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根据笔者在参与“亚太地区减轻地震和海啸灾害技术开发及其整合(EqTAP)”大型研究项目所做的1976年中国年唐山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淡路地震灾害的比较研究写成,着重论述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风险管理和实施技术。为了使论述更为全面,本文还联系1990年代发生在美国、土耳其、印度、墨西哥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地震灾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害时间进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景来  杨子汉 《地震研究》1997,20(4):424-430
人们用各处方法、试图在震前对未来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测,尽管考虑到各咎因素,如地震灾害与震级、烈度、人口密度、伤亡与房屋倒塌、场地、发震时间和地区性指数等关系,但是震后的实际地震灾害往往与震前预测的情况有很大出入。地震发生后,对灾害的发展趋势如何评估,是地震救灾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问题,它不能等到数天的报告才来决策救灾问题,到那里将会贻误救灾时机。阪神地震对灾情的错误评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部署救这  相似文献   

3.
日本阪神地震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阪神地震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钱培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主题词:强震,地震灾害,日本。日本是地震最多和对结构抗震最重视的国家。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地震后,日本公路建设公司等部门的主管认为:日本的公共建筑施工水平很高,绝不会发生洛杉矶那样房屋...  相似文献   

4.
从阪神大震灾看地震保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1995年1月17日发生的兵库县南部地震(阪神、淡路大震灾),神户等地记录的烈度为7度,死亡、下落不明者6427人,受伤者43772人,住宅全毁约11万栋,半毁约15万栋(截止1996年12月26日自治省消防厅的统计),是战后日本最大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5.
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唐山大地震、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和我国台湾省集集地震中,城市园林开阔空间发挥了重要的抗震减灾作用。防火树林带是隔离园林内的避难场所与外部火灾的障壁,对提高避难场所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公园是提高城市园林抗震减灾功能的重大举措。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持续时间长,从地震灾害发生一直延续到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6.
1995年上半年世界灾害地震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上半年的世界灾害地震活动不同以往,主要特点是:日本、俄国地震毁城,经济损失巨大,地震社会影响深远;两次灾难地震又是前所未料。日本阪神大地震将成为今年世界重大事件之道。本文综合介绍了今年上半年的世界灾害地震活动。灾情及地震灾害特点,指出了地震预测,工程抗震研究的前途仍属光明。  相似文献   

7.
钢框架结构的震害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北岭地震和日本的阪神地震中,钢框架结构发生的震害引起了各国学者注意。震害主要发生在梁柱焊接节点处。在阪神地震中还发生了钢柱的脆断和柱脚的破坏。结合各国学者的研究,对北岭和阪神地震震害进行比较,分析震害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日本阪神地震以后,日本政府吸取了阪神地震应急响应太慢的教训,投入巨资(约300亿美元)来加强日本的地震监测系统和地震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
姚新强  王东明  曹井泉  纪静  林逸 《地震工程学报》2022,44(6):1429-1440,1449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日益严峻的形势将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天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背景出发,分析天津地震灾害风险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防治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从天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已经完成的工作入手,重点分析地震危险性调查与评估、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地震灾害风险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以天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建立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治理、服务为主线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体系,并给出了 “十四五”时期支撑天津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体系的两项重大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的陆地和海洋工程建设中,软质冲积粘土地基十分常见,这种地基的柔软及高压缩性容易引发沉降和失效。砂质土壤具有相对较好的抗压缩性能,但在地震作用下,松散和饱和状态的砂质土壤也会发生液化。日本每年发生许多地震,如1995年阪神地震及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都引发了人道主义危机,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生在松散和饱和砂层中的液化效应,会引起基础设施的巨大损害。多年来,液化控制对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性一直被强调,开发了很多基于各种原理的地基加固技术以减轻地震灾害。其中,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发的深层搅拌法(DMN)作为原位水泥稳定技术之一,经常被用来改进粘性和砂质土壤。近期,网格类型的DMM还被用以防止的土壤液化,其中,网格由稳定的墙柱组成,在地震过程中通过限制土壤颗粒的运动以防止超孔隙压力的产生。改良方法的效果首先在1995年的阪神地震中被验证合理。本文简要介绍了深层搅拌法在防震减灾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基本特点及防震减灾对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从地震灾害的源一地震和地震灾害的客体一震区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得出地震灾害的几个基本特点:瞬间突发性、破坏与损失的严重性、时空强不均匀性、次生灾害多样性等,并由此思考了防震减灾对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普通民众对汶川MS8.0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程度,并为政府防震减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结构体系设计了普通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调查问卷,主要指标体系包括地震灾害知识、防震减灾技能、自救互救和震后信息传播等4个方面。基于权重和赋分,构建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普通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得分。测评结果表明:1)勉县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与能力均处于不及格水平;2)在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方面,民众的防震减灾技能最差,对地震灾害知识的了解水平次之,而震时及震后自救互救与震后信息传播2个层面稍好一些;3)普通民众对地震知识和观点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对复杂、抽象的地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地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层次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从震后民众获取地震灾害信息的主渠道来看,加大政府关于地震灾害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力度以及使地震信息公开透明化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后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盐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从加强盐城市县级地震机构和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抗震设防工作、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做好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震后,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迅速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简要介绍了当雄6.6级地震的应急行动和灾害特征,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浅谈城市发展与防震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加强防震减灾规划,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等4个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城市发展与防震减灾的关系,强调了建设地震安全社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大姚6.1级地震烈度与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2003年大姚6.1级地震震区85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资料,系统介绍了该地震的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并对大姚铜矿的震害现象做了专项分析,对震区烈度异常点的场地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地震局利用Arcgis平台开发震情灾情分析和输出系统,该系统具有用户管理、震情灾情信息汇总、震情灾情信息查询与分析、震情灾情信息输出4大功能。通过该系统,地震应急和指挥部门能充分利用震情灾情信息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并为政府提供科学的救灾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撑,从专利角度对防震减灾领域技术研发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该领域技术全球发展态势。基于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对国际领域内防震减灾专利进行研究,揭示全球防震减灾领域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发布局。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对于防震减灾领域技术的研发一直在持续增加,2004年之后快速增长;中国在专利总量和增长率方面远超其他国家,美国专利质量整体最高;高价值专利主要包括振动传感器和加速度计、地震预警系统和报警器、抗震墙和抗震结构、隔震支座、电梯控制装置、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地震应急处置和逃生装置、救灾机器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