉积环境、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和成因类型。最后讨论了地质过程数学模拟的特点和意义、第四纪沉积过程数学模拟对提高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定量化水平的作用,以及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12后大会概况。大会指出了应用第四纪地质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动向,展示了许多国家区域第四纪地质研究取得的成果,探讨了第四纪地质作用并指出其研究的主攻方向应是古气候及古地质环境的全球变化。大会还探讨了第四纪生物学和生态学。  相似文献   

11.
全国重点矿区矿山遥感监测综合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遥感监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国情调查工作。通过5年的遥感调查与监测实践研究,初步建立了矿山遥感监测基本理论,基本建成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编制了《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指南》,为全国重点矿区遥感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方法技术基础。通过对历年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全国重点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矿山环境、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诸方面的规律,为全国矿政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决策数据和技术支撑。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随着遥感技术在国际上的蓬勃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覆盖、森林与草场、海洋调查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这些研究为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的赋存和埋深是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内容。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快、综合成本低、观测尺度大等诸多优势。基于遥感的地下水资源评估技术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也是遥感应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回顾总结了遥感技术在评估地下水赋存和埋深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根据不同评估技术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因子模型评估法、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估法、重力卫星数据评估法3种。得出以下结论①地下水遥感评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模型方法更加多样,精确度不断提高,可以作为传统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辅助手段;②遥感评估地下水赋存的研究发展迅速,但针对地下水埋深信息的评估研究进展相对缓慢;③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地下水资源遥感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的赋存和埋深是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内容。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快、综合成本低、观测尺度大等诸多优势。基于遥感的地下水资源评估技术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也是遥感应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回顾总结了遥感技术在评估地下水赋存和埋深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根据不同评估技术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因子模型评估法、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估法、重力卫星数据评估法3种。得出以下结论: ①地下水遥感评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模型方法更加多样,精确度不断提高,可以作为传统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辅助手段; ②遥感评估地下水赋存的研究发展迅速,但针对地下水埋深信息的评估研究进展相对缓慢; ③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地下水资源遥感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在地学里应用最广泛的是地质填图和矿产资源调查。随着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遥感地质找矿在遥感应用领域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结合遥感技术,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及其在矿产资源开发预测中的应用,并以实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已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卫星影像在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笔者在研究汉源县小堡崩塌群时,采用Quickbird卫星影像,通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获得高精度的遥感影像图作为地质灾害遥感研究的数据源,并进行遥感解译,总结小堡崩塌群的遥感影像特征。根据遥感影像特征来判定其规模、稳定性、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西昆仑成矿带高分辨率遥感调查主要进展与成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遥感技术是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以高空间分辨率(WorldView-2、QuickBird、IKONOS)和中等空间分辨率(ASTER、ETM+)卫星数据为遥感数据源,利用多元、多层次遥感技术,完成了西昆仑成矿带高分辨率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制作了调查区1∶5万正射影像图,为遥感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既具有精确地理坐标,又能直观反映区域交通和地质灾害分布状况等信息的基础影像地图; 通过遥感地质解译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结合野外验证,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区域(含矿/成矿)地质体、(含矿/成矿)地质构造的展布特征和遥感矿化蚀变异常信息的分布情况; 在典型矿床找矿模型、区域成矿分区、区域成矿/控矿要素分布特征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遥感找矿预测,并对部分遥感找矿预测区进行了野外验证和简易工程查证。本次调查共为调查区推荐3 349处遥感蚀变异常区,圈定146个找矿预测区,推荐16个区调/矿调工作优先部署区和30个一般部署区,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在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先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吉林西部陆面遥感蒸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基本理论,结合吉林西部实际资料,建立了吉林西部蒸散量估算的遥感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利用上述模型计算得到吉林西部地区的月、年蒸发量。经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接近,绝大部分月份蒸散量的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该模型对任意地表类型及任何月份的蒸散量估算都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Quaternary folding of the eastern Tian Shan, northwest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Tian Shan, east–west trending more than 2000 km, is one of most active intracontinental mountain building belts that resulted from India–Eurasia collision during Cenozoic. In this study, Quaternary folding related to intracontinental mountain building of the Tian Shan orogenic belt is documented based on geologic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es of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ETM) and India Remote Sensing (IRS) Pan] combined with field geologic and geomorphic observations and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Analyses of spatial–temporal features of Quaternary folded structure indicate that the early Quaternary fold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both piedmont and intermontane basins, whereas the late Quaternary active fold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northern range-fronts. Field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Quaternary folds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fault-related folding. The formation and migration of Quaternary folding are likely related to decollement surfaces beneath the fold-and-fault zone as revealed by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Moreover, analysis of growth strata indicates that the Quaternary folding began in late stage of early Pleistocene (2.1–1.2 Ma). Finally, tectonic evolution model of the Quaternary deformation in the Tian Shan is presented. This model shows that the Quaternary folding and faulting gradually migrate toward the range-fronts due to the continuous compression related to India–Eurasia collision during Quaternary time. As a result, the high topographic relief of the Tian Shan was formed.  相似文献   

20.
选择SPOT-6数据,对内蒙古呼勒斯太苏木等四幅图的SPOT-6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配准及信息的数字增强处理后,根据不同地质体影像特征、野外实地调查,初步建立了填图区第四纪地层及新构造活动的解译标志,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研究区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范围、地貌特征及分区、活动构造运动等进行了调查验证;利用2015年飞行的无人机航测数据,对区内新构造、活动构造进行了识别及活动性质的初步判断。研究结果表明,高精度遥感技术及无人机技术在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填图中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快速识别第四纪沉积成因类型与相对时序及准确厘定区域主要活动断裂空间位置与活动特征,从而有效提升填图工作效率,并弥补地表调查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