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考古和地质资料分析,论述河北省沿海平原的全新世海侵范围、海面高度和海岸线变迁  相似文献   

2.
全新世以来里下河地区古地理演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凌申 《地理科学》2001,21(5):474-479
里下河地区是苏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新世以来,本区古地理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据作者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全新世,本区受海侵影响,7-6kaB.P.左右海侵达到高峰,整个里下河地区成为一个大的浅水海湾;中全新世,海面相对稳定,长江、淮河等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入海,古海湾被岸外砂堤所包围,形成泻湖;晚全新世,海岸东迁,古泻湖演变为湖泊沼泽,在人类活动与黄河夺淮的影响下,本区逐渐演变为里下河平原。  相似文献   

3.
公元初年渤海湾和莱州湾的大海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守春 《地理学报》1998,53(5):445-452
本文揭示和论证了西汉末来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大海侵,并探讨了此次海侵的范围和持续时间,海侵的证据是,西汉时期在莱州湾沿岩滨海地带设置的诸县在东汉时期被废弃,东汉时期,渤海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诸郡国的县均人口居全国之首,以及《水经注》中记载的有关事实,此次海侵持续时间至少在一个半世纪以上,由于历史时期海侵事件较少研究,此次海侵事件的揭示,对于历史地理研究和全球变化研究都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太湖的形式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景存义 《地理科学》1989,9(4):378-385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包含海进、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的广义"海侵"概念,论述河北沿海地区海侵现状及其危害,探讨海侵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评估海侵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河北沿海海侵灾害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中以包含海进、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的广义“海侵”概念,论述河北沿海地区海侵现状及其危害,探讨海侵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评估海侵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广东黄圃镇海蚀遗址的形成年代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  曾昭璇  吴正  王小铭  黄山  叶春 《地理研究》2005,24(6):919-927
广东中山市黄圃镇海蚀遗址是广东沿海至今为止所发现最大规模的海蚀遗址之一,古海蚀地貌延伸范围超过200米,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仍保持得较为完好。根据地形特征、地层(钻孔)资料、海侵范围、史料记载进行综合确定了古海蚀遗址的形成年代和古地理环境。古海蚀崖所在的尖峰山由白垩系陆相红色碎屑岩系构成。黄圃附近地区在晚更新世末期第一次海侵前已经是一隆起地块,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次海侵时都处在较高的位置,出露的白垩系地层(尖峰山)为蚀余的低矮山地。这些残余山地在全新世海侵大部分时段内为珠江口古海湾中的岛屿,黄圃镇作为大陆岸线的时间很短,海蚀地形主要形成于晚全新世前海侵时(距今约6100~1600年)的岛屿时期。  相似文献   

8.
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地层7500~5400BC的海侵事件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  朱诚  林留根  赵泉鸿  史恭乐  朱寒冰 《地理学报》2008,63(11):1189-1197
在考古发掘基础上,野外共采集样品217个,对遗址地层剖面中63个样品进行了有孔虫、植物碎屑及种子化石等的鉴定分析,对4个地层相关样品进行了14C测年及相关分析。在第10层的泥炭层中发现底栖有孔虫2种1属,即压扁卷转虫(Ammonia compressiuscula)和近亲卷转虫相似种(Ammonia cff.sobrina),表明全新世以来骆驼墩遗址及其附近区域在马家浜文化出现之前的7500-5400BC之间曾经历过海侵事件;共发现植物化石9种450颗,鉴定结果共统计出4(科)属,即Polygonum sp.(蓼属未定种)、Scirpus sp.(藨草属未定种)、Najas sp.(茨藻属未定种)、Physalis sp.(酸浆属未定种),多属湖泊、沼泽等水生环境。  相似文献   

9.
全新世海侵痕迹遥感信息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英时  杨忆 《地理研究》1996,15(1):73-81
本文应用TM、MSS、NOAA等多平台、多波段、多时相遥感信息,并结合地貌、水文地质、岩相、历史考古等地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华北平原全新世海侵痕迹信息的特征提取方法。研究中特别注重利用与海侵有着直接成因关系的地下咸水体及水化学特征变化所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到水、热、盐、土、植被等环境因子。通过多种图象处理方法,突出古海岸线两侧环境因子的综合差异,识别和勾绘古岸线。  相似文献   

