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琦  刘惠芳 《沉积学报》1993,11(2):124-132
本文用X射线、微区分析等方法对广西百色盆地那读三段泥岩中的干酪根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盆地干酪根的芳香度(Fa)为0.28至0.37,芳香核厚度(Le)为16.60A到20.76A,芳香片层数(n)为5到6层,证明属Ⅱ型干酪根,在同一剖面,fa随深度增加而变大,表明了干酪根向成熟方向转化。在干酪根中碳元素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中间含量高,向边部则含量变低,铁及硅元素也向中间聚集,多数情况下形成FeS2核,在核的周围分布有粘土矿物。干酪根成熟程度的变化趋势与粘土矿物的演化趋势在宏观上是一致的,即与蒙脱石转化为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的趋势一致。并从化学健和能量方面对这种过程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界粘土矿物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界砂岩粘土矿物类型、组合特征及纵、横向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划分出无序伊/蒙混层型、部分有序伊/蒙混层型、伊利石+伊/蒙混层型、蒙皂石型以及含坡缕石型等5类粘土矿物组合。按照伊/蒙混层相对含量的变化,粘土矿物纵向上演化呈正常转化型(伊/蒙混层相对含量降低)、反向转化型(伊/蒙混层相对含量增加)和“S”型(伊/蒙混层相对含量呈曲线变化)3种形式。平面上,伊/蒙混层和伊利石这两类主要粘土矿物从湖盆的边缘向中心分别呈现减少和增多的趋势,湖盆边缘相带以无序伊/蒙混层型、蒙皂石型和含坡缕石型为主,湖盆中心则为部分有序伊/蒙混层型和伊利石+伊/蒙混层型组合等类型。上述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沉积环境、构造运动及层序发育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加水热模拟实验中藻干酪根X射线衍射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其XRD谱图的演化特征,结构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与油气生成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藻干酪根的XRD参数间的均具良好的相关性,与干酪根的H/C原子比也都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作为有效的热演化指标,其中以Fa和D002最好。该藻干酪根开始生油时对应的Fa和D002分别为0.35和3.8A,生油高峰时对应的Fa和D002分别为0.50和3.65A。  相似文献   

4.
根据钻井中途测试(DST)、重复地层测试(RFT)、镜质体反射率(R0)、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全定量分析等综合研究发现,莺-琼盆地YA13-1气田存在4期热流体活动;南侧的崖南地区和西侧的莺歌海盆地是其两个重要的热流体物质源和动力源;多期热流体活动在YA13-1地区不仅造成热异常和物质迁移,而且还引起了不同的有机/无机成岩响应,如骨架颗粒的多期溶蚀作用、至少两期的次生加大作用、粘土矿物转化和有机质热成熟作用异常。第二、第三期热流体因出溶作用形成YA13-1气田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  相似文献   

5.
干酪根的类型及其分类参数的有效性、局限性和相关性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众所周知,不同类型干酪根的成烃潜力有很大差别,且产物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油气资源的评价中,正确判别干酪根的类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82年,我们曾在“干酪根类型划分的X图解”一文中,在法国石油研究院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岩石热分析(ROCK-EVAL)资料把干酪根划分为三类五型,即标准腐泥型(Ⅰ1),含腐殖的腐泥型(Ⅰ2),中间型或混合型(Ⅱ),含腐泥的腐殖型(Ⅲ1)和标准腐殖型(Ⅲ2)。与此相应,我国陆相沉积盆地的油源区,按主力油源层的干酪根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热流场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鄂尔多斯盆地系统U、K、Th含量和地壳结构分层的综合研究表明,盆地莫霍面的热流平均值为0.37HFU,比华北地洼型活化盆地(0.64~0.97HFU)要低得多,尚有稳定构造区的热流特点。盆地地表平均热流值为1.446HFU,与全球大陆中生代地洼型造山区(1.45HFU)很接近,说明鄂尔多斯残留地台型盆地,从大地构造性质角度上看,正趋于向活化的方向发展。从地表到莫霍面,各界面现今热流的分布形式一致,热流的变化梯度和趋势也一致,表明研究区热流场的表现形式,受上地幔热场格局的控制。盆地各界面现今热流北西低、南东高,在吴旗-靖边及其往两端延伸一线,存在一个明显的NEE向梯度带,是油气在热动力驱使下而分散或富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7.
湘中下石炭统粘土矿物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中部下石炭统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含煤岩系的沉积,根据粘土矿物在下石岩统剖面分布规律,结合各组段岩性岩相特征,可推断出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环境分布,从滨岸碎屑沉积到滨外泥质陆棚、滨外浅水碳酸盐陆棚,到深水碳酸盐陆棚和浅海盆地,即从滨岸向盆地方向,高岭石含量急剧减少,伊利石逐渐增加,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和绿泥石则先是增加,然后又趋于减少,其最高含量分别在浅水碳酸盐陆棚和滨外泥质陆棚。测水组含煤岩系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伊利石次之,并有一定量的绿泥石和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它们在垂向上的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水介质酸碱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雷新荣  刘惠芳 《沉积学报》1997,15(1):98-103
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在沉积地层中广泛存在,通过对17例伊/蒙混层粘土矿物样品进行系统研究得出:(1)沉积地层中的部分有序型伊/蒙混层矿物的晶层连接概率介于完全随机混层与机械混和物的连接概率之间;(2)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晶层向伊利石的转化分两步完成:两层水蒙皂石单层水蒙皂石伊利石;(3)随着成岩作用的进行(埋藏深度增加),I/S中的I晶层含量增加,在此同时,I/S晶体结构中四面体片的类质同相代换增加,四面体电荷及总层电荷亦增加,匹配该增加部分电荷的是层间域K的含量明显增加;(4)在沉积地层中的I/S混层矿物中,I晶层具有白云母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75左右;S晶层则具有纳蒙脱石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30左右。  相似文献   

