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黄河下游古河道变迁 黄河具多泥沙和下游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黄河下游改道的范围,西以郑州的桃花峪为顶点。北经海河出大沽口,南经淮河入长江,其冲积平原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在有史记载的三四千年中,黄河在辽阔的冲积扇平原上南北滚动,决口漫溢达1593次,大改道六次。①禹河故道(公元前2278年至公元前602年)。②西汉故道(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1年)。③东汉故道(公元11年至公元1048年)。④北宋故道(公元1048年至1128年)。⑤南宋故道(公元1128年至1368年)。⑥明、清故道(1368年至1855年)。⑦现行河道(公元1855年至今)。  相似文献   

2.
陕西韩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少历史人物与此城有关。其中最有名的当数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后人为纪念司马迁修建了太史祠。司马迁字子长,冯翊夏阳县(今陕西韩城)人。大约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卒于公元前90年(汉武帝征和三年)。其父司马谈在他六七岁时任太史令,他随父进京(长安)开始学习。到10岁时,遍读古书,20岁时开始游历祖国美丽河山,  相似文献   

3.
桂林,是我国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又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知道它的风景特点、历史情况的人不少,但知道桂林之名来历含义的人,可能为数不多。为此,试作桂林地名辨析。 一桂林的来历 桂林,作为政区地名,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置之桂林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置始安县于此。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始安为临桂县。以桂林做政区名,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静江府为桂林府时开始的。但早在唐中期,始安就有“桂林”的称谓了,如宋之问《始安秋日》诗:“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诗中的桂林就指始  相似文献   

4.
浙东诸暨,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是古越文化发祥地之一,越王曾先后在境内埤中、大部、勾乘建都。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县,历代未废。  相似文献   

5.
隋军 《中国地名》2012,(2):23-24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公元664年~公元710年),唐代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中国古代"巾帼宰相"第一人。上官婉儿的故里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陕"作为地名,最早可追溯至商代。作为县治,陕县最早设置于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陕,  相似文献   

6.
6000多年前玄武湖出现的原始村落为南京雏形 公元前306年楚怀王没会陵邑为南京古名金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县是南京又一别称  相似文献   

7.
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均名阆中。  相似文献   

8.
<正>测绘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产生,并不断的丰富起来的。远在公元前四千多年古埃及,在尼罗河泛滥后,农田边界的整理过程中,就产生了较早的测量技术。古埃及人通过天文观测,确定一年为365天,这是古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通用的历法,他们通过观测北极星,来确定方向,古老的埃及金字塔,每一座都有标准的几何尺寸,说明那时,人们对长度和角度都有比较精确的测量手  相似文献   

9.
阿房宫为秦王朝巨大宫殿,遗址位于西安西郊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当时正值秦始皇统一全国,国力强盛无比,才能够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秦始皇在位时,阿房宫只建成一座前殿。据《史记》记载:"前殿阿房东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宁陵县地处豫东黄淮平原的中部,西北临民权县,西接睢县,南与柘城、东与商丘县接壤,陇海铁路从本县北部穿过。全县土地总面积785.5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47%,1982年人口43.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59%,是黄淮平原中比较小的县份之一。 据县志记载,宁陵县城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远在夏周时代称葛伯国,春秋时称沙随,战国时称宁邑,汉元帝时(公元前122年)始置宁陵县,公元前六年将宁陵县改为康善县,公元581年又复宁陵县。  相似文献   

11.
巴林国位于波斯湾西南部,由巴林岛及其附近的33个小岛组成。面积706.5平方千米,人口61.6万。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公元前3000年即建有城市。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到此。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巴士拉省的一部分。1507~1602年被葡萄牙人占领。  相似文献   

12.
《西部资源》2012,(5):61-61
最早的钻石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600年发现于印度。印度是18世纪以前唯一的主要钻石产地。早期就在这里发现了包括"光明之山"在内的一系列名钻。1725年,在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发现首粒钻石。在19世纪南非发现钻石以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国。1867年到1868年(有争议,时间不  相似文献   