10.
古钾盐成矿条件和塔里木盆地找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发现的钾盐矿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寻找新的大型钾盐矿床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塔里木盆地西部,在地史时期接受多次海侵,且盆地内广泛出露岩盐矿,是一有利的成矿区。古盐湖演化的最后阶段,浓度程度高的卤水汇聚到盆地的次级拗陷中,最后形成钾盐矿床,所以确定盐湖演化阶段盆地的次级拗陷位置对寻找钾盐矿至关重要。在详细查阅和消化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近的野外考察认识和室内样品分析的数据,确立库车盆地的拜城—轮台地区和莎车盆地的喀什—和田、乌恰—阿克陶地区为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陆相盐湖层序地层学研究简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盐湖盐源复杂多样,主要有陆源、海源和地壳深部三大类。前两类主要通过蒸发成盐,气候起着关键作用,形成的陆相盐湖低水位和高水位体系域中盐岩发育,湖侵体系域中盐岩相对不发育;第三类主要通过兑卤成盐,作为深层卤水通道的深大断裂的活动期次控制了盐岩的发育,盐岩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次之,低水位体系域中盐岩一般不发育。  相似文献   

12.
选择位于福建平潭岛北部芦洋埔海积平原的PT01钻孔,岩芯长度28.3 m,采用加速器碳同位素(AMS 14C)和光释光(OSL)测年建立地层年代框架,认为晚更新世富含有孔虫等海相生物化石的地层应归属于MIS 5高海面期,即MIS 5e的潮下带滨海相沉积。结合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沉积物色度、粒度分析及其参数等指标,进行了沉积单元的划分,重建了MIS 6末期以来的沉积相变化过程,揭示出MIS 5期间的多次海平面波动变化,即MIS 5高海面期沉积环境仍存在滨海、潮坪、潟湖、风成砂等沉积相之间的转换,并可能存在短暂的陆相或风化过程。而该区整个末次冰期的沉积缺失或较薄,上部全新世沉积也不发育,厚度仅为3.79 m,以沼泽相―风成砂相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下辽河平原和辽东半岛海岸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符文侠 《地理研究》1988,7(2):73-80
本文根据钻孔资料、14C测年数据、微体古生物及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海侵的次数、规模、时间以及岸线变化。  相似文献   

14.
1368-1911年苏沪浙地区风暴潮分布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辉  王洪波 《地理研究》2015,34(12):2343-2354
搜集到1368-1911年苏沪浙地区风暴潮记录2119条,以此为基础,重建区域历史风暴潮发生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分布。从年内分布情况看,苏沪浙地区历史风暴潮主要发生在6-10月,其中7-9月占80%,8月为全年最高值,占37%。68.56%的历史风暴潮发生在农历朔望日前后,其中发生在朔日前后(农历二十七至次月初四)的占35.57%,发生在望日前后(农历十三至十九)的占32.99%。小波分析结果显示:风暴潮年际变化时间序列存在54 a、30 a、17 a周期。历史风暴潮引起的海侵多发生在沿海地区,苏北地区历史风暴潮海侵淹没界线达4 m高程,长三角地区历史风暴潮海侵淹没界线达5 m高程,杭州湾沿岸、浙东沿海地区则分别达5 m和6 m高程。  相似文献   

