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省内农用化学品(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历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评价了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虽然湖南农业目前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现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维护好农业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湖南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湖南省农业生产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业生态危机突出地表现在5个方面:水资源失调、农用化肥使用过量、农产品质量低劣、水土流失和城市工业污染严重。在深入分析这些生态危机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8条对策:进行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和生态设计,加强科普宣传,培养生态农业典型,施用生态肥,完善生态税制,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强化检测,推行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广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福生  莫权辉 《热带地理》1995,15(3):235-243
广西岩溶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土壤瘠薄,植被稀少,降雨分布不均,农用水源不足,加上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失调,生态系统的特和能量入不敷出,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加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下降,严重地影响岩溶地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扬长避短,切合实际地发展林业和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4.
四川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何毓成 《山地学报》2000,18(6):541-546
调查和分析卫四川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1)促进农村剩劳动力转化,减轻农业生态环境压力;(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较高的农业人口基数,我国人地紧张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染不断向农田排放和蔓延,而大量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又加重了农业生态和农产品的污染,污染面由局部扩大到了整体,使得本已短缺的耕地受到严重破坏,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也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是在论述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合理开发利用新疆水资源发展绿洲生态农业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通过对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农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绿洲生态农业在新疆的发展提出了具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黄土高原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成因的分析,指出是人类的掠夺性行为加速了本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变,并提出了甘肃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汉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它已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从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基础出发 ,着重探讨区内农业生态问题的现状 ,并建议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加以整治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福建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各地区农业畜禽养殖产生的粪尿污染特点及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促进福建省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林年丰  汤洁  卞建民 《地理科学》2003,23(5):597-603
阐述了中国三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提出了农业生产内部环境和农业生产外部环境的概念,为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从数字地球的角度讨论了应用数字化方法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必要性。在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将农业生态环境模拟系统与GIS耦合,进行数字信息技术集成,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信息化、数字化、模型化及可视化。借助于用户界面可对有关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检索、咨询。通过变量调控、优化决策,可以达到调整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常州市农业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为长江流域传统农业生产大市的常州,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通过对常州市水质、土壤、空气、声等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结合该地各农业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不同特点,提出如要从根本上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业产业布局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并对此作了新的布局规划;此外,还指出完善环境管理和改善生产技术也是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两个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据雪峰山区山间盆地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在分析与评价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生态经济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模式,设计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及其空间布局型式,论及了系统的“整体效应”、“边缘效应”,并设想了雪峰山区经济开发的串珠状网点模式。  相似文献   

13.
脆弱生态环境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首先对中国弱生态环境的范围及类型进行了划分,对全国及各省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然后,对脆弱生态环境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论是不同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不同。一般地,在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高、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好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关不明显。反之,在工业和经济落后,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差的我国西部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农业现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区域农业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县农业存在结构不合理,产业化进程缓慢,生产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欲使生态农业高效发展,应把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土地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兴 《热带地理》2001,21(2):113-117
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建设与土地利用是密切相关的,分析了广西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探讨了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来建设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晋西山区红枣、核桃、仁用杏、苹果、梨、柿、山楂、花椒等经济林资源丰富,其产品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晋西山区经济林资源综合开发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开发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种植模式,指出综合开发利用经济林资源,是发展经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变晋西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冯学武  王弋  吴丽萍 《中国沙漠》2003,23(3):322-327
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影响生态环境的因子很多,从土地利用方式、环境现状和人类活动排泄物等3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对环境影响最重要的17个主导因子,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法,以旗县为评价单元进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28.35~2.67之间。根据评价结果将内蒙古西部各旗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其中一级占15.4%,二级占36.5%,三级占34.6%,四级占13.5%。结果表明以牧业为主的旗县生态环境相对良好,旱作农业和灌涸农业次之,城市市区的环境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显著的区域分异、独特的生态环境、各异的自然条件使农业生产的空间差异很大.这为甘肃发展多种模式的生态农业提供了可能。在分析甘肃常规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植被退化、农业环境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后,得出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生态农业产业化道路才是甘肃省农业发展唯一出路的结论。根据甘肃省地域的差异性和生态类型的复杂性设计了生态农业发展的7种模式,并提出了甘肃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调整方向。依照资源潜力和生态地质环境特点,特色农业开发是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但特色农业的生产布局必须与生态地质环境进行空间耦合,只有按照生态地质环境的空间分异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才能使贵州省特色生态环境和优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战略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分析评价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指出了影响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制约因素。在反思了过去生态环境建设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分析了当前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有关问题,并指出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构建生态建设的科学和社会支撑体系。最后,提出了生态建设和保护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