13.
锑矿简史     
《西部资源》2012,(5):51
锑矿的发现,约于公元前18世纪在匈牙利曾发现的小锑块,但在很长时间,人们并未真正地认识这种金属。1556年德国冶金学者阿格里科拉(G.Agricola)在其著作中叙述了用矿石熔析生产硫化锑的方法,但将硫化锑误认为锑。1604年德国人瓦伦廷(B.Valentine)记述了锑与硫化锑的提取方  相似文献   

14.
在对敦化吉祥泥炭剖面的Na、K、Mg、Ca、Fe、Cr、Mn、Sr、Ba和Pb等元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orlet一维连续小波分析其时频变化,将剖面晚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过程分为6个阶段:公元前730年前的温暖降温期;公元前730年~公元前205年的温和湿润期;公元前205年~公元255年早期温暖湿润,之后变凉干;公...  相似文献   

15.
在郑州市东三十里处,地跨中牟,原武(今原阳)二县的大洼地,春秋时为圃田泽,周围绿草平铺,森林密茂,百鸟群栖,禽兽聚集,战国时梁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就开始水利开发,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又引圃田泽水东流为鸿沟(浪荡渠),早在公元前361年周显王八年的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梁惠成王引黄河水入圃田泽,蓄水溉田,肥地增产,种稻改土,得到丰收,自此,在此湖区,发展了水利事业,这是古代引黄放淤、种稻改土的最早典范。该湖与黄河息息相通,还在黄河大汛期间,既能分刹黄河汹涌之水势,又能使圃田泽夏蓄春灌,能起到调节河、湖水量的作用。据《水经注》记载:“北魏时代,圃田泽跨中牟、阳武(今原阳),东西四十许  相似文献   

16.
《西部资源》2011,(6):27-27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铅锌矿的开采、冶炼和利用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古代"铅"写作"钅公"。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期在青铜器铸造中已开始用铅,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铅戈含铅达99.75%。在古代,铅往往被加入铜中成为合金化金属,还用来制作铅白、铅丹等。古代炼铅的原料有两类,一类是氧化铅,以白铅矿为主,另一类是硫化矿,以方铅矿为主。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有叙述含银硫化铅矿的冶炼方法。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当时开采的三  相似文献   

17.
《西部资源》2012,(2):31
美丽的东西必难求,就像钻石总是与毒蛇共生一样。听听古罗马的著名哲学家普林尼(Pliny)给您带来的钻石之谷的故事。相传公元前35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Alexandra)东征印度,在一个深坑中发现有钻石,但深坑内有许多毒蛇守护着,这些毒蛇可以在数丈远的地方就使人毙命。亚历山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史话     
《西部资源》2011,(4):45-45
在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伊朗首先发现了从地表渗出的天然气。许多早期的作家都曾描述过中东有原油从地表渗出的现象,特别是在今日阿塞拜疆的巴库地区。渗出的天然气刚开始可能用作照明,崇拜火的古代波斯人因而有了"永不熄灭的火炬"。中国利用天然气是在约公元前900年。中国在公  相似文献   

19.
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城区胡家牌坊街,明清之际为缙绅邸它,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丁善宝改建为私人花园。因其地小,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名“十笏园”。该园水木清华,布局精巧,为潍邑诸园之冠”。在仅有的2000平方米内建有楼、台、享、榭、书斋、客房等、曲桥、回廊连接,鱼池假山点缀其间,小巧玲珑,匀称紧凑,集中国南北园林之美于一体。园内筑有藏书的“砚香楼”,课于授书的“深柳读书堂”,待客的“十笏草堂”、治学著书“小书巢”、“烦芬书屋”,还有“四照亭”、“小沧浪亭”、“漪岗亭”等24处景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自然区划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22~221年)的山海经、禹贡,到一九八○年六月出版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中间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我国人民对土地进行了多次区划。总起来可分成三个时段:春秋战国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如果从大量著作出现的时间看,时间还是不长的,诸如一九二二年罗士培(Roxby)、一九二六年张其昀、一九三四年葛德石(Georyb B.Cressey)、王益涯、李长傅、洪绂、一九三五年张其昀、一九三六年斯坦普(L.Dudley stamp)、李四光、一九四五年洪绂、一九四五至一九四六年冯绳武、一九五○年王成祖、一九五六年罗开富、一九五七年刘国昌、一九五八年黄秉维、一九五九年冯绳武、黄秉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