15.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海侵-海退研究在近几十年内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积累,已证实淤泥层可作为海侵活动的标识层。海侵层除了能够指示海平面上升,其在盆地内部的分布特征能够反演其沉积后期经历的构造活动。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了盆地内不同位置913根钻孔岩芯资料,分别提取全新世与MIS 3两次海侵层层顶、层底埋深、厚度以及现代地表高程等参数,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两期次海侵层的厚度和层底埋深利用ArcGIS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结合盆地内已探明的断裂构造,探讨盆地沉积中心的演变。结果表明,不同期次的海侵层在盆地内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1)全新世海侵层的层顶与层底埋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现代地表高程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全新世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内部未发生明显的差异性构造沉降;2)MIS 3海侵层的层顶、层底埋深同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是相较全新世弱得多,层底埋深与现代地表高程不存在相关关系,表明MIS 3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内部可能发生过差异性的构造沉降;3)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6.
苏北平原龙冈LG孔晚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化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非  张永战 《地理研究》2018,37(2):433-446
通过研究已经获得的苏北平原龙冈LG孔岩芯野外描述、照片、粒度、14C测年、有孔虫、孢粉、重矿物等原始测试分析数据,并参考邻区发表成果和该区新近补充的资料数据,再分析和讨论了LG孔的地层层序、年代框架和环境演化记录等内容。结果表明:① LG孔34.8 m岩芯保存了MIS 4以来沉积环境演化记录,先后经历了河漫滩、河湖相洪泛平原(第二硬黏土层)、较开放潮滩的潮间带和潮下带、较开放潮滩的潮下带、较开放潮滩的潮间带和潮上带下部、河湖相洪泛平原(第一硬黏土层)、潮上带滨海沼泽和海岸沙堤等一系列环境演化过程,其中潮滩环境的MIS 3海侵层发育;② 西冈贝壳沙堤龙冈段的全新统厚度很薄,一般在10 m以内,由于LG孔可见两个硬黏土层,应位于古河间地而非下切古河谷区,且以其第一硬黏土层顶面作为全新统底界更为合理,故原报道该孔全新统厚达25 m难以成立;③ 老于末次冰盛期的常规和加速器14C测年数据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加之淤泥和钙质结核等测年材料易受污染等,故LG孔第二硬黏土层中的2个14C测年数据明显偏年轻,皆不宜用于解释地层年代。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217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uotuodun Site. Of them 63 samples from the section plane of the site layer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of foraminifera, plant debris and seed fossils, and four samples were used for 14C dating and relevant analysis. Through many kinds of experiments, we have drawn some conclusions. Firstly, benthic foraminifera, such as Ammonia compressiuscula and Ammonia cff. sobrina, are found in the 10th layer, indicating that between 7500 and 5400 BC, i.e.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the Majiabang Culture, Luotuodun Site and its nearby regions had ever experienced a marine transgression event. Secondly, we have found 450 plant fossils in this site, such as Polygonum sp., Scripus sp., Najas sp., Physalis sp., which indicated lacustrine or swam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
从孢粉角度对漳浦前湖湾古森林遗迹分布区所在的剖面QHP和钻孔QHZ-1的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系统的分析.经过孢粉种属鉴定、孢粉浓度的统计,木本、草本、蕨类、藻类以及各科属孢粉百分比的不同,划分出7个孢粉组合带,剖面QHP自下而上为组合带Ⅲ、Ⅱ、Ⅰ,其中组合带Ⅲ推知属晚更新世的中期产物,组合带Ⅱ属晚更新世中期接近晚期的产物,组合带Ⅰ属晚更新世晚期的产物;钻孔QHZ-1自下而上为组合带Ⅳ、Ⅲ、Ⅱ、Ⅰ,其中组合带Ⅳ推知属晚更新世的早期的产物,组合带Ⅲ是一过渡层,组合带Ⅱ推知属晚更新世的中期的产物,组合带Ⅰ推知属晚更新世晚期的产物,而组合带Ⅰ以上的层位是全新世以来的产物.结合14C测年和沉积地层岩性等资料,得出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及其古气候演化的4次变迁过程:晚更新世早期的寒冷干燥;晚更新世中期的温和热湿,期间发生2次明显的海侵事件;晚更新世晚期过渡到全新世的冷暖干湿的动荡期;全新世以来与现代气候较为接近的气候.  相似文献   

19.
利用航片解译和景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陕北黄土丘陵区大南沟流域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和变化,结果表:从1975年到1999年,梯田,坡耕地,稀疏林地,灌丛面积减少,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有林地,果园,荒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梯田,有林地,灌丛和茺地平均斑块面积在增大,而坡耕地,稀疏林地,果园的平均斑块面积在减小,果园和坡耕地分维数在变大,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而有林地,稀疏林地,灌丛,梯田和荒地的斑块分维数在变小,斑块形状趋势规则小,有林地,灌丛,果园,荒地的分离度在下降,稀疏林地,梯田和坡耕地的分离度在上升,说明有林地,罐丛,果园和荒地的地位在上升,而稀疏林地,梯田和坡耕地的地位在下降,全区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的磁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田中地块之间的边界增多,其结果是导致一些土地资源和浪费和不利于土地管理,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在增大,但变化较小,1997年与1975年相比,整体上土利用结构稍有好转,但这种土地利用结构远未达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0.
400多年的东西文化交汇,赋予澳门独特的文化资源,要展示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博物馆正是一个最好的宣传工具,它运用直观的展品和接近民众的语言,向当地市民和游客宣传其自身的文化和历史,成为保存文化的重要宝库,文章将澳门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看待。通过文献检索和网络查询,运用博物馆学和旅游规划的一些理论,把区内12座博物馆分为历史,科学和艺术3类,归纳出区内博物馆的特色;立体历史书,文物建筑的博物馆化,动静结合的展陈方式,公共教育性质和人性关怀,从文化模式,建筑文化,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旅游产业转型,展示文化,政府运行,延长旅游者逗留时间等方面论述博物馆在澳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最后从5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人力资源,特色博物馆,区内资源,相关资源和展陈手段的科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