9.
沉积地层中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在沉积地层中广泛存在,通过对17例伊/蒙混层粘土矿物样品进行系统研究得出:(1)沉积地层中的部分有序型伊/蒙混层矿物的晶层连接概率介于完全随机混层与机械混和物的连接概率之间;(2)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晶层向伊利石的转化分两步完成:两层水蒙皂石单层水蒙皂石伊利石;(3)随着成岩作用的进行(埋藏深度增加),I/S中的I晶层含量增加,在此同时,I/S晶体结构中四面体片的类质同相代换增加,四面体电荷及总层电荷亦增加,匹配该增加部分电荷的是层间域K的含量明显增加;(4)在沉积地层中的I/S混层矿物中,I晶层具有白云母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75左右;S晶层则具有纳蒙脱石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干酪根的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讨论了干酪根X射线衍射(XRD)数据的处理方法,XRD的002峰参数t002与化学结构参数芳碳率f的关系及其计算;根据XRD谱图,研究了抚顺、茂名油页岩未成熟干酪根的化学结构。在干酪根的人工热模拟过程中,发现XRD参数t002与芳核C轴高度Lc均随干酪根的类型和成熟度不同而变化,据此提出了不同类型干酪根的XRD(f002-Lc)演化途经图。该图可以帮助我们判别干酪根的类型与成熟度。  相似文献   

11.
方邺森  顾炳伟 《岩石学报》1994,10(1):104-110
赣西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中的均密石英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硅质岩,广泛分布于萍乡、宜春、分宜、安福、莲花一带,具镶嵌均粒结构和“三连点”结构,颗粒界线平直。矿物成分以α-石英为主;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达95%以上,Al2O3、Fe2O3、CaO、MgO含量低。这种岩石风化后.颗粒间易解体,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粉石英矿。它是由碳酸盐岩经硅质交代形成。SiO2主要来源于母岩以及由粘土矿物分解和海泡石向滑石转化释放而来。  相似文献   

12.
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孟元林  肖雨华 《沉积学报》1996,14(2):110-116
本文讨论了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对于某一地区,粘土矿物蒙皂石向伊利石的转化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可以用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的模型描述,这一模型可用于:(1)反演古大地热流;(2)模拟成岩史;(3)在盆地内没有钻井的区域预测地层的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13.
粘土矿物在安宁盆地含盐系中分布很广。其矿物学、结晶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盐环境和成盐作用密切相关。石盐层序中主要含伊利石;硫酸盐层序中,除伊利石外尚有绿泥石及绿/蒙混层矿物。这是由于不同盐类沉积阶段,卤水浓度、成分及pH值不同所致。在结构上,粘土矿物以三八面体型组合为特征(伊利石除外),反映了成盐盆地中相对富Mg2+的特点。此外,粘土矿物中硼和钾的含量远高于非盐系地层,因为这些元素在盐盆地中均得到了蒸发浓集。显然,粘土矿物的上述特征,很好地反映了蒸发环境的具体特点,具有良好的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永传  张启明 《地球科学》1995,20(3):276-282
根据钻井中途测试(DST)、重复地层测试(RFT)、镜质体反射率(R0)、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全定量分析等综合研究发现,莺-琼盆地YA13-1气田存在4期热流体活动;南侧的崖南地区和西侧的莺歌海盆地是其两个重要的热流体物质源和动力源;多期热流体活动在YA13-1地区不仅造成热异常和物质迁移,而且还引起了不同的有机.无机成岩响应,如骨架颗粒的多期溶蚀作用、至少两期的次生加大作用、粘土矿  相似文献   

15.
海拉尔盆地地质条件及其复杂,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极大影响了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通过对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贝尔凹陷贝16断块兴安岭群粘土类型及含量,阐明了其组合及纵向分布特征,并对水敏性极强的钠蒙脱石及其间层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兴安岭群储层自上而下存在3种粘土矿物组合:S+K+(C)→K+I/S+I+(C)→I+C+S/C+I/S。由地层浅部到深部,粘土矿物含量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凝灰质的水解蚀变及长石和中、酸性岩屑在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变化是造成海拉尔地区粘土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高成熟干酪根生烃潜力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高成熟生油岩干酪根仍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其产烃率-温度-时间关系研究表明,在最近1-2Ma内凹陷区奥陶系生油岩向邻近的隆起区提供了大量烃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低熟气形成过程中大分子结构的变化情况,对吐哈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热解实验,借助于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不同热模拟温度下干酪根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随热演化的进行,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的芳香结构不断缩合,含氧官能团不断脱落,碳质泥岩干酪根中的脂肪族类有所降低。吐哈盆地低熟气主要来源于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中的含氧官能团--羧基与甲氧基,以及碳质泥岩干酪根上的脂肪族。从干酪根结构上揭示了低熟气主要来源于Ⅲ型有机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塘湖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二叠系芦草沟组泥质烃源岩开展封闭体系和半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前者将干酪根密封在金管中开展实验、后者直接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压机半开放体系热解模拟,对实验中生成气体的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热解方法以无机气体生成为主,包括CO2、H2、H2S 和 N2等,其中 CO2含量最丰富,这与样品干酪根中丰富的氧含量一致。半开放体系模拟实验温度达到480℃时,气态烃的含量达40.64%,其中甲烷含量达到26.10%,封闭体系中随着模拟温度升高烃类气体产物的碳同位素呈现先变轻后变重的趋势,但同位素分馏程度不大, CH4气体的δ13C 值分布在-40.2‰~-46.6‰之间, C2H6分布在-34.3‰~-38.0‰之间, C3H8分布在-33.6‰~-36.0‰之间,而CO2气体δ13C值分布在-32.8‰~-28.8‰之间。三塘湖盆地针对气藏的勘探已经有所发现,但有关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报道较少,该工作中的模拟实验结果可为三塘湖盆地深入的气藏地球化学勘探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含铀岩系为中侏罗统直罗组。文章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 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纳岭沟地区直罗组砂岩粘土矿物的镜下特征、成分及含量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探讨了直罗组砂 岩粘土的矿物特征,并初步与伊犁盆地及二连盆地做了对比。研究表明,纳岭沟地区直罗组砂岩的粘土矿物主要为蒙皂 石,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少量伊利石 。蒙皂石与高岭石存在相互转化现象,部分绿泥石由蒙皂石和高岭石转化而来, 成岩过程中蒙皂石并未大规模自发的向伊利石转化。砂岩的粘土总量较高,与伊犁盆地相比,富含蒙皂石,高岭石含量较 低,粘土矿物的吸附能力较强。在直罗组砂岩的成岩过程中,粘土矿物的吸附作用为直罗组富集了大量的铀,这是鄂尔多 斯盆地东北部地区能形成众多铀矿床乃至超大型铀矿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用常规的固体~(13)CNMR谱与偶极相移谱(DD)分析研究了大庆地区不同类型低成熟干酪根的结构特征。I型干酪根DD谱的主要特征为脂碳中有明显的柔性可动的链亚甲基与次甲基峰,而Ⅲ型干酪很则以甲基信号为主。将不同结构的脂碳与干酪根的生烃潜力(由岩石评价仪测定的S值)相关联,发现亚甲基与次甲基的相关系数最高,甲基次之,a位亚甲基与季碳又次之,氧接脂碳对生